资源简介 专题十四 物质的转换--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一、选择题1.(2024·滨江模拟)下列物质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OH→NaCl B.Fe→FeSO4C.Na2CO3→CaCl2 D.Ba(NO3)2→BaSO4【答案】C【知识点】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所给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由此确定各物质能否转化成对应物质。【解答】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不符合题意;B、铁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亚铁,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钙,符合题意;D、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可转化为硫酸钡,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4·浙江模拟)以下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ABCD顺序,符合要求的一组是( )A.C、CO2、CO、Fe B.Fe、、、C.、、、 D.、、Cu、【答案】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性质确定各步反应是否可实现。【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一步反应生成铁,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与不能一步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氧化铜与硝酸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硫酸铜与硝酸钡反应可生成硝酸铜,铜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铜,符合题意;故选D。3.(2023·舟山模拟)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 X、Y、Z 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 对应的质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选项 X Y ZA CO CO2 CB CuO Cu(OH)2 Cu(NO3)2c HCl BaCl2 KClD NaOH NaNO3 NaCl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析,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规律判断。【解答】A.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不能直接转化为碳,故A不合题意;B.氧化铜不能溶于水,不能与碱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B不合题意;C.稀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钾,稀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故C符合题意;D.硝酸钠不能一步直接转化为氯化钠,故D不合题意。故选C。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③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其他物质不会生成氢氧化铁;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①正确;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故②错误;③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其他物质不会生成氢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故③错误;④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④正确.故选:C.5.(2022·舟山模拟)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D【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关系判断。【解答】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①符合题意。②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②符合题意;③氯化亚铁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硫酸亚铁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单质,故③符合题意。故选D。6.(2019·桐乡模拟)知识结构图有助于我们认清知识间的联系。下图为某同学根据初中科学已学知识所画的一些物质化学性质关系图的部分内容,“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别,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可能是CuCl2B.Y可能是单质C.z肯定是氧化物D.图中包含了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答案】B【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之间的关系逐一分析。【解答】A、 CuCl2 与HCl不反应,故X不可能是 CuCl2 ,错误;B、HCl能与部分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Y可能是单质,正确;C、图中是两两反应,不可能有分解反应,故错误;D、和HCl能反应的氧化物只能是金属氧化物,和Ca(OH)2能反应得只能是非金属氧化物,故z肯定是氧化物错误。故答案为:B7.(2018·浙江模拟)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是酸、碱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只有甲、丁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答案】D【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由物质转化关系图可知,甲与乙反应生成了丙和丁,此反应中有两种反应物,得到两种生成物。根据学习中已掌握的物质间的反应,通过找出特列可以判断选项。【解答】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是酸、碱,CuO和HCl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A错误;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CaCO3和HCl反应也能生成CO2气体,B错误;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uO和H2的反应中也生成了水,但不是复分解反应,C错误;D、若只有甲、丁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因只有甲、丁是单质,所以乙、丙不是单质,所以此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D正确。故选D8.(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选项 X Y ZA H2SO4 H2 H2OB CuSO4 CuCl2 Cu(OH)2C H2O H2 CO2D Cu CuO CuSO4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解答】解:A、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错误.B、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沉淀和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错误.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正确.D、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9.(2019·台州)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答案】A【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或弱酸弱碱生成;(2)酸性氧化物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碱性氧化物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据此解答。【解答】A.由于酸性氧化物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而不能生成碱,所以CO2与NaOH不能直接转化,故A正确;B.