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4章 地球和宇宙 易错题与重难点 举一反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下第4章 地球和宇宙 易错题与重难点 举一反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易错题与重难点
易错点一、自转与公转的区别
典例1: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
【答案】D
【解析】(1)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的现象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上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低纬度热多高纬度热量少。
【解答】A、太阳西升东落,是自转引起的,因地球的自转仍是自西向东,太阳依旧东升西落,不可能出现,A错误;
B、没有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是由自转引起的,地球的自转不受影响,所以仍有昼夜交替,B错误;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地轴不倾斜之后,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不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所以气温不可能相同,C错误;
D、没有四季更替,由于太阳直射点不再南北移动,不同纬度带得到的热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将没有四季更替,D正确。
变式1:(2022七下·丽水期末)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晚上8点在北京正式拉开的帷幕,此时的美国纽约刚刚迎来日出不久,这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纬度位置 D.季节变化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
【解答】昼夜更替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故选A。
变式2:地球自转产生的结果有哪些( )
①昼夜现象 ②昼夜交替现象 ③时间的差异 ④太阳东升西落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故②③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变式3:(2023七下·嘉兴期末)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箭尺上正对壶口的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   (选填“公转”或”自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适合夏季使用的箭尺是   (选填“A”或”B”)。
【答案】公转;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 公转产生的4个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的更替;4.五带的划分。
【解答】 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夏季使用的箭尺,白昼长黑夜短,所以选用A;故答案为:公转;A
易错点二、绕日运动的现象
典例1:(2023七下·常山期末)善于观察的小科同学发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间的长短和位置是不同的。为了探究杆影的变化规律,小科分别在夏季和冬季的某日正午测量影子的长度。
(1)图1中的影子表示夏季的是   。
(2)衢州市冬至日,旗杆杆顶0点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2中的   (填写字母)。
【答案】(1)乙 (2)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冬至日,太阳距离我们最远,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解答】(1)图1中的影子表示夏季的是乙,因为夏季太阳直射点离我们最近,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
(2)衢州市在浙江省,在北纬30°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北纬30°南部,所以衢州市的一天中,早上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下午太阳在西南方向,所以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是西北-正北-东北,A正确
变式1:如图中甲、乙两地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杆影,并用照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以下选项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对于乙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对于甲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据此可以确定影子的方向。
【解答】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对于乙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乙地的杆影朝北,对于甲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所以甲地的杆影朝南,A选项正确。
变式2:(2023七下·平湖期末)在平湖,冬至俗称”冬至大如年”,有祭祀祖先、迁坟、祈祷平安过年之习俗。冬至前一日,称为”冬至夜”,一般人家吃赤豆糯米饭。
(1)请在图中用光线表示冬至这天正午时分的太阳照射情况,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该天的夜半球。
(2)冬至过后到夏至这段时间内,平湖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
【答案】(1)
(2)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解析】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夜半球指太阳照不到的半球,所以图如下:
(2)北半球冬至日昼短夜长。夏至日昼长夜短。冬至过后到夏至这段时间内,平湖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
变式3:(2023七下·丽水期末)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 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图甲)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于 6月22日正午,利用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绘图工具,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
(1)当日,太阳直射点在   附近;
(2)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    (填“图1”或”图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
(3)查阅资料: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如图丙) ,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填”大于”或”小于”)北方;
(4)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是朝   (填”南”或”北”)。
【答案】(1)北回归线(或北纬 23.5 度) (2)图2 (3)小于 (4)南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1)春分:3月20/21日,太阳直射点:赤道;夏至:6月21/22日,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秋分:9月23/24日,太阳直射点:赤道;冬至:12月21/22日,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
(2)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时,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则太阳高度角越大;
(3)对于北半球而言,北方比南方的太阳高度角大,故H,南方大于北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则南方小于北方;
(4)丽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天空,阳光射向北方。
【解答】(1)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故填北回归线;
(2)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时,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则太阳高度角越大,故填图2;
(3)对于北半球而言,北方比南方的太阳高度角大,故H,南方大于北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则南方小于北方,故填小于;
(4)丽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天空,阳光射向北方,故最佳朝向为朝南。
重难点一、月相
典例1:(2023七下·平湖期末)2023年2月22日,天空出现了”金星伴月”现象,当天是农历二月初三,则这天观测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是: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右半球亮,称为上弦月。在农历每月十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因而在地球上能看见整个月亮,称为满月或望。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左半球亮,称为下弦月。
【解答】A.农历二月初三,在新月和上弦月之间,所以应该是右边亮,故A错误;
B.农历二月初三,在新月和上弦月之间,所以应该是右边亮,故B错误;
C.“金星伴月”,金星在月球的西侧,故C正确;
D.“金星伴月”,金星在月球的西侧,故D错误。
变式1:(2023七下·丽水期末)2023年4月5日(农历闰二月十五)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日子。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农历初一为新月;农历初七、初八为上弦月;农历十五为满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为下弦月
【解答】A.图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故A错误;
B.图为满月,时间为农历十五,故B正确;
C.图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初八,故C错误;
D.图为新月,时间为农历初一,故D错误。
变式2:(2022七下·嘉兴期末)“超级月亮”是满月且月球最接近地球时的月相,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7月13日(农历六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
