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政期中四校联考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七下·海曙期中) 湄公河平原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以下哪种农业生产方式( )A.畜牧业 B.渔业 C.种植业 D.林业2.(2023七下·海曙期中) 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降水差异3.(2023七下·海曙期中)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有(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国土南北狭长,面积小③沿海海域饵料丰富,鱼群多④电子工业和造船业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3七下·海曙期中)下列关于马赛人游牧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家族为单位,寻找水草肥美之地B.四季循着一定路线迁移放牧,在热带雨林区穿行C.10月到达基塔莱,等待次年湿季来临D.逐水草而居,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5.(2023七下·海曙期中)澳大利亚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大西洋6.(2023七下·海曙期中)史书记载,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大幅增加。这说明隋统一后( )A.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B.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C.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D.加强了南北方的交流7.(2023七下·海曙期中)隋朝末年,有位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A.江南河→邗沟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8.(2023七下·海曙期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9.(2023七下·海曙期中)唐太宗统治初期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0.(2023七下·海曙期中)王晓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1.(2023七下·海曙期中)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了( )A.中外文化交流 B.民族交往与交融C.南方经济发展 D.边疆地区的开发12.(2023七下·海曙期中)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元昊 D.阿骨打13.(2023七下·海曙期中)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定国号为元③南宋灭亡④元朝统一全国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14.(2023七下·海曙期中)1087 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 B.瓦舍 C.司农司 D.宣政院15.(2023七下·海曙期中)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 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16.(2023七下·海曙期中)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常见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等。下列词语中反应“惧”的情绪的是( )A.开心、欣喜、扬眉吐气 B.害怕、心悸、不寒而栗C.哀伤、悲哀、伤心不已 D.气愤、盛怒、愤愤不平17.(2023七下·海曙期中)初中生小军的身高在一年内增高了6厘米,体重增长了3千克,这体现出青春期( )A.身体外形的变化 B.内部器官的完善C.性机能的成熟 D.自我意识迅速发展18.(2023七下·海曙期中)小红遇到顺利的情境时,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充满各种幻想;但当她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对信念就产生动摇,出现沮丧、灰心的情绪。你对小红的忠告是( )①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喜怒有度②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够产生情绪③如果情绪过于变化,生活就会杂乱无章④如果情绪过于平淡,生活就会枯燥无味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9.(2023七下·海曙期中)青少年的感情像一片云,纯洁而缥缈,那是友情,是亲情,是走过共同岁月的默契,是彼此扶持的成长,但那不是爱情。这告诫我们( )A.要重视亲情,淡化友情 B.要把握好异性之间的友谊C.不要与异性同学产生友情 D.要减少与异性同学的交往20.(2023七下·海曙期中)如图漫画《刺猬少年》为避免成为“刺猬少年”,我们应该( )①主动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事情②提高个人修养,学会换位思考③学会冷静思考,正确表达意见④控制自己情绪,拒绝他人陪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21.(2023七下·海曙期中)观察湄公河平原的位置图,回答问题。(1)湄公河平原位于东南亚的 半岛上,按五带的划分,湄公河平原位于 带,属于 气候。(2)指出该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和生产方式。(3)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中,具有哪些优势?22.(2023七下·海曙期中)继蒙内铁路后,肯尼亚又一条由中国国企业承建的内马铁路建成通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图1可知,肯尼亚的地势特点是 。(2)根据图2可知,内罗毕 月降水最多,属于 气候,该气候类型特点是 。(3)穿越察沃国家公园的铁路采用高架桥形式(见图3)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高原,冻土广布 B.湿季雨多,常年洪灾C.马赛人多,方便游牧 D.保护动物,方便迁徙23.(2023七下·海曙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 (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 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3)这条“渠”是谁在位期间开凿的 开通的目的是什么 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24.(2023七下·海曙期中)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材料二 如图: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3)材料二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5.(2023七下·海曙期中)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材料一:他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材料二:在返日留唐的学生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华浸染,他们吟唱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走在唐朝的都城,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宽衢大道上,你遇见的绝不仅仅只是唐朝人。你随时会遇见突厥人、西域人、波斯(编者注:伊朗)人、大食(编者注:阿拉伯帝国)人、拂蒜(编者注:东罗马帝国)人、日本人、新罗人、天竺人、真腊人、骠国人……(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归纳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举出一例唐朝时中日交往的史实。(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唐朝的都城”是哪座城市?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对外交往主要有哪些特点?26.(2023七下·海曙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 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西亚地区,使元朝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王朝。(1)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谁 (2)元朝中央政府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3)元朝历史最值得借鉴的是什么 (列出两点即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湄公河平原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 种植业。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湄公河平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由河流冲积而成,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河流是湄公河。整个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5~10月份,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种植业。2.【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 受海拔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安第斯山脉地势高,山麓到山顶气温差异大,不同气温下产生不同的景观,故变化的原因是海拔高度。