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因此③不可以直接转化,故B错误;C.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和NaOH无法反应,故C错误;D.Na2CO3如果和氢氧化钾反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既没有沉淀,也没有气体,更没有水生成,因此它们不能反应,故D错误。故选A。10.(2021·湖州)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则( )A.X可以是木炭 B.X与CO都具有氧化性C.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答案】A【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间的转化关系分析,结合CO的毒性及元素的存在形态解答。【解答】A、 X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X反应生成一氧化碳,X为碳 ,符合题意;B、 X与CO都具有还原性,不具有氧化性 ,不符合题意;C、 ③反应后的尾气中含有CO,不可直接排放 ,不符合题意;D、 Y为铁的氧化物,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1.(2024·舟山模拟)小科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X是氯化钠,图中碱的化学式为: 。(2)若X是水,则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填字母)。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1)NaOH(2)A;B;C;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分析;(2)根据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都可生成水分析。【解答】(1) 若X是氯化钠,图中碱应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 。(2)若X是水,则单质转化可能是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或氢气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可能是碳酸钠、氧化铜、氢氧化钠、硫酸等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也可能是碳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故ABCD。故答案为:(1) NaOH ;(2)ABCD。12.(2023·滨江模拟)现有Ca(OH)2、Cu、CaO、CO、CaCl2、CuO、CO2、CaCO3八种物质,平均分成A、B二组(即每组4种物质不重复),“→”表示一步即能发生物质转化,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1)若A组的甲为CO2,写出将丁加入到稀盐酸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2)若B组的丁为CaCl2,写出丙加入到FeCl3溶液中,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3Ca(OH)2+2FeCl3═2Fe(OH)3↓+3CaCl2【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结合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再按要求进行填空。【解答】(1) 若A组的甲为CO2,则乙为CO,丙为Cu,丁为CuO,将丁加入到稀盐酸中即氧化铜 与盐酸的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若B组的丁为CaCl2,则甲为CaCO3,乙为CaO ,丙为 Ca(OH)2 ,丙加入到FeCl3溶液中,氢氧化钙与Fe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故答案为:(1)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3.1 物质的转化(二))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式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A、E的化学式为A: ;E: 。(2)请你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A+F→C 。D→B+C 。【答案】(1)O2;H2(2)O2+C CO2;H2CO3 CO2↑+H2O【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由水开始推导,结合框图中物质间的关系及元素组成推导出其它物质,再按要求填空即可。【解答】B是式量最小的氧化物,B为水, 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D为碳酸,C为二氧化碳,A为氧气,E为氢气,F为碳;(1)A的化学式为 O2 ;E化学式为 H2 ;(2) A+F→C 为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O2+C CO2 ; D→B+C 为碳酸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H2CO3 CO2↑+H2O ;故答案为:(1) O2 ; H2 ;(2) O2+C CO2 ; H2CO3 CO2↑+H2O 。14.(2018九上·金华月考)下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1)甲阶梯上有 5 种物质,相邻间物质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个数是 。(2)为除去 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 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④加适量的稀 HCl,⑤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3)搭建阶梯乙,请你从 O2、Al、Al2O3、HCl、NaOH 中选择 4 种物质放到台阶上,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排在倒数第二个台阶上的物质名称是: (从上往下的顺序)。(4)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是 。【答案】(1)2(2)③⑤①②④或⑤③①②④(3)铝(4)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知识点】pH值的测量及方法;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各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1)甲阶梯上有 5 种物质,相邻间物质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硫酸和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两个;(2)加过量的 Na2CO3 溶液可除去原杂质氯化钙,加过量的 NaOH 溶液可除去原杂质氯化镁,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可除去原杂质硫酸钠,但所加物质均过量,所以溶液中又引入了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加入盐酸可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氯化钡只能用碳酸钠除去,所以碳酸钠要在氯化钡后,过滤掉沉淀后再加盐酸,故顺序为③⑤①②④或⑤③①②④;(3)NaOH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铝能与盐酸反应,氧气能与铝反应,所以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NaOH、HCl、Al、O2,则排在倒数第二个台阶上的物质名称是铝;(4)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三、解答题15. A、B、C、D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一”表示不反应)。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A ↓ B ↓ ↓ C — ↑ ↓ D(1)请写出 A、B、C溶液中溶质的名称或化学式:A ,B ,C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CaCl2;Na2CO3;AgNO3(2)HCl+AgNO3=AgCl↓+HNO3【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物质两两反应的现象及所给现象,确定各物质,结合化学式书写分析;(2)根据盐酸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分析。【解答】(1)A与另三种物质反应,分别是丙个沉淀一个无现象,则A为氯化钙,B为两个沉淀一个气体,则B为碳酸钠,B与D反应产生气体,则D为盐酸,C为硝酸银,A的化学式为CaCl2,B化学式为Na2CO3,C化学式为AgCl。