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主要成就。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探究印度种姓制度,日本大化改新和印第安文明。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学习重难点】1.重点:南亚、东亚与美洲主要区域的传统文化,以及其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2.难点: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和美洲印第安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预习新知】古代印度文化一、印度1.历程① BC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南亚次大陆(古印度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建立一系列国家。② 公元前后,古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③ 5世纪时,印度文化在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佛教文化。(例:东晋法显、9-12世纪吴哥王朝)2.文字① 印章文字② 梵文:古代雅利安人在梵语基础上创制,书写了吠陀经典。③ 巴利文: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3.文学/史学① BC1500年:《梨俱吠陀》等四吠陀② 2-4世纪: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4.宗教/主流思想① 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② BC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公众号:高中历史教研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的佛教产生了。③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5.建筑/艺术: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桑奇大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6.科技: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范围: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2.背景: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3.主要成就:(1)思想。①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②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③4世纪时,印度教开始兴起,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3)艺术: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4)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4.传播: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影响:(1)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2)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美洲印第安文化1.形成背景: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2.主要成就(1)宗教信仰玛雅人 崇拜的大多是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 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2)科学艺术玛雅人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创造出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印加人 建造了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麻醉 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阿兹特克人 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3.毁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思维导图【巩固训练】1.《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794-1185年)全盛时期为背景。据统计全书仅引用白居易一人的诗句就达108处之多,另外还涉及《庄子》《史记》《诗经》《昭明文选》等。这些现象折射出( )A.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B.大化改新的成效显著C.日本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D.幕府开放的对外政策2.镰仓时代以前,武士阶层只是贵族统治者的附庸,自己本身并没有信仰。但镰仓时代(1185—1333年),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于是幕府统治时期( )A.形成了武士道精神 B.开始传播佛教文化C.倡导文化教育普及 D.宣称是太阳的后裔3.《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古代两河流域史诗中最短的一部。该史诗中没有神灵,只有人类活动,记载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纪前期。史诗还透露了当时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且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等信息。据此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A.没有受到神学影响 B.深受印欧人迁徙影响C.专制王权尚未形成 D.最早确立了民主政治4.在古代近东地区广为流传的西亚巴奥神,因职司与埃及的塞特神一样都是暴雨之神而被埃及人接纳;西亚地区的阿斯塔特女神同样也被请进埃及的神庙之中,受到埃及人的膜拜。这表明古埃及( )A.文明发展缺乏主体性 B.宗教影响了文明发展历程C.吸收包容外来的文化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5.他们既没有金属工具,也没有运输工具,却在这里留下了高耸的金字塔、庄严的宫殿……精确的数学体系和天文历法系统。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的古代文明,她的历史充满了神秘色彩。这段描述最有可能出自( )A.《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化史》B.《罗马帝国衰亡史》C.《失落的文明:玛雅》D.《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6.下图体现了中世纪以来日本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一文化的两大源头是( )A.神道和佛教 B.幕府和武士 C.神灵和天皇 D.唐风和西风7.《一千零一夜》描述的人物,从商人到金匠,从理发师到渔夫,从平民到国王,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悬诗”之所以能在阿拉伯半岛产生,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这反映了( )A.地理环境对阿拉伯商业发展的影响 B.阿拉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C.阿拉伯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品质 D.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8.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图中区域文明成果的是( )A.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 B.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史料C.呈现本土文化和埃及文化的融合 D.侧面反映了苏美尔人的宴饮场面9.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这部史诗是( )A.《源氏物语》 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记录,记录都是不可靠的。”作者认为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 )A.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B.疾病,瘟疫等灾害C.孤立发展,缺乏交往 D.本身就具有落后性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日本古代文学作品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能力,故选A项。大化改新发生于646年,B项错误。材料强调日本古代文学作品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与日本民族认同意识无关,C项错误。幕府建立于12世纪末,D项错误。2.答案:A解析:据材料“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可知,日本武士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即武士道精神,故选A项。佛教文化自隋唐时期已经传入日本,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服务于武士精神的需求,而非大众的需求,C项错误。天皇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两河流域文明特点。选择C:根据材料“史诗还透露了当时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且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等信息”得出国王尚未高度集权,即专制王权尚未形成。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千纪前期的两河流域受神学影响,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中没有印欧人迁徙的信息,不能得出B项所述。排除D:根据所学知识,最早确立民主政治的是古希腊雅典城邦。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选择C:材料“西亚巴奥神……被埃及人接纳”“西亚地区的阿斯塔特女神……受到埃及人的膜拜”体现出埃及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包容。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但埃及文化的主体仍是古埃及,因此选项中“缺乏主体性”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埃及宗教对文明发展的影响。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埃及文化的发展,没有提到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文化的发展以多元化为主,不是一体化。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美洲玛雅文明。选择C: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金字塔、精确数学体系、天文历法系统、诞生于热带丛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描述的是玛雅文明。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文化。选择A:题干图片体现的是日本12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武士道,它是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而形成的。7.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唯物史观考查阿拉伯文学成就。选择D: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描述的人物……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悬诗’……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能够得出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再根据所学知识,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的发展是社会的反映,因此阿拉伯文学受商业发展影响。排除A:材料中没有提到地理环境,不能得出其与商业发展相关。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开放包容”针对的是外来文化,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外来文化。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亚两河流域文明成就。选择C:题干设问方式为反向选择题,即“不符合”,材料图片反映的是两河流域乌尔王陵的壁画,和埃及文化无关,C项不符合图中区域文明的成果,但符合题意。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是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进入文明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B:壁画作为图像史料,可以用来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不符合题意。排除D:根据壁画展示的内容,手拿器皿,可以从侧面反映苏美尔人宴饮场面,不符合题意。9.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及所学知识《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中的著名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熵率一支婆罗多族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B项正确;《源氏物语》是日本的著名小说,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是古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排除C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记录,记录都是不可靠的”说明美洲文明的发展是鼓励的,缺乏交往,C项正确;西方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疾病,瘟疫等灾害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项;D说法不符合事实,美洲也有先进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