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月考时间:60分钟 满分:1000分一、选择题(含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下面对联意在强调A.中华传统文化应大力弘扬B.“一国两制”得到广泛的认可C.祖国彻底统一是大势所趋D.中华民族家国一体同祖同宗2.在某论文中出现如下小标题,该论文论述的最可能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A.主要内容 B.制度特色 C.国际影响 D.实行原因3.下表反映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有利于民族团结互助 B.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C.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 D.适应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4.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既没有铁路,也没有像样的公路,更没有像样的工业企业。在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支持下,首先修通了兰新铁路,其次是勘探开发了克拉玛依大油田,再是兴修了水利灌溉设施,加强了新疆地区农业基础建设。这体现了A.西部大开发产生了重大影响B.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C.政府积极进行民主改革活动D.政府维护少数民族平等权利5.下列工程的政策背景是西气东输三线走向示意图(注:西气东输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西部大开发进行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 D.各民族一律平等6.有学者用以下品质来描述我国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某政治制度:能坚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落实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和平和谐的价值观。该学者评价的是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能谈成,“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是个有力量的国家“。试想,如果今天的中国仍旧贫穷落后,香港的回归会这样顺利吗?这表明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邓小平的高瞻远嘱C.英国的日渐衰落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8. 如下新闻采访稿充分表明A.和平统一是重要原则 B.我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C.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 D.民间交往推动祖国统一9.“快闪”是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出人意料地做出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他行为,然后迅速离开。澳门某大学社团在网络上发起歌唱祖国统一的“快闪”行动,你认为他们投票选择的歌曲会是A.《赞歌》: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B.《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C.《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D.《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10.某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母子离散·序曲→母盼子归·谈判→子归母迎·迎接。母子情深,历经百年,终得圆满。由此可看出该事件的影响是A.促使港澳特别行政区最终成立B.中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C.直接推动了港澳地区经济发展D.极大地削弱了英葡两国的实力11.下图是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统计表(1979-2014),该表体现了A.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密切C.“一国两制”被两岸人民认可D.两岸开始实现“三通”12.“两岸关系:敌对--缓和(1979年)--打破隔绝(1987年)--达成共识(1992年)。“对此处”共识“的内涵解读最准确的是海峡两岸A.坚持八项主张引领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致反对分裂势力 D.推进经济文化交流13.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举行汪辜会谈,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这表明“九二共识”A.具备法律效力 B.应运而生C.内容十分全面 D.影响深远14.“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党和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首先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航、通商、通邮”,随后又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并欢迎和鼓励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旅游、考察和经商。这反映了A.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不断密切B.民间交往推动政府间交往发展C.国家为推动祖国统一不断努力D.“一国两制”在祖国各地得到实践15.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围绕某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搜集到如下诗歌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A.对台基本方针的演变 B.两岸关系的发展C.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 D.文学创作的繁荣16.与下面诗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7.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中美关系史》一书。判断下面横线处填入内容最合适的是A.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B.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C.台湾问题的分歧D.走向正常化的历史性访问18.东亚地区一直被看作是世界上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随着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这个新兴市场的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经济力量的角逐场。美国的“太平洋共同体构想”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据此可知推动中日建交A.推动了两国合作往来 B.有助于亚洲地位的提升C.突破了美国包围封锁 D.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19.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有不同的特色,下面横线处应该填写的是时间 特点 外交重点1949-1955年 “一边倒” 社会主义国家1955-1970年 “一大片” 发展中国家时间 特点 外交重点1970-1978年 外交突破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78年至今 所有的国家A.与亚非国家建交 B.独立自主C.全方位外交 D.区域外交20.“两弹一星”工程任务一开始,高原地区牧民举家搬迁,到后来厂房的建设,再到中科院、国防科研机构、各工业部门通力合作进行研究,更有数不清的小型研究所中的多种外援力量等等。这里体现的“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涵是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B.大力协同、勇于登攀C.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D.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1.八年级(2)班同学围绕“走向太空”开展项目化学习并收集资料,下列诗句可用于其学习主题的是A.长征火箭力拔山,神舟载人把梦圆B.寰球屋脊现青龙,坑垂通途向藏冲C.杂交水稻惠黎民,袁老攻关捷报频D.青蒿本是平凡草,抗疟原虫特效佳22. 下面是屠呦呦在诺贝尔获奖感言中提到的内容,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A.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否定传统,自我创新 D.借鉴吸纳,实践创新23.“十年一日腰身弯,当初梦想已实现…一生功名非己愿,唯念再无饥谨艰。今虽身去志不残,昂首迈向禾下乘凉天。“该颁奖词描述的是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24.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意见之间难以形成自由大胆的讨论,这就使得许多真知灼见也只能胎死腹中。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这是“双百方针“A.产生的影响 B.提出的背景C.产生的过程 D.受阻的原因25.时代热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看出一个时代的发展特征,下面是张雪同学整理的近几年的热词和相应图片,由此可以看出(A.互联网推动经济形式发展B.传统经济受到严重挫折C.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的发展D.现代青年生活方式转变二、非选择题(含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6.