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期末练习卷-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期末练习卷-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福建省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卷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8分)
自然美景,心之所向。追随古人的脚步,“土地平旷,(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源美景一览无余;“蒹葭苍苍,(2)________”,晶莹露水冻结成霜映入眼帘;“(3) ,波撼岳阳城”,洞庭湖壮阔气势尽收眼底。
幸福生活,身之所往。正所谓“(4) ,君子好逑”,自古美女配英雄,君子求佳人。“求之不得,(5) ”,当求不得心上人,却只得魂牵梦萦,寝食难安。而那“蒹葭萋萋,(6)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以露水起兴,更喻水边美人。美人亦怅惘,思念意中人。“青青子佩,(7)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细看玉佩,嗔怪恋人。与君相期,约会不期。“一日不见,(8) ”深沉思念,溢于言表,缠绵悱恻,婉转动人。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置身五指山中,萦回小路① (liáo)绕着山鼠轻雾,丝丝凉风裹挟着草木清香。 登至山顶,极目俯② (kàn),白云( ),群山浮动,流淌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那一座座山峰探出云雾,似朵朵芙蓉出水,无边无际的森林,空蒙深③ (suì),苍茫浩渺,气势磅礴。
山间水库,散落其间;奇山怪石,镜平如砥;异树名花,蓦然伫立。 山依偎着水,水( )着山,那种刚柔并济、虚实相生的立体美孕育( )的和谐美丽。宁静的山寨像守望的阿婆慈善而又安详,老了青砖,湿了黛瓦,袅袅炊烟,淡淡孤寂。村口那红艳艳的木棉花舞蹈着唤醒了春天……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覆盖 反映 绿水青山 B.弥漫 反映 一望无际
C.覆盖 映照 一望无际 D.弥漫 映照 绿水青山
(3)上文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著整本书阅读(6分)
为《经典常谈》制作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文学名著:《经典常谈》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1)__________的历史。 “三礼”指的是《(2)__________》《仪礼》《礼记》 《诗经》是我国诗歌(3)__________文学的源头。
二、阅读(67分)
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7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gǔ)师:渔人,此指船夫。②临圻(qí):近水曲岸之地。这里指江东地区。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本诗为七言律诗。
B.古时候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亲友相别往往难以再相见,所以古人重离别,离愁别绪常常成为文人吟咏的主题。本诗属于送别诗。
C.“柳”同“留”,“渡头”是送客之地,诗歌运用这两个常见意象,用眼前之景来烘托离别之情。
D.第二句点明朋友将去之地,也暗写出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渐渐远去时的情景。
5.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活水源记(节选)
刘基①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②,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③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④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⑤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鸲鹆⑥,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⑦。(B)有二鹡鸰,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成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注释]①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自负一代文宗,被列为明清散文八大家之首。②缚(xià):缝隙。③浸:渐渐地。④潴(zhū):水停积。⑤秘书卿白野公:秘书卿,元代官名;白野公,元末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⑥鸲鹆(qú yù):八哥。⑦滑:鸟声流利。
6.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释义(填写文字)
能使群动咸来依 课内迁移 皆若空游无所依 (1)依:_______
属岁旱时 查阅字典 ①连接;②适逢;③同“嘱” (2)属:_______
至是,悉出 古为今用 悉听尊便 (3)悉:_______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B.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C.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D.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3分)
(2)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3分)
9.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同样是写水,你认为文中画线的A、B两句哪一句和它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你选择并阐释理由。(4分)
(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B)有二鹡鸰,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我选 句,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3分)
五峰游记
李大钊
①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
②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①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深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挟清廷的地方。 后来到底有一标②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 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
③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
④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 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叠,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 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
⑤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遍地的禾苗,都很茂盛,但已觉受旱。 禾苗的种类,以高粱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就是高粱。谷黍豆类也有。滦水每年泛滥,河身移徙无定,居民都以为苦。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它的破坏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房屋老了,经它一番破坏,新的便可产生。 土质乏了,经它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它的破坏,看不见它的建设,却很冤枉了它。
