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P48-50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三种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三大特征: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P50-52):
世界观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课前读一读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其基本属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直面、分析、积极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实现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统一的。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
6、矛盾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①在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重点论)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注意支流(两点论)
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其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习目标:
1、理解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何为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他们发挥着什么作用?)
2、理解党的群总观点和群众路线,厘清其基本要求
英雄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or
群众
英雄造时势
英雄史观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梁启超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
尼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孟子
历史由人民创造
群众史观
1、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地位)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香港违法暴徒
思考: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吗?
电信诈骗份子
2、人民群众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主体部分。
注意:(P67相关链接)
①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②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4种人):社会主义劳动者 +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
全体公民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等等。新时代的这些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阅读与思考P67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穿




A.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
B.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化创作而成。它以恢宏的气势、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藏族发展的历史。千百年来,我国藏族、蒙古族等民众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1.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2.《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1.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来。
2.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阅读与思考P67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体力劳动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X )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创造的吃穿住用,只会饿死在东篱旁边,怎么可能还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思考:白居易创作的观刈麦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红楼梦
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结合以上论述,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阅读与思考P68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乡镇企业、村民自治。这说明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表现: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知识小总结(重点背记)
【 原理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易错易混:关于“决定”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
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生产方式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本质?
社会基本矛盾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人\人民群众
实践
从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的认识论。”
1、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路线
2、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与思考P68
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个“重要保证”)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地位: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2、群众观点(思想上)
(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关键词:立足人民需求;保障人民利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行动上)
(1)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深入群众、扎根基层;调动群众积极性;征求意见;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知识拓展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思想基础
具体运用
(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1)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观点:
侧重思想上的要求
群众路线:
侧重行动上的要求
 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
而群众路线则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与体现。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知识拓展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
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
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
偶然事件的堆积
1、(2021高考真题·浙江1月卷·32)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电视剧《石头开花》用10个故事向观众展示: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并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生动地说明,人民群众是( )
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变革生产关系的主力军 ④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解析】材料中,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正确。材料中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正确。材料不涉及变革生产关系,③排除。材料不涉及变革社会制度,④排除。故选A。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其中吴为山《顾拜旦》、黄胄《打马球》、刘开渠《踢毽子》等作品都被纳入了本次展览,生动、立体地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当代中国形象,向世界讲述中国体育发展的故事,谱写力与美的华章。这表明( )
A.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无限的创造力
B.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D.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B
课堂练习
【解析】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实践活动,故A错误。文艺作品都被纳入美术作品展,向世界讲述中国体育故事。这表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故B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但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故D不符合题意。
3、新一届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企纾困、为民办实事。涉及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的事情,要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对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当好企业的服务员;要经常下基层、访民情、进企业,多听多看多了解。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③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我们的行动目标 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各级政府要坚持群众路线,不体现社会变革,①不符合题意。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的行动目标,③说法不准确。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当好企业的服务员;要经常下基层、访民情、进企业,多听多看多了解说明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的价值标准,②④正确。
4、某社区书记因没有通过业主大会擅自做决断而被业主在微信群说成“草包支书”一事报警,引发警方跨市抓人,此案曝光后刷爆媒体。新华社评论称,“权力来源于人民,有权不可任性,‘耍官威’一定会栽跟头。只有切实做到俯下身子、倾听民意,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口碑、得到人民的认可”。请从下列哲学观点中选出和新华社评论相吻合的一句( )
A.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
B.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群众路线
C.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D.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D
课堂练习
【解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内容,A错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是群众观点的内容,B错误。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C错误。
5、总书记强调,共产党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传家宝。这表明( )
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政治立场
④坚持群众路线决定党的工作能够得到认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解析】共产党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传家宝。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①③符合题意。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是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②错误。群众路线属于意识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