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在地形因素中,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受海拔影响,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气候不同,进而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3.【答案】C【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有: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沿海海域饵料丰富,鱼群多 ④电子工业和造船业发达,①③④,正确;②国土南北狭长,面积小,与渔业发达关系不大。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日本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北海道附近、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强大的工业对日本的渔业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造船业、先进的纺织工业);先进的电子工业,为远洋捕捞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4.【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赛人以家族为单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5-6月,随着南方(多多马)旱季来临,草原枯黄,马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而这时的北方(吉塔莱)正值雨季,水草丰美;10月,北方旱季来临,南方雨季即将到来,马赛人又开始向南回迁,迎接雨季的来临。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每到干季,马赛人便以家庭为单位,迁往水草丰美之地;在热带草原上穿行。基塔莱位于北半球,10月正处于湿季末期,要从基塔莱迁往南半球,因为南北半球湿季相反,马赛人一年中便在草原上来回迁移。5.【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澳大利亚联邦,简称“澳大利亚”。其领土面积769202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此也称“澳洲”。6.【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隋唐统一后,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大幅增加,故选A项。隋统一后,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但与材料内容描述不符,排除B项。隋朝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C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方的交流,与材料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朝统一的相关史实。7.【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隋末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结合所学分析:A:余杭出发,经江南河、邗沟,可达淮安,不能到达洛阳,排除A项。B:邗沟连接扬州与淮安,江南河连接余杭与扬州,B项路线混乱,排除B项。C:永济渠连通海河与黄河,在洛阳之北,C项叙述错误,无法到达洛阳,排除C项。D:从余杭出发,途经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可直接到达洛阳,D项描述准确,故选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大运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8.【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并结合所学可知,诗句出唐朝孟郊七言绝句《登科后》,意思为今朝金榜题名后,心里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反映了科举被录取的兴奋与感慨,体现了科举选官制度,故选C项。分封制,西周初年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巩固周王的统治,排除A项。行省制,元朝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开中国省制的先河,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僚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的相关历史知识。9.【答案】C【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626年,唐太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他统治20多年期间,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C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开创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开创的治世局面,排除B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创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贞观之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10.【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结合所学可知:A: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唐高宗,唐朝第三代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武则天,中国古代唯一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故选C项。D: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与题意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武则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武则天的相关史实。11.【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唐朝墓葬文物”可知,“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日本钱币”“大食人俑”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国与亚洲、欧洲国家的交往,促进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外交流,与“民族交往与交融”无关,排除B项。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外交流,没有涉及到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外交流,没有体现出边疆地区的开发,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的对外交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12.【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结合所学分析:A:成吉思汗,蒙古族首领,13世纪初统一蒙古各部,排除A项。B:阿保机,契丹族首领,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故选B项。C:元昊,党项族首领,11世纪前期,建立了大夏国,排除C项。D:阿骨打,女真族首领,11世纪末,统一女真各部,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契丹的崛起。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契丹崛起的相关历史知识。13.【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①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的,建立蒙古政权;②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③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④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综上可知,上述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元朝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14.【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繁荣发达,1087 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这是宋朝专门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故选A项。瓦舍,即“瓦子”,是宋朝时期城市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B项。司农司是元朝时期管理农政的中央官署,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宣政院,元朝设立的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市舶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商业繁荣的相关史实。15.【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政府设立了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故选D项。汉朝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负责管辖西域,与西藏无关,排除A项。唐朝政府与西藏吐蕃实行和亲与会盟,未实现直接管理,排除B项。宋朝政府未能实现全国统一,与青藏地区吐蕃政权并立,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宣政院。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相关史实。16.【答案】B【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常见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等,害怕、心悸、不寒而栗反映了“惧”这一情绪,故B符合题意。