⑥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
⑦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骚扰。还有“花会③”照旧开设。
⑧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黎的五峰。是由陆路来的,约有八十里。从前昌黎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动,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
⑨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李到山下。
⑩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得很,两旁松林密布。 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④。
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 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 我们就在此借居了。
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 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 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⑤。
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
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
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煞风景。
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
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
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 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 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 雨后大有秋意。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
【注释】①京奉线:北京至沈阳(旧称奉天)的铁路。②标:清末陆军编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团。③花会:旧时的一种赌博方式。 ④韩公祠:即韩文公祠,纪念韩愈的祠庙。⑤操作:指生活服务之类。
10.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①至⑧段主要叙述从滦州到昌黎的经历,第⑨至 段叙述游览五峰山和借居韩公祠的所见所闻所感。
B.文章按行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变换游记的主要对象,介绍沿途的历史事件、古迹、社会风气,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
C.第⑥段写河面“金色的浅光”与“岸上的绿野”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为赞叹“景色真是好看”做了铺垫。
D.第③段写老百姓去昔日的皇帝行宫游玩,第 段写百姓的求雨活动,表现了对当时老百姓愚昧落后的批判。
11. 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行踪,将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4分)
(1) (2) (3) (4)__________
12. 作者描写山水的语句富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从表现手法角度)(3 分)
(2)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从用词角度)(3 分)
13.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分)
14. 有人评价李大钊写《五峰游记》是“身在山水之间而心另有所系”。请参考助读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助读材料】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9年7月,李大钊趁暑期回到家乡,然后带着10岁的长子李葆华避居五峰山。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再论问题与主义》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宣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指导性理论基础。《五峰游记》就创作于这一时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20题。(21分)
材料一:
低碳生活
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②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
③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力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 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其实“低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 虽然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 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 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 如果全国1.8 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
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子孙万代,是人类共同的夙愿。 为了实现这个夙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让低碳生活从每一天做起。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完成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会议决定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四:
15.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材料一在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使用了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B.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些不良习惯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碳中和”的实现。
C.“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是经过科学推测的。
D.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16. 根据材料一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低碳生活”。 (30字以内)(3分)
17. 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8. 认真阅读材料二图表,你有什么发现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至少写出两点)。 (4分)
19.科普展板上有一张设计巧妙的公益宣传画(材料四),以下关于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幅画是一辆自行车,车轮、车灯、脚踏等都由花朵组成,叶子为坐垫,花枝为把手,蝴蝶环绕车身。
