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单元 水循环一、判断题(共10题;共30分)1.(3分)若想判断水能不能变成水蒸气蒸发掉,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2.(3分)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气中。低空是雾,高空是云。( )3.(3分)人工降雨可以帮助我们灭火,也可以减少旱灾。( )4.(3分)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5.(3分)人们在盛暑天气大汗淋漓,靠汗的蒸发吸热,以此保持体温不致升高。( )6.(3分)暴雨预警的最高级别是黄色预警。( )7.(3分)蒸发速度与温度有关,冬天寒冷水也会蒸发。( )8.(3分)当气温降到0℃及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小水滴会结成冰晶。( )9.(3分)自然界里的水蒸发、降水、流动,这三者是相互没有关系的。( )10.(3分)加热蒸发皿时要戴护目镜,以防伤害眼睛.( )二、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1.(3分)夏天,每当自来水管壁“出汗”时,过一会儿就会下雨,这说明( )。A.自来水管中的水很热B.自来水管能预测天气C.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12.(3分)冬天,挂在阳台上的衣服结了一层冰,太阳下冰融化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的B.冰和水都会流动,都有固定的形状C.冰和水状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13.(3分)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蒸发着,但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却没有枯竭。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太空来的陨石为地球补充了水B.蒸发的水又以雨、雪等形式回到了地球上C.水是可再生资源,地球自身能产生水14.(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A.冰棍上冒“白烟"B.葡萄变成葡萄干C.初春,湖面的冰变薄15.(3分)( )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来源。A.降雪 B.降水 C.降雨16.(3分)比较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导致这两种不同降水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B.高空中风的大小C.气温的高低17.(3分)关于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出现在春、秋季的早晨或者是雨后的清晨B.打开窗户,眼前白茫茫一片C.太阳出来后,雾不会消失18.(3分)洗过的衣服挂在( )干得最慢。A.有阳光照射的地方B.窗口通风处C.背阴不通风的卫生间19.(3分)把湿毛巾放在( ),干得最快。A.太阳下打开晾晒 B.树荫下打开晾晒 C.树荫下折叠晾晒20.(3分)下列天气中,( )不是降水的形式。A.大雪 B.雾霾 C.小雨三、连线题(共1题;共8分)21.(8分)连一连蒸发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融化 水壶里的水开了凝结 地上的水消失了沸腾 冰淇淋化了四、综合题(共1题;共14分)22.(14分) 《水循环》探究实验。(1)(4分) 我们来制造雾。烧杯内倒入半杯温水,杯内除了水,还有 。把冰块接近杯口时,能看到一些白气,把冰块移开, 白气消失。这说明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许多小水滴,漂浮在空中。(2)(6分) 制造露和霜。小铁桶内加入适量冰块,过一会,看到桶的外壁上有 出现了,这就是露。小铁桶加入冰块后,接着向冰块上撒一些盐,让温度更 ,过几分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 ,这就是霜。(3)(4分) 降雨的模拟实验。使用 持续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蒸气通过弯管进入倒扣着的小烧杯内,在小烧杯底上放上 ,过一会就会有一些水珠滴下来。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8分)23.(18分)看用箭头和文字标示出的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将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2)(6分)写出下列序号所表示水循环的环节。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3分)请找出图中参与海陆水循环的环节,将其序号圈出来。(4)(3分)跨流域调水、修水库会直接影响环节( )A.④ B.⑤ C.⑥(5)(3分)造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的是环节( )。A.③ B.④ C.⑤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解析】水可以变成三种状态,固态的是冰,液态的是水,气态的是水蒸气。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若想判断水能不能变成水蒸气蒸发掉,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比如敞口的玻璃杯中的水一段时间后的水位变化情况。2.【答案】正确【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题目说法正确。3.【答案】正确【解析】 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人工降雨就是用飞机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使云层中的小水滴增多、变大。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下雨。人工降雨可以帮助我们灭火,也可以减少旱灾。4.【答案】正确【解析】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水表面积越高蒸发越快,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水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越大,水分子越容易脱离液体而扩散到空中,蒸发越快。5.【答案】正确【解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人们在盛暑天气大汗淋漓,靠汗的蒸发吸热,以此保持体温不致升高。6.【答案】错误【解析】暴雨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暴雨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在中国大陆,红色暴雨预警信号为最高级,表示在刚过去的3小时内本地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题目说法错误。