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共50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共50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让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儿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
仙鹤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
探究与分享
仙鹤话中使用的判断是复合判断。
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
是一个复合判断
你一张嘴
你会掉下去
由两个判断组成
①复合判断是由其本身包含的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从分析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看,直接构成它的要素是判断。
②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也就是说,从分析简单判断的逻辑结构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谈一谈:你对这些教材插画的看法
教材是育人的工具,不仅传递知识,更承载价值。
1.运用复合判断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 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3.组成 : 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一个复合判断至少包含两个支判断。
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
常见的连接词有“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要么......要么......”“只要.....就......”等
教材是育人的工具,不仅传递知识,更承载价值。
联结词
联结词
联结词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4.复合判断的种类
划分标准: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
(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假设条件)
(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选择其一)
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注意:
①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所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
②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
③假言判断中的“假”,就是假设的意思,所以表明假设的情况。
随堂练习:指出下面判断分别是哪种类型的复合判断?
①每次读小说总使他激动不已:或愤慨,或讪笑,或焦虑。
②这个概念不是单独概念,就是普遍概念。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⑤医疗机构显示,发热门诊人数有所增加,还有一部分人出现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
⑥如果近期出现了高热、咳嗽、咽痛等类似新冠感染的症状,就不妨先居家进行抗原检测,帮助确认是否确实为新冠病毒。
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
联言判断
假言判断
联言判断
假言判断
1、联言判断的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联言判断的构成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联言支
联结项
含义: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①含义: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例如:“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接着”“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 “然而”“而” 等;
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此商品物美价廉。)
例:这篇散文文笔生动 并且 这篇散文富有哲理。
知识拓展:联言判断
(1)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
①并列复句(没有主次之分):
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②递进复句(顺序固定,后句比前句更进一层):
他不仅是班长,而且是校学生会主席;小晴不但会说英语,而且还会说韩语。
③承接复句(一个接一个有先后顺序):
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
④转折复句(前后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张强虽然不太聪明,但是很努力;我想低调,但是实力不允许。
(2)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
①主项相同:“鲁迅是文学家,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
②谓项相同:“小刘是球迷。小赵是球迷。”——“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3)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此商品物美价廉
知识拓展: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解析:①变成“小张是球迷,小李也是球迷”,句子成立。
②变成“小张是同乡,小李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
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
方法: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
思考:①小张和小李是球迷。②小张和小李是同乡。以上属于什么判断?
以下判断是联言判断吗?是否为真?
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政治家。
2、贪污是一种违纪行为,但不是一种违法行为。
3、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也非脊椎动物。



联言判断真值表口诀:全真为真,一假则假。
(1)
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
(2)
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3)
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p 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示例】:一名窃贼因盗窃被抓,他向警察狡辩道:“虽然我没有偷东西,但我还是愿意赔偿失主损失!”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3.联言判断的真假
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表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
小明获得了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一等奖,并且参加了运动会。
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饱满。
以上判断存在什么问题?
【拓展】关于联言判断:
1.联言支不仅要同真,而且联言支之间必须有联系,不能割裂。
2.注意联言支的先后次序。
3.恰当运用联结项。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人事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例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从几个同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生活不仅有酱醋油茶的艰辛,也有诗书琴画的雅趣。不因雅趣而躲避生活的艰辛,也不因琐碎的艰辛而丢掉雅趣。“生活,既是酱醋油茶,又是诗书琴画”,对于此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判断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②如果该判断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③该判断属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④该判断属联言判断中的复合判断,联言支同为真,则判断成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A
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
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
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
探究与分享
(1)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两个选言支之外,还有其它选言支,前后纵向进城。而这个被遗漏的选言支正好可以满足条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2)憨汉的话涉及选言判断。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者是这样,或者是那样。憨汉的话涉及断定对象几种情况的判断,属于选言判断。选言判断不能遗漏选言支。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选言判断的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选言判断的构成:
选言支
联结项
例如: 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
含义: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选言支。
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①含义: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
②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③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第一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这是选言支相容的选言判断。
对话一: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对话二:教体育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思考:比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从选言支的关系看,选言判断分几类?
第二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这是选言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相容选言判断:
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②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
(2)不相容选言判断:
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②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
3.选言判断的分类:根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例:胜利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例:这场象棋比赛,要么甲赢,要么乙赢,要么和棋。
判断以下判断属于哪类判断?
(1)明天或者登长城,或者游香山。
(2)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
(3)老张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
(4)老张是诗人,或是画家。
(5)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练一练:
窗台上的肉丢了,或者是猫干的,或者是狗干的,或者狐狸干的。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要么是政治课,要么是地理课。
以下选言判断什么情况下为真?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4.选言判断的真假值
(1)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p q P或者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一真则真,全假则假
如:孔子或者是教育家,或者是政治家。
①孔子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
②孔子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
③孔子不是教育家,是政治家。
④孔子不是教育家,也不是政治家。




