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卷文综试题-高中政治(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卷文综试题-高中政治(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新教材卷)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年名校高考预测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1. 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指出:“(晋代)‘佃谷皆与大家(庇护农奴佃客之豪强)量分’ 农奴所耕之田,大都本为大家受自上层贵族者;佃客其名虽注于大家之家籍,而其所耕之田 或本属佃客所自有,但为避免国家繁苛之赋役计,以之附于大家耳。”据此可知( )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下部分农民仍保留土地所有权
②地主豪强通过收取高额地租实现对土地的集中
③不合理生产关系导致农民遭受了剥削和压迫
④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讲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将无法实现,新中国的诞生也将无从谈起。”据此可感悟到( )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奋斗,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如图所示为2023年2—12月中国各所有制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累计增长相关情况。结合时情和该图信息,可推知( )
①2023年以来,我国各所有制工业企业多数时期处于亏损状态
②私营工业企业基于自身特点,更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③克服国内外因素影响,202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正缓慢复苏
④2024年,中央可能会释放更多提振市场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作为重要任务。下列举措与其战略目标相符且传导路径正确的有( )
①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②推进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加快崛起→催生新动能
③引进吸收先进技术→构建开放创新体系→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提升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④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保护传统产业→降低新兴产业的竞争烈度→稳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S市某区委围绕“水乡、酒乡、桥乡、名仕乡”特色,对辖区25个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迭代升级,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聚焦“烟火气”,建成校地融合共建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义诊服务点、树兰书房等。这一过程中,该区委( )
①积极履行社会建设职能,显著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创新社区治理体系
③不断巩固基层战斗堡垒,保障各类基本民生权益
④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截至2024年3月8日12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收到代表议案298件(其中292件为法律案),这些议案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坚持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二是紧扣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任务提出;三是厚植提出议案民意基础;四是提高议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代表行使了提案权,为国家制定良善之法
②国家权力机关主导立法进程,彰显我国制度优越性
③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了立法权,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④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履行职责,做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如图漫画《两对母子》(作者:盖桂保)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 )
①坚持褒贬有度,避免过犹不及
②善于推波助流,反对顺其自然
③恪守实事求是,拒绝自以为然
④擅于激昂斗志,力避畏首畏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瓷器,这穿越千年的精灵,当其倩影跨越山海,抵达西方国度,便在文艺复兴的画卷上翩翩起舞,于欧洲宫廷的宴席间浅吟低唱,它们或描绘着中国山水的淡雅韵致,或烙印着欧洲繁复华丽的纹饰,跨越时空界限,编织起一部流动的世界史。可见,瓷器穿越千年的历程( )
①展现了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②佐证了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是推动人类文化创新根本路径
③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神韵,彰显了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④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2024年3月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计划在2个月内再向乌克兰提供60亿欧元援助,同时启动乌克兰入盟谈判框架的筹备工作,并计划向成员国提交审议草案。早在2023年12月,欧洲理事会就宣布启动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欧盟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与欧盟宗旨严重相背离
②欧盟各国对内对外行动以实现各国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③欧盟作为超国家国际组织不应成为和平的绊脚石
④欧盟的领导权威得到欧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2023年,G省通过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新机遇,服装等“老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6%,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9倍,“新、老三样”产品加快走出国门。可见,G省( )
①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发展新机遇
②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中外经济互利共赢
③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深度参与国际分工
④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杨某因公伤不幸亡故,用工单位赔付了108万元,妻子詹某及其两个女儿拒绝与杨某父母分割108万元赔偿款,但表示愿与老两口共同生活,并每月支付赡养费1000元老两口与詹某及两个孙女协商无果,遂将詹某及孙女诉至法院。据此可知( )