(2)C和D反应为盐酸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和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故答案为:(1)CaCl2;Na2CO3;AgNO3;(2)HCl+AgNO3=AgCl↓+HNO3。16.(2020·吴兴模拟)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Ⅰ: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步骤Ⅱ: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步骤Ⅲ:取步骤Ⅱ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Ⅱ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一定含有的是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答案】(1)NaOH+HCl=NaCl+H2O(2)NaOH、BaCl2(3)取少量步骤1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若固体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和Na2CO3;【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滴入稀盐酸后,无气泡产生,那么肯定没有碳酸钠,只能含有氢氧化钠。而红色退去的过程,就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过程;(2)将固体加水溶解后生成固体剩余,那么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也可能是硫酸钾和氯化钡生成的硫酸钡。由于后面无法证实是哪种沉淀,因此碳酸钠和硫酸钠可能存在,而氯化钡肯定存在。最后结合(1)中的分析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溶质;(3)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固体溶解的情况确定硫酸钾和碳酸钠的存在。【解答】(1) 步骤Ⅱ中溶液的红色褪去,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2)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一定含有的是 : NaOH、BaCl2 ;(3) 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取少量步骤1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若固体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和Na2CO3。17.(2020·平阳模拟)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氯化钙和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图,请认真分析各步骤的信息作答:(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2)试剂x的名称是 。(3)蒸发过程中,观察到 时,就可熄灭酒精灯。【答案】(1)玻璃棒(2)稀盐酸(3)出现较多晶体【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实验过程分析;(2)根据滤液中的溶质种类和要生成的产物分析;(3)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分析。【解答】(1) 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镁,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去除氯化钙,此时滤液中有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只需加入稀盐酸,二者都会和它反应生成氯化钠。(3)蒸发过程中,观察到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可熄灭酒精灯。故答案为:(1)玻璃棒;(2)稀盐酸;(3)出现较多晶体。18.(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章末复习)如图表示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 两溶液之间。(填字母)(2)E是 溶液。(3)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 溶液。【答案】(1)B、D(2)NaCl(或氯化钠)(3)BaCl2(或氯化钡)【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所给五种物质间的反应分析,此类题在推断时可先找出各物质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的个数,然后利用连线确定出该物质。【解答】 (1)由所给五种物质间的反应可知,氯化钠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所以E为氯化钠,则D为硝酸银,硝酸银与碳酸钠、氯化钡、盐酸都能反应,所以 图中缺少连线应在B和D之间;(2)E为氯化钠溶液;(3) 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 则A和B为盐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则C为氯化钡溶液。故答案为:(1)BD;(2) NaCl(或氯化钠) ;(3) BaCl2(或氯化钡) 。19.现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一”表示不反应或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B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写出A 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KNO3;复分解反应(2)BaCl2+Na2CO3=BaCO3↓+2NaCl【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四种物质两两混合的现象分析,由此推断出各物质,结合酸、碱、盐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2)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分析。【解答】(1)硝酸钾与另三种物质都不反应,则C为硝酸钾,化学式为KNO3, B与另三种物质反应有气体、沉淀和无现象,则B为碳酸钠,D为一个气体两个无现象,则D为稀盐酸,B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2)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钠,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故答案为:(1)KNO3;复分解反应;(2)BaCl2+Na2CO3=BaCO3↓+2NaCl。20.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已知乙为黑色固体,丁为一种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四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据此做出推断。(1)甲、乙、丙、丁这四种物质,分别是甲 ,乙 ,丁 ,丙 。(2)Y物质可能是 。【答案】(1)铜;氧化铜;氯化铜;氢氧化铜(2)Mg、Al、Zn、Fe等金属中的一种【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铜为黑色固体,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结合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分析;(2)根据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能与铜盐反应生成铜分析。【解答】(1) 乙为黑色固体,甲和氧气反应生成乙,乙能与盐酸反应,丁为一种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为氢氧化铜,由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则乙为氧化铜,甲为铜,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丙为氯化铜。(2)氯化铜与铁等活泼金属反应可生成铜,Y可以是铁等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故答案为:(1)铜;氧化铜;氯化铜;氢氧化铜;(2) Mg、Al、Zn、Fe等金属中的一种 。1 / 1专题十四 物质的转换--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一、选择题1.(2024·滨江模拟)下列物质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OH→NaCl B.Fe→FeSO4C.Na2CO3→CaCl2 D.Ba(NO3)2→BaSO42.