当月球月相是新月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解答】农历六月十五,月相为满月,地球在中间,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c位置。
变式3:读月相示意图(阴影线表示暗部),回答问题。
图甲所示月相与图乙中的日、地、月位置关系一一对应,请在横线中填出:
A—   。 B—   。
C—   。 D—   。
【答案】N;P;M;O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A是下弦月(时间为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B是新月(朔月,时间为农历初一),C是满月(望月,时间为农历十五);D是上弦月(时间为农历的初七、初八);
【解答】A是下弦月,左半边亮,日地月的排列位置图如N;
B是新月,整夜不见月亮,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如图P;
C是满月,整夜可见月亮,此时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如图M;
D是上弦月,右半边亮,此时太阳位于地球的右边,月球位于地球的正上方,三者呈现90°,如图O;
重难点二、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典例1:(2023七下·上虞期末)用如图实验模拟不同类型的日食现象,实验时把大、小两个球按照图中位置放在同一水平面的视线上,向不同方向移动小球,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现象。
(1)图中大球模拟的是   。
(2)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情况时,需用   观察(填“单眼”或“双眼”)。
(3)大球、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模拟的是日食类型中的______(填字母)。
A.日全食 B.日偏食 C.日环食
【答案】(1)太阳 (2)单眼 (3)C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也叫天狗吞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解答】(1)图中大球模拟太阳,小球模拟月亮;
(2)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情况时,就是观察日食现象时,需用单眼;
(3)此时可以看出模拟的日食现象是日环食;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1)太阳(2)单眼(3)C
变式1:(2023七下·柯桥期末)观测者站在地面观察某天文现象,当时太阳、月球、地球的关系如图所示。对于观测者当时看到的天文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月球位于②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
B.当月球位于③位置时可能出现满月
C.当月球再次回到①位置时,至少需要1年
D.当月球位于④位置时可看到月亮背面景物
【答案】A
【解析】A、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太阳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挡,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B、每月农历初一的月相是新月,初七初八的月相是上弦月,十五十六的月相是满月,廿二廿三是下弦月。
C、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 天,称为朔望月。
D、月相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本身却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背面的。
【解答】A、发生日食时,月球挡住照向地球的太阳光,此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因此图中②位置可能出现日食,故A正确;
B、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因此图中④位置会出现满月,故B错误;
C、当月球再次回到①位置时,至少需要1个农历月,故C错误;
D、由于月球绕地公转周期与其自转周期相同,月球始终以同一面面相地球,在地球上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故D错误;
变式2: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王老师画了如下图示。
(1)如果某人在地球上观察到日食,则此人应该是位于    (填“甲”或“乙”)处,此时月球在    (填“A"“B”或“C")处。.
(2)如果某人在地球上观察到月食,则此人应该是位于   (填“甲”或“乙”)处,此时月球在   (填“A”“B”或“C”)处。
【答案】(1)甲;B (2)乙;C
【解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月食是我们看不见月亮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月亮,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月亮。
【解答】(1)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甲处,此时月亮在B处;
(2)月食是我们看不见月亮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月亮,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月亮;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月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乙处,此时月亮在C处;
变式3:某同学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该同学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以下问题。
(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________;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________;当小球沿着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________。
(2)观察日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球?________。
【答案】(1)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2)不能
【解析】(1)日食的形成原理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日食有三种类型,日全食(太阳全部被遮住)、日偏食(太阳部分被遮住)、日环食(太阳中间部分被遮住)。根据图中小球位置的变化,被遮掩的部分会发生变化,据此可确定类型。
【解答】(1)在图中位置时,人能观察到大球的一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被遮住了,所以日食类型是日环食;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看到的环形部分越来越小,直到看不到,可以观察到日全食;当小球沿着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日偏食;
(2)日食出现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背对太阳一侧朝向地球,所以不能观察到月球。
重难点三、宇宙与太阳系
典例1:2017年6月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能看到罕见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这种天象要过105年后才能再次看到,届时看到太阳“脸上”有一个小黑点慢慢划过(如图图一所示,注意不可直视太阳,要用滤光片才行)。根据我们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应该在   处。
(2)与“金星凌日”形成原因相同的天文现象还有   。(说出一个例子即可)
(3)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 简单说说理由。   ;   。
【答案】(1)丁(2)日食
(3)不会;由于金星的视圆面大大小于太阳的视圆面,才使得它表现为在日面上出现一个缓慢移动的小黑点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解答】(1)地球上的人能够看到金星凌日,说明太阳,金星和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金星挡住了太阳的光,所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应该在丁处。
(2)与“金星凌日”形成原因相同的天文现象还有日食,是指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使得地球上的看起来好像太阳被吃掉了;
(3)不会,由于金星的视圆面大大小于太阳的视圆面,才使得它表现为在日面上出现一个缓慢移动的小黑点 ,所以不会出现类似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
变式1:(2022七下·杭州期末)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星系,别称宇宙岛,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
【解答】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变式2:(2022七下·温州期末)宁宙中的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人们常利用这些规律服务我们的生活。
(1)人们在野外可根据北极星来指示北方。则图甲中能帮助我们找到北极星的是   (填字母)
(2)人们根据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制定并演化成如今的农历。如图乙所示的月相所对应的农历日期可能是   。
(3)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如图丙为某小区楼幢设计及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为保证一年四季所有住户的采光需求,则应适当    (填“增大”、“减小”)两幢楼的间距。
【答案】(1)A (2)十五或十六 (3)增大
【解析】(1)北极星,又称北辰、紫微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恒星,现阶段所指的是“勾陈一”。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因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又处于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其它恒星静止不动。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故选A。
(2)如图乙所示的月相为满月,所对应的农历日期可能是十五或十六。
(3)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图丙为某小区楼幢设计及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冬至日太阳高度比春分日小,故为保证一年四季所有住户的采光需求,则应适当增大两幢楼的间距。
变式3:(2023七下·新昌期末)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号”成功登陆火星,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请回答:
(1)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   (选填“卫星”、“行星”或“恒星”).
