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汇报人:觅知
时间:2023.5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P100-103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时间:5分钟)
1、什么是法治意识?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3、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哪些时代要求?
4、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5、怎样依法办事?
第一部分
  
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思考:
观看视频:大学生掏鸟窝案
  
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活中,部分人法治意识缺失、淡薄,
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知法于心,与法同行。
知识回顾:什么是法治?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1、什么是法治意识?
宪法宣誓
为什么要举办宪法宣誓活动?
探究与分享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靠领导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吗?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法治中国
中国人民
共同事业
践行者
受益者
①对人民: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
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
③有利于全社会成员形成尊从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的氛围;
④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进程。
②对国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虚假的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思考:该男子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带给我们的启示?
影响:①个人:影响个人形象,受到道德的谴责,触犯法律使自己受到法律的惩罚。②他人:影响其他47名员工的生活,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给企业带来损失。③社会和国家:造成恐慌,不利于疫情防控的有序开展,造成防疫负担、扰乱社会秩序。启示: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要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尊崇是发自内心的认可,遵守是来自行为的自觉。
③对法律: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材料表明树立法治意识对青少年有什么重要意义??
④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平提出,加强普法宣传,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张杰呼吁要擦亮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培育特色亮点;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表示,法院开展的“百校百讲”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学习防范诈骗等法律知识。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④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02
学会依法办事
结合前面图片,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民法典守护我们的生活:“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据......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 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3. 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1)树立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
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 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打骂医护搞医闹,寻衅滋事罪不饶。
高铁吸烟危害大,扰乱行车必处罚。
案例一: 嫌广场舞太吵, 72岁老人往楼下扔鹅卵石砸坏17辆车,犯高空抛物罪被判缓刑。2022年3月23日,记者获悉,72岁张爷爷被判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法庭上,张爷爷表示没想到会触犯刑法,很是后悔,当场表示愿意认罪认罚。
思考:这两起案件有哪些共同点?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共同点:缺乏法治意识;都是违法行为,没有依法维护权利。
(2)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 2022年5月,女子不满意婚纱照效果,沟通无果发朋友圈辱骂影楼,遭起诉其侵犯影楼名誉权。法院查明,被告王女士确实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不当言论。经调解,王女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事件的严重性,表示愿意当庭书面道歉,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高铁霸座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并给予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
如果每个公民都是如此,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①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②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
思考: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强化法治意识呢?
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
①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广场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但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由于音乐声音过大,全国各地曾出现各种抵制广场舞的行为,甚至发生了藏獒驱赶、往广场泼粪、朝天鸣枪等较极端的事件。
跳舞娱乐是公民的权利,受扰居民是否有权利干涉?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向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反映,和跳广场舞的人进行协商;鼓励居民购置无线耳机,使广场舞变成无声舞;限时段、限音量......
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思考:你如何看待“静音广场舞”现象?
这种行为值得提倡,既保障了跳舞的权利同时又不损害他人的权益。启示我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最近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出现了一种画风清奇的静音广场舞。在安亭镇红梅小区旁的小花园里,十几名舞者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音乐声。原来,舞者们都佩戴了一对能够接受指定频段的耳机。不少居民对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表示赞赏。
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①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思想上:树立法治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依法自律。
②学习上: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基本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③实践上: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主动宣传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积极运用法律帮助他人维权。
公式法:思想+行动
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拓展空间P103
课外多读关于法律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不触犯法律。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犯时,告诉家长和老师,或通过法治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与法律同行
树立法治意识
学会依法办事
法治的含义
法治的重要性
对青少年的要求
增强法治意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违法的后果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尊重他人、集体权益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1.“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的正确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 )
①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②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尊严
③提高道德修养,法律至上
④遇到问题,随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