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平凉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平凉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甘肃省平凉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我会填空。
1.(2023五下·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   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土壤中的   ,制造出植物生长所需的   并释放   
【答案】光照;二氧化碳;水;养料;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生产“食物”的过程就是植绿叶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2023五下·期末)橡皮泥在水中是   (填“浮”或“沉”)的,把橡皮泥做成   的形状就可以浮在水上。
【答案】沉;船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泥造成船的形状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3.(2023五下·期末)根据实验,我们发现,当   和   相同时,制作的船的   越大,能装载的货物量越多。
【答案】重量;大小;体积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合理放置物品,节省空间,可以增加船的载重量。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4.(2023五下·期末)许多船的船头都做成尖头的形状是为了   (填“增加”或“减少”)水的阻力。
【答案】减少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船头做成尖头的形状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5.(2023五下·期末)地球的半径约为   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   千米。
【答案】6731;1000
【知识点】认识空气;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0091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1000千米。
6.(2023五下·期末)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是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   颗行星。
【答案】3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是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3颗行星。
7.(2023五下·期末)将冷水和热水相互接触,热水将   传递给冷水,最后温度会   都等于   
【答案】热量;相同;室温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将凉水和热水相互接触,试管中的凉水温度逐渐上升,烧杯中的热水温度开始下降。凉水升温到与热水降低到相同的温度,保持片刻。凉水与热水的温度同时开始下降,最终下降到与周围室温相同,温度不再变化。
8.(2023五下·期末)水的三态间的转化和   密切相关,从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叫   (填“蒸发”或“凝结”),从气态水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   (填“蒸发”或“凝结”)。
【答案】温度变化;蒸发;凝结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从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叫蒸发;从气态水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凝结。
二、选择题。
9.(2023五下·期末)增加生态瓶中小鱼的数量,单位时间内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  )。
A.鱼多了,水中的氧气不够 B.鱼多了,水的温度会升高
C.鱼多了,鱼之间容易打架 D.鱼多了,水中的食物不够
【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生物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增加生态瓶中小鱼的数量,单位时间内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是因为瓶中氧气不够了。
10.(2020五上·宝安期中)对于种子发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
C.在任何温度下种子都能发芽 D.种子的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11.(2023五下·期末)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的(  ),物体就可能在水中上浮。
A.重量 B.体积 C.高度 D.长度
【答案】B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根据对浮力的认识,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的体积,这样就会增加排开的水量,这样受到的浮力变大,物体就可能在水中上浮。
12.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重量 B.温度 C.体积 D.材料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个过程叫热传递。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3五下·期末)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洋洋起床后发现卧室的玻璃窗里面有很多小水珠,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  )而形成的。
A.凝结 B.蒸发 C.凝固 D.升华
【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房间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房间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玻璃内侧。这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该过程会放出热量。
14.(2023五下·徐州期末)以下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太阳能 C.风能 D.地热能
【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太阳能、地热、风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5.(2023五下·深圳期末)我们见到的水域污染是(  ) 。
A.地下水 B.中间层的水 C.地面水
【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域,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及其管理范围和水工设施,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地球上的水分布在自然界中,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我们见到的水域污染是地面水,地下水一般不会污染。
16.(2023五下·期末)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5X107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酸雨 B.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 D.白色污染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5X107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17.(2023五下·期末)热在(  )中传递的最快。
A.金属 B.陶瓷 C.塑料 D.木头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陶瓷、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金属物体传递热的速度最快。
18.(2023五下·期末)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有大气层保护,是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约为15℃,适宜生命存在
B.地球上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适合生命存在
C.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适合生命存在
D.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这是其他行星所没有的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地球上有大气层保护,使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约为15℃,适宜生命存在;地球上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适合生命存在;地球上有丰富的波态水,适合生命存在;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三、判断题。
19.(2023五上·启东期末)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转动,称为地球自转。
20.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一定好。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就不好。
【分析】传热性能好的材料,其传递热量的能力越强,其温度改变就越快,保温性能就差。
21.(2020五下·图们期末)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会膨胀,遇冷会收缩,水结成冰体积会变大。
22.(2023五下·期末)下沉的物体有的受到水的浮力,有的没受到水的浮力。(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 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3.(2022五上·新荣期末)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凝结指的是水蒸气遇冷而变成液体的过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所以这句话正确。
24.(2023五下·期末)霜是水蒸气先变成小水滴,再变成小冰品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冬、春三季都会出现,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
25.某种液体烘干后有白色的残留物,这种液体肯定是盐水。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解答】能溶解在水中的白色物质不只有盐
【分析】烘干后的残留物有可能是糖等白色固体。
26.(2023五下·期末)长跑、锻炼身体能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热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运动可以加快我们的血液循环,从而使我们的身体感到发热。长跑、锻炼身体能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热量。