(2)“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有降落伞减速和动力减速等过程。
①能采用降落伞减速,说明火星表面   (选填“有”或“没有”)大气。
②动力减速采用喷气方式,利用了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原理。
(3)“天问一号”探测器离开地球到达火星,其已经离开_______。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宇宙
(4)“祝融号”火星车共有6个车轮,每个车轮做得比较宽大,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车轮这样设计的科学道理。
【答案】(1)行星(2)有;相互(3)A
(4)①车轮比较宽大,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火星表面的压强;②车轮表面凹凸不平,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我们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我们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火星是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火星上有空气,有水;
【解答】(1)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行星;
(2)①能采用降落伞减速,说明火星表面有大气;
②动力减速采用喷气方式,利用了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3)“天问一号”探测器离开地球到达火星,其已经离开了地月系,还在太阳系,所以选A;
(4)①车轮比较宽大,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火星表面的压强;②车轮表面凹凸不平,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1) 行星 (2)有,相互(3)A(4) ①车轮比较宽大,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火星表面的压强;②车轮表面凹凸不平,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这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自转 D、月球公转
【答案】A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或一天),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365天(或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为四季变化。
考查了对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解答】月球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A正确。故选:A。
2.(2022七下·柯桥期末)月食是一种偶尔可以见到的天文奇观,下图中为月食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月食,又称月蚀, 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
【解答】月相与月食图中月亮变化的缺口形状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因为“地球把太阳光挡住了”,那么月亮上应该会出现一个地球形状的影子,地球是球形的,影子当然就是圆形的,所以,月食发生时,月亮上缺掉的那部分是圆的。但在月相变化中,月亮缺掉的部分却不是圆形,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半明半暗地球在转身。如图:
3.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地球公转造成的现象为四季交替,其中春分时间为3月22日,夏至时间为6月22日。秋分时间为9月23日,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
【解答】北京冬奥会举行时间处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c段,故C正确。
4.下列属于公转特点的是 (  )
A.公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公转一周的时间约24小时
C.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
D.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答案】D
【解析】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的。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 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解答】A、公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公转是绕太阳旋转,A错误;
B、公转一周的时间约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B错误;
C、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是由地球的地转产生的,C错误;
D、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始终倾斜着身子绕太阳运动,地轴指向北极星,D正确。
5.(2022七下·丽水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丽水夏季昼长夜短
B.丽水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C.丽水白天和黑夜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
D.丽水中学生早读时,新疆中学生还在睡觉
【答案】A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A:丽水夏季昼长夜短,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B:丽水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C:丽水白天和黑夜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D:丽水中学生早读时,新疆中学生还在睡觉,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选A。
6、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 )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交替一定更慢
【答案】B
【解析】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是自转,自转周期是24小时。
此题考查的地球自转,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解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上的差异。如果有一天地球自转变得忽快忽慢,则地球上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故选:B。
7.(2022七下·丽水期末)如图从月球上拍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地球正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初一拍摄的
C.该天地球上的月相是新月
D.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也会出现“日食”现象
【答案】D
【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在月球上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月球的“日食”。
此题考查的是日食的成因,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解答】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地球挡住了射到月球上去的太阳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在月球上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月球的“日食”;同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球,发生的是“月食”。
8.(2021七下·长兴期末)3月4日,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了由“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火星是地球的近邻,研究火星有着重大的意义。如图是宇宙层次结构图,火星正确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宇宙结构层次图如下:
【解答】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因此甲是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因此乙是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它行星,丙是火星,地月系包括月球和地球,因此丁是月球,C符合题意。
9.(2023七下·新昌期末)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B.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D.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像个铁饼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太阳的结构与概况;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地球绕日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现象,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A.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A错误;
B.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B错误;
C.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C正确;
D. 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像个旋涡,D错误;
10.(2022七下·杭州期末)2020年3月19日,夜空中出现土星、木星、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夜空中再次出现“三星伴月”的精彩天象,2020年4月15日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月相为下弦月。
11.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1、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是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引起的。
【解答】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规律可知,a是北回归线,A错误;
B、 当直射点在①时 ,太阳直射北回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说法正确,B正确;
C、当太阳直射赤道b线时,全球昼夜平分,一年中杭州在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C错误;
D、 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D错误。
12.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由干冰组成的极冠,会周期性地消长。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长一倍左右
C.汽油在火星上可以正常燃烧
D.火星上一年的时间约为180天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赤道面有一个23.5°的夹角所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h;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是365天;
【解答】A. 地球上有四季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有一个23.5°的夹角, 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 所以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A正确;
B. 火星的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所以火星的一天和地球一天的时间相似,B错误;
C. 火星上没有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叶不支持燃烧,所以汽油在火星上不可以正常燃烧,C错误;
D. 火星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上一年的时间约为720天,D错误;
故答案为:A.
