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电路与电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五 电路与电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

资源简介

专题十五 电路与电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
一、选择题
1.(2023·鹿城模拟)如图在“静电章鱼”实验中,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再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向四周张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毛皮的失电子能力大于塑料,下图可用来表示它们电荷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2.(2023八下·海曙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泡沫塑料小球,发现小球会向玻璃棒靠近(如图所示)。关于该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
B.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泡沫塑料小球不可能带电
D.泡沫塑料小球和玻璃棒带同种电荷
3.科学课上,老师利用塑料管和塑料丝演示了“静电章鱼”实验,如图所示,整个塑料丝彼此分开,看似章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使用不同材质的毛巾分别摩擦塑料管和塑料丝
B.实验中塑料丝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彼此分开
C.“章鱼”在空中静止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相互平衡
D.若要使“章鱼”上升,则要增大塑料管与它之间的距离
4.(2021八上·嘉兴期末)干燥的天气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手拿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消除器中的 LED 灯发光,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除电”时,汽车、LED 灯、人体、大地连通
B.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
C.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汽车流向消除器
D.汽车带电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接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
5.(2023八上·青田期末)如图所示,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女孩的头发带有同种电荷
B.静电金属球与女孩之间存在电子转移
C.女孩的头发竖起来是因为头发间相互吸引
D.女孩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6.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7.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
8. 如图所示,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也带上正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
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
C.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
D.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
9.(2023八上·杭州期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带负电。如图甲,用橡胶棒A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乙,让橡胶棒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验电器的金属箔也会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与橡胶棒相比,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B.图甲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乙中,橡胶棒靠近金属球B时,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减小
D.图乙中,金属球B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10.(2023八上·东阳期末)如图所示,利用静电喷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会被物件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喷枪喷出小液滴的过程创造了电荷
B.静电喷枪工作运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C.涂料小液滴喷出后,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液滴接触物件的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液滴流向物体
二、填空题
11.(2023·永嘉模拟)关于静电学的研究,科学家们经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公元前585年,泰勒斯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绒毛等轻小物体。
材料二: 1746 年-1752年,“电学之父”富兰克林在研究静电现象时,有如下发现:
①带有电荷的尖锐导体之间容易产生电火花。
②用风筝收集的雷电(天电),它可以产生一切摩擦电(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
③手摩擦玻璃瓶后,两者带不同电荷:当两者再次接触后,电荷抵消不再带电.
(1)小明将摩擦过的琥珀靠近带负电荷的小球,现象如图所示,请判断琥珀所带电荷种类是   。
(2)某同学基于富兰克林发现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 .
A.物体的尖端可能容易放电
B.地电和天电本质是一样的
C.摩擦会产生电荷
D.只有摩擦才能使物体带电
E.带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后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
12.(2022八下·东阳期末)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请根据下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填空。
(1)图甲中A,B,C三根金属棒中有两根是具有磁性的磁棒,另一根是铁棒。它们互相靠近时的情形如图甲所示,则   是铁棒。
(2)图乙中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   。
13.
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毛皮   。(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根据你掌握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你认为摩擦起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
C.是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另一根悬挂着的塑料棒,发现相互吸引,则塑料棒____________。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8八上·义乌月考)
(1)现再给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灯泡变暗.
(2)如果你还想知道电路中电流值的改变情况,需在电路中再   联一个电流表,并增加   根导线.
(3)请根据实物电路,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15.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橡胶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观察到如图箭头所示的现象.
(1)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   ;
(2)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   ,摩擦带的电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
(3)通过观察,你对摩擦起电电荷种类的看法是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   种,理由是   ;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16.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
(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   ,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   ,如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把其他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17.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1)实验室中有一铭牌上标有“2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如图甲所示。若要把它其中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到电路中去,共有    种接法;“20 Ω”指的是    接线柱间的电阻值,“2 A”指的是     。
(2)现给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灯泡变暗。   
(3)如果你还想知道电路中电流值的改变情况,需在电路中再    联一个电流表,并增加_    根导线。
四、解答题
18.(2022八上·兰溪期中)
(1)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请连接电路,要求:两个小灯泡串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过程,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
【分析】由于毛皮的失电子能力大于塑料,故在摩擦后,毛皮带正电,塑料管和塑料细丝均带负电。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摩擦起电的本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转移的过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小球靠近玻璃棒,说明玻璃棒带电了,即丝绸和玻璃棒摩擦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故A正确,B错误;
CD.如果小球带异种电荷,那么它也会靠近玻璃棒,故C、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A.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
B.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C.对“章鱼”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D.电磁力与距离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C.根据图片可知,塑料丝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则受到的重力和向上的排斥力相互平衡。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那么二者应该与相同材质的毛巾进行摩擦,故A、C错误,B正确;
D.若要使“章鱼”上升,则要减小塑料管与它之间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根据电路的知识判断;
(2)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判断;
(3)电流方向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4)根据摩擦起电的知识判断。
