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9.1 生活需要法律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修养: 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法治观念: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健全人格: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教学重点: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难点:法治的意义。导入新课我们身边的法律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大字慢读,小字快读,图表略读,划出关键词,思考下列问题,勾画重点,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3.法律的含义(本质)是什么?4.法治的内涵是什么?5.法治的意义是什么?6.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自学导航第一目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探究与交流妈妈和女朋友落水先救谁?B.应该先救妈妈,再救女朋友A.应该先救妈妈,再和女朋友坠入爱河C.生命是平等的,不管救谁都不犯罪温馨提示:情感不能解决的问题,法律能解决!!!史上十大难题之最!!!在刑法上,子女对陷入险境的父母有救助的义务,对母亲见死不救的,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不作为)论处,而对女朋友只有道义上而没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普法小贴士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时,仅依靠道德、亲情、友情能解决吗?借钱不还交通事故校园欺凌探究与分享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思考:为什么需要对法律进行修订?生活制定和颁布法律规范和调整生活(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思考: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与生活怎样的关系?探究与分享儿子六周岁了,该带他去报名上小学了!我骑车带你回家吧,快上来!不用了,我自己走回去,那样太危险了!我开了一家网店,生意火爆,应该主动申报纳税!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这说明了什么?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知识产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消防法》《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社会治安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探究与分享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一般情况下,年满16周岁,才能就业。年满18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18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A、劳动法B、宪法、选举法C、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D、户口登记条例E、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F、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G、宪法、兵役法H、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权利和义务义务权利和义务权利权利权利权利婴儿期《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国籍法》少年期《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成年期《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婚姻法》老年期《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 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 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归纳: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关系密影响广时间长第二目 法治的脚步1.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原始社会有法律吗?人们靠什么约束自己的行为?什么时候有了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靠人们自觉自愿来遵守。原始社会的秩序维护主要依靠氏族组织和原始习惯。原始社会的习惯多种多样,如禁忌、图腾崇拜等。这些原始习惯使得原始社会处于一种“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根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2. 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材料一:夏代法律在古文献中称“禹刑”。《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西汉的《尚书大传》中有“夏刑三千条”的说法。东汉郑玄为《周礼》作注解时也说夏代的刑法有死刑200条,宮刑500条,膑刑(凿去膝盖骨)300条,劓刑(割掉鼻子)1000条,墨刑(在犯人面上或额上刺刻并涂墨)1000条,加起来共3000条。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同时,法典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思考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主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标尺。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战国时期,某诸侯国国王在早朝时,听大臣们说民间有许多私自贩盐买盐的事使国家税收减少。国王厉声说道:“从今以后,若查明私自贩盐买盐者,立斩无赦!这就作为国家的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当天傍晚,国舅因私自贩盐被查处,眼看着要治杀头之罪,可国君却免其一死。大臣们不解的问:“国君为什么早上说定死罪,而到了晚上又说没有罪了呢?”国君说:“早上我说死罪是法令,晚上我说无罪也是法令,因为我是国君!”没有。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重权力而轻权利,实际上还是“人治”,个人意志可以高于法律。人治:人高于法,权大于法法治:法高于人,法大于权发展3.法治的含义及要求含义: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4.法治的意义/重要性?聚焦民生关切,绘就美好生活的“幸福底色”,把握好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文化教育,突出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让法治建设有力量更有温度。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2023年3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迎来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宣读誓词。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说一说有关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探究与分享“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1954.9.20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781982.12.4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1997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年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2017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颁布民法典2020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2050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2035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课堂小结生活需要法律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脚步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调整。(关系密)法律嵌入我们的生活,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广)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响随形,相伴一生。(时间长)法律的产生、本质法治的内涵、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地位)链接中考1.(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制定的一部法律,这部法律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该法的制定( )A.为制裁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B.保障了我国未成年人的一切权利C.表明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D.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教育问题2.(2023·云南·中考真题)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下列体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有( )①在公交车上,我主动为老人让座 ②到了法定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上学③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 ④父母经营饭店,主动申报纳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CC3.(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该目标的内容为(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某村民张老汉年老多病生活拮据其成年儿子以种种借口不愿赡养父亲,村委会多次调解末果。张老汉一气之下把儿子告上法庭,法院判其儿子必须承担赡养费用。这表明( )A.法律能帮助人们守住行为的底线 B.法律依靠教育的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C.道德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D.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能促进人们自觉守法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