27.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
【解析】【解答】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的体积相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浮力的大小影响因素,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28.(2023五下·期末)2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快。(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 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所以在我们做2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不一样快,前10毫升水速度快。
29.(2023五下·期末)请从下列动植物中进行选择,组成三条不同的食物链。
青蛙 水稻 田鼠 鹰 蛇 蝗虫 麻雀 小草
①   
②   
③   
【答案】水稻→田鼠→蛇→鹰;小草→蝗虫→麻雀→鹰;小草→蝗虫→青蛙→蛇→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题干中的食物链有水稻→田鼠→蛇→鹰、小草→蝗虫→麻雀→鹰、小草→蝗虫→青蛙→蛇→鹰。
四、实验探究题。
30.(2023五下·期末)如图所示,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回答问题。
在一段铜丝上每隔相同的距离穿上一些小钢珠,然后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
(1)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的最快,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的最慢,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的一样快。
(2)若把酒精灯移至3、4号小钢珠中间,则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的最慢。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答案】(1)2;6;1号和3
(2)1、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2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快,6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慢,1、3号小钢珠温度上升得一样快。
(2)若把酒精灯移至 3、4号小钢珠中间,则1、6号小钢珠到加热点的距离相等,所以1、6号的温度上升最慢。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31.(2023五下·期末)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三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不会发芽,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
A.甲 B.乙 C.丙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都发芽一段时间过后,(  )花盆中的大豆生长的更好。
A.甲 B.乙 C.丙
(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答案】(1)B
(2)A
(3)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还需要阳光。
(1)如果有一盆种子没有发芽,最可能是乙,因为乙缺少足够的水分。
(2)甲生长最好,因为甲满足植物生长的全部条件。
(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大豆生长需要阳光.
32.(2023五下·期末)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艘小船,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这艘船上用到了许多材料,其中可以浮起来的有(  )。
A.泡沫板 B.小电动机 C.电池
(2)这艘小船的动力来自(  )。
A.电动机 B.蒸汽 C.风帆
(3)小船行驶的过程是把____转化为____。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电能动能 B.动能动能 C.动能电能
(4)船身的形状偏向于流线型是为了   。
(5)如果想要船行驶过程中保持方向稳定应该   。
【答案】(1)A
(2)A
(3)A
(4)减小船的阻力
(5)增加船舵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1)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漂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这样的材料是漂浮材料,泡沫板是漂浮材料。
(2)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于是,人们逐步探索出了让船行驶的新方法,给船装上了新的动力。这艘小船的动力来自电动机。
(3)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小船行驶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动能。
(4)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5)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只航行。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1 / 1甘肃省平凉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我会填空。
1.(2023五下·期末)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   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土壤中的   ,制造出植物生长所需的   并释放   
2.(2023五下·期末)橡皮泥在水中是   (填“浮”或“沉”)的,把橡皮泥做成   的形状就可以浮在水上。
3.(2023五下·期末)根据实验,我们发现,当   和   相同时,制作的船的   越大,能装载的货物量越多。
4.(2023五下·期末)许多船的船头都做成尖头的形状是为了   (填“增加”或“减少”)水的阻力。
5.(2023五下·期末)地球的半径约为   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   千米。
6.(2023五下·期末)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是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   颗行星。
7.(2023五下·期末)将冷水和热水相互接触,热水将   传递给冷水,最后温度会   都等于   
8.(2023五下·期末)水的三态间的转化和   密切相关,从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叫   (填“蒸发”或“凝结”),从气态水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   (填“蒸发”或“凝结”)。
二、选择题。
9.(2023五下·期末)增加生态瓶中小鱼的数量,单位时间内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  )。
A.鱼多了,水中的氧气不够 B.鱼多了,水的温度会升高
C.鱼多了,鱼之间容易打架 D.鱼多了,水中的食物不够
10.(2020五上·宝安期中)对于种子发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
C.在任何温度下种子都能发芽 D.种子的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11.(2023五下·期末)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的(  ),物体就可能在水中上浮。
A.重量 B.体积 C.高度 D.长度
12.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重量 B.温度 C.体积 D.材料
13.(2023五下·期末)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洋洋起床后发现卧室的玻璃窗里面有很多小水珠,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  )而形成的。
A.凝结 B.蒸发 C.凝固 D.升华
14.(2023五下·徐州期末)以下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太阳能 C.风能 D.地热能
15.(2023五下·深圳期末)我们见到的水域污染是(  ) 。
A.地下水 B.中间层的水 C.地面水
16.(2023五下·期末)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5X107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酸雨 B.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 D.白色污染
17.(2023五下·期末)热在(  )中传递的最快。
A.金属 B.陶瓷 C.塑料 D.木头
18.(2023五下·期末)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有大气层保护,是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约为15℃,适宜生命存在
B.地球上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适合生命存在
C.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适合生命存在
D.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这是其他行星所没有的
三、判断题。
19.(2023五上·启东期末)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
20.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一定好。
21.(2020五下·图们期末)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
22.(2023五下·期末)下沉的物体有的受到水的浮力,有的没受到水的浮力。(  )
23.(2022五上·新荣期末)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
24.(2023五下·期末)霜是水蒸气先变成小水滴,再变成小冰品的。(  )
25.某种液体烘干后有白色的残留物,这种液体肯定是盐水。
26.(2023五下·期末)长跑、锻炼身体能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热量。(  )
27.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28.(2023五下·期末)2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快。(  )
29.(2023五下·期末)请从下列动植物中进行选择,组成三条不同的食物链。
青蛙 水稻 田鼠 鹰 蛇 蝗虫 麻雀 小草
①   
②   
③   
四、实验探究题。
30.(2023五下·期末)如图所示,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回答问题。
在一段铜丝上每隔相同的距离穿上一些小钢珠,然后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