开心、欣喜、扬眉吐气,反映的是喜,故A不符合题意;哀伤、悲哀、伤心不已,反映的是哀,故C不符合题意;气愤、盛怒、愤愤不平,涉及的情绪是怒,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17.【答案】A【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初中生小军的身高在一年内增高了6厘米,体重增长了3千克,这体现出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故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悦纳生理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18.【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小红遇到顺利的情境时,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充满各种幻想;但当她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对信念就产生动摇,出现沮丧、灰心的情绪。对此应告诉她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喜怒有度,如果情绪过于变化,生活就会杂乱无章,故①③正确。情绪通常在遇到事情后产生,故②错误;“如果情绪过于平淡,生活就会枯燥无味”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调节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19.【答案】B【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青少年的感情像一片云,纯洁而缥缈,那是友情,是亲情,是走过共同岁月的默契,是彼此扶持的成长,但那不是爱情。这启示我们要把握好异性之间的友谊,故B正确。要重视亲情和友情,故A错误;与异性同学产生友情是重要的,故C错误;要保持与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异性情感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20.【答案】A【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为避免成为“刺猬少年”,我们应该主动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事情,提高个人修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冷静思考,正确表达意见④控制自己情绪,拒绝他人陪伴,故①②③正确。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需要他人的陪伴,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换位思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对立的。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平衡点,解决冲突。21.【答案】(1)中南;热;热带季风(2)人口密集;主要依靠人工劳动,精耕细作。(3)优势: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冲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水网密布;【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上,按五带的划分,湄公河平原位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2)、根据题意,该区域的人口分布密集;主要依靠人工劳动,精耕细作。(3)、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中,具有优势: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冲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水网密布;【点评】湄公河平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由河流冲积而成,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河流是湄公河。整个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5~10月份。22.【答案】(1)西高东低或西南高东北低(2)4;热带草原;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3)D【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图1可知,肯尼亚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或西南高东北低。(2)、根据图2可知,内罗毕4月降水最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类型特点是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3)、穿越察沃国家公园的铁路采用高架桥形式(见图3)的主要原因是 保护动物,方便迁徙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景观为热带稀树草原。23.【答案】(1)特点:经济繁盛。(2)大运河。对大运河在加强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高度评价。(3)隋炀帝(杨广)。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作用: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经济的交流;另外,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隋朝统一,社会安定,社会经济繁荣。(2)据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据“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作者认为大运河在加强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3)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经济的交流;另外,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大运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24.【答案】(1)唐玄宗(李隆基)。措施: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答出两点即可)(2)耕作;灌溉。(3)科举制度;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统治者: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杜甫的《忆昔》唐唐玄宗李隆基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税制,注重文教,开创了开元盛局面。(2)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为曲辕犁,是耕作工具,提高了耕作效率;图二是筒车,是灌溉工具。(3)据材料三“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并结合所学可知,金榜反映的是科举录取的名单,故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完善了科举制度。【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开元盛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开元盛世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农业工具的创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25.【答案】(1)人物: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2)表现:吟唐诗;喜欢唐朝音乐、绘画;行唐礼;穿唐服等;史实:鉴真东渡。(3)城市:长安;特点:交流国家众多;往来人员众多;交流频繁。【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他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指的是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玄奘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2)据材料二“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华浸染,他们吟唱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可知 ,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吟唐诗;喜欢唐朝音乐、绘画;行唐礼;穿唐服等。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中日交往的史实主要有鉴真东渡。(3)城市:据材料三“走在唐朝的都城,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特点:据材料三“你随时会遇见突厥人、西域人、波斯人、大食人、拂蒜人、日本人、新罗人、天竺人、真腊人、骠国人……”可知,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国家众多;往来人员众多;交流频繁。【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26.【答案】(1)成吉思汗(铁木真)。(2)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西藏设立宣政院。(3)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政治制度上要创新;要加强民族交流、民族融合;统治者要善于吸纳先进文化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2)根据所学可知,元朝中央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管辖台湾和澎湖。