①作为杨某的法定继承人,杨某父母有权继承108万元
②每月支付杨某父母相应的赡养费并非詹某的法定义务
③詹某及其两个女儿无权阻止老两口参与分配108万元
④若杨某父母接受了赡养费,则无权参与分配108万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吟诵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 )
①运用了归纳和类比推理,表达出旷达超逸豪放的胸襟
②运用了对比和拟人手法,传达出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
③旨在通过调动读者的抽象思维勾画出雨中竹林的妙境
④希望通过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触及词作者的内在本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H市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而被雅称“雁城”。近年来,为推进法治建设,“雁城”围绕民生关注焦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通过反复调研、论证、讨论,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持续纵深推进“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首创“赋码护企”保护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提前预约、审批,有了“绿码”才能扫码“打卡”入企;创建“湾村明白人”“屋场恳谈会”等基层治理新平台,让干部下沉一线现场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常态,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法治护航下的“烟火‘雁城’”,被誉为“法治建设示范市”,成为市民有口皆碑的最安全的城市、最温暖的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雁城”是如何成为“市民有口皆碑的最安全的城市、最温暖的家园”的。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美两国未来是否会踏入“修昔底德陷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有一战),这一问题十分引人关注。
学者X认为:2018年至2023年,贸易战、新冠疫情、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南海和台海紧张局势的加剧,以及对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截然不同的态度,共同助长了一种宿命论,即中美两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彻底经济脱钩和灾难性军事冲突的深渊,最终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学者Y认为:中美两国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仍深嵌在一张相互依存的复杂而广泛的网络中,这提高了双方冲突的成本和持续互动的价值;中国和美国都对彼此保持着可信的军事威慑,这成为中美关系首要的稳定之源。中美多次会晤持续释放出双方远离“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愿。
你所在班级将举办一场辩论赛,辩题为“中美两国未来必会踏入‘修昔底德陷阱’(正方)/中美两国未来不会踏入‘修昔底德陷阱’(反方)”。请你选择一方立场,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立论陈词。(要求:观点明确,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论证路径清晰,逻辑严密;表达流畅,200字左右)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是中国画的传习之道,也是伟大画师的自我成就之道。
“师古人”,要求绘画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这是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
“师造化”,一如古代伟大画师们,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天地造化的媸与妍,于聚散浮沉之际,感悟人间万象的常与变。他们感物兴怀,穷情写物,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
“师吾心”,画为心印,画史亦是中国人之心史。面对夏圭的《溪山清远图》,我们看到千岩竞秀、山高水长;展开许道宁的《渔父图》,我们顿感江山岑寂、地老天荒。伟大的画师们总将自己的情志化作风云万态,花草精神,将无限心事托付青史青山、野老渔樵,这也是“师吾心”的真髓所在。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画的传习之道对绘画创作者的启示。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物业公司为某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自服务合同签订后,M公司按约履行了物业管理服务。阿某系该小区业主,自2018年至今一直未缴纳物业费,共拖欠11055元。M公司多次催缴无果,遂将阿某诉至法院,要求阿某给付拖欠物业费及违约金。
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了解案情,阿某表达了自己对物业公司服务的不满,因楼上邻居家漏水,导致其房屋木地板泡水受损,物业公司未履行职责,所以一直拒缴物业费。承办法官积极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向阿某讲解民法典中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相关规定,告知其物业公司是对属于公共设备、公共区域的部分承担管理、维修义务,对于业主专有的房屋没有维修义务。而作为业主,享有了相关物业服务,理应按时缴纳物业费。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阿某认识到拒缴物业费的不良影响,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该起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阐述本案中法院能成功调解纠纷的法律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相关知识,说明法官调解纠纷过程中运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机密★启用前(新教材卷)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年名校高考预测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1. 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指出:“(晋代)‘佃谷皆与大家(庇护农奴佃客之豪强)量分’ 农奴所耕之田,大都本为大家受自上层贵族者;佃客其名虽注于大家之家籍,而其所耕之田 或本属佃客所自有,但为避免国家繁苛之赋役计,以之附于大家耳。”据此可知( )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下部分农民仍保留土地所有权
②地主豪强通过收取高额地租实现对土地的集中
③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导致农民遭受了剥削和压迫
