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梳理与指导---古诗文情境默写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梳理与指导---古诗文情境默写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梳理与指导
倒计时12天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情境默写)攻略
古诗文阅读(第17题默写题)
【考情分析】
近三年名篇名句默写题考查情况
年份 卷别 考查内容
2023 新课标Ⅰ 《报任安书》,《李凭箜篌引》,写诸葛亮的诗句
新课标Ⅱ 《五代史伶官传序》,《临安春雨初霁》,文天祥之前的写月下壮阔江景的诗句
2022 新高考Ⅰ 《荀子·劝学》,《诗经·周南·关雎》,鸟类啼鸣引发悲思愁绪的唐宋诗词
新高考Ⅱ 《归园田居》(其一),《蜀相》,含“京华”美称的唐宋诗词
2021 新高考Ⅰ 《庄子·逍遥游》,《邹忌讽齐王纳谏》,含“三秦”的古诗词
新高考Ⅱ 《归园田居》(其一),《伶官传序》,含“落木”的古诗词
(1)所考名句文质兼美。名篇名句默写题所考名句为我国古代名人名作中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含意深刻,内涵厚重的句子。同时,注重考查格式工整、音韵和谐、艺术风格鲜明的语句。
(2)命题情境的开放性增强。从2021年开始考查开放性名篇名句默写,考查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篇目,命题从单一情境向群文情境转变。
【温馨提醒】
1、60篇诗文考前必须逐一过关,不可放过。内容多为"两高一初,两文一诗"。
2、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复记忆;难写的字,要反复写。一定要动手写写易错字,坚决消灭错别字。情境化默写考察的是硬功夫,要求平时背诵口到、心到、手到,读写结合,心文一体。
3、一定要仔细审题,注意陷阱,辨明题干陈述诗句内容是直接对应填空处的诗句,还是只是起提示作用,要你写出另一句。不要把绿叶当红花。(有些题目,它给出一个“意思”,但考察的是上一句或者下一句。)
4、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用正楷),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其中书写一定要像小学生练写字,一笔一画写工工整整,字不怕丑,但笔笔都要有,任何潦草大意,都是自残。
5、要注意通假字和句尾语气词。再难的也要写满,不能留空白。空白的地方阅读老师最喜爱,写满了从理论上就有得分的可能。不放弃就有希望,也许侥幸就是万幸。
6、抓住重点篇目。《离骚》《逍遥游》《赤壁赋》 《阿房宫赋》《氓》《送东阳马生序》《三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7、考前十天,背背书,练练题,保持大脑的热处理状态。
8、一定要细细审题,抓住题目中的核心提示语言,按题目情境化要求,写出正确答案。记住:答案总会在题目中有提示,总能找到蛛丝马迹,就看你够不够细心。
9、试卷发下来、正式答题的前五钟,可以先看看这道题,心中默念答案。正式答题铃一响,即可在答题卡上写答案,用时约一到两分钟。
10、得分目标:保5争6 ,原则要求不能丢分。
【方法指导】
高考试卷多以情境填空的形式考查名篇名句默写,落实到卷面上就是考查字形的正确书写,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对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要以最终的书写为目的,要做到“三清”“两准”:“三清”即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两准”即字形准确,句型准确。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辨析通假字
在古诗文篇目中,作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的现象十分普遍。在默写时,一定要注意原文中通假字的字形,切不可因惯性思维将其误写成本字。如《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经常被误写为“传授”的“授”,《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君子生非异也”的“生”、《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的“尊”等都是错误率极高的通假字。
2.辨析形近字
有一部分形近字不仅字形相似,而且意思相同或接近,这就给默写带来了障碍。突破的关键点在于将含有形近字的不同语句分组强化识记,如“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唯”和“惟江上之清风”的“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尊”和“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樽”、“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至”等。
3.识记生僻字
生僻字是平时很少使用的字。如《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媵嫱”“辇”、“奈何取之尽锱铢”的“锱铢”,《赤壁赋》中“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舳舻”“酾”“槊”、“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壑”“嫠”,等等。对这些生僻字要勤书写,强化记忆。
4.注意虚词
虚词因为没有实际意义,背诵时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句末助词。如《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矣”“也”。还有一些较长的句子中有多个虚词,要采取适当断句、分类记忆的方法加强记忆,比如《师说》中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等,默写时要尤其注意。
5.注意词句顺序
有一些句子多为对偶句,默写时容易颠倒顺序。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还有一些句子中的词语容易混淆顺序,如《琵琶行并序》中“秋月春风等闲度”容易记成“春风秋月等闲度”。
【真题在线】
1、【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2、【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
【答案】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3、【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4、【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______________”;而北望故都,又“_______________”,视线常被遮断。
【答案】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5、【2020年高考天津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下归心 材木不可胜用也 三顾频烦天下计 也无风雨也无晴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2020年高考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7)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卫风 木瓜》)
(8)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答客诮》)
【答案】纫秋兰以为佩 锲而不舍 剑阁峥嵘而崔嵬 人亦念其家 何似在人间 波涛如怒 报之以琼瑶 怜子如何不丈夫
7、【2020年高考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________________,至于暴矣。(《诗经·氓》)
(4)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夙兴夜寐 言既遂矣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8.【2019年全国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9.【2019年全国I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10.【2019新课标II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 ”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答案】(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典题例析】
例一 新高考情境化默写一
1.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1.(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二)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示例三)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2.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 , ”等,不胜枚举。
2.示例一: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示例二:蜀国多仙山 峨眉邈难匹(李白《登峨眉山》)
示例三: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4.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_________,______”。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5.“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
5.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6.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在诗歌中具有悲凉的象征意蕴,如“_____,_____”。
6.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示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示例二】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示例三】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示例四】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8.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8.金樽清酒斗十千 一尊还酹江月 举匏樽以相属
例二 新高考情境化默写二
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渲染分别时的凄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如李白《行路难》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5、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写出女主人共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出重闻琵琶曲,司马青衫最伤心的情形;李商隐《锦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6、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将进酒》“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7、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杜甫《登高》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渲染出他凄苦的身世遭遇,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烘托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
