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5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5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课堂导入
今年以来,寺庙游迎来空前火热。挤入寺庙的,除了常规的中老年游客,相较以往还多了一群年轻人的身影。“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虽是一句调侃的话,但年轻人主动涌入寺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结论不乏数据支持,某旅行平台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从2月起,预订寺庙相关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将寺庙热单纯地归结于年轻人的迷信,并不能完美解释这一切。促成寺庙热的背后,不全是年轻人单方面的热情奔赴。传统印象中主要承担宗教功能的佛门净地,正在悄悄变身,转型为兼具多元功能的文化空间。寺庙,接得住游客虔诚的心愿,在祈福之余也提供了更多的选项。
有网友调侃:在上班与上进之间,小年轻们却独选上香。几十年的唯物主义教育,最后却变成唯心主义,想想这事儿,还真够无厘头的。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对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精神:通过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树立唯物主义观念。
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目录
子议题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子议题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子议题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子议题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学情境
新华社海南文昌5月3日电 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由此开启世界首次月背“挖宝”之旅。
风雨无阻。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飞行约37分钟后,器箭分离,将嫦娥六号探测器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后续,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历经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软着陆等过程,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
完成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将在月面起飞,随后开展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返回器将经历月地转移、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等过程,最终携带珍贵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学情境
有人说:
因为存在这一星球,才有了“月球”这一名称?
也有人说:
因为我们给这一星球命名为“月球”,所以她才能存在,不给它这一名称,宇宙也没有“月球”这一星球的存在?
议学任务:你认同上面哪种观点?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者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存在(物质):人的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等可见或不可见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泛指各种事物或现象。
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主观性的东西)。
注意不要混淆: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存在 ( )哪些属于思维?( )
A.百事可乐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运动计划 D.小凡在球场打篮球
E.政治课本 F.辩证唯物主义
ABDE
CF
课堂训练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①何者为本原(第一性)
(谁决定谁/谁先谁后 /何为第一性)
②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根本的、最重要)
(从属)
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本体论)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注意:
①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③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④哲学的两大阵营、最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学情境
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在梦里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自由快乐地在飞翔,忘记了自己是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庄子;等到庄子醒来后,才发觉自己原来是庄子;庄子就发出疑问,那么究竟是庄子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庄子了呢
其实,蝴蝶梦中庄子的疑问是最彻底的不可知论、怀疑论,因为他对自己的存在也表示了不可知和怀疑。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有同一性:承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没有同一性: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
可知论
世界是可以
认识的
否认认识世界的
可能性,或者至
少否认彻底认识
世界的可能性。
注意:①“同一性” 内涵:互相统一、符合、一致。
②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依据。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不同。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其背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始终。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侧重点转向第二方面的内容。
子议题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议学情境: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根据天、地、苗等
农民施什么肥
决 定
制定学习计划
决 定
根据学习实际
决 定
根据病人的病情
医生开什么处方
存在
思维
A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中央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
(各地制定)疫情防控方案
(企业制定)经营策略
(同学们制定)学期学习计划
中国航天的实际情况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各地疫情实际形势
市场的实际情况
个人实际情况
决定
反映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研究【人与法】
柏拉图
研究【理想国】
苏格拉底
研究【物与理】
毛泽东
分析【理论与道路】
孔子
研究【知与行】
卢梭
子议题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议学情境:学者和民工的对话
学者:“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议学任务:你同意学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派别 分歧 基本观点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代表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水、气、火、土、天地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做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结构混同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自然科学的原子或者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知识拓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比如法国分子生物学家莫诺说,生命是一架化学机器。霍布斯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
形而上学性:往往采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与辩证法中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看问题,正好相反。
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是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认为是神或者英雄创造了世界,否认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天地和人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 子 (约公元前313-前238)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
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是没有意志与目的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王夫之(1619-1692)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 世称“船山先生”。
气者,
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王 充(27——约97) ,
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
教育家,字仲任。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人生病了就有忧虑感和恐惧感,而恐惧的时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没。其实是指其实鬼并不存在,是因为害怕才会恐惧于鬼的存在,而不是说真的有鬼。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 Thales )
约公元前624 --- 公元前547或546年
古希腊首位有记载的哲学家,希腊七贤之一, “科学之祖”。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赫拉克利( Herakleitos)
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
古希腊哲学家,“晦涩哲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
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人是钟,人的心脏是钟表的发条,神经和关节是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霍布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
8.气者,理之依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课堂训练: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
(根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命、理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王守仁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他同朋友观花,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 ”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疑邻偷斧
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们只有感觉到一个东西,才能知道它是存在的。假如我们都不去看月亮,那么谁能够断定月亮还在那里存在呢?一个东西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是这样存在还是那样存在,都得以我们的感觉为准。哪里有独立存在的东西呢?