13.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个节气中,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图中①、②为春分或秋分中的某一天。则有关①或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大
B.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C.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冬至日时的大
D.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答案】A
【解析】地球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球所具有的机械能可认为是守恒的。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势能大,近时势能小。地球运动快时动能大,地球运动慢时动能小。
【解答】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看成是机械能守恒,根据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可以进行判断。
A:①是春分与夏至日比较,春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春分时大,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B错误;
C:②是秋分与冬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远,势能大,动能小,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小,C错误;
D:②是秋分与夏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大,D错误。
14.(2023七下·新昌期末)2022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四),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驶里程达到1003.9米,这是人类在月面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有月坑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
D.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出现月食现象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相是新月,月亮整夜不见,在农历的初一,可能发生日食现象;当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相是满月,月亮整夜可见,在农历的十五或十六,可能发生月食现象;
【解答】 A. 月球表面有月坑,A正确;
B.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B正确;
C. 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属于接近上弦月,C正确;
D.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相是新月,月亮整夜不见,在农历的初一,可能发生日食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D.
15.小金在观看2017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时,有一期的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以下含“月”诗词。其中与下图所示月相对应的诗词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当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是一轮圆月,属于满月,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其形成的原因: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②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
【解答】从图中可见,此时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是一轮圆月,属于满月,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所以对应的月诗词是A;故答案为:A.
16.(2023七下·拱墅期末)太阳、地球和月球在某两天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  )
A.月球在A位置时的月相是满月
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
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D.月球在B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答案】B
【知识点】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日地月三者成一线月球在中央时的月相是新月,这一天会发生日食现象。日地月三者成一线地球在中央时的月相是满月,这一天会发生月食现象。太阳月球地球成直角三角形时,月球在地球的左边时的月相是下弦月。
【解答】A、月球在A位置时月球在中间的月相是新月,A不符合题意。
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B符合题意。
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日食出现在图中A位置,月球在B位置时不可能出现日食现象,D不符合题意。
17.(2022七下·柯桥期末)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   (填“清晨”或“黄昏”),看到的月相为   。

【答案】清晨;下弦月
【知识点】地球自转;月相
【解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故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清晨,看到的月相为下弦月。
18.(2022七下·南浔期末)图甲为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的示意图,图乙是四种月相照片。请回答:
(1)今年教师节恰逢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当天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是甲图中标志为   (填序号)的区间内。
(2)中秋节晚上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填字母编号)。
【答案】(1)② (2)C
【解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教师节为9月10日,位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故位于②。
(2)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选C。
19.(2022七下·定海期末)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其表面温度很高,没有空气,布满了环形山。
(2)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答案】(1)水星(2)A
【解析】1.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由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而构成的。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太阳系中的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形状都是球形的。
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集中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2.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解答】(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其表面温度很高,没有空气,布满了环形山。
(2)图中大、中、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属于包含关系。故选A。
20.(2023七上·余姚期末)2021年12月1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宣布,2018年美国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在2021年4月28日成功飞跃日冕层(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与太阳的“亲密接触”。如图为帕克探测器绕日运行轨道示意图(图中心小黑点为太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行星是   ;
(2)A行星的公转周期为   日。