(1)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的最快,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的最慢,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的一样快。
(2)若把酒精灯移至3、4号小钢珠中间,则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的最慢。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31.(2023五下·期末)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三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不会发芽,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
A.甲 B.乙 C.丙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都发芽一段时间过后,(  )花盆中的大豆生长的更好。
A.甲 B.乙 C.丙
(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32.(2023五下·期末)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艘小船,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这艘船上用到了许多材料,其中可以浮起来的有(  )。
A.泡沫板 B.小电动机 C.电池
(2)这艘小船的动力来自(  )。
A.电动机 B.蒸汽 C.风帆
(3)小船行驶的过程是把____转化为____。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电能动能 B.动能动能 C.动能电能
(4)船身的形状偏向于流线型是为了   。
(5)如果想要船行驶过程中保持方向稳定应该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光照;二氧化碳;水;养料;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生产“食物”的过程就是植绿叶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答案】沉;船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泥造成船的形状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3.【答案】重量;大小;体积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合理放置物品,节省空间,可以增加船的载重量。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4.【答案】减少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船头做成尖头的形状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5.【答案】6731;1000
【知识点】认识空气;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0091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1000千米。
6.【答案】3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是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3颗行星。
7.【答案】热量;相同;室温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将凉水和热水相互接触,试管中的凉水温度逐渐上升,烧杯中的热水温度开始下降。凉水升温到与热水降低到相同的温度,保持片刻。凉水与热水的温度同时开始下降,最终下降到与周围室温相同,温度不再变化。
8.【答案】温度变化;蒸发;凝结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从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叫蒸发;从气态水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凝结。
9.【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生物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增加生态瓶中小鱼的数量,单位时间内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是因为瓶中氧气不够了。
10.【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11.【答案】B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根据对浮力的认识,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的体积,这样就会增加排开的水量,这样受到的浮力变大,物体就可能在水中上浮。
12.【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个过程叫热传递。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房间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房间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玻璃内侧。这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该过程会放出热量。
14.【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太阳能、地热、风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5.【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域,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及其管理范围和水工设施,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地球上的水分布在自然界中,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我们见到的水域污染是地面水,地下水一般不会污染。
1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5X107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17.【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陶瓷、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金属物体传递热的速度最快。
18.【答案】D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地球上有大气层保护,使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约为15℃,适宜生命存在;地球上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适合生命存在;地球上有丰富的波态水,适合生命存在;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转动,称为地球自转。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就不好。
【分析】传热性能好的材料,其传递热量的能力越强,其温度改变就越快,保温性能就差。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会膨胀,遇冷会收缩,水结成冰体积会变大。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 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凝结指的是水蒸气遇冷而变成液体的过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所以这句话正确。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冬、春三季都会出现,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解答】能溶解在水中的白色物质不只有盐
【分析】烘干后的残留物有可能是糖等白色固体。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运动可以加快我们的血液循环,从而使我们的身体感到发热。长跑、锻炼身体能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热量。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浮力
【解析】【解答】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的体积相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浮力的大小影响因素,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 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所以在我们做2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不一样快,前10毫升水速度快。
29.【答案】水稻→田鼠→蛇→鹰;小草→蝗虫→麻雀→鹰;小草→蝗虫→青蛙→蛇→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题干中的食物链有水稻→田鼠→蛇→鹰、小草→蝗虫→麻雀→鹰、小草→蝗虫→青蛙→蛇→鹰。
30.【答案】(1)2;6;1号和3
(2)1、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2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快,6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慢,1、3号小钢珠温度上升得一样快。
(2)若把酒精灯移至 3、4号小钢珠中间,则1、6号小钢珠到加热点的距离相等,所以1、6号的温度上升最慢。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31.【答案】(1)B
(2)A
(3)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还需要阳光。
(1)如果有一盆种子没有发芽,最可能是乙,因为乙缺少足够的水分。
(2)甲生长最好,因为甲满足植物生长的全部条件。
(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大豆生长需要阳光.
32.【答案】(1)A
(2)A
(3)A
(4)减小船的阻力
(5)增加船舵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1)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漂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这样的材料是漂浮材料,泡沫板是漂浮材料。
(2)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于是,人们逐步探索出了让船行驶的新方法,给船装上了新的动力。这艘小船的动力来自电动机。
(3)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小船行驶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动能。
(4)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5)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只航行。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