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1. 元 是构成世界的本题。——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 天地合 万物 ,阴阳接 变化起。——荀 古朴
3. 天 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 古朴
4. 天地合 ,万物 。——王充 古朴
5. 天 地,并 万物,万物之 ,俱有 。—王充 古朴
6. “太虚即 ”,“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 也。”——张载 古朴
7. 五 之 ,天与 相交胜。——刘禹锡 古朴
8. 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泰勒斯 古朴
9. 万物都从 产 ,也都消灭 复归于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古朴
10. 原 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希腊德漠克利特古朴 区别于近代的原子
11. 不学 知,不问 晓,古今 事,未之有也。王充 古朴
12. 天下 独燃之 ,世间安得有 体独知之精。王充 古朴
13. 外 物、 外 理, 外 事。(王守仁) 主观唯心
14. 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 古朴
15.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 。 ---- 范缜 古朴
16. 是万物的本原。 ---- 泰勒斯 古朴
17. 病则忧惧,忧惧则 出。 ---- 王充 古朴
18. 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 。 ---- 赫拉克利特 古朴
19. 我愿意 鲜 打图章保证世界是物质的。----费尔巴哈(近代形而上学)
第2天--答案
1.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主观唯心
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客观唯心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古朴
4.死 有命,富贵在天( 夏) 客观唯心
5. 病则忧惧,忧惧见 出(王充) 古朴
6. 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古朴
7. 然界由数 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 近代形上唯物
8.宇宙便是吾 ,吾 便是宇宙(王守仁) 主观唯心
9.原 是宇宙之转 近代形上唯物
10.“理 万物,理主动静,”(朱熹) 客观唯心
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是移 的头脑并被 脑改造过的东西 已(马克思) 辩唯和历唯
12.畏天命;获罪于天, 所祷也。(孔 ) 客观唯心
13.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主观唯心
14.万物皆备与我 主观唯心
1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客观唯心
16.心之官则思 古朴
17.我思故我在 主观唯心
18.我在故我思 唯物
19.“眼见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主观唯心
20.“绝对精神”产 然界和 类社会。 客观唯心
主观精神:我、心、人的理性、目的、经验、感觉、观念
客观精神:天、上帝、神、理、理念、绝对精神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以少年之恶——河北邯郸惨剧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
政治研修工作室
目录

直击痛点

直面现实

寻根究底

群策群力
直击痛点

情境:直击痛点——少年之恶
2024年3月10日发生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的三个未成年学生杀害另一未成年同学的刑事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行凶人年龄之低、手段之残忍、受害人同为未成年人或长期受欺凌、判处死刑等关键词持续引发舆论激烈讨论。案发后一周内网上相关信息约5.9万条,互动声量达1.07亿,影响力值达21.14亿。愤怒、寒心、担忧,社会沸腾的舆论都在默契的等着一个答案。
直面现实

西方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西方近代哲学
康德:世界是不可知的
西方现代哲学
尼采:意志决定一切
马克思:物质决定意识
明清实学
反对空谈心性,提倡经世致用
诸子哲学
名实、天与人、宇宙起源
隋唐佛学
佛学探索宇宙缘起
上古哲学
五行、民与神、天与人
魏晋玄学
形神、本末、动静、有无
宋明理学
理学、心学、气学
观察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的发展,总结哲学研究有什么共同点?
议一议: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遇到,不可回避、必须回答
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标题
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物质):人的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等可见或不可见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泛指各种事物或现象。
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主观性的东西)。
概 念 解 读
请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
3.残忍、愤怒、寒心、担忧
4.十三岁学生、学校、同桌
1.美丽的政治老师
2.班长制定的暑假游玩攻略
议学总结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P8)
含义
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意识决定物质)
存在决定思维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不能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在现实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本体论)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注意:
①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③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④哲学的两大阵营、最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两者的分歧
派别 分歧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分类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形态 本原 进步性 局限性 共同点
小结:唯物主义的具体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具体物
质形态
原子
物质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没有科学依据
复杂问题简单化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练一练: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战国)孟子
(英)贝克莱
存在既被感知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
万物皆备于我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畏天命,无所祷也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春秋战国)老子
(战国)孔子
柏拉图
(南宋)朱 熹
唯 心 主 义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
(根本观点)
主观 唯心主义 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 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小结:唯心主义的具体形态
寻根究底

为什么邯郸案能够引起如此多的讨论,除了大家对于案件的残忍程度感到心寒之外,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和未成年人的保护之间的边界和权衡也成为矛盾和冲突,因此值得讨论!
刑事诉讼中为什么要设定刑事责任年龄,本案中为何最高院特别核准追溯小张等人的刑事责任?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有同一性:
认为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没有同一性:
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注意:①“同一性” 内涵:互相统一、符合、一致。②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依据。
世界是可以
认识的
否认认识世界的
可能性,或者至
少否认彻底认识
世界的可能性。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马克思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议学总结
1.两大阵营/两个派别
世界的本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2.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世界的状态
辩证法: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1.我思,故我在
2.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3.天地合 万物 ,阴阳接 变化起。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6.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课堂训练:请你判断
7.宇宙便是吾 ,吾 便是宇宙(王守仁) 主观唯心
8.原 是宇宙之转 近代形上唯物
9.“理 万物,理主动静,”(朱熹) 客观唯心
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是移 的头脑并被 脑改造过的东西 已(马克思)辩唯和历唯
11. 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因为保护未成年人成长是全社会的共识,孩子可能会犯错,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孩子们还会长大,他们的未来还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将一个还没见过世界的孩子扼杀在摇篮里,确实有违人道主义的初心。因此,我国刑法规定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2020年12月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4岁降到12岁,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是这一次立法调整,让本案的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了更大的被追诉可能"
2024年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通知,依法对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