(3)“帕克"太阳探测器的目的是近距离研究太阳活动,帮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或人类的影响:   。
【答案】(1)金星
(2)365.25
(3)影响气候(影响通信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公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 太阳活动对地球或人类的影响 :(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22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 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等现象。
【解答】(1)A是地球,B是金星,C是水星;
(2)A是地球,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365.25天;
(3)太阳活动对地球或人类的影响 :(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等;
故答案为:(1)金星(2)365.25(3) 影响气候
21.(2021七下·杭州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是   (选填“夏季”或“冬季”)。
(2)图中A,B,C,D四点中处在深夜的是   。
(3)下列选项中与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__________
A.冬去春来,杭州的天气逐渐变暖
B.从冬至日至春分日,可观察到正午时分杭州的楼影长度变短
C.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D.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
【答案】(1)夏季(2)B(3)D
【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2)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解答】(1)读图,图中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值夏至日,因此图中此时北半球是夏季。
(2)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由图可知B处于深夜。
(3)由于时差原因,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D符合题意。
22.读月食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用斜线表示可能发生月食的区域。
(2)月食有   和   两种类型。
(3)A、B两地发生月偏食的是   地。
【答案】(1)如答图所示:
(2)月全食;月偏食 (3)B
【解析】根据月食现象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2)由于地球的直径是月球的4倍,即使在月球轨道上,地球的本影直径仍为月球的2.5倍,远大于月球,挡住了阳,地球本影长度大约是月地平均距离的3.5倍,月球直径远小于地球直径,因此绝不可能形成月环食;
【解答】(1)试用斜线表示可能发生月食的区域,如图:
(2)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
(3)读图可知,在A、B两地中发生月偏食的是B地;
23.(2022七下·丽水期末)2022年2月4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如图是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运行的示意图。
(1)立春这天,地球所处位置在图中 之间; (填字母)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从甲到乙位置的过程中,丽水的白昼时间慢慢变   ;
(3)当月球运动到图中②位置时,观察到的月相是   。
【答案】(1)D
(2)长
(3)满月(望月)
【解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立春这天,2月4日,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和春分日3月21日之间,地球所处位置在图中丁甲之间;故选D。
(2)从甲春分日到乙夏至日位置的过程中,丽水的白昼时间慢慢变长。
(3)当月球运动到图中②位置时,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观察到的月相是满月。
24.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号”探测器结束了13年的土星探测任务。为避免污染可能存在生命的土星卫星,“卡西尼号”主动陨落,穿越土星与土星环之间的环缝22次并最终在土星大气层燃烧殆尽。图甲为“太阳系示意图”,图乙为“卡西尼坠落前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1)图甲中字母代表大行星,地球、土星分别是中心天体太阳向外的第3、第6颗大行星,代表地球、土星的字母分别是____。
A.a c B.b d C.a d D.b c
(2)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八大行星公转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B.小行星和哈雷彗星不是太阳系的成员
C.天空中云朵与地球的距离比日地距离更远
D.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一年
(3)操控人员下令让“卡西尼号”进入土星大气层燃烧殆尽的原因是____。
A.保护土星卫星 B.防止太阳辐射 C.避免撞击月球 D.燃烧获得能量
【答案】(1)B (2)A (3)A
【解析】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根据分析并且对照图片,图甲中字母代表大行星,地球、土星分别是中心天体太阳向外的第3、第6颗大行星,因此代表地球、土星的字母分别是b、d。
(2)小行星和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天空中云朵与地球的距离比日地距离更近,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一年,A符合题意。
(3)操控人员下令让“卡西尼号”进入土星大气层燃烧殆尽的原因是保护土星卫星,A符合题意。
25.(2022七下·丽水期末)小科为“观察太阳方位变化”,按如下步骤开展活动: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再用硬纸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②在地球仪上找到丽水的大致位置,用双面胶将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
③按由西向东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方位。请回答:
(1)步骤②中,固定的方向标方向应与地球仪上的   一致;
(2)若你站在“十”字方向标中心位置处观察,图中所示的太阳方位在    ;
(3)晨昏圈具有的特征有 。(填字母)
A.是一个半圆 B.与太阳光线垂直 C.平分整个地球
【答案】(1)经线、纬线(2)南方(3)B;C
【解析】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线。经纬线相互垂直。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经线是一条条长度相等的弧线,连接南北两极。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
2.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解答】(1)步骤②中,固定的方向标方向应与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一致;
(2)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在北纬27°25′~28°57′之间。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站在中心位置处观察,图中所示的太阳方位在南方。
(3)根据晨昏圈的特点,晨昏圈具有的特征有与太阳光线垂直、平分整个地球。
26.(2022七下·杭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星是和地球最相像的一颗行星,所处的位置在如图甲所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a,b,c,d中的某一个位置。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行星,表层具有与地球最相近的环境。
材料二:由于不同星球的质量和丰径各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等。
下表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
星球 月球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重力(牛) 1.62 3.60 8.50 9.80 3.76 22.9 9.05 8.30 11.00
材料三:带着移居火星生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图乙)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历时10个月,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在火星着陆(如图)。中国成为第3个触摸这颗红色星球的国家!