(2024·浙江模拟)以下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ABCD顺序,符合要求的一组是( )A.C、CO2、CO、Fe B.Fe、、、C.、、、 D.、、Cu、3.(2023·舟山模拟)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 X、Y、Z 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 对应的质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选项 X Y ZA CO CO2 CB CuO Cu(OH)2 Cu(NO3)2c HCl BaCl2 KClD NaOH NaNO3 NaClA.A B.B C.C D.D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5.(2022·舟山模拟)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6.(2019·桐乡模拟)知识结构图有助于我们认清知识间的联系。下图为某同学根据初中科学已学知识所画的一些物质化学性质关系图的部分内容,“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别,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可能是CuCl2B.Y可能是单质C.z肯定是氧化物D.图中包含了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7.(2018·浙江模拟)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是酸、碱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只有甲、丁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8.(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选项 X Y ZA H2SO4 H2 H2OB CuSO4 CuCl2 Cu(OH)2C H2O H2 CO2D Cu CuO CuSO4A.A B.B C.C D.D9.(2019·台州)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10.(2021·湖州)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则( )A.X可以是木炭 B.X与CO都具有氧化性C.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二、填空题11.(2024·舟山模拟)小科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X是氯化钠,图中碱的化学式为: 。(2)若X是水,则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填字母)。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2.(2023·滨江模拟)现有Ca(OH)2、Cu、CaO、CO、CaCl2、CuO、CO2、CaCO3八种物质,平均分成A、B二组(即每组4种物质不重复),“→”表示一步即能发生物质转化,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1)若A组的甲为CO2,写出将丁加入到稀盐酸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2)若B组的丁为CaCl2,写出丙加入到FeCl3溶液中,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3.1 物质的转化(二))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式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A、E的化学式为A: ;E: 。(2)请你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A+F→C 。D→B+C 。14.(2018九上·金华月考)下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1)甲阶梯上有 5 种物质,相邻间物质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个数是 。(2)为除去 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 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④加适量的稀 HCl,⑤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3)搭建阶梯乙,请你从 O2、Al、Al2O3、HCl、NaOH 中选择 4 种物质放到台阶上,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排在倒数第二个台阶上的物质名称是: (从上往下的顺序)。(4)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是 。三、解答题15. A、B、C、D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一”表示不反应)。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A ↓ B ↓ ↓ C — ↑ ↓ D(1)请写出 A、B、C溶液中溶质的名称或化学式:A ,B ,C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2020·吴兴模拟)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Ⅰ: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步骤Ⅱ: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步骤Ⅲ:取步骤Ⅱ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Ⅱ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一定含有的是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17.(2020·平阳模拟)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氯化钙和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图,请认真分析各步骤的信息作答:(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2)试剂x的名称是 。(3)蒸发过程中,观察到 时,就可熄灭酒精灯。18.(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章末复习)如图表示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 两溶液之间。(填字母)(2)E是 溶液。(3)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 溶液。19.现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一”表示不反应或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B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写出A 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已知乙为黑色固体,丁为一种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四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据此做出推断。(1)甲、乙、丙、丁这四种物质,分别是甲 ,乙 ,丁 ,丙 。(2)Y物质可能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所给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由此确定各物质能否转化成对应物质。【解答】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不符合题意;B、铁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亚铁,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钙,符合题意;D、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可转化为硫酸钡,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性质确定各步反应是否可实现。【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一步反应生成铁,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与不能一步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氧化铜与硝酸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硫酸铜与硝酸钡反应可生成硝酸铜,铜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铜,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C【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析,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规律判断。