【解答】A.“除电”时,汽车、LED 灯、人体、大地连通,从而将电荷导入大地,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电子移动方向从汽车到消除器,而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消除器到汽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汽车带电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接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即头发之间相互排斥,那么头发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静电球和女孩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从而时头发和静电球带上同种电荷,故B正确不合题意;
如果女孩身体直接与大地相连,那么她带的电荷会转移到大地上,因此不会出现头发竖起的现象,因此女孩和大地之间应该用绝缘体隔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相互吸引,小球有可能不带电或带负电;
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若相互吸引,则小球不带电,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若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选项C、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结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描述可知,塑料丝中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成章鱼状,而塑料丝和塑料管相互排斥而分开,故A错误,B正确;
C. 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负电,故C错误;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只等于它与毛皮摩擦时失去的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 接触带电也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电流的方向,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解答】 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上的一部分电子会转移到a上,电子带负电,因为电流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瞬时电流方向a→b,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A.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B.根据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判断;
C.根据电荷是否发生转移判断;
D.根据电荷分离的知识判断。
【解答】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橡胶棒A带负电,说明橡胶棒的到电子,即橡胶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则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故A错误;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
C.橡胶棒A没有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所以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不变,故C错误;
D.橡胶棒A带负电,接近金属球B上,B上的自由电子被排斥而远离,转移到金属箔上,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摩擦起电是在摩擦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会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会带正电;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答】A. 喷枪喷出小液滴的过程发生了电子转移,并不能创造电荷,A错误
B. 静电喷枪工作运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B正确
C. 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说明小液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错误
D.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件带正电,小液滴会被物件吸引,说明小液滴带负电,液滴接触物件的瞬间,小液滴上的电子会流向物件,电流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因此电流方向为物体流向液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1)负电荷
(2)A;B;E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题目描述的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摩擦过的琥珀靠近带负电荷的小球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可知,琥珀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2)A.根据“带有电荷的尖锐导体之间容易产生电火花”可知,物体的尖端更容易放电,故A正确;
B.地电和天电相同,本质上都是摩擦起电,然后再放电,故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物体摩擦都会带上电荷,只有对电子束缚能力不同的物质摩擦后才会带电,故C错误;
D.通过感应也能使物体带电,故D错误;
E.带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后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从而电荷抵消而不再带电,故E正确。
故选ABE。
12.【答案】(1)C
(2)地磁场或磁场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2)根据地磁场的知识解答。
【解答】(1)A、B靠近时相互排斥,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A、B肯定具有磁性,那么C肯定没有磁性,为铁棒。
(2)图乙中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或磁场。
13.【答案】(1)带负电;带正电
(2)B
(3)C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正负电荷的定义解答;
(2)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解答;
(3)利用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为得到电荷而带负电,毛皮因失去电荷而带正电。
(2)我认为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故选B;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另一根悬挂着的塑料棒,发现相互吸引,则塑料棒:
①因为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这个塑料棒可能不带电;
②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这个塑料棒可能带正电。
故选C。
14.【答案】(1)
(2)串;1
(3)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要对灯泡亮度进行控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要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连接符合一上一下,且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暗可知,向右移动电阻增大;(2)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电表,电流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3)根据实验图画出电路图,元件符号要正确,位置要对应。
【解答】(1)根据要求可画出电路图:
(2)如果你还想知道电路中电流值的改变情况,需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流表,并增加1根导线;
(3)根据实物电路图,可画出电路图:
故答案为:(2)串;1
15.【答案】(1)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
(2)导体
(3)两;两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或“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即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
【解答】解:(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排斥或者吸引时,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2)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导体,摩擦带的电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3)通过观察,对摩擦起电电荷种类的看法是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两种,a两个有机玻璃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b两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c一个有机玻璃棒和一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吸引;理由是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1)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2)导体;(3)两;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6.【答案】(1)排斥;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即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
【解答】解:(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原因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都是同种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不同的,所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知: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
故答案为:(1)排斥;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17.【答案】(1)3;AB;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为2安
(2)
(3)串;一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有3个接线柱,只接两个,则有3种有效的接法:AC、AB、BC。铭牌中的2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是把AB接入电路时的阻值。2A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
(2)若滑片向右移灯泡变暗,则电流是要变小。电阻变大的,故要下边的左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
(3)可以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是串联使用的,还要加一根导线。
【解答】要把有3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两个接线柱,则有3种有效的接法,当把AB接入时,电阻阻值为20Ω,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A是允许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值。
(2)连线如图所示
(3)再用一根导线把电流表串联入电路,即可测电路中的电流。
故本题答案为:(1)3;A、B;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为2A;(3)串;一。
18.【答案】(1);
(2)
(3)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在绘制电路图时,可以根据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画起,根据电流的方向依次画出相应的电路元件;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根据电流的方向从电源出发,根据依次流经的元件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串联电路中各元件是首尾相接的,根据电流的方向,从电源开始,依次连接各元件。
【解答】(1)第一个图中,L1与L2并联,S1在L1的支路中,S2在L2的支路中,据此画电路图如下:

第二个图中,两个灯并联在电路中,上面的开关在干路中,下面的开关在左边的灯的支路中,据此画电路图如下:

(2)从电路图可以看出,电铃与灯并联在电路中,上面的开关在电铃的支路中,下面的开关在干路中,则实物电路连接如下:

(3)在串联电路中,各元件是首尾相接的,则连接如下:

1 / 1专题十五 电路与电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
一、选择题
1.(2023·鹿城模拟)如图在“静电章鱼”实验中,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再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向四周张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毛皮的失电子能力大于塑料,下图可用来表示它们电荷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摩擦起电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过程,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
【分析】由于毛皮的失电子能力大于塑料,故在摩擦后,毛皮带正电,塑料管和塑料细丝均带负电。
故答案为:B
2.(2023八下·海曙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泡沫塑料小球,发现小球会向玻璃棒靠近(如图所示)。关于该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
B.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泡沫塑料小球不可能带电
D.泡沫塑料小球和玻璃棒带同种电荷
【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摩擦起电的本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转移的过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小球靠近玻璃棒,说明玻璃棒带电了,即丝绸和玻璃棒摩擦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故A正确,B错误;
CD.如果小球带异种电荷,那么它也会靠近玻璃棒,故C、D错误。
故选A。
3.科学课上,老师利用塑料管和塑料丝演示了“静电章鱼”实验,如图所示,整个塑料丝彼此分开,看似章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使用不同材质的毛巾分别摩擦塑料管和塑料丝
B.实验中塑料丝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彼此分开
C.“章鱼”在空中静止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相互平衡
D.若要使“章鱼”上升,则要增大塑料管与它之间的距离
【答案】B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A.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
B.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C.对“章鱼”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D.电磁力与距离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C.根据图片可知,塑料丝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则受到的重力和向上的排斥力相互平衡。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那么二者应该与相同材质的毛巾进行摩擦,故A、C错误,B正确;
D.若要使“章鱼”上升,则要减小塑料管与它之间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B。
4.(2021八上·嘉兴期末)干燥的天气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手拿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消除器中的 LED 灯发光,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除电”时,汽车、LED 灯、人体、大地连通
B.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
C.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汽车流向消除器
D.汽车带电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接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
【答案】C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根据电路的知识判断;
(2)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判断;
(3)电流方向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4)根据摩擦起电的知识判断。
【解答】A.“除电”时,汽车、LED 灯、人体、大地连通,从而将电荷导入大地,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电子移动方向从汽车到消除器,而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消除器到汽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汽车带电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接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2023八上·青田期末)如图所示,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女孩的头发带有同种电荷
B.静电金属球与女孩之间存在电子转移
C.女孩的头发竖起来是因为头发间相互吸引
D.女孩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即头发之间相互排斥,那么头发带同种电荷,故A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静电球和女孩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从而时头发和静电球带上同种电荷,故B正确不合题意;
如果女孩身体直接与大地相连,那么她带的电荷会转移到大地上,因此不会出现头发竖起的现象,因此女孩和大地之间应该用绝缘体隔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相互吸引,小球有可能不带电或带负电;
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若相互吸引,则小球不带电,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若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选项C、D错误.
故选A.
7.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结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描述可知,塑料丝中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成章鱼状,而塑料丝和塑料管相互排斥而分开,故A错误,B正确;
C. 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负电,故C错误;
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只等于它与毛皮摩擦时失去的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B。
8. 如图所示,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也带上正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
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
C.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
