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概念的概述 课件(共28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概念的概述 课件(共28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关于概念
关于判断
关于推理
含义
基本特征
方法:定义、划分
含义和基本特征
语言表达方式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准确把握
概念
第五课
第六、七课
第四课
正确运用
判断
有效进行
推理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一框 概念的概述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标要求: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教学目标:
1、明确概念的含义; 2、理解概念的特征; 3、理解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
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正确运用概念,搜集经典概念,分析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遵循规则,正确进行下定义、进行划分。
教学重点:了解事物的属性及分类,概念的含义、性质,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概念是如何表达出来,概念与语词有什么关系
一、概念的含义
属性的含义和分类
概念的含义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外延
二者关系
概念的表达(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
学习导航
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
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
能直立行走
能用肺呼吸
能血液循环
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
属于非本质属性

你能否概括出人的属性,能否说出什么是人(人的概念)?
1、含义: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草莓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草莓”的性质。
“草莓属于水果”,这里“属于”表示的是“草莓”与“水果”的关系。
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属性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某事物具有,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
一、事物的属性
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
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
二.概念的含义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
①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②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多词一义)
例如:父亲、爸爸、爹爹、father
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男人
例如:老师,我要方便;方便加个微信吗?请给我一包方便面。
例如:示例评析 P23
三、概念的表达:语词
区别: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
关系
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把握其本质属性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
②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多词一义、一词多义
③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孤立的助词和叹词不表达)
如何理解“人”这一概念?
本质属性即“质”的规定性
(是什么)
概念的内涵
中国人、美国人、法国人……
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
范 围
(“有哪些”)
概念的外延
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四、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含义
统一
概念 内涵(是什么) 外延(有哪些)
书籍
法律
建筑
物质
正数
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总称
历史书、军事书、农业书、医学书等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商法》、《经济法》、《宪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庙宇、宫殿、房屋、桥梁……
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空气、书桌、磁场、生产力、国家
比0大的数
0.2、1、1.5、8、100……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区别 含义
作用
联系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侧重究竟反映什么
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侧重究竟是在指“谁”
① 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
②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少,外延越窄;内涵越浅,外延就越广。
例如:“人”这个概念,揭示了“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
例:穿红色衣服的人;
穿红色衣服的女人;
穿红色衣服的瘦瘦的女人。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1)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
(1)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
A
B
A
B
A
B
A
B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公式:A=B
母亲和妈妈;等边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番茄和西红柿;中国的首都和北京
属种关系
(包含关系,大小)
种属关系
(包含于关系,小大)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外延大:属概念(公式:A>B)
外延小:种概念(公式:A水果与苹果;生物与动物;萝卜和青萝卜;马和白马
苹果与水果;动物与生物;坦克和战车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公式:部分A=部分B
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女孩与老师
“《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动物”与“马”
 
“马”与“动物”
“中学生”与“球迷”
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外延大:属概念
外延小:种概念
探究与分享 P24
【注意】属种关系和种属关系易混淆,判断的方法看属和种谁在前,属在前就是属种关系,种在前就是种属关系.
【注意】判断是不是属种关系的技巧:(1)是否处在同一类事物中;是否有共同的属性;(如:联合国和中国无共同属性;联合国成员国和中国有共同属性。)
(2)属种关系反映的是大类和小类(类似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属于属种关系(如中国与山东省;)。用“B是A”判断,若成立就是,否则则不是。
探究:《公孙龙子·白马论》
思考: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
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人、诡辩学祖师,代表作《公孙龙子》
(1)如将"非"理解为"不是",“白马非马”就是错误的命题。正因如此,人们常认为公孙龙在诡辩。
“白马非马”命题的争议点——"非"
(2)如将"非"理解为"不等于",“白马非马”就是正确的命题。因为"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从材料看,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正确的命题,不是诡辩。
① 含义: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2)概念外延的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A
B
全异关系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例:金属与非金属、动物和植物
P25 图示2
所有的A不是B,所有的B也不是A。
全异关系
①矛盾关系
②反对关系
A
B
A
B
B
A
②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特别提醒】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即彼,非彼不一定即此。比如“黑色”和“白色”,不是“黑色”,不一定就是“白色”。矛盾关系是指只有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比如“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不是“正义战争”则一定是“非正义战争”。
动物与植物
黑色和红色 输和赢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公式:A+B=C
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公式:A+B不具有相同部分
“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 党员与非党员
男人与女人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类别
阐释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概念
属性
基本特征
内涵
外延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关系
关系
表达:语词
含义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下面进入:
1、“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对两个“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两个语句中表达的是同一概念
B.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是不同概念
C.二者从外延上看应属于全同关系
D.二者从外延上看应属于交叉关系
B
【解析】A:“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中的“水平”是指古代测定水平面的器具,“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中的“水平”是指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因此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故A说法错误。
B:材料中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B符合题意。
CD: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在外延关系上属于不相容关系,故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小王同学元旦时给好朋友发了一个红包。朋友:你这是什么意思。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朋友: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王:小意思。朋友:你这人真有意思。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朋友:那我就不好意思了。读懂了他们的对话,你也就懂得了哪些道理( )
①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②不同的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③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④并非一个词语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解析:①④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②③则从不同标准角度说明了国家这一概念的外延。故本题选C项。
3.下面是从外延方面说明国家这一概念的是
①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②从发展程度看,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 
③从国家性质看,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 
④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4、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从 哪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 )
A.内涵 B.外延 C.内涵和外延 D.概念外延
A
【解析】A: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根据题干中给数字经济下的定义来看,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反映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可见,这是从内涵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A符合题意。
BCD:概念的外延数字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材料是从内涵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BCD不符合题意。
5、在“《屈原》的作者不是老舍”这个命题中,“《屈原》的作者”和“老舍”这两个概念是( )
A. 全同关系 B. 属种关系
C. 全异关系 D. 交叉关系
C
6. 从概念的外延看,下列属于反对关系的是( )
① "红色"与“白色"
②“合作"与“竞争”
③ "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④ "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练习
7、下图表示的是S和P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下列组合中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S:我国国体——P:人民民主专政
②S:宏观调控——P:“看得见的手”
③S:辩证唯物主义——P:客观唯心主义
④S:人民代表大会——P: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①:图①是全同关系,选项①符合图示信息。
②:图②是矛盾关系,选项②是全同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③:图③是反对关系,选项③符合图示信息。
④:选项④中的S是属概念,P是种概念,与图④的信息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8、下列逻辑关系一致且判断正确的是( )
①书法家——画家、党员——老师,交叉关系
②资产——流动资产、违法——犯罪,属种关系
③童星——明星、党员——党,种属关系
④输——赢、财产权——人身权,矛盾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
【解析】①:书法家与画家有交叉,党员与老师也有交叉,因此符合交叉关系,①正确。
②:资产包含流动资产,二者属种关系;违法包含犯罪,二者属种关系,②正确。
③:童星包含于明星之中,二者为种属关系;党属于政治组织,党员为个人,二者不属于属种关系,③错误
④:输和赢之外还有平局,二者属于反对关系;人身权与财产权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二者属于并列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