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究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01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和 的关系问题。
思维
存在
换句话说
和 的关系问题。
意识
物质
注意1: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主观性的东西)。
存在(物质):人的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简单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 ( )
A.粉笔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计划方案 D.小王在球场打篮球
E.澳门回归祖国 F.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BDE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考:先有猪,再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
还是先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再有猪?
人脑里有
猪的形象
存在
思维
先有存在,还是先有思维呢?(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①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可知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不可知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可彻底认识
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从哲学研究看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从哲学发展看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即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从生活实践看
哲学

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
原因
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小结: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含义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认识存在
否认能正确认识存在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意义上使用,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否则会造成混乱。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尚书》最早记载了五行说。五行之间相克是最基本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本质上是正确的
缺点: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气、土等)
猜测性、简单化
你能总结早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什么特点?
希腊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
而变化起。”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近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何特点?
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缺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在1803年发表“原子说”, 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机械性
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
形而上学性
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认为“理性”、“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
唯心史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还能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①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
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或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近代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 和 历史唯物主义
优点: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可贵的主观猜测,缺乏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如:水、火、土、气等)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②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合理性: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优点:用自然科学成就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
③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唯物主义
1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共同点: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不同点:关于“物质”的不同理解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水、火、气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把原子等自然科学的物质等同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客观实在。
课堂探究
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之判断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
8.气者,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2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实在的,当成本原的东西。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神、道、道理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指鹿为马、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等。
唯心主义
2
主观唯心主义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
朱熹:理在事先 。“存天理、灭人欲。”
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唯心主义
2
客观唯心主义
该如何评价唯心主义?积极意义:促进了人的认识发展和能力的发挥局限性:过分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在本原问题上是错误的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思故我在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7、仁者心动8、存天理,灭人欲9、人是万物的尺度10、理生万物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 唯心 主义 客观 唯心 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神、道、理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唯心主义
2
积极意义:促进了人的认识发展和能力的发挥
局限性:过分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在本原问题上是错误的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对立
世界本原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对立
世界状态
结合
结合
二、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结合
结合
本框小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结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是什么
1、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
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②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不可知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可彻底认识。
二、为什么
遇到且无法回避。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总结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一、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古代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二、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2.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3.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
4.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5.上帝创世说。
6. 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7. 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
8.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陆九渊)
9.古印度“四根说” :地、火、水、风。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0. 物是绝对理念的外化
1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
12.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13. 我思故我在
1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15.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16.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