(2)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如:小明要么是高中生,要么是大学生。
①小明是高中生,也是大学生。
②小明是高中生,不是大学生。
③小明不是高中生,是大学生。
④小明不是高中生,也不是大学生。
p q 要么P要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
小明说:“鲁迅要么是文学家,要么是革命家。”
各选言支是可以同时并存的,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应把“要么...要么...”改为“或者...或者...”。启示: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因此,这个判断不准确。启示: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 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思考:以下两个判断存在什么问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
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例:老张要么是诗人,要么是画家。
(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穷尽选言支)
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
要么是社会影响不好,要么是家庭不和睦,要么是学校教育不力。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某人举着一个小纸包对围着他的人群起劲地喊:“这是我家世世代代祖传的专毒老鼠的特效药。再猖狂、 再厉害的老鼠,只要沾上一点我的老鼠药,立刻就会死去。”
听众问:“请问这药怎么使用?”
这个人回答说:“简单得很,只要把药抹一点在老鼠的嘴巴上就行了。”
思考:卖药人介绍毒鼠的方法犯了什么逻辑判断错误?
【探究与分享】《老鼠药》
议学提示:上例中,卖药人介绍毒鼠的方法可归纳为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把鼠药抹在老鼠的嘴上,老鼠才能药死。但是事实上是很难把老鼠药抹在老鼠嘴上的,因此必然得出这样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有把老鼠药抹在老鼠嘴上,老鼠才能药死;不能把老鼠药抹在老鼠嘴上;所以,老鼠不能药死。上例之所以可笑,就在于他介绍的毒鼠方法“只有把老鼠药抹在老鼠的嘴上,老鼠才能药死”这一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是真的,那么否定它的前件,后件就不能实现,这正是卖药人可笑之所在,故构成了笑话。
03
1、条件联系: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客观的)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
2、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即有条件地断定某个事物情况的存在。
例1: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必会下降。
例2: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例3:只要生病了,身体就会不舒服。
03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3、假言判断的构成: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判断和假言联结项组成。
(前件、后件和假言联结项)
①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
②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③联结项: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做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联结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前件
后件
联结项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分类:
依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的关系划分
①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②逻辑性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有前件必有后件)
例:如果你是年级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级第一。
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③常用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当……便……”“要是……就……”等
④真假值:
如: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就会下降。
寒流来了 气温下降了
寒流来了 气温没下降
寒流没来 气温下降了
寒流没来 气温没下降




有前件
无前件
有后件
无后件
有后件
无后件
p q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因为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是真而后件是假的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其余情况均为真。
必然
不可能
可能
可能
前真后假,判断为假,其他为真
【例1】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A.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
B.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
C.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
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
C
原命题为:如果p,那么q;
逆命题为:如果q,那么P;
否命题为:如果非p,那么非q;
逆否命题为:如果非q,那么非p。
逻辑学认为: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同真假的。
例如:
原命题: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
逆否命题:如果气温没有下降,寒流一定没来。
原命题:如果天下雨,那么地面会变湿。
逆否命题:如果地面没变湿,那么一定没下雨。
知识拓展:逆否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
非q 非p
p q
【例2】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
A.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
B.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
C.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
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
C
有前无后,假
无前有后,真
无前无后,真
无前有后,真
有前必有后为真,(有前无后为假)
无前可能有后也可能无后为真
无后必无前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②逻辑性质: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后必有前)
例:只有播种才有收获
③常用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才……” “除非……才……”“除非……不……” “没有……就没有……”
p q 只要p,才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④真假值:
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年满18周岁 有选举权
年满18周岁 没有选举权
未满18周岁 有选举权
未满18周岁 没有选举权
有前件
无前件
有后件
有后件
无后件
无后件
必然
可能
可能
不可能
因为有前未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是假的而后件是真的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其余情况,均是真的。