(1)在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火星位置的是
A.a B.b C.c D.d
(2)本次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   ,以回答“火星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
(3)质量为60千克的宇航员登上火星后,他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计算回答)
【答案】(1)C
(2)水
(3)G’=mg’=60kg×3.76N/kg=225.6N
【解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解答】(1)根据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在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火星位置的是 c。
故选C。
(2)本次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以回答“火星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
(3)G’=mg’=60kg×3.76N/kg=225.6N
27.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示意图,帮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    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   ,处在黑夜的是   ,说明两点时间不一样,其中时间早的是    。
【答案】(1)B;自西向东;逆
(2)昼夜交替
(3)F;E;F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此题通过地球仪与光源演示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绕地轴旋转,自转一周约是24小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解答】(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B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F,处在黑夜的是E,说明两点时间不一样,其中时间早的是F。
28.(2023七下·嘉兴期末)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阳光,但大家经常会看到如图这样的场景:正午时,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楼(A)往往把后楼(B)较低楼层的阳光挡住了。因此,房屋建筑设计师必须根据城市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太阳高度,确定合适的楼间距,以确保每天正午有一定的日照时间。
(1)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是指   与地面的夹角。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最大。
(2)若要确定合适的楼间距,请你以嘉兴地区为例进行分析:要确保B楼一年四季每天正午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应以   (选填“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正午时刻的日照情况为依据,理由是   。
【答案】(1)太阳(2)冬至;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低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公转产生的4个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的更替;4.五带的划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太阳离我们最远,太阳高度角最低,影子最长;
【解答】(1)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是指太阳与地面的夹角。一天中,正午时刻太阳高度最大。
(2)若要确定合适的楼间距,请你以嘉兴地区为例进行分析:要确保B楼一年四季每天正午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应以冬至日正午时刻的日照情况为依据,理由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离我们最远,太阳高度角最低,影子最长。
故答案为:(1)太阳(2)冬至;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低
29.(2022七下·柯桥期末)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自2021年10月16日与空间站对接后开始太空飞行,空间站距离地面约为400千米,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在经历183天的在轨飞行后,神舟十三号于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 9时56分成功降落地面,标志着我国的航天航空技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 ;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自转。
(2)如图甲所示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神舟十三号返回的这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BC”、 “CD”、“DE" ),当天月相是图乙中的   。
(3)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现将神舟十三号的运动轨迹近似看成圆形且与赤道在同一平面上(图丙),计算其绕行地球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千米/时?(圆的周长公式L=2πr,π取3)
【答案】(1)改变;自东向西
(2)AB;C
(3)解:s=2π(R速+h速)=2×3×(6371km+400km)=40626km
t=90min=1.5h
v= =27084km/h
【知识点】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根据速度公式解答。
【解答】(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
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 ,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故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自东向西自转。
(2)神舟十三号返回的这天为4月16日,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太阳直射点在AB之间。
当天为农历三月十六,月相为满月,故是图乙中的C。
30.为什么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的人们可以同时看到 (图中a代表太阳,b代表月球、c代表地球)
【答案】由图中甲可知,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所以,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时发生月食,如图乙所示,发生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 从甲图可知,此时是日食现象,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所以,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图乙是月食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时发生月食,如图乙所示,发生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
故答案为: 由图中甲可知,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所以,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时发生月食,如图乙所示,发生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
31.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当月球由A出发,经过B、C、D再回到A处时,何处可能看到月食?何处可能看到日食?
(2)小明说中秋节看到了月食,小强说中秋节看到了日食,他们中谁的话不可信, 理由是什么?
(3)小明说发生日食的时候肯定是朔,而朔不一定会发生日食,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
【答案】(1)A处可能看到月食,C处可能看到日食。
(2)小强的话不可信。中秋是满月,是A位置,不可能发生日食。中秋节如果日地月三者正好位于同一直线上,就可能看到月食。
(3)正确。
【解析】日食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
【解答】(1)当月球由A出发,经过B、C、D再回到A处时,A处可能看到月食,C处可能看到日食。
(2)小强的话不可信,因为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此时月相为新月。而中秋是满月,是A位置,不可能发生日食。中秋节如果日地月三者正好位于同一直线上,就可能看到月食。
(3)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但是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故小明说法正确。
32.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答案】(1)一圈 (2)不能 (3)相同的。
【解析】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解答】(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易错题与重难点
易错点一、自转与公转的区别
典例1: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
变式1:(2022七下·丽水期末)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晚上8点在北京正式拉开的帷幕,此时的美国纽约刚刚迎来日出不久,这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纬度位置 D.季节变化
变式2:地球自转产生的结果有哪些( )
①昼夜现象 ②昼夜交替现象 ③时间的差异 ④太阳东升西落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变式3:(2023七下·嘉兴期末)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箭尺上正对壶口的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   (选填“公转”或”自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适合夏季使用的箭尺是   (选填“A”或”B”)。
易错点二、绕日运动的现象
典例1:(2023七下·常山期末)善于观察的小科同学发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间的长短和位置是不同的。为了探究杆影的变化规律,小科分别在夏季和冬季的某日正午测量影子的长度。
(1)图1中的影子表示夏季的是   。
(2)衢州市冬至日,旗杆杆顶0点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2中的   (填写字母)。
变式1:如图中甲、乙两地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杆影,并用照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以下选项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B.
C. D.
变式2:(2023七下·平湖期末)在平湖,冬至俗称”冬至大如年”,有祭祀祖先、迁坟、祈祷平安过年之习俗。冬至前一日,称为”冬至夜”,一般人家吃赤豆糯米饭。
(1)请在图中用光线表示冬至这天正午时分的太阳照射情况,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该天的夜半球。
(2)冬至过后到夏至这段时间内,平湖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
变式3:(2023七下·丽水期末)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太阳能光伏发电。 细心的小科发现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图甲)倾斜角度不同。小科联系了北方的朋友,于 6月22日正午,利用1米长的木杆、卷尺和绘图工具,同时开展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
(1)当日,太阳直射点在   附近;
(2)图乙是他们的测绘结果,则    (填“图1”或”图2”)是南方小科测绘的;
(3)查阅资料: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H之和等于90°时(如图丙) ,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了获得更大的太阳能利用率,南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填”大于”或”小于”)北方;
(4)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时,还要考虑太阳方位。若在丽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朝向是朝   (填”南”或”北”)。
重难点一、月相
典例1:(2023七下·平湖期末)2023年2月22日,天空出现了”金星伴月”现象,当天是农历二月初三,则这天观测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变式1:(2023七下·丽水期末)2023年4月5日(农历闰二月十五)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日子。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D.
