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26张PPT)-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26张PPT)-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八年级下册
坚持
宪法至上
理解
权利义务
人民
当家做主
崇尚
法治精神
宪法精神
公民意识
国家意识
法治意识
本册总览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2023-2024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 崇尚法治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法治观念: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初步具备从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自学导航
1、自由的含义及意义
2、自由的限制
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4、平等的含义及意义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98—103页,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无法治不自由
01
02
法眼看平等
目录
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01
无法治不自由
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从古自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陶渊明 厌恶官场束缚,辞官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陈胜吴广 不堪忍受秦朝暴政,发动大泽乡起义
一、无法治不自由
孙中山 不满封建帝制,倡导“三民主义”
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生活,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不惜牺牲生命,大义凛然。
(1)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1、自由的含义
一、无法治不自由
言论自由权
监督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身自由权
财产权
受教育权
名誉权
肖像权
思考:这些自由都是否值都得拥有,请说明理由?
纪律
和道德
(1)对个人: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2)对社会: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自由的意义
一、无法治不自由
思考:上述行为是真正的“自由”吗?请说明理由?
一、无法治不自由
3、自由有限制
一、无法治不自由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车轮和方向盘的对话
一天,车轮质问方向盘说:“你为啥总是限制我的自由?”
方向盘回答说:“随心所欲,是要滚到邪路上去的。”
一、无法治不自由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思考:从两部法律体会自由和法治的关系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一、无法治不自由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02
法眼看平等
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城乡同票同权
同工同酬
教育公平
城乡平等
老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给生命让路
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生活补贴,保障其受教育权
二、法眼看平等
思考:上述这些情况是平等的表现吗?说一说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1、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机会平等)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结果平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二、法眼看平等
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
—— 柏拉图
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存在矛盾呢?
【注意】离开”差别对待”讲平等,平等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 的“平均”,即弱者与强者的“均等”,这一思想会造成形式的 平等,而实质的不平等。
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存在矛盾呢?
二、法眼看平等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思考:“平等” 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请你说说它存在的价值
2、平等的意义(重要性)
二、法眼看平等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上述内容体现的内容是什么?
二、法眼看平等
思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法眼看平等
平等地享有权利
平等地履行义务
平等地适用法律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法眼看平等
平等地享有权利
平等地履行义务
平等地适用法律
(反对特权)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1、自由的含义
2、自由的意义
3、自由的限制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无法治不自由
法眼看平等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堂小结
1、平等的含义
2、平等的意义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1、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再勇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案,2024年2月7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已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依法对李再勇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这说明(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
③滥用权力就一定会承担刑事责任
④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C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范权力运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①②④:分析题文,针对李再勇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已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犯罪行为一定会承担刑事责任;滥用权力不一定是犯罪行为;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保障老年人、残疾人权益,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要求和鼓励有关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该规定( )
①为老年人、残疾人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
②落实了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③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要求
④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建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保障人权、平等。
①②③: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保障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体现了落实了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要求,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建成,题文中的规定体现了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A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的这些规定表明( )
A.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要求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追求绝对平等
B.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要求不同情况同等对待,反对特权
C.有了法律就能解决并且杜绝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关知识。
A:追求绝对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A说法错误;
B: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故B说法错误;
C:“杜绝”一词太绝对,故C说法错误;
D:题文中我国宪法规定的内容,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故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D
谢谢观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