8、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商隐《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例三 新高考情境化默写三
杜 鹃
1.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诗人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常常借它来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2.子规,又名杜鹃、蜀魂,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鸣声凄切,古诗词中常借“子规”这一意象抒发伤春、思归、怀人等悲苦哀怨之情,如“ , ”。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3.“子规”又称“杜宇”“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因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比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帝春心托杜鹃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许多情思。古诗词中经常使用杜鹃意象,来表现孤独、悲苦、哀伤、乡愁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鸟 鹏 燕 雁 黄鹂 鸥
5.“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其余的还有很多,如“ ,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6.古代诗人常用“鹏”这一意象展现阔大的人生境界或远大的理想追求。请写出体现以上含义并含有“鹏”这一意象的两句诗文:“____,____”。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
7.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人在居家屋内或檐下,因此为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等,如“_____,_____”。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古诗词中常用“雁”这一意象表达情感,比如唐诗里的诗句:“_____,_____。”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黄鹂俗称黄莺,常常被赋予美好欢快的象征,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 ”、“ ”等等。
自在娇莺恰恰啼/千里莺啼绿映红/隔叶黄鹂空好音/几处早莺争暖树
10.《列子·皇帝》记述鸥鸟与人玩耍的情景,后人常用与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于是“鸥”的意象便引入诗歌之中,如:“ , ”。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11.“猿啼”,高急之声,似哭似号,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皆为千古名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
12.“猿啼”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是古诗文中常用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13.唐代政治家魏征曾有“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的名句,写尽景色之荒凉凄楚。用“猿”与“鸟”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在诗歌中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模拟练习】
(一)
1.古典诗歌中的“猿”意象具有多重文化意义。哀鸣与清啸之猿,就分别代表了愁苦哀怨与超脱快慰之情,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和李白的“____________”诗句,即为例证。
2.《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女主人公送别时的依依不舍。
4.杜牧的《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恒亡”的原因有内外两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赤壁赋》中化用《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夸张地写出山峰高耸连绵,崖壁险峻陡峭,从而揭示蜀道之难。
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信任,为国建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分析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与齐王的关系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齐王于是纳谏,令刚下达,群臣进谏,“__________”。
10.古人对荷情有独钟,或描写其绰约身姿,或借助它描绘夏日胜景、抒情言志,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这样的名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于是不顾同乡的反对,主动求见鲁庄公献策,显示了他对国事的关心。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3.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苏轼用歌词写出了自己的黯然思绪和对理想的追求。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点明诗歌主旨。
6.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他在面对四面竹树、寂寥无人的环境时的感受。
7.《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杜牧《阿房宫赋》以“___________”批评了后代统治者的错误做法,苏洵《六国论》则以泱泱大国“___________”表达对重蹈覆辙的忧虑。
9.《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鹦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10.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州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三)
1.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道“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在《赤壁赋》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2.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两句,借梦境写深情,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异曲同工。
3.“山河” 一词常见于中国古典诗词中,一般指大山大河,自然胜景,又可指国土疆 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东阳马生序》开篇“___________”一句揭示了作者小时候爱好学习的特点,并统领全文;文中还写到作者站着陪侍在前辈左右,“____________”,低身侧耳向前辈请教。
5.陆游的《游山西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可以从中体味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7.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
8.《醉翁亭记》中,形容滁州百姓无论老幼,纷纷来山中游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对于老师的选择,无关年龄长幼和身份贵贱,择师的标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请写出唐宋诗词中带“雨”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借代的手法,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的幸福安定。
2.“十驾斋”是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该名取自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写热恋中的青年女子,见不到自己的心上人时哭得泪水不断,而她即将见到男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她纯洁美好的情感。
4.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5.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一句里的“红”字,借代红花。古诗中还有许多以“红”字代指“红花”的诗句,如“__________”。
6.古人对荷情有独钟,或描写其绰约身姿,或借助它描绘夏日胜景、抒情言志,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这样的名句,例如“________,________”。
7.《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细节描写刻画行人步履艰难,神情惶恐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性格。笛有时是民间的、村野化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__________, _________”;而箫多是仙界的、书生化的,声调悠长、高雅悲凉,苏轼曾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了箫声“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释了他眼中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3.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理怨楚怀于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达一心向学淡泊安然的精神。
5.《氓》一文中写女子出嫁过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情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沧海》中,曹操登石观海,豪情满怀,看到沧海之上碧波荡漾、岛屿高耸的景象,不由得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江”与“月”在古诗词中经常相遇,并融入诗人(或词人)的情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酬乐天扬州初连席上见赠》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典故,表达了诗人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10.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如出一辙。
(六)
1.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潭中的鱼时静时动,鱼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将怡然自乐传递给观看的人。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5.《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体现了陋室环境的宁静、雅致,令人心旷神怡。
