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前提关键防线基础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公民全民守法第九课 ·第四框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一、全民守法的内涵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主体: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国家机关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所有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二、全民守法的原因(意义)①对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②对社会: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③对人民: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何某爱好弹钢琴,退休后在家支起两架钢琴,除自己弹奏之外,还招了几个学生,在晚上进行教学活动。此起彼伏的琴声并没有让小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反而成为影响邻居休息的噪声。在居委会、派出所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邻居把何某告上了法庭。何某则认为自己是在合法行使权利。何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邻居的权益?何某的权利是 义务是?P107探究与分享【参考答案】何某在家弹钢琴虽然属于行使个人权利,但是由于其弹琴和教学活动在晚上进行,影响了小区其他邻居的休息。我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噪声扰民是一种侵犯相邻权的行为。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启 示:如果我是何某,在收到邻居的反馈后,就要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与邻居进行协商、调整自己弹琴和教学的时间,避免与他人的休息时间产生冲突。如果我是受害者,可以与对方协商解决,要求其停止噪声扰民行为。如果未能解决问题,可以到物业、居委会等处投诉,让他们居中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要求: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三、全民守法的要求/具体表现(公民角度)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大连一女子因楼上邻居弹钢琴的声音吵到自己产生不满,故意使用“震楼器”在凌晨“报复”楼上,导致其他邻居跟着一起遭殃。河北一大爷因自己制作的腊肠多次被偷,为撒气报复在腊肠里下老鼠药,导致小偷身亡,最终因故意杀人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遇到类似事情你会怎么处理?以下两则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要求: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三、全民守法的要求/具体表现(公民角度)启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可分离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统一 √一致 √先后 ×等量 ×侧重 ×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观念上:内化于心)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观念上)四、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校园宣传形式普法主题班会校园法制教育宣传栏“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法律与生活》课程法治讲座进校园法治主题黑板报社会宣传形式12.4国家宪法日法治文艺演出进社区乡村反诈骗普法宣传活动全民法律知识竞赛宪法宣誓制度社区普法讲座2.投身依法治国实践,尊法守法(行动上)要求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行动上:外化于行)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法治比德治重要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 : 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 : 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村委会利用广播、公告栏、宣传标语等进行广泛宣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和思想道德加强管理,发现网暴行为严肃处理,设立网络举报新闻媒体播放《最美中国》《感动中国》系列影片增强公民法治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投身依法治国实践公 民 科学立法 关键司法机关 严格执法 前提立法机关 全民守法 保障行政机关 公正司法 基础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行政机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和公民司法机关立法机关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对不同主体的要求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宪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3)中国共产党: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4)立法机关: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行政机关: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6)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7)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8)公民: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推动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9)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10)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P82-831、当下的网络舆论代表了部分民意,起到了外部监督的作用,助推一些事件的妥善处理,但有些过于偏激的民意有时可能会形成一种舆论暴力,影响司法公正。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公民:依法有序参与,遵法守法,要把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 ②政府:建设全民政府,要提高对网络舆论的监管 ③媒体:加大报道力度,要通过舆论监督行使监督权 ④司法机关:坚守法治定力,要重视舆论但不为舆论干扰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C典例精练2、2023年2月8日,湖北省沙洋县政府发布对拒服兵役青年张某某实施处罚的通报:张某某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有关规定,对其作出罚款34584元,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县公安局在其个人户籍“服兵役栏”备注“拒服兵役”永久字样等9项处罚。这一事件对公民的警示有( )①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提高国家意识,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③要有家国情怀,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义务④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典例精练C3.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系列指导性案例,包括竞业限制纠纷案、劳动纠纷案、行政处罚案、民事公益诉讼案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系列典型指导性案例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以案释法,发挥裁判的规范指引作用②促进公正司法,推进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③推动良法善治,提高司法工作的社会参与度④发挥普法宣教示范作用,推动法治社会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精练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