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七年级 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9.1 生活需要法律
新《环保法》
《义务教育法》
新《老年法》
新《食品安全法》
《网络安全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你能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自 主 学 习
预习教材P84-89
法治的内涵、要求、重要性 ?
3
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2
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
4
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的本质?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PART.01
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时,仅依靠道德、亲情、友情能解决吗?你认为上面图片中所反映的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用哪种方法解决比较好?
借钱不还
电信诈骗
校园欺凌
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思考: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是什么样子?
人们随心所欲,矛盾和纠纷不能很好地解决,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杀人抢劫无需入狱
高空抛物不用担责
造 遥传 谣随心所欲
无视交规横冲直撞
校园欺凌层出不穷
食品安全没有保障
我逛街时,轻信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
我晚上休息时,楼上在鬼哭狼嚎
我上初中时,父母让我打工挣钱
我上饭店吃饭时,吃到了过期的食材
我父母离异后,父亲拒绝支付抚养费
我发现物业擅自出租小区公共设施赚钱
我出行时,有人闯红灯而影响交通
我假期加班时,老板不给加班费
……
我该用什么法律?
《广告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义务教育法》
《食品安全法》
《民法典》
《民法典》
《道路交通安全法》
《劳动法》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调整生活)
法律无处不在
上网学习
《网络安全法》
《知识产权法》
《网络版权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食品安全法》
《价格法》
《产品质量法》
超市购物
学校学习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民法典》…
社区生活
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服务于当下的生活,指导着未来的生活。
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义务宣传员晓明进社区第一次普法宣传就遇上了三个杠精……
我都八十岁了,快进棺材了,学法有什么用!
我还小呢,还没满14周岁,不负法律责任,为什么要学法!
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和我有什么关系!
你赞成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为我申办身份证。
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一般情况下,年满16周岁,才能就业。
年满18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18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A.劳动法
B.宪法 选举法
C.民法典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户口登记条例 居民身份证法
E.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F.未成年人保护法 劳动法
G.宪法、兵役法
H.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
权利
权利
义务
权利
权利
权利
义务
义务
权利
义务
探究与分享P86
把下面内容与对应法律链接起来
【权利】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义务】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公民应尽的责任。
婴儿期
少年期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成年期
《劳动者权益保障法》
《婚姻法》
老年期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继承法》
告别人世
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户口登记条例》
《居民身份证法》
《国籍法》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行,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背1. 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P85-86
课堂笔记(重点)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调整生活)
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服务于当下的生活,指导着未来的生活。(渗透生活)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相伴一生)
法治的脚步
PART.02
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的秩序维护主要依靠氏族组织和原始习惯。原始社会的习惯多种多样,如禁忌、图腾崇拜等。这些原始习惯使得原始社会处于一种“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
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靠人们自觉自愿来遵守。
秦律
唐律疏议
大明律
大清律例
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左传·昭公六年》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2. 法律的产生 ?P86
课堂笔记(了解)
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阶级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统治阶级 奴隶主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被统治阶级 奴隶阶级 农民阶级 无产阶级
知识拓展:人类社会中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猜猜看: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笔记区——B法律的本质 P87
体现
法 律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工具
标尺
是用来统治国家
管理社会的工具
调整社会关系、
判断是非曲直、
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补充: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没有。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重权力而轻权利,实际上还是“人治”,个人意志可以高于法律。
战国时期,某诸侯国国王在早朝时,听大臣们说民间有许多私自贩盐买盐的事使国家税收减少。国王厉声说道:“从今以后,若查明私自贩盐买盐者,立斩无赦!这就作为国家的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当天傍晚,国舅因私自贩盐被查处,眼看着要治杀头之罪,可国君却免其一死。大臣们不解的问:“国君为什么早上说定死罪,而到了晚上又说没有罪了呢?”国君说:“早上我说死罪是法令,晚上我说无罪也是法令,因为我是国君!”
人治:人高于法,权大于法
法治:法高于人,法大于权
发展
【探索法治】
“在民主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
思考问题:“国王就是法律”“法律就是国王”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人治”强调的是君主的个人意志至上,特点是人高于法,权大于法,最终会走向专制;
“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特点是法高于人,法大于权,最终是走向民主。
1954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1978
1982
审议通过了我国
现行宪法
1997
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999
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0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4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2017
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基本建成
2035
2050
中国的法治进程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
2021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1、2023年打虎成绩单出炉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数据,2023年为最强“打虎”年,有45虎被查
2、“告管见官,出庭出声”
近日,北京市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人民法院发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书的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有效推动行政应诉案件从“告官难见官”向“告官必见官”转变。
上述新闻体现我国靠什么治理国家 有没有任何人或者组织可以违法而不用承担责任, 凌驾法律之上
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任何人或者组织都必须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含义: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
笔记区——C法治的含义、要求P87
P87探究分享-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可以从政府、人民法院、社会成员角度来分析)
政府
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维护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依法查处走私行为
依法查处酒驾行为
人民法院
做到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不做侵害合法权益的事。
社会成员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政治清明
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执行法律的人依法行事,那么国家就强大;执行法律的人不依法行事,那么国家就衰弱。)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笔记区——D法治的重要性p87-88
法治建设,人人受益。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
民法典正式颁布,加强网络版权监管,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得到纠正......
必由之路
中国梦的实现
依法治国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P8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课堂笔记(重点)
生活需要法律
生活与法律
息息相关
法治的
脚步
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调整。(关系密)
法律嵌入我们的生活,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广)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响随形,相伴一生。(时间长)
法律的产生、本质
法治的内涵、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地位)
课堂总结
考考你
例1: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打印的遗嘱有法律效力吗?现实中,打印的遗嘱十分常见,却常常引发纠纷。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人员受伤、财产损失,让不少人心惊胆战。对于这些困惑,民法典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表明( )
A.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有时需要道德来调整
B.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C.法律只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没有关系
D.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考考你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等,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这说明( )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②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
④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考你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B.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
C.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D.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考考你
例4:出生后,父母为我申报户口;到了上学年龄,父母要送我去上学;年满 18 周岁,我享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老了,我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表明( )
A.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一定会让生活更美好
C.青少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D.法律保障我们生活的一切需求
考考你
例5:“法律是什么 ”这是某校七年级某班身为律师的学生家长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下列同学的回复中,正确的是 ( )
①法律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④法律是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创制的准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