B.宣传画的设计富有创意和美感,还彰显了“绿色发展”的主题。
C.宣传画旨在呼吁人们以骑自行车等方法低碳出行,保护环境。
D.希望看到宣传画的人都只骑自行车,以此保护环境。
20. 下面是“低碳生活”宣传标语的三则作品。假如你是评审员,请从中选择一则你最喜欢的,并说明理由。(4分)
作品1:低碳生活让地球不再低叹。
作品2:低碳生活一小步,文明新风一大步。
作品3:今天你低碳了吗
三、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马龙,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2014年任中国男子乒乓球队队长,是首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巡回赛总决赛、全运会单打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男子选手。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马龙再次获得奥运会单打和团体两项金牌。赛后,马龙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写道:“连续两届奥运会获得单打和团体两项金牌,许多人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对此,我心怀感激,乒乓球带给了我一段精彩的人生。 同时我也要感谢祖国和广大人民的支持和信任,这正是中国乒乓球事业不断向前的力量源泉。我已经32岁了,我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还不错。事实上,不少比我年长的选手依然在赛场充满斗志,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
请结合以上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实际,以“热爱,成就精彩人生”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演讲会上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落英缤纷
悄怆幽邃
微君之躬
窈窕淑女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1空1分
2、(1)缭、瞰、邃 1空1分
(2)D 3分
(3)山间水库,镜平如砥;奇山怪石,蓦然矗立;异树名花,散落其间。 3分
3、(1)记言
(2)《周礼》
(3)现实主义 1空2分
4、A 3分
5、(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将相思之情喻为春色,一路相送伴随,(2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2分)。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色赋予人情,一路相送伴随(2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2分)。
任意答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即可 4分
6、(1)依靠、依附(2)适逢(3)全、都 1空1分
7、B 3分
8、(1)(这里)有一道泉水,泉水开始从山石的缝隙流出,细细流淌,冬季温暖而夏日清凉。(涓涓然:细细流淌的样子 1分;温:温暖 1分;寒:清凉、冰凉 1分。共3分)
(2)太阳照在它们的背上,颜色就像紫水晶,不知是什么虫。
(日:太阳 1分;若:像、好像 1分;何:什么 1分。共3分)
选A句:(渠水)深不超过一尺,并且清澈可以照见两岸景物,从高处往下看,山崖上的苍树翠竹、花草树木都(映)在水底(1分)。《小石潭记》写百许条游鱼都像没被水所依托,鱼影被太阳光倒映在水底石头上(1分)。两句话分别用“崖上松竹花木”“谭中鱼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等景物来侧面描写水清的特点(1分)。 3分
D 3分
(1)步行 (2)滦州车站(横山) (3)览五峰盛景 (4)借居韩公祠(找老夫妇操持生活) 1空1分
(1)①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河里小舟漂着”为动景,“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为静景(1分),写出了滦河绝美的景致,表现了对滦河及周围景色的喜爱之情(1分)。
②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这句话用一个“衬”字将“金色的浅光”和“岸上的绿野”融合在一起(1分),写出了滦河绝美的景致,表现了对滦河及周围景色的喜爱之情(1分)。
任意答其中一点即可 共3分
(2)运用四字词语,“下临深涧、树木丛森、碧波万顷、一览无尽”(1分),写出了此处的地势特点(1分)和景色的深秀壮丽(1分)。 3分
13、(1)用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交代游五峰的原因。
(2)“惯过”—词与下文写山居生活相呼应。
(3)一般游记开篇要交代游览时间,作者以“记不住时日”表明游览的具体日子记不清了。(4)记不佳时日”与后文形成对照,突出五峰之游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5)引用诗句表明性情习惯,也使文章更有文化韵味。
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1点2分 共4分
14、(1)心系对社会发展的思考。舟行滦河之上,作者想到滦河每年泛滥,用辩证思维阐述滦河是“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流露出打破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革命情怀。
(2)心系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比如舟行滦河之上,作者关注到滦河岸边禾苗受旱,想到滦河每年泛滥,居民都以为苦。又如借居山中看到果树,“今年果收都不佳”流露出内心的沉重。
(3)心系对民众陋习的不满。比如提到家乡土匪骚扰各村,“花会’照旧开设,流露出对陈腐风气的不满。又如见到来山中游玩的人“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直言“大杀风景”。
(4)心系对革命历史的纪念。在滦州车站想到辛亥革命时的历史事件,称“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表达了对殉难将士的缅怀。前往五峰途中,作者经昌黎车站,想到五警士为日兵惨杀之事,称“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流露出对日寇暴行的愤慨。
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1点3分 共6分
A 3分
低碳生活是以实现减少碳排放量为节能目标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低碳、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3分
17、举例子(1分)。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1分),让读者更清晰明白,增强说服力(1分),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1分)。 4分
18、(1)碳中和愿景的排放路径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碳排放达峰、快速减排、深度脱碳。
(2)我国在2030年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峰值。
(3)要实现碳排放急剧下降,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排放为零)。
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1点2分 共4分
19、D 3分
20、(1)我选择作品1。作品1中,“低碳”与“低叹”谐音,巧妙地让同学们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2)我选择作品2。作品2运用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小步”“一大步”的对比,让同学们更强烈地感受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同学们践行低碳生活。
(3)我选择作品3。作品3采用疑问语气,富有生活气息,颇具亲切感,能够引导同学们反躬自省。
任意答其中一点即可,观点1分,理由3分。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