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存天理,灭人欲
朱 熹(公元1130—公元1202)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1770—1831)
德国古典哲学家、学者。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之一,唯心主义辩证法开创者,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
即天大地大“我”最大。也就是他认为人的精神决定一切。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
天大地大“它”最大,比如神。
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 (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3(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4(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5《圣经》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6(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7(春秋战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8(明)的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9(德)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10(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11(南宋)朱 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12(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课堂训练: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相关链接:二元论
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二元论如同一人骑二马,是非常危险的。对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决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哲学史上的两个派别和两个对子
两个派别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分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联系、发展、全面
孤立、静止、片面
分歧
对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辨证法不等于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不等于唯心主义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何者为本原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
与生活关系
对哲学影响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分歧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易混易错
易混易错
1.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2、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改: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强调精神文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3、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改: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不一定都是错误的。
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改: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易混易错
易混易错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7、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改: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1.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生万物”
B.“我思故我在”与“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与“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
B:我思故我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不符合题意。
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属于辩证法的观点;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C不符合题意。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属于量变与质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属于规律、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2.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两大对立的阵营,两大派别的斗争。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A.“飞矢不动”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存在即被感知”
C.“人的命,天注定”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态度决定一切”与“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飞矢不动”否认物质的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辩证法思想,A错误。
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属于唯物主义,“存在即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正确。
C:“人的命,天注定”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辩证法思想,C错误。
D:“态度决定一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理念’的影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错误。
故本题选B。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3.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哲学“两个对子”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理生万物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仁者心动
③草木本无意,枯荣自有时——一叶障目
④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刻舟求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说明世间本无鬼,鬼是人因生病忧惧而幻想出来的,属于唯物主义思想;“理生万物”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故①正确。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说花开因为人能感受到,花落是因为人感受不到,这属于唯心主义,与“仁者心动”是指外界事物的运动是虚幻的,只有心是运动的原始动力,这属于唯心主义思想,故②与题意不符。
③:“草木本无意,枯荣自有时”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属于唯物主义思想,“一叶障目”体现形而上学思想,故③与题意不符。
④:“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属于辩证法思想,“刻舟求剑”则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二者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4.今年春运期间,湖北罕见暴雪冻雨天气,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做好次生灾害风险防范。而面对自然灾害,古人则常举行各种祈祷仪式,寻求上天庇佑。两种不同的做法体现了(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D.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联系
AC:面对自然灾害,现在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努力化解问题,古人却祈求上天庇佑,这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没有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A不选,C入选。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不是相互影响的关系,B不选。
D:材料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未涉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D不选。
故本题选C。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5.中国画最讲求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画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之中,托物抒情,于是便有“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意境。古人对意境的理解( )
A.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B.折射出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追问思考
C.实质是强调景物和情感的相互依赖D.揭示了哲学上两个基本派别的分歧
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古人认为,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既尊重了世界的物质性,又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智慧, A正确。
B:世界本原的问题强调是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古人对意境的理解是情与景的交融,并不能反 映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追问思考,B不符合题意。
C:景物决定情感,情感反映并体现景物,两者并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C错误。
D: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 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 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该选项夸大了古人对意境的理解,D错误。
故本题选A。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引力波是宇宙空间中像天体合并这样剧烈的事件在太空中留下的涟漪。科学家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之间,探测到35个引力波信号。随着发现信号的增多,科学家看到了黑洞质量的多样性,也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的罕见事件。科学家认为这些信号中有32个很可能是两个黑洞合并发出的;至少有两个是由黑洞和中子星合并发出的。恒星寿命走到终点后,既可能变成黑洞,吞噬周围的一切,也有可能变成一颗密度超大的中子星。这些信号是科学家探索恒星生命周期规律的重要线索。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解决宇宙中一些最复杂的谜团,包括物质的构建模块以及时空的运作。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知识,分析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表明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