D.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 接触带电也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电流的方向,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解答】 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上的一部分电子会转移到a上,电子带负电,因为电流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瞬时电流方向a→b,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2023八上·杭州期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带负电。如图甲,用橡胶棒A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乙,让橡胶棒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验电器的金属箔也会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与橡胶棒相比,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B.图甲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乙中,橡胶棒靠近金属球B时,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减小
D.图乙中,金属球B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答案】D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A.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B.根据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判断;
C.根据电荷是否发生转移判断;
D.根据电荷分离的知识判断。
【解答】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橡胶棒A带负电,说明橡胶棒的到电子,即橡胶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则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故A错误;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
C.橡胶棒A没有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所以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不变,故C错误;
D.橡胶棒A带负电,接近金属球B上,B上的自由电子被排斥而远离,转移到金属箔上,故D正确。
故选D。
10.(2023八上·东阳期末)如图所示,利用静电喷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会被物件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喷枪喷出小液滴的过程创造了电荷
B.静电喷枪工作运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C.涂料小液滴喷出后,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液滴接触物件的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液滴流向物体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摩擦起电是在摩擦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会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会带正电;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答】A. 喷枪喷出小液滴的过程发生了电子转移,并不能创造电荷,A错误
B. 静电喷枪工作运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B正确
C. 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说明小液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错误
D.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件带正电,小液滴会被物件吸引,说明小液滴带负电,液滴接触物件的瞬间,小液滴上的电子会流向物件,电流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因此电流方向为物体流向液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1.(2023·永嘉模拟)关于静电学的研究,科学家们经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公元前585年,泰勒斯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绒毛等轻小物体。
材料二: 1746 年-1752年,“电学之父”富兰克林在研究静电现象时,有如下发现:
①带有电荷的尖锐导体之间容易产生电火花。
②用风筝收集的雷电(天电),它可以产生一切摩擦电(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
③手摩擦玻璃瓶后,两者带不同电荷:当两者再次接触后,电荷抵消不再带电.
(1)小明将摩擦过的琥珀靠近带负电荷的小球,现象如图所示,请判断琥珀所带电荷种类是   。
(2)某同学基于富兰克林发现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 .
A.物体的尖端可能容易放电
B.地电和天电本质是一样的
C.摩擦会产生电荷
D.只有摩擦才能使物体带电
E.带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后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
【答案】(1)负电荷
(2)A;B;E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题目描述的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摩擦过的琥珀靠近带负电荷的小球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可知,琥珀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2)A.根据“带有电荷的尖锐导体之间容易产生电火花”可知,物体的尖端更容易放电,故A正确;
B.地电和天电相同,本质上都是摩擦起电,然后再放电,故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物体摩擦都会带上电荷,只有对电子束缚能力不同的物质摩擦后才会带电,故C错误;
D.通过感应也能使物体带电,故D错误;
E.带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后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从而电荷抵消而不再带电,故E正确。
故选ABE。
12.(2022八下·东阳期末)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请根据下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填空。
(1)图甲中A,B,C三根金属棒中有两根是具有磁性的磁棒,另一根是铁棒。它们互相靠近时的情形如图甲所示,则   是铁棒。
(2)图乙中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   。
【答案】(1)C
(2)地磁场或磁场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2)根据地磁场的知识解答。
【解答】(1)A、B靠近时相互排斥,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A、B肯定具有磁性,那么C肯定没有磁性,为铁棒。
(2)图乙中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或磁场。
13.
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毛皮   。(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根据你掌握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你认为摩擦起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
C.是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另一根悬挂着的塑料棒,发现相互吸引,则塑料棒____________。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答案】(1)带负电;带正电
(2)B
(3)C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正负电荷的定义解答;
(2)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解答;
(3)利用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为得到电荷而带负电,毛皮因失去电荷而带正电。
(2)我认为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故选B;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另一根悬挂着的塑料棒,发现相互吸引,则塑料棒:
①因为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这个塑料棒可能不带电;
②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这个塑料棒可能带正电。
