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中蕴含着植物茁壮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 )。A.营养、土壤 B.土壤、阳光 C.水、阳光2.根据观察我们知道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长短也随着改变,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A.长-短-短 B.长-短-长 C.短-长-短3.我们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南极和北极的冰盖 B.永冻积雪 C.江河湖泊和部分地下水4.观察影子的变化后,大家总结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下面观点中,正确的是( )。A.太阳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着发生变化B.影子的长度也发生变化,早晚长,中午短C.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都会变化,A和B的观点合起来更完整5.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 )。A.长短变化规律制作的B.移动的规律制作的C.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角度一样制作的6.下列证据不能够支持“地球是球体”的观点的是( )。A.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船队从出发点一直向西,最终回到了起点B.发生日食时,人们看到的阴影是圆形的C.发生月食时,月球表面地球的影子是圆的7.下列事例能够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是( )。A.大量捕猎动物B.砍伐森林造成动物栖息地减少C.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8.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制作研究了小水钟,发现为了让水流速度稳定,漏壶里水的水位应该( )。A.尽量保持稳定 B.越高越好 C.越低越好9.青蛙的皮肤有( )。A.弹性 B.光滑性 C.渗透性10.我们能用水钟、摆钟、沙漏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A.取材比较方便 B.运动有规律 C.持续时间比较长11.下列不属于太阳系行星的是( )。A.水星 B.金星 C.月球1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白天鹅喜欢迁徙到三门峡越冬,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A.城市湿地公园为白天鹅过冬提供了食物、水、适宜的温度等必要的生存条件B.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改善,市民和游人的爱护,吸引了更多的白天鹅迁徙到三门峡来越冬C.城市湿地公园游人多二、填空题13.我做过的节约水资源的行动有 和 等。14.日晷是古代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 和 组成,它的缺点是 。15.奇奇发现随着太阳的移动,早上树的影子在 ,中午树的影子在 (填方向);早晚树的影子 ,中午树的影子 。(填长短)16.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 和 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17.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 、充足的 和适宜的 。18.月球上有环形山、 和 ;没有空气,也没有 和 。三、判断题19.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就越大。( )20.海水可以作为人类生活的直接饮用水。( )21.可以收集空调冷凝水用来拖地、冲厕所、浇花。( )22.生长环境不同,植物的叶片、根就有差异。( )23.植物通过根吸收制造营养维持生存。( )24.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是中国第一长河。( )四、连线题25.把地球或月球与其对应的特点连起来。没有空气月球 春暖花开地球 有丰富的液态水表面有环形山、月陆和月海五、简答题26.写出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的节水小妙招。(至少写3例)27.蛇、大雁、蚂蚁、兔子是怎样适应寒冷的冬季的?28.一个家庭每天哪些地方需要用水?如果一天缺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29.说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六、综合题30.在研究地球的形状时,奇奇和妙妙观察了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动的现象。(1)如图甲,船模在球面上移动时,先看到 后看到 。(2)如图乙,船模在平面上移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看到的现象与图 (填“甲”或“乙”)看到的现象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地球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C【详解】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中蕴含着植物茁壮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水、阳光,所以C符合题意。2.B【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3.C【详解】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淡水资源由江河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淡水水体组成,其中固体冰川较难直接利用。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一部分浅层地下水。所以南极和北极的冰盖、永冻积雪等难以利用。4.C【详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太阳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着发生变化,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都会变化,A和B的观点合起来更完整,所以C符合题意。5.B【详解】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有日晷、水钟、圭表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们根据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计时仪器,又称“日规”。6.B【详解】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很多实例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如在海边观察从远处驶回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船顶,再慢慢看到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船队从出发点一直向西,最终回到了起点等,发生日食时,人们看到的阴影是圆形的,看到的不是地球的阴影,不能够支持“地球是球体”。7.C【详解】保护珍稀动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野生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物的一种措施,C符合题意;AB不利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8.A【详解】古代人一般用太阳钟或者水钟测量时间,太阳钟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或光影计时,水钟是用水来测量时间。