【解答】A.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不能直接转化为碳,故A不合题意;B.氧化铜不能溶于水,不能与碱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B不合题意;C.稀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钾,稀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故C符合题意;D.硝酸钠不能一步直接转化为氯化钠,故D不合题意。故选C。4.【答案】C【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③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其他物质不会生成氢氧化铁;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①正确;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故②错误;③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其他物质不会生成氢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故③错误;④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④正确.故选:C.5.【答案】D【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关系判断。【解答】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①符合题意。②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②符合题意;③氯化亚铁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硫酸亚铁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单质,故③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B【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之间的关系逐一分析。【解答】A、 CuCl2 与HCl不反应,故X不可能是 CuCl2 ,错误;B、HCl能与部分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Y可能是单质,正确;C、图中是两两反应,不可能有分解反应,故错误;D、和HCl能反应的氧化物只能是金属氧化物,和Ca(OH)2能反应得只能是非金属氧化物,故z肯定是氧化物错误。故答案为:B7.【答案】D【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由物质转化关系图可知,甲与乙反应生成了丙和丁,此反应中有两种反应物,得到两种生成物。根据学习中已掌握的物质间的反应,通过找出特列可以判断选项。【解答】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是酸、碱,CuO和HCl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A错误;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CaCO3和HCl反应也能生成CO2气体,B错误;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uO和H2的反应中也生成了水,但不是复分解反应,C错误;D、若只有甲、丁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因只有甲、丁是单质,所以乙、丙不是单质,所以此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D正确。故选D8.【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解答】解:A、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错误.B、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沉淀和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错误.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正确.D、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9.【答案】A【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或弱酸弱碱生成;(2)酸性氧化物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碱性氧化物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据此解答。【解答】A.由于酸性氧化物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而不能生成碱,所以CO2与NaOH不能直接转化,故A正确;B.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因此③不可以直接转化,故B错误;C.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和NaOH无法反应,故C错误;D.Na2CO3如果和氢氧化钾反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既没有沉淀,也没有气体,更没有水生成,因此它们不能反应,故D错误。故选A。10.【答案】A【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间的转化关系分析,结合CO的毒性及元素的存在形态解答。【解答】A、 X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X反应生成一氧化碳,X为碳 ,符合题意;B、 X与CO都具有还原性,不具有氧化性 ,不符合题意;C、 ③反应后的尾气中含有CO,不可直接排放 ,不符合题意;D、 Y为铁的氧化物,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不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1)NaOH(2)A;B;C;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分析;(2)根据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都可生成水分析。【解答】(1) 若X是氯化钠,图中碱应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 。(2)若X是水,则单质转化可能是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或氢气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可能是碳酸钠、氧化铜、氢氧化钠、硫酸等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也可能是碳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故ABCD。故答案为:(1) NaOH ;(2)ABCD。12.【答案】(1)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3Ca(OH)2+2FeCl3═2Fe(OH)3↓+3CaCl2【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结合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再按要求进行填空。【解答】(1) 若A组的甲为CO2,则乙为CO,丙为Cu,丁为CuO,将丁加入到稀盐酸中即氧化铜 与盐酸的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若B组的丁为CaCl2,则甲为CaCO3,乙为CaO ,丙为 Ca(OH)2 ,丙加入到FeCl3溶液中,氢氧化钙与Fe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故答案为:(1)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13.【答案】(1)O2;H2(2)O2+C CO2;H2CO3 CO2↑+H2O【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由水开始推导,结合框图中物质间的关系及元素组成推导出其它物质,再按要求填空即可。【解答】B是式量最小的氧化物,B为水, 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D为碳酸,C为二氧化碳,A为氧气,E为氢气,F为碳;(1)A的化学式为 O2 ;E化学式为 H2 ;(2) A+F→C 为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O2+C CO2 ; D→B+C 为碳酸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H2CO3 CO2↑+H2O ;故答案为:(1) O2 ; H2 ;(2) O2+C CO2 ; H2CO3 CO2↑+H2O 。