故选C。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8八上·义乌月考)
(1)现再给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灯泡变暗.
(2)如果你还想知道电路中电流值的改变情况,需在电路中再   联一个电流表,并增加   根导线.
(3)请根据实物电路,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答案】(1)
(2)串;1
(3)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要对灯泡亮度进行控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要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连接符合一上一下,且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暗可知,向右移动电阻增大;(2)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电表,电流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3)根据实验图画出电路图,元件符号要正确,位置要对应。
【解答】(1)根据要求可画出电路图:
(2)如果你还想知道电路中电流值的改变情况,需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流表,并增加1根导线;
(3)根据实物电路图,可画出电路图:
故答案为:(2)串;1
15.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橡胶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观察到如图箭头所示的现象.
(1)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   ;
(2)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   ,摩擦带的电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
(3)通过观察,你对摩擦起电电荷种类的看法是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   种,理由是   ;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
(2)导体
(3)两;两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或“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即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
【解答】解:(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排斥或者吸引时,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2)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导体,摩擦带的电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3)通过观察,对摩擦起电电荷种类的看法是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两种,a两个有机玻璃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b两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c一个有机玻璃棒和一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吸引;理由是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1)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2)导体;(3)两;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6.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
(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   ,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   ,如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把其他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排斥;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即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
【解答】解:(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原因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都是同种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不同的,所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知: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
故答案为:(1)排斥;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17.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1)实验室中有一铭牌上标有“2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如图甲所示。若要把它其中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到电路中去,共有    种接法;“20 Ω”指的是    接线柱间的电阻值,“2 A”指的是     。
(2)现给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灯泡变暗。   
(3)如果你还想知道电路中电流值的改变情况,需在电路中再    联一个电流表,并增加_    根导线。
【答案】(1)3;AB;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为2安
(2)
(3)串;一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有3个接线柱,只接两个,则有3种有效的接法:AC、AB、BC。铭牌中的2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是把AB接入电路时的阻值。2A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
(2)若滑片向右移灯泡变暗,则电流是要变小。电阻变大的,故要下边的左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
(3)可以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是串联使用的,还要加一根导线。
【解答】要把有3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两个接线柱,则有3种有效的接法,当把AB接入时,电阻阻值为20Ω,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A是允许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值。
(2)连线如图所示
(3)再用一根导线把电流表串联入电路,即可测电路中的电流。
故本题答案为:(1)3;A、B;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为2A;(3)串;一。
四、解答题
18.(2022八上·兰溪期中)
(1)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请连接电路,要求:两个小灯泡串联。
【答案】(1);
(2)
(3)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在绘制电路图时,可以根据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画起,根据电流的方向依次画出相应的电路元件;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根据电流的方向从电源出发,根据依次流经的元件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串联电路中各元件是首尾相接的,根据电流的方向,从电源开始,依次连接各元件。
【解答】(1)第一个图中,L1与L2并联,S1在L1的支路中,S2在L2的支路中,据此画电路图如下:

第二个图中,两个灯并联在电路中,上面的开关在干路中,下面的开关在左边的灯的支路中,据此画电路图如下:

(2)从电路图可以看出,电铃与灯并联在电路中,上面的开关在电铃的支路中,下面的开关在干路中,则实物电路连接如下:

(3)在串联电路中,各元件是首尾相接的,则连接如下: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