究小组的同学们制作研究了小水钟,发现为了让水流速度稳定,漏壶里水的水位应该尽量保持稳定,则水流的速度不变,小水钟计时就会更准确。9.C【详解】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所以其皮肤布满小孔,能辅助呼吸,具有渗透性。10.B【详解】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我们能用水钟、摆钟、沙漏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11.C【详解】太阳系大家族成员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并没有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12.C【详解】A、城市湿地公园为白天鹅过冬提供了食物、水,适宜的温度等必要的生存条件,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B、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改善,市民和游人的爱护,吸引了更多的白天鹅迁徙到三门峡来越冬,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C、白天鹅是野生鸟类,警觉度高,怕人,不喜欢人类活动多的环境,城市湿地公园游人多不是吸引白天鹅聚集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13. 随手关水龙头 洗衣、洗菜、洗澡水再次利用【详解】如果没有水,食物链会断,微生物、鱼会死亡、捕鱼的鸟会死亡、猎食鸟的动物会死亡、依次相关动物灭绝,最后人类灭绝。要节约用水,我做过的节约水资源的行动有:随手关水龙头,洗衣、洗菜、洗澡水再次利用,矿泉水要喝完等。14. 晷面 晷针 没有太阳时不能使用【详解】“日晷”又称“日规”指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因为是利用太阳计时,所以它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太阳就无法计时。15. 西方 北方 长 短【详解】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所以早上树的影子在西,中午树的影子在北,早晚树的影子长,中午树的影子短。16. 接触 感知【详解】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数量,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如当蚊子撞向蜘蛛网时,蜘蛛的肢体能感觉到蜘蛛网的震动;变色蜥蜴的皮肤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变颜色;蜗牛可以用它的触角来感知环境;鱼能通过感觉到水流的变化,通过鳃感觉到水温的变化。17. 水 空气 温度【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18. 月陆 月海 植物 动物【详解】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较大,人要穿上宇航服在月球表面活动。月球上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19.√【详解】力对物体作用的凹陷程度和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因素有关,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小。20.×【详解】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其中许多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但海水中各种物质浓度太高,远远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如果大量饮用,会导致某些元素过量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海水不可以作为人类生活的直接饮用水。21.√【详解】水是生命之源,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节约用水,如不太脏的水可以循环再利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节约用水,不太脏的水可以循环再利用,如收集空调滴水拖地、浇花、冲厕所等。22.√【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所以生长环境不同,植物的叶片、根就有差异。23.×【详解】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根吸收营养,通过叶制造营养维持生存。题目观点错误。24.×【详解】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呈“几”字形,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25.【详解】本题考查了地球和月球的特点。月球:没有空气,表面有环形山、月陆和月海;地球:春暖花开,有丰富的液态水,适合人类居住。26.随手关水龙头,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洗衣、洗菜、洗澡水再次利用,矿泉水要喝完等。【详解】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我们要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如随手关水龙头,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洗衣、洗菜、洗澡水再次利用,矿泉水要喝完等。27.蛇:冬眠;大雁:到温暖的南方;蚂蚁:储存食物;兔子:换毛。【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蛇:冬眠;大雁:到温暖的南方;蚂蚁:储存食物;兔子:换毛。28.需要用水的地方:洗漱、洗衣、洗澡、做饭、饮用、清洁等。如果没有水:家里会很脏,生活不方便等。【分析】节约用水,又称节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详解】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一个家庭每天吃饭、喝水、洗衣服、洗刷、冲马桶都需要用水。如果一天缺水,我们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不能洗头、洗澡、洗衣服,不能洗刷等。29.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有猜想到实践再到太空观测的过程。“天圆地方”说,“浑天说”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早期猜想,人们从帆船回港时看到船身这一现象,开始认识到海绵不是平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这两个实力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实践过程。当宇航员从太空看到地球,我们才真正认识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通过了人类第一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0. 桅杆 船身 同时看到桅杆和船身 甲 球体【分析】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船帆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时船身先消失,船帆桅杆后消失。据此设想:地球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详解】(1)图中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通过模拟船模在不同情形下的观察变化,研究的是地球是球体还是平面。图甲的实验,船在球面上移动,实验现象是先看到桅杆然后看到船身。(2)图乙的实验,船在平面上移动,实验现象是桅杆和船身同时看到。(3)实际生活中,在海边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船,现象先看到桅杆,然后看到船身,因为地球是球体。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