前假后真,判断为假,其他为真
【例3】狄仁杰碰到一个案子,门窗完好无损并且死者毫无反抗的痕迹。他问:“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回答:“根据这种情况,应该是熟人干的。因为只有听到熟人的叫门声,两位高手才会毫无防备的去开门,才会被谋杀。”下列判断与元芳的回答逻辑类型一致的是
①一旦战争爆发,就会有人流离失所
②因为成绩进步了,所以老师表扬了他
③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明白生命的可贵
④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地球上才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③联结项: “……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 “……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例如:
1、当且仅当他被全票表决通过,他可以加入社团。
2、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被2整除。
3、 如果一种理论是真理,那么它经得起实践检验;并且只有它是真理,它才经得起实践检验。
真假值
有前必有后,有后必有前,为真
有前无后,有后无前,都为假
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被2整除
是偶数 → 能被2整除
是偶数 → 不能被2整除
不是偶数 → 能被2整除
不是偶数 → 不能被2整除

×
×

前件p 后件q 当且仅当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前后件同真同假这两种情况下的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在前件是真的后件是假的,或者在前件是假后件是真的这两种情况下,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前假后真,前真后假,判断为假)
判断以下为哪种假言判断?
1、当且仅当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时,才是等边三角形
2、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3、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一旦黄河决口,后果就不堪设想。
6、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
7、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夫妻感情破裂。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充分必要条件,p当且仅当q
必要条件,只有p,才q
充分条件,如果p,那么q
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如果p,那么q
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如果p,那么q
(1)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例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
这个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湿”,而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
5、假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2)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例2: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
注意无必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强加条件联系。
例如:
1、喜鹊叫,好事到。左眼皮跳,财要到。右眼皮跳,祸事到。(假)
2、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钻了。(真)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6、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①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② 反之,如果分不清前件与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由此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
例如: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7、判断的重要性
①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② 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假言判断的类别
种类 主要内容 逻辑形式 联结项 例子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有前无后为假); 无前可能有后也可能无后; 无后必无前。 如果p,那么q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了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可能有后也可能无后; 有后必有前, 有后无前为假; 无前必无后。 只有p,才有q “只有…才…” “必须…才…” 必须认真学习,才能考上大学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有后必有前; 有前无后,有后无前,都为假 当且仅当p,则q “…当且仅当…才…”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总结-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p q 如果p,那么q (p→q) 只有p,才q (p←q) 当且仅有p,则q
( )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复合
判断
含义
组成


联言
判断
选言
判断
假言
判断
含义
构成
真假
意义
含义
种类
真假
意义
含义
种类
真假
意义
构成
本框小结
1、《中国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数字产业集群,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数字产业和数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为数字经济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与繁荣作出贡献。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中复合判断的类型一致的是( )
①许多地方要么不公开高考满分作文,要么公开高考满分作文。
②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③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
④只有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联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
2、下列联言判断中,表达思维不正确的是( )
A.曹操是军事家并且是文学家
B.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C.他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并且参加了奥运会
D.虽然甲某具有作案时间,但甲某不是作案人
【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并且”作为联结项,“曹操是军事家并且是文学家”是联言判断,A正确。在日常语言或文学诗词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联言判断,B正确。C出现了“并且”联结项,在逻辑上是可接受的联言判断,但是它对日常思维来说却是不恰当的,两个支判断的前后顺序被颠倒了,C错误。“虽然甲某具有作案时间,但甲某不是作案人”,“虽然……但……”作为联结项,是联言判断,D正确。
C
3、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
A.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
B.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
C.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体育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D.小明既是学习委员,又是生活委员
【解析】根据选言判断的含义和特点可知,相容选言判断是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的选言判断,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为不相容选言判断,其特点是,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D项是联言判断。
B
4、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假言判断相应地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犯罪”是“违法”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B.“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永远健康”是“长寿”的(充分必要条件)
D.“吸烟”是“患肺癌”的(充分条件)
【解析】前件可以推出后件,该判断为充分条件判断。犯罪一定是违法的,所以“犯罪”是“违法”的充分条件,A错误。认识错误不一定改正错误,但改正错误一定认识到错误,所以“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B错误。前件和后件无法相互推出,该判断不构成条件关系。“吸烟”与“患肺癌”不构成条件关系,D错误。前件和后件可以相互推出,该判断为充要条件判断。“永远健康”是“长寿”的充分必要条件,C正确。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