④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佃谷皆与大家(庇护农奴佃客之豪强)量分’……农奴所耕之田,大都本为大家受自上层贵族者;佃客其名虽注于大家之家籍,而其所耕之田……或本属佃客所自有,但为避免国家繁苛之赋役计,以之附于大家耳。这说明封建土地私有制下部分农民仍保留土地所有权,晋代封建国家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导致农民遭受了剥削和压迫,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地主豪强通过收取高额地租实现对土地的集中,②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体现收取地租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主要方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讲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将无法实现,新中国的诞生也将无从谈起。”据此可感悟到( )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奋斗,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将无法实现,新中国的诞生也将无从谈起。”这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奋斗,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不是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 如图所示为2023年2—12月中国各所有制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累计增长相关情况。结合时情和该图信息,可推知( )
①2023年以来,我国各所有制工业企业多数时期处于亏损状态
②私营工业企业基于自身特点,更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③克服国内外因素影响,202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正缓慢复苏
④2024年,中央可能会释放更多提振市场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从图片中可知,图表反映的是中国各所有制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累计增长相关情况,不是反映每月增长情况,不能得出我国各所有制工业企业多数时期处于亏损状态,①错误。
②:从现实看,国有企业更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②错误。
③:从题干可知,2023年2—12月中国各所有制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累计增长呈现正增长趋势,说明我国国民经济正缓慢复苏,克服了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③正确。
④:2023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向好发展,2024年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央可能会释放更多提振市场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作为重要任务。下列举措与其战略目标相符且传导路径正确的有( )
①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②推进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加快崛起→催生新动能
③引进吸收先进技术→构建开放创新体系→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提升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④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保护传统产业→降低新兴产业的竞争烈度→稳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推动自主创新,有利于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①正确。
②:推进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新兴产业加快崛起,有利于催生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②正确。
③:颠倒了“构建开放创新体系”与“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的逻辑关系,③错误。
④: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降低新兴产业的竞争烈度并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 S市某区委围绕“水乡、酒乡、桥乡、名仕乡”特色,对辖区25个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迭代升级,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聚焦“烟火气”,建成校地融合共建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义诊服务点、树兰书房等。这一过程中,该区委( )
①积极履行社会建设职能,显著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创新社区治理体系
③不断巩固基层战斗堡垒,保障各类基本民生权益
④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政府履行社会建设职能,①错误。
②:聚焦“烟火气”,建成校地融合共建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义诊服务点、树兰书房等。这一过程中,该区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创新社区治理体系,②正确。
③:S市某区委围绕“水乡、酒乡、桥乡、名仕乡”特色,对辖区25个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迭代升级,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这一过程中,该区委不断巩固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各类基本民生权益,③正确。
④: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强调的是依靠人民,材料强调为了人民,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 截至2024年3月8日12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收到代表议案298件(其中292件为法律案),这些议案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坚持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二是紧扣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任务提出;三是厚植提出议案的民意基础;四是提高议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代表行使了提案权,为国家制定良善之法
②国家权力机关主导立法进程,彰显我国制度优越性
③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了立法权,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④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履行职责,做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制定良善之法的主体是相关国家机关,而不是全国人大代表,①说法错误。
②: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收到代表议案298件,注重提高议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表明国家权力机关主导立法进程,彰显我国制度优越性,②符合题意。
③:仅根据收到议案的数量和特点等信息,无法直接得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并由此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结论,③不符合题意。
