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程标准】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厘清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其阶级局限性。2.时空观念:了解我国西北、西南、东南等方位出现的边疆危机,培养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学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等内容。4.历史解释:运用史料,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历史解释。5.家国情怀:掌握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史实,体会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从民族振兴的角度增强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难点: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阶级实质的认识和理解。【时空定位】【自主学习】第一遍看书:快速浏览本课的内容,包括图片、小字部分,完成以下问题。第二遍看书:再次细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作出标记。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请你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明这个观点。2.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阅读教材第二目,你能理解洋务新政的目的吗?如何评价洋务运动?4.结合教材第三目,你能说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吗 5.阅读教材《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示意图》概括图片信息,并分析导致时局图的原因有哪些?【本课小结】【当堂检测】1.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奖励民间开矿、制定火轮车、轮船及其他“器皿技艺”,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其意在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维护广大民众利益C.获取西方国家支持 D.解决太平天国危机2.某同学在学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请你给这个表选个恰当的标题A.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 B.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C.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 D.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3.李鸿章在奏请设立轮船招商局时称:“各省在沪殷商,或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设立商局招徕,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这说明设立轮船招商局意在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强政府对市场垄断C.开创股份制企业模式 D.辅助军事工业的发展4.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先后输入了“李鸿章”“自强”“求富”“江南制造总局”等关键词。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左宗棠收复新疆 D.甲午中日战争5.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设地,而割弃使为别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率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C.取得镇南关大捷 D.建立理藩院6.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北洋海军贪生怕死”的观点台湾彰化县绅民在县署门口张贴檄文,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此檄文的历史背景是A.《南京条约》后五口通商 B.《马关条约》的签订C.《天津条约》的签订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8.1897年9月9日,德国通知俄国,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为此,在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时,俄国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这反映出A.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 B.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 D.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历史概念】▲湘军湘军是以曾国藩为首的军阀武装。在籍侍郎曾国藩为对抗太平军,在湖南编练成一支军队,一般称为湘军。1853年成军,分陆师和水师。湘军实行由将官招募勇丁的制度: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长,哨长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全军统辖于曾国藩。陆师每营500人,水师每营447人。从此,“兵为将有”成为清朝兵制的一大特色,民国初期的北洋军继承了这一传统。太平天国的天京就是湘军攻下的。▲《越南条款》《越南条救》,又称《中法和约》《中法新约》,是1885年清朝与法国签订的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军退出台湾、澎湖;中越陆路交界开被贸易;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以后中国如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等。▲宗藩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是一种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中国“称藩纳贡”、受中国的册封、使用中国的年号。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作为宗主国的中国,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这种关系不是通过武力形成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和近代西方国家间那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却是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区别;和西方殖民国家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更是有天壤之别。▲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因美西战争错过了瓜分中国的机会。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国”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得到其他列强的响应,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拓展学习】一、总结: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发生时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担负任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3、治国方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4、所属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 5、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二、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3)催生了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2)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3)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三、对比:洋务派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区别。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经费 全由政府调拨。 以赚取利润为目的。产品 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 直接面向市场,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管理 官办,封建衙门式管理。 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性质 带有很强的封建性的近代企业。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近代企业。同 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官办”自古就有,主要指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货币等实行专营专卖。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已与传统官办有本质上的不同。第一,它采用了机器大生产的方式;第二,采用了雇佣劳动方式,也就是按工人技术程度高低和劳动量大小付给报酬;第三,部分地实行成本核算。四、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承认了“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②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五、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 表现列强侵华特征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