变式2:(2022七下·嘉兴期末)“超级月亮”是满月且月球最接近地球时的月相,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7月13日(农历六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变式3:读月相示意图(阴影线表示暗部),回答问题。
图甲所示月相与图乙中的日、地、月位置关系一一对应,请在横线中填出:
A—   。 B—   。
C—   。 D—   。
重难点二、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典例1:(2023七下·上虞期末)用如图实验模拟不同类型的日食现象,实验时把大、小两个球按照图中位置放在同一水平面的视线上,向不同方向移动小球,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现象。
(1)图中大球模拟的是   。
(2)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情况时,需用   观察(填“单眼”或“双眼”)。
(3)大球、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模拟的是日食类型中的______(填字母)。
A.日全食 B.日偏食 C.日环食
变式1:(2023七下·柯桥期末)观测者站在地面观察某天文现象,当时太阳、月球、地球的关系如图所示。对于观测者当时看到的天文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月球位于②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
B.当月球位于③位置时可能出现满月
C.当月球再次回到①位置时,至少需要1年
D.当月球位于④位置时可看到月亮背面景物
变式2: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王老师画了如下图示。
(1)如果某人在地球上观察到日食,则此人应该是位于    (填“甲”或“乙”)处,此时月球在    (填“A"“B”或“C")处。.
(2)如果某人在地球上观察到月食,则此人应该是位于   (填“甲”或“乙”)处,此时月球在   (填“A”“B”或“C”)处。
变式3:某同学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该同学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以下问题。
(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________;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________;当小球沿着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________。
(2)观察日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球?________。
重难点三、宇宙与太阳系
典例1:2017年6月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能看到罕见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这种天象要过105年后才能再次看到,届时看到太阳“脸上”有一个小黑点慢慢划过(如图图一所示,注意不可直视太阳,要用滤光片才行)。根据我们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应该在   处。
(2)与“金星凌日”形成原因相同的天文现象还有   。(说出一个例子即可)
(3)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 简单说说理由。   ;   。
变式1:(2022七下·杭州期末)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2:(2022七下·温州期末)宁宙中的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人们常利用这些规律服务我们的生活。
(1)人们在野外可根据北极星来指示北方。则图甲中能帮助我们找到北极星的是   (填字母)
(2)人们根据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制定并演化成如今的农历。如图乙所示的月相所对应的农历日期可能是   。
(3)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如图丙为某小区楼幢设计及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为保证一年四季所有住户的采光需求,则应适当    (填“增大”、“减小”)两幢楼的间距。
变式3:(2023七下·新昌期末)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号”成功登陆火星,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请回答:
(1)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   (选填“卫星”、“行星”或“恒星”).
(2)“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有降落伞减速和动力减速等过程。
①能采用降落伞减速,说明火星表面   (选填“有”或“没有”)大气。
②动力减速采用喷气方式,利用了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原理。
(3)“天问一号”探测器离开地球到达火星,其已经离开_______。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宇宙
(4)“祝融号”火星车共有6个车轮,每个车轮做得比较宽大,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车轮这样设计的科学道理。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这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自转 D、月球公转
2.(2022七下·柯桥期末)月食是一种偶尔可以见到的天文奇观,下图中为月食现象的是(  )
A. B. C. D.
3.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4.下列属于公转特点的是 (  )
A.公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公转一周的时间约24小时
C.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
D.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5.(2022七下·丽水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丽水夏季昼长夜短
B.丽水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C.丽水白天和黑夜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
D.丽水中学生早读时,新疆中学生还在睡觉
6、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 )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交替一定更慢
7.(2022七下·丽水期末)如图从月球上拍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地球正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初一拍摄的
C.该天地球上的月相是新月
D.同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也会出现“日食”现象
8.(2021七下·长兴期末)3月4日,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了由“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火星是地球的近邻,研究火星有着重大的意义。如图是宇宙层次结构图,火星正确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2023七下·新昌期末)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B.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D.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像个铁饼
10.(2022七下·杭州期末)2020年3月19日,夜空中出现土星、木星、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夜空中再次出现“三星伴月”的精彩天象,2020年4月15日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