④:代表议案紧扣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任务提出,厚植提出议案的民意基础,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履行职责,做人民利益的代言人,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 如图漫画《两对母子》(作者:盖桂保)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 )
①坚持褒贬有度,避免过犹不及
②善于推波助流,反对顺其自然
③恪守实事求是,拒绝自以为然
④擅于激昂斗志,力避畏首畏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③:漫画中的两位母亲,一位拼命夸赞孩子,让其冒险跨过河沟,年幼的孩子自信满满,自认为能跨过; 另一位母亲可能由于经常责骂孩子,导致其孩子即使年龄稍长也缺乏自信,畏首畏尾,认为自己如果尝试跨河,就会掉进河里。两位母亲显然都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盲目地鼓励表扬或一味地责备批评导致自己的孩子陷入不同的不良境地,①③符合题意。
②:漫画告诉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反对顺其自然,漫画中的两位母亲均有主动干预同时也是错误地干预了自家孩子的成长,②不符合题意。
④:漫画讽刺的是两位母亲没有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引导,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 瓷器,这穿越千年的精灵,当其倩影跨越山海,抵达西方国度,便在文艺复兴的画卷上翩翩起舞,于欧洲宫廷的宴席间浅吟低唱,它们或描绘着中国山水的淡雅韵致,或烙印着欧洲繁复华丽的纹饰,跨越时空界限,编织起一部流动的世界史。可见,瓷器穿越千年的历程( )
①展现了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②佐证了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是推动人类文化创新的根本路径
③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神韵,彰显了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④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根据材料“便在文艺复兴的画卷上翩翩起舞,于欧洲宫廷的宴席间浅吟低唱,烙印着欧洲繁复华丽的纹饰,跨越时空界限,编织起一部流动的世界史”,可以看出瓷器穿越千年的历程展现了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描绘着中国山水的淡雅韵致”体现出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神韵,彰显了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①③正确。
②: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有利于推动人类文化创新,但其不是根本路径,②排除。
④:瓷器穿越千年的历程强调的是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没有强调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④排除。
故本题选B。
9. 2024年3月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计划在2个月内再向乌克兰提供60亿欧元援助,同时启动乌克兰入盟谈判框架的筹备工作,并计划向成员国提交审议草案。早在2023年12月,欧洲理事会就宣布启动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欧盟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与欧盟宗旨严重相背离
②欧盟各国对内对外行动以实现各国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③欧盟作为超国家国际组织不应成为和平的绊脚石
④欧盟的领导权威得到欧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欧盟的宗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如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等,欧盟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与欧盟宗旨严重相背离,①符合题意。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欧盟各国对内对外行动以实现本国利益为出发点,②表述错误。
③: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具有超国家性质,成员国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已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乌克兰问题上欧盟作为超国家国际组织不应成为和平的绊脚石,③符合题意。
④:欧盟的领导权威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10. 2023年,G省通过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新机遇,服装等“老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6%,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9倍,“新、老三样”产品加快走出国门。可见,G省( )
①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发展新机遇
②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中外经济互利共赢
③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深度参与国际分工
④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G省通过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RCEP实施新机遇,促进“新、老三样”产品加快走出国门,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发展新机遇,①符合题意。
②:“走出去”战略是指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材料没有体现加快“走出去”步伐,②不符合题意。
③:G省通过抢抓发展新机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不仅服装等“老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也增长1.9倍,“新、老三样”产品加快走出国门,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涉及“新、老三样”产品加快走出国门,没有体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的创新,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1. 杨某因公伤不幸亡故,用工单位赔付了108万元,妻子詹某及其两个女儿拒绝与杨某父母分割108万元赔偿款,但表示愿与老两口共同生活,并每月支付赡养费1000元。老两口与詹某及两个孙女协商无果,遂将詹某及孙女诉至法院。据此可知( )
①作为杨某法定继承人,杨某父母有权继承108万元
②每月支付杨某父母相应的赡养费并非詹某的法定义务
③詹某及其两个女儿无权阻止老两口参与分配108万元
④若杨某父母接受了赡养费,则无权参与分配108万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本案中108万元并非杨某的遗产,而是杨某的死亡赔偿金,不能适用于“继承”,①排除。
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但詹某作为儿媳并不在这个法律定义的“子女”范畴内,每月支付杨某父母相应的赡养费并非詹某的法定义务,②正确。