(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比如交通建设、政治革新、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阐述,言之成理即可知,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历史最值得借鉴的是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政治制度上要创新;要加强民族交流、民族融合;统治者要善于吸纳先进文化等。【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政期中四校联考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七下·海曙期中) 湄公河平原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以下哪种农业生产方式( )A.畜牧业 B.渔业 C.种植业 D.林业【答案】C【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湄公河平原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 种植业。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湄公河平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由河流冲积而成,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河流是湄公河。整个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5~10月份,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种植业。2.(2023七下·海曙期中) 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降水差异【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 受海拔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安第斯山脉地势高,山麓到山顶气温差异大,不同气温下产生不同的景观,故变化的原因是海拔高度。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在地形因素中,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受海拔影响,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气候不同,进而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3.(2023七下·海曙期中)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有(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国土南北狭长,面积小③沿海海域饵料丰富,鱼群多④电子工业和造船业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有: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沿海海域饵料丰富,鱼群多 ④电子工业和造船业发达,①③④,正确;②国土南北狭长,面积小,与渔业发达关系不大。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日本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北海道附近、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强大的工业对日本的渔业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造船业、先进的纺织工业);先进的电子工业,为远洋捕捞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4.(2023七下·海曙期中)下列关于马赛人游牧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家族为单位,寻找水草肥美之地B.四季循着一定路线迁移放牧,在热带雨林区穿行C.10月到达基塔莱,等待次年湿季来临D.逐水草而居,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赛人以家族为单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5-6月,随着南方(多多马)旱季来临,草原枯黄,马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而这时的北方(吉塔莱)正值雨季,水草丰美;10月,北方旱季来临,南方雨季即将到来,马赛人又开始向南回迁,迎接雨季的来临。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每到干季,马赛人便以家庭为单位,迁往水草丰美之地;在热带草原上穿行。基塔莱位于北半球,10月正处于湿季末期,要从基塔莱迁往南半球,因为南北半球湿季相反,马赛人一年中便在草原上来回迁移。5.(2023七下·海曙期中)澳大利亚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大西洋【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澳大利亚联邦,简称“澳大利亚”。其领土面积769202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此也称“澳洲”。6.(2023七下·海曙期中)史书记载,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大幅增加。这说明隋统一后( )A.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B.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C.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D.加强了南北方的交流【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隋唐统一后,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大幅增加,故选A项。隋统一后,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但与材料内容描述不符,排除B项。隋朝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C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方的交流,与材料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朝统一的相关史实。7.(2023七下·海曙期中)隋朝末年,有位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A.江南河→邗沟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隋末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结合所学分析:A:余杭出发,经江南河、邗沟,可达淮安,不能到达洛阳,排除A项。B:邗沟连接扬州与淮安,江南河连接余杭与扬州,B项路线混乱,排除B项。C:永济渠连通海河与黄河,在洛阳之北,C项叙述错误,无法到达洛阳,排除C项。D:从余杭出发,途经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可直接到达洛阳,D项描述准确,故选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大运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8.(2023七下·海曙期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并结合所学可知,诗句出唐朝孟郊七言绝句《登科后》,意思为今朝金榜题名后,心里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反映了科举被录取的兴奋与感慨,体现了科举选官制度,故选C项。分封制,西周初年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巩固周王的统治,排除A项。行省制,元朝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开中国省制的先河,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僚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的相关历史知识。9.(2023七下·海曙期中)唐太宗统治初期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C【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626年,唐太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他统治20多年期间,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C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开创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开创的治世局面,排除B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创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贞观之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10.(2023七下·海曙期中)王晓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结合所学可知:A: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唐高宗,唐朝第三代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武则天,中国古代唯一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故选C项。D: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与题意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武则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武则天的相关史实。11.(2023七下·海曙期中)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了( )A.中外文化交流 B.民族交往与交融C.南方经济发展 D.边疆地区的开发【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唐朝墓葬文物”可知,“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日本钱币”“大食人俑”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国与亚洲、欧洲国家的交往,促进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外交流,与“民族交往与交融”无关,排除B项。