6.《曹刿论战》一文中,体现了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常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称赞官员对百姓多有惠政,地方治理成果斐然。
8.《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无尽宝藏,是自己与客人共同享用的东西。
10.沧海指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古诗文中,“沧海”这一意象甚多,比如曹操的“以观沧海”,再比如“________”“________”。
(七)
1.《荀子· 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古代,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写了早晚时分景物的明暗变化,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之相比则更为简洁凝练。
4.《论语》中子夏谈到人生要多学习、多发问、多思考,从而达到“仁在其中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校训。
5.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_____________”,就只能以芥草为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质疑大鹏的行为“_____________”。
6.郦道元的《三峡》在描山摹水上颇见功力,以“________,________”形容春冬时节江水澄澈,动静相杂,色彩各异,风光无限。
7.杨花是千古永恒的诗歌意象,古代骚人墨客常在诗词中借用这个意象来表达惜春伤感、离恨哀思等多种思想感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桃花源记》中,一个渔夫捕鱼时误人桃花源,被一村民发现,村民便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并且“________”;离开时,村中人告诫他说“_________”。
9.《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心与牵挂,也暗含劝阻之意;行文由此转人对旅途见闻的描写。
(八)
1.《劝学》中荀子指出,螃蟹的身体虽比蚯蚓强健,但它们“___________”,这是螃蟹“____________”的缘故。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加冠之后,因为“___________”,加之身边没有优秀的学者老师,曾奔赴百里之外,只为“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作者认为鹏虽然能飞上九万里高空,但他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对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的评价。
5.疫情爆发后,很多人都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湖北黄冈赤壁因为苏东坡的《赤壁赋》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的无边无际和与远方天际相接的壮观景象。
6.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因此城市也成为了古代诗人笔下重要的意象。请写出古诗中含有城市名字的两句诗:“___________” “__________”。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经·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节序已是深秋,天刚破晓,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9.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面对群童“抱茅入竹”时的无可奈何。
10.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如《诗经·氓》中“泣涕涟涟”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类似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渌水荡漾清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
2.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3.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4.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5.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6.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7.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8.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9.王之蔽甚矣 门庭若市
10.(示例) ①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②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③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④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
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3.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4.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6.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7.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9.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10.(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三)
1.惟(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2.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3.(示例)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或: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或: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4.余幼时即嗜学 援疑质理
5.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8.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9.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10.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
(四)
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3.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4.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应是绿肥红瘦[或:是处红衰翠减(或其他)]
6.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制菱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7.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8.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9.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10.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五)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2.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3.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5.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6.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7.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8.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尊还酹江月
9.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10.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六)
1.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5.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6.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7.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8.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9.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10.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赤壁赋》)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其一》) 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 《锦瑟》)
(七)
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乡书何处达 家书抵万金
3.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4.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6.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7.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8.设酒杀鸡作食 不足为外人道也
9.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10.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八)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2.益慕圣贤之道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5.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6.烟花三月下扬州 锦官城外柏森森 衡阳雁去无留意 姑苏城外寒山寺 山河表里潼关路 千里江陵一日还 归雁洛阳边
7.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8.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9.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10.梦啼妆泪红阑干 长使英雄泪满襟 沧海月明珠有泪 感时花溅泪 执手相看泪眼 欲语泪先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