③:108万元是杨某的死亡赔偿金,杨某父母作为杨某的近亲属有权参与108万元的分配,詹某及其两个女儿无权阻止老两口参与分配108万元,③正确。
④:即使杨某父母接受了赡养费,杨某父母作为杨某的近亲属也有权参与分配108万元,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2. 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吟诵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 )
①运用了归纳和类比推理,表达出旷达超逸豪放的胸襟
②运用了对比和拟人手法,传达出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
③旨在通过调动读者的抽象思维勾画出雨中竹林的妙境
④希望通过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触及词作者的内在本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这首词运用了对比和拟人手法,没有运用归纳和类比推理,①错误。
②:这首词运用了对比和拟人手法,传达出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②正确。
③:这首词旨在通过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来勾画出雨中竹林的妙境,③错误。
④:这首词希望通过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触及词作者的内在本质,④正确。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H市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而被雅称“雁城”。近年来,为推进法治建设,“雁城”围绕民生关注焦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通过反复调研、论证、讨论,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持续纵深推进“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首创“赋码护企”保护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提前预约、审批,有了“绿码”才能扫码“打卡”入企;创建“湾村明白人”“屋场恳谈会”等基层治理新平台,让干部下沉一线现场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常态,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法治护航下的“烟火‘雁城’”,被誉为“法治建设示范市”,成为市民有口皆碑的最安全的城市、最温暖的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雁城”是如何成为“市民有口皆碑的最安全的城市、最温暖的家园”的。
【答案】①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用法治思维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为打造最安全、最温暖的家园提供法律保障。②坚持简政放权,优化行政服务,提高行政效率,不优化营商环境。③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和改进执法行为,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成效,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原卷无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雁城”的发展
考查知识: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
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政治与法治》,分析“雁城”是如何成为“市民有口皆碑的最安全的城市、最温暖的家园”的,考查知识范围切口大,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全面依法治国、基层民主自治等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通过反复调研、论证、讨论,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可联系用法治思维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②:持续纵深推进“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可联系坚持简政放权,优化行政服务,提高行政效率。
关键词③:首创“赋码护企”保护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提前预约、审批,有了“绿码”才能扫码“打卡”入企→可联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和改进执法行为,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关键词④:创建“湾村明白人”“屋场恳谈会”等基层治理新平台,让干部下沉一线现场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常态→可联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成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美两国未来是否会踏入“修昔底德陷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有一战),这一问题十分引人关注。
学者X认为:2018年至2023年,贸易战、新冠疫情、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南海和台海紧张局势的加剧,以及对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截然不同的态度,共同助长了一种宿命论,即中美两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彻底经济脱钩和灾难性军事冲突的深渊,最终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学者Y认为:中美两国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仍深嵌在一张相互依存的复杂而广泛的网络中,这提高了双方冲突的成本和持续互动的价值;中国和美国都对彼此保持着可信的军事威慑,这成为中美关系首要的稳定之源。中美多次会晤持续释放出双方远离“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愿。
你所在班级将举办一场辩论赛,辩题为“中美两国未来必会踏入‘修昔底德陷阱’(正方)/中美两国未来不会踏入‘修昔底德陷阱’(反方)”。请你选择一方立场,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立论陈词。(要求:观点明确,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论证路径清晰,逻辑严密;表达流畅,200字左右)
【答案】中美两国未来不会踏入‘修昔底德陷阱’。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美在经济和社会等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两国之间有利于达成共识、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中美两国加强合作、避免战争。②中国和美国在军事方面保持着可信的军事威慑,军事力量的制衡促进中美关系稳定。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积极构建起双方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原试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中美两国未来是否会踏入“修昔底德陷阱”
