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模板授课内容 弹力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教学媒体板书设计 弹力 1. 弹性,塑性形变 2. 弹力,弹性限度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过程 序号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如图12-2-1所示,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制作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三、观察微小物体形变 1、P54中的小实验 学生实验:实验1。 让学生观察得出形变的不同课堂形成性 练习 课后习题1,2,3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解析》相应内容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对于难点部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释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