民族关系在国家发展中影响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摘编自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材料二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摘编自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面临的首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3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目的,请结合中国历史至少两个史实论证“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5分)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民族团结关系?(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摘编自李大光《新中国60年军队武器装备的历史发展及基本经验》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一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001年10月,教育部和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的通知》。2003年,我军创办了具有指挥管理特色的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一批熟悉信息化知识,智能、技能、体能合一的知识型士兵已经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崭露头角。一摘编自许三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和军事建设的创新发展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存在怎样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我国军队武器装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队建设有哪些创新发展?有何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有何好的建议?(2分)28.中国共产党切实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立即决定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6月26日,美国派遣其驻菲律宾的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6月2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面临什么问题以及党和政府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家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坚持的立场。(2分)(3)(2022年版课标精神·加大开放性)邓小平曾提出“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4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除现在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这就要求进一步改革开放,把经济特区的政策推向整个沿海地区,发挥沿海大中港口城市优势,开创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以加速沿海省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但是,少数民族人口少,劳动资源缺乏,经济技术落后,底子薄、基础差,资金有限,这又是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和劣势…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除了地区自身努力外,还必须有国家的大力帮助和扶持,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制定本地区的经济方针,防止“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摘编自田金明《浅论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要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试举一例体现国家对民族地区“大力帮助和扶持”的政策。(4分)(3)综合上述材料及设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确定政策时体现出什么智慧?(2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有一半处于瘫痰状态…民航航线只有12条,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1953年起,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 摘编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运用了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技术,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2018年10月建成通车后,粵港澳三地人流、车流和物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更为便利。--摘编自人民日报《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谱写“湾区新篇”》(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交通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建成的原因,并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有何积极意义?(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未来中国交通发展的建议。(2分)答 案1-5 DADBB6-10 ADCCB11-15 BBDCB16-20 BDBCB21-25 ADCBA26.(1)首要问题: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分)措施:“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青藏、川藏和新藏公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进行西部大开发等。(2分,任答一例即可)(2)主要目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分)论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互助是适合中国的历史情况和社会环境的。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册封等手段推动民族交流交融,并大大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各族人民辛勤建设祖国,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文化成就,推动祖国走向繁荣昌盛。(4分,史实准确、论述合理、逻辑清晰即可)(3)做法: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采取适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27.(1)问题:主要是战争时期缴获的战利品,品种繁杂;重型武器少,且比较落后。(2分)变化:国防尖端武器产生;从依靠引进仿制,到独立自主研发。(2分)(2)创新发展:创办了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重视军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综合性的知识型士兵。(2分)影响:有利于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2分)(3)建议:坚持科技强军,大力发展国防尖端科技;重视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坚持人才强28.(1)问题: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我国领土主权面临威胁。(2分)态度:坚决表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领土;为解放台湾、维护祖国统一奋斗到底。(2分)(2)立场:和平统一;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尊重台湾的现状和现行制度。(2分)(3)看法:这个观点非常正确。(1分)理由:领土主权完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主权国家不能被触碰的底线,在关乎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不能妥协和商量。(3分,言之有理即可)29.(1)特点:由点到线。(2分)原因:沿海港口城市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沿海地区华侨多,可以吸引大量华侨投资。(2分,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自然资源丰富;人少地多;基础条件落后。(2分,任答两点即可)政策:西部大开发。(2分)智慧:结合客观实际,灵活制定政策。(2分,意思相近即可)30.(1)变化:从交通面貌落后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提高;开辟了新的水路及空中航线。 (2分)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或者国家政策的倾斜)。(2分)(2)原因: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拼搏与创新;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2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成为内地与港澳联系的纽带;是工程技术发展的一大见证;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体现。(2分,任答两点即可)(3)建议:重视技术创造和研发;培养交通建设人才,使未来的交通建设朝着更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