考点考查:国家关系、我国的外交政策等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本题的设问要求为“请你选择一方立场,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立论陈词”,知识范围为《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从撰写立论陈词的角度分析作答。如可从反方辩论,从中美两国间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军事力量、中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分析作答。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是中国画的传习之道,也是伟大画师的自我成就之道。
“师古人”,要求绘画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这是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
“师造化”,一如古代伟大画师们,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天地造化的媸与妍,于聚散浮沉之际,感悟人间万象的常与变。他们感物兴怀,穷情写物,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
“师吾心”,画为心印,画史亦是中国人之心史。面对夏圭的《溪山清远图》,我们看到千岩竞秀、山高水长;展开许道宁的《渔父图》,我们顿感江山岑寂、地老天荒。伟大的画师们总将自己的情志化作风云万态,花草精神,将无限心事托付青史青山、野老渔樵,这也是“师吾心”的真髓所在。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画的传习之道对绘画创作者的启示。
【答案】要注重对于传统绘画的传承,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通过笔墨、构图等手法传达出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对人性、道德、 善恶等问题的思考,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画的传习之道
考点考查:探究世界的本质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中国画的传习之道对绘画创作者的启示,注意作答主体为绘画创作者,需要调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师古人”,要求绘画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这是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可联系教材知识在传统绘画基础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②:“师造化”,一如古代伟大画师们,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天地造化的媸与妍,于聚散浮沉之际,感悟人间万象的常与变→可联系教材知识自然与人的和谐。
关键词③:伟大的画师们总将自己的情志化作风云万态,花草精神,将无限心事托付青史青山、野老渔樵,这也是“师吾心”的真髓所在→可联系教材知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物业公司为某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自服务合同签订后,M公司按约履行了物业管理服务。阿某系该小区业主,自2018年至今一直未缴纳物业费,共拖欠11055元。M公司多次催缴无果,遂将阿某诉至法院,要求阿某给付拖欠物业费及违约金。
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了解案情,阿某表达了自己对物业公司服务的不满,因楼上邻居家漏水,导致其房屋木地板泡水受损,物业公司未履行职责,所以一直拒缴物业费。承办法官积极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向阿某讲解民法典中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相关规定,告知其物业公司是对属于公共设备、公共区域的部分承担管理、维修义务,对于业主专有的房屋没有维修义务。而作为业主,享有了相关物业服务,理应按时缴纳物业费。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阿某认识到拒缴物业费的不良影响,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该起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阐述本案中法院能成功调解纠纷的法律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相关知识,说明法官调解纠纷过程中运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
【答案】(1)①民法典规定,合同当事人应按约定全面、诚信履行合同义务,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履行中,M公司履行了合同义务,而阿某以非合同约定义务未履行为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构成违约。②法院以违约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让阿某认识到违约的不良影响,从而成功调解了两者之间的纠纷。
(2)①法官运用定义的方法,依据民法典为阿某准确定义物业服务概念,厘清阿某对物业服务的认识误区。②法官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和已有法律事实,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等复合判断,作出阿某违约并将带来不良影响的真值判断。③法官根据民法典中物业服务合同相关规定,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从一般到特殊,推断出阿某应按时缴纳物业费的结论。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纠纷
考点考查:合同、诉讼、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是依据类主观题。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法律与生活,设问指向是本案中法院能成功调解纠纷的依据。运用民法典中合同履行原则、合同违约的有关知识和诉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分析说明。
第二步, 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M物业公司已经履行合同义务而阿某没有全面、诚信履行合同义务,得出阿某违约并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结论→可调用的法律依据是合同履行原则、合同违约。
关键词②:“承办法官积极……进行沟通”“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可调用的法律依据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命题,需要调动概念、复合判断、演绎推理等知识,结合法官调解纠纷的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告知其物业公司是对属于公共设备、公共区域的部分承担管理、维修义务,对于业主专有的房屋没有维修义务→可联系运用定义,帮助区分不同概念。
关键词②:向阿某讲解民法典中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相关规定,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阿某认识到拒缴物业费的不良影响→可联系运用复合判断。
关键词③:而作为业主,享有了相关物业服务,理应按时缴纳物业费→可联系运用演绎推理,根据法律共性规定,说明该个案如何适用,最终作出综合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课本知识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