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外交流,没有涉及到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外交流,没有体现出边疆地区的开发,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的对外交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12.(2023七下·海曙期中)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元昊 D.阿骨打【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结合所学分析:A:成吉思汗,蒙古族首领,13世纪初统一蒙古各部,排除A项。B:阿保机,契丹族首领,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故选B项。C:元昊,党项族首领,11世纪前期,建立了大夏国,排除C项。D:阿骨打,女真族首领,11世纪末,统一女真各部,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契丹的崛起。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契丹崛起的相关历史知识。13.(2023七下·海曙期中)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定国号为元③南宋灭亡④元朝统一全国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①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的,建立蒙古政权;②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③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④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综上可知,上述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元朝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14.(2023七下·海曙期中)1087 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 B.瓦舍 C.司农司 D.宣政院【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繁荣发达,1087 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这是宋朝专门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故选A项。瓦舍,即“瓦子”,是宋朝时期城市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B项。司农司是元朝时期管理农政的中央官署,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宣政院,元朝设立的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市舶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商业繁荣的相关史实。15.(2023七下·海曙期中)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 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政府设立了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故选D项。汉朝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负责管辖西域,与西藏无关,排除A项。唐朝政府与西藏吐蕃实行和亲与会盟,未实现直接管理,排除B项。宋朝政府未能实现全国统一,与青藏地区吐蕃政权并立,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宣政院。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相关史实。16.(2023七下·海曙期中)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常见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等。下列词语中反应“惧”的情绪的是( )A.开心、欣喜、扬眉吐气 B.害怕、心悸、不寒而栗C.哀伤、悲哀、伤心不已 D.气愤、盛怒、愤愤不平【答案】B【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常见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等,害怕、心悸、不寒而栗反映了“惧”这一情绪,故B符合题意。开心、欣喜、扬眉吐气,反映的是喜,故A不符合题意;哀伤、悲哀、伤心不已,反映的是哀,故C不符合题意;气愤、盛怒、愤愤不平,涉及的情绪是怒,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17.(2023七下·海曙期中)初中生小军的身高在一年内增高了6厘米,体重增长了3千克,这体现出青春期( )A.身体外形的变化 B.内部器官的完善C.性机能的成熟 D.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答案】A【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初中生小军的身高在一年内增高了6厘米,体重增长了3千克,这体现出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故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悦纳生理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18.(2023七下·海曙期中)小红遇到顺利的情境时,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充满各种幻想;但当她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对信念就产生动摇,出现沮丧、灰心的情绪。你对小红的忠告是( )①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喜怒有度②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够产生情绪③如果情绪过于变化,生活就会杂乱无章④如果情绪过于平淡,生活就会枯燥无味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小红遇到顺利的情境时,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充满各种幻想;但当她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对信念就产生动摇,出现沮丧、灰心的情绪。对此应告诉她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喜怒有度,如果情绪过于变化,生活就会杂乱无章,故①③正确。情绪通常在遇到事情后产生,故②错误;“如果情绪过于平淡,生活就会枯燥无味”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调节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19.(2023七下·海曙期中)青少年的感情像一片云,纯洁而缥缈,那是友情,是亲情,是走过共同岁月的默契,是彼此扶持的成长,但那不是爱情。这告诫我们( )A.要重视亲情,淡化友情 B.要把握好异性之间的友谊C.不要与异性同学产生友情 D.要减少与异性同学的交往【答案】B【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青少年的感情像一片云,纯洁而缥缈,那是友情,是亲情,是走过共同岁月的默契,是彼此扶持的成长,但那不是爱情。这启示我们要把握好异性之间的友谊,故B正确。要重视亲情和友情,故A错误;与异性同学产生友情是重要的,故C错误;要保持与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异性情感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20.(2023七下·海曙期中)如图漫画《刺猬少年》为避免成为“刺猬少年”,我们应该( )①主动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事情②提高个人修养,学会换位思考③学会冷静思考,正确表达意见④控制自己情绪,拒绝他人陪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为避免成为“刺猬少年”,我们应该主动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事情,提高个人修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冷静思考,正确表达意见④控制自己情绪,拒绝他人陪伴,故①②③正确。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需要他人的陪伴,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换位思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对立的。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平衡点,解决冲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21.(2023七下·海曙期中)观察湄公河平原的位置图,回答问题。(1)湄公河平原位于东南亚的 半岛上,按五带的划分,湄公河平原位于 带,属于 气候。(2)指出该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和生产方式。(3)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中,具有哪些优势?【答案】(1)中南;热;热带季风(2)人口密集;主要依靠人工劳动,精耕细作。(3)优势: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冲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水网密布;【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上,按五带的划分,湄公河平原位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2)、根据题意,该区域的人口分布密集;主要依靠人工劳动,精耕细作。