A. B. C. D.
11.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12.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由干冰组成的极冠,会周期性地消长。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长一倍左右
C.汽油在火星上可以正常燃烧
D.火星上一年的时间约为180天
13.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个节气中,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图中①、②为春分或秋分中的某一天。则有关①或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大
B.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C.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冬至日时的大
D.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14.(2023七下·新昌期末)2022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四),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驶里程达到1003.9米,这是人类在月面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有月坑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
D.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出现月食现象
15.小金在观看2017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时,有一期的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以下含“月”诗词。其中与下图所示月相对应的诗词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16.(2023七下·拱墅期末)太阳、地球和月球在某两天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  )
A.月球在A位置时的月相是满月
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
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D.月球在B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17.(2022七下·柯桥期末)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   (填“清晨”或“黄昏”),看到的月相为   。

18.(2022七下·南浔期末)图甲为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的示意图,图乙是四种月相照片。请回答:
(1)今年教师节恰逢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当天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是甲图中标志为   (填序号)的区间内。
(2)中秋节晚上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填字母编号)。
19.(2022七下·定海期末)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其表面温度很高,没有空气,布满了环形山。
(2)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20.(2023七上·余姚期末)2021年12月1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宣布,2018年美国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在2021年4月28日成功飞跃日冕层(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与太阳的“亲密接触”。如图为帕克探测器绕日运行轨道示意图(图中心小黑点为太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行星是   ;
(2)A行星的公转周期为   日。
(3)“帕克"太阳探测器的目的是近距离研究太阳活动,帮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或人类的影响:   。
21.(2021七下·杭州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是   (选填“夏季”或“冬季”)。
(2)图中A,B,C,D四点中处在深夜的是   。
(3)下列选项中与本题“同一时刻四个地点所处白天、黑夜不同”成因一样的现象是__________
A.冬去春来,杭州的天气逐渐变暖
B.从冬至日至春分日,可观察到正午时分杭州的楼影长度变短
C.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D.在杭州的凌晨观看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
22.读月食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用斜线表示可能发生月食的区域。
(2)月食有   和   两种类型。
(3)A、B两地发生月偏食的是   地。
23.(2022七下·丽水期末)2022年2月4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如图是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运行的示意图。
(1)立春这天,地球所处位置在图中 之间; (填字母)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从甲到乙位置的过程中,丽水的白昼时间慢慢变   ;
(3)当月球运动到图中②位置时,观察到的月相是   。
24.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号”探测器结束了13年的土星探测任务。为避免污染可能存在生命的土星卫星,“卡西尼号”主动陨落,穿越土星与土星环之间的环缝22次并最终在土星大气层燃烧殆尽。图甲为“太阳系示意图”,图乙为“卡西尼坠落前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1)图甲中字母代表大行星,地球、土星分别是中心天体太阳向外的第3、第6颗大行星,代表地球、土星的字母分别是____。
A.a c B.b d C.a d D.b c
(2)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八大行星公转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B.小行星和哈雷彗星不是太阳系的成员
C.天空中云朵与地球的距离比日地距离更远
D.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一年
(3)操控人员下令让“卡西尼号”进入土星大气层燃烧殆尽的原因是____。
A.保护土星卫星 B.防止太阳辐射 C.避免撞击月球 D.燃烧获得能量
25.(2022七下·丽水期末)小科为“观察太阳方位变化”,按如下步骤开展活动:
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再用硬纸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②在地球仪上找到丽水的大致位置,用双面胶将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
③按由西向东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方位。请回答:
(1)步骤②中,固定的方向标方向应与地球仪上的   一致;
(2)若你站在“十”字方向标中心位置处观察,图中所示的太阳方位在    ;
(3)晨昏圈具有的特征有 。(填字母)
A.是一个半圆 B.与太阳光线垂直 C.平分整个地球
26.(2022七下·杭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星是和地球最相像的一颗行星,所处的位置在如图甲所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a,b,c,d中的某一个位置。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行星,表层具有与地球最相近的环境。
材料二:由于不同星球的质量和丰径各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等。
下表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
星球 月球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重力(牛) 1.62 3.60 8.50 9.80 3.76 22.9 9.05 8.30 11.00
材料三:带着移居火星生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图乙)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历时10个月,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在火星着陆(如图)。中国成为第3个触摸这颗红色星球的国家!
(1)在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火星位置的是
A.a B.b C.c D.d
(2)本次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   ,以回答“火星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
(3)质量为60千克的宇航员登上火星后,他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计算回答)
27.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示意图,帮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    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   ,处在黑夜的是   ,说明两点时间不一样,其中时间早的是    。
28.(2023七下·嘉兴期末)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阳光,但大家经常会看到如图这样的场景:正午时,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楼(A)往往把后楼(B)较低楼层的阳光挡住了。因此,房屋建筑设计师必须根据城市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太阳高度,确定合适的楼间距,以确保每天正午有一定的日照时间。
(1)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是指   与地面的夹角。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最大。
(2)若要确定合适的楼间距,请你以嘉兴地区为例进行分析:要确保B楼一年四季每天正午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应以   (选填“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正午时刻的日照情况为依据,理由是   。
29.(2022七下·柯桥期末)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自2021年10月16日与空间站对接后开始太空飞行,空间站距离地面约为400千米,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在经历183天的在轨飞行后,神舟十三号于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 9时56分成功降落地面,标志着我国的航天航空技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 ;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自转。
(2)如图甲所示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神舟十三号返回的这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BC”、 “CD”、“DE" ),当天月相是图乙中的   。
(3)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现将神舟十三号的运动轨迹近似看成圆形且与赤道在同一平面上(图丙),计算其绕行地球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千米/时?(圆的周长公式L=2πr,π取3)
30.为什么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的人们可以同时看到 (图中a代表太阳,b代表月球、c代表地球)
31.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当月球由A出发,经过B、C、D再回到A处时,何处可能看到月食?何处可能看到日食?
(2)小明说中秋节看到了月食,小强说中秋节看到了日食,他们中谁的话不可信, 理由是什么?
(3)小明说发生日食的时候肯定是朔,而朔不一定会发生日食,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
32.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