14.【答案】(1)2(2)③⑤①②④或⑤③①②④(3)铝(4)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知识点】pH值的测量及方法;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各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1)甲阶梯上有 5 种物质,相邻间物质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硫酸和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两个;(2)加过量的 Na2CO3 溶液可除去原杂质氯化钙,加过量的 NaOH 溶液可除去原杂质氯化镁,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可除去原杂质硫酸钠,但所加物质均过量,所以溶液中又引入了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加入盐酸可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氯化钡只能用碳酸钠除去,所以碳酸钠要在氯化钡后,过滤掉沉淀后再加盐酸,故顺序为③⑤①②④或⑤③①②④;(3)NaOH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铝能与盐酸反应,氧气能与铝反应,所以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NaOH、HCl、Al、O2,则排在倒数第二个台阶上的物质名称是铝;(4)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15.【答案】(1)CaCl2;Na2CO3;AgNO3(2)HCl+AgNO3=AgCl↓+HNO3【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物质两两反应的现象及所给现象,确定各物质,结合化学式书写分析;(2)根据盐酸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分析。【解答】(1)A与另三种物质反应,分别是丙个沉淀一个无现象,则A为氯化钙,B为两个沉淀一个气体,则B为碳酸钠,B与D反应产生气体,则D为盐酸,C为硝酸银,A的化学式为CaCl2,B化学式为Na2CO3,C化学式为AgCl。(2)C和D反应为盐酸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和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故答案为:(1)CaCl2;Na2CO3;AgNO3;(2)HCl+AgNO3=AgCl↓+HNO3。16.【答案】(1)NaOH+HCl=NaCl+H2O(2)NaOH、BaCl2(3)取少量步骤1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若固体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和Na2CO3;【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滴入稀盐酸后,无气泡产生,那么肯定没有碳酸钠,只能含有氢氧化钠。而红色退去的过程,就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过程;(2)将固体加水溶解后生成固体剩余,那么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也可能是硫酸钾和氯化钡生成的硫酸钡。由于后面无法证实是哪种沉淀,因此碳酸钠和硫酸钠可能存在,而氯化钡肯定存在。最后结合(1)中的分析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溶质;(3)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固体溶解的情况确定硫酸钾和碳酸钠的存在。【解答】(1) 步骤Ⅱ中溶液的红色褪去,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2)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一定含有的是 : NaOH、BaCl2 ;(3) 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取少量步骤1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若固体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K2SO4和Na2CO3。17.【答案】(1)玻璃棒(2)稀盐酸(3)出现较多晶体【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实验过程分析;(2)根据滤液中的溶质种类和要生成的产物分析;(3)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分析。【解答】(1) 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镁,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去除氯化钙,此时滤液中有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只需加入稀盐酸,二者都会和它反应生成氯化钠。(3)蒸发过程中,观察到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可熄灭酒精灯。故答案为:(1)玻璃棒;(2)稀盐酸;(3)出现较多晶体。18.【答案】(1)B、D(2)NaCl(或氯化钠)(3)BaCl2(或氯化钡)【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所给五种物质间的反应分析,此类题在推断时可先找出各物质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的个数,然后利用连线确定出该物质。【解答】 (1)由所给五种物质间的反应可知,氯化钠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所以E为氯化钠,则D为硝酸银,硝酸银与碳酸钠、氯化钡、盐酸都能反应,所以 图中缺少连线应在B和D之间;(2)E为氯化钠溶液;(3) 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 则A和B为盐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则C为氯化钡溶液。故答案为:(1)BD;(2) NaCl(或氯化钠) ;(3) BaCl2(或氯化钡) 。19.【答案】(1)KNO3;复分解反应(2)BaCl2+Na2CO3=BaCO3↓+2NaCl【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四种物质两两混合的现象分析,由此推断出各物质,结合酸、碱、盐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2)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分析。【解答】(1)硝酸钾与另三种物质都不反应,则C为硝酸钾,化学式为KNO3, B与另三种物质反应有气体、沉淀和无现象,则B为碳酸钠,D为一个气体两个无现象,则D为稀盐酸,B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2)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钠,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故答案为:(1)KNO3;复分解反应;(2)BaCl2+Na2CO3=BaCO3↓+2NaCl。20.【答案】(1)铜;氧化铜;氯化铜;氢氧化铜(2)Mg、Al、Zn、Fe等金属中的一种【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铜为黑色固体,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结合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分析;(2)根据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能与铜盐反应生成铜分析。【解答】(1) 乙为黑色固体,甲和氧气反应生成乙,乙能与盐酸反应,丁为一种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为氢氧化铜,由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则乙为氧化铜,甲为铜,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丙为氯化铜。(2)氯化铜与铁等活泼金属反应可生成铜,Y可以是铁等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故答案为:(1)铜;氧化铜;氯化铜;氢氧化铜;(2) Mg、Al、Zn、Fe等金属中的一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十四 物质的转换--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学生版).docx 专题十四 物质的转换--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