(3)、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中,具有优势: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冲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水网密布;【点评】湄公河平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由河流冲积而成,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河流是湄公河。整个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5~10月份。22.(2023七下·海曙期中)继蒙内铁路后,肯尼亚又一条由中国国企业承建的内马铁路建成通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图1可知,肯尼亚的地势特点是 。(2)根据图2可知,内罗毕 月降水最多,属于 气候,该气候类型特点是 。(3)穿越察沃国家公园的铁路采用高架桥形式(见图3)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高原,冻土广布 B.湿季雨多,常年洪灾C.马赛人多,方便游牧 D.保护动物,方便迁徙【答案】(1)西高东低或西南高东北低(2)4;热带草原;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3)D【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图1可知,肯尼亚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或西南高东北低。(2)、根据图2可知,内罗毕4月降水最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类型特点是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3)、穿越察沃国家公园的铁路采用高架桥形式(见图3)的主要原因是 保护动物,方便迁徙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景观为热带稀树草原。23.(2023七下·海曙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 (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 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3)这条“渠”是谁在位期间开凿的 开通的目的是什么 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答案】(1)特点:经济繁盛。(2)大运河。对大运河在加强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高度评价。(3)隋炀帝(杨广)。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作用: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经济的交流;另外,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隋朝统一,社会安定,社会经济繁荣。(2)据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据“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作者认为大运河在加强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3)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经济的交流;另外,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大运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24.(2023七下·海曙期中)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材料二 如图: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3)材料二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案】(1)唐玄宗(李隆基)。措施: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答出两点即可)(2)耕作;灌溉。(3)科举制度;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统治者: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杜甫的《忆昔》唐唐玄宗李隆基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税制,注重文教,开创了开元盛局面。(2)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为曲辕犁,是耕作工具,提高了耕作效率;图二是筒车,是灌溉工具。(3)据材料三“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并结合所学可知,金榜反映的是科举录取的名单,故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完善了科举制度。【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开元盛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开元盛世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农业工具的创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25.(2023七下·海曙期中)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材料一:他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材料二:在返日留唐的学生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华浸染,他们吟唱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走在唐朝的都城,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宽衢大道上,你遇见的绝不仅仅只是唐朝人。你随时会遇见突厥人、西域人、波斯(编者注:伊朗)人、大食(编者注:阿拉伯帝国)人、拂蒜(编者注:东罗马帝国)人、日本人、新罗人、天竺人、真腊人、骠国人……(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归纳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举出一例唐朝时中日交往的史实。(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唐朝的都城”是哪座城市?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对外交往主要有哪些特点?【答案】(1)人物: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2)表现:吟唐诗;喜欢唐朝音乐、绘画;行唐礼;穿唐服等;史实:鉴真东渡。(3)城市:长安;特点:交流国家众多;往来人员众多;交流频繁。【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他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指的是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玄奘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2)据材料二“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华浸染,他们吟唱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可知 ,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吟唐诗;喜欢唐朝音乐、绘画;行唐礼;穿唐服等。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中日交往的史实主要有鉴真东渡。(3)城市:据材料三“走在唐朝的都城,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特点:据材料三“你随时会遇见突厥人、西域人、波斯人、大食人、拂蒜人、日本人、新罗人、天竺人、真腊人、骠国人……”可知,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国家众多;往来人员众多;交流频繁。【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26.(2023七下·海曙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 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西亚地区,使元朝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王朝。(1)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谁 (2)元朝中央政府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3)元朝历史最值得借鉴的是什么 (列出两点即可)【答案】(1)成吉思汗(铁木真)。(2)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西藏设立宣政院。(3)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政治制度上要创新;要加强民族交流、民族融合;统治者要善于吸纳先进文化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2)根据所学可知,元朝中央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管辖台湾和澎湖。(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比如交通建设、政治革新、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阐述,言之成理即可知,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历史最值得借鉴的是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政治制度上要创新;要加强民族交流、民族融合;统治者要善于吸纳先进文化等。【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政期中四校联考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政期中四校联考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