7.【答案】正确【解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空气流动、温度、空气湿度等,空气流动越快,温度越高,空气湿度越低,蒸发越快。在夏天,主要因为温度比冬天高,而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蒸发快。8.【答案】正确【解析】水的凝固点是0 ℃ ,因此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小水滴遇较冷温度时会凝结成冰。9.【答案】错误【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蒸发、降水、流动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和表现形式,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10.【答案】正确【解析】实验加热蒸发浓盐水,用的材料有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槳水、烧杯、食盐、玻璃棒和蒸发皿。蒸发皿在加热浓盐水时要注意:加热时,要带护目镜,以防伤害眼睛。在加热过程中,等到有白色的晶体析出时,用玻璃棒慢慢搅拌;搅拌时,身体不要凑得太近,以防止蒸发皿中的固体溅出来烫伤皮肤。直到水分全部蒸发,剩下白色的食盐为止。11.【答案】C【解析】炎热的夏天,外界的温度较高,自来水管壁的温度相对较低,若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则比较容易凝结在自来水管壁上。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容易下雨。此题选C。12.【答案】A【解析】冰和水是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状态,属于同一种物质,冰是水的固体状态,冰是固体,没有流动性。13.【答案】B【解析】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所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对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生物都重要。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降水、蒸发和径流,所以蒸发的水又以雨、雪等形式回到了地球上,B是正确的选项;A选项观点错误,太空来的的陨石不能为地球补充水;C选项观点错误,水是可再生资源,地球自身不能产生水。14.【答案】B【解析】A.冰棍上冒“白烟”,白烟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珠;B.葡萄变成葡萄干属于水的蒸发;C.初春,湖面的冰变薄,属于冰融化了。15.【答案】B【解析】河流、湖泊、冰川等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资源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降水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来源。故选A。16.【答案】C【解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所以导致这两种不同降水形式的主要原因是气温的高低。17.【答案】C【解析】A:出现在春、秋季的早晨或者是雨后的清晨,正确;B:打开窗户,眼前白茫茫一片,正确;C:太阳出来后,雾不会消失,错误;太阳出来后,雾会蒸发,所以就会消失。18.【答案】C【解析】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所以洗过的衣服挂在背阴不通风的卫生间干得最慢。19.【答案】A【解析】加快蒸发的方法是:通风、温度高、增大蒸发面积。把湿毛巾放在太阳下打开晾晒,湿毛巾能充分和太阳接触,干得最快;树荫下打开晾晒气温不如太阳下温度高,所以太阳下折叠晾晒不如太阳下打开晾晒升温快。20.【答案】B【解析】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雾霾不是降水的形式。21.【答案】【解析】水有三种形态,三种形态之间会相互转换,蒸发是指水变为水蒸气,地上的水消失了,属于蒸发现象;融化是指冰变为水,冰淇淋化了属于融化;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凝结现象;水壶里的水开了,属于沸腾现象。22.【答案】(1)冰块;凝结(2)小水滴;低;小冰晶(3)酒精灯;冰块【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1) 我们来制造雾。烧杯内倒入半杯温水,杯内除了水,还有冰块,实验中发现,在烧杯中倒入不冒“白气"的温水,把冰块接近杯口时,发现“雾”出现;把冰块移开,发现“雾”消失。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根据实验现象猜测“雾”是杯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块形成的。(2)制造露和霜。小铁桶内加入适量冰块,过一会,看到桶的外壁上有小水滴出现了,这就是露。小铁桶加入冰块后,接着向冰块上撒一些盐,让温度更低,过几分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小冰晶,这就是霜。(3) 降雨的模拟实验。使用酒精灯持续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蒸气通过弯管进入倒扣着的小烧杯内,在小烧杯底上放上冰块,过一会就会有一些水珠滴下来。根据实验的这一猜想,可以得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雾和云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只是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23.【答案】(1)提示:在①的直线上面标箭头,在②的直线左边标箭头。(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3)提示:圈出①(海洋上方的)、②、③(陆地上方的)、⑤、⑥(4)B(5)C【解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它无处不在,通过蒸发、冷凝、降水等方式连续不断地循环。在水循环中,水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回到海洋里。图中的①是海洋水的蒸发,箭头向上;②是水汽输送,箭头向左。如图:(2)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下渗,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3)图中参与海陆水循环的环节是图中的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4)跨流域调水,修水库会直接影响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环节⑤地表径流。故选B。(5)造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的是降水侵蚀造成的,对应图中的环节⑤地表径流。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