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八年级下册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做主崇尚法治精神宪法精神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本册总览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2023-2024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崇尚法治精神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法治观念: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责任意识:初步具备从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自学导航1、自由的含义及意义2、自由的限制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4、平等的含义及意义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98—103页,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无法治不自由0102法眼看平等目录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第目01无法治不自由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从古自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陶渊明 厌恶官场束缚,辞官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陈胜吴广 不堪忍受秦朝暴政,发动大泽乡起义一、无法治不自由孙中山 不满封建帝制,倡导“三民主义”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生活,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不惜牺牲生命,大义凛然。(1)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1、自由的含义一、无法治不自由言论自由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名誉权肖像权思考:这些自由都是否值都得拥有,请说明理由?纪律和道德(1)对个人: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2)对社会: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2、自由的意义一、无法治不自由思考:上述行为是真正的“自由”吗?请说明理由?一、无法治不自由3、自由有限制一、无法治不自由(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车轮和方向盘的对话一天,车轮质问方向盘说:“你为啥总是限制我的自由?”方向盘回答说:“随心所欲,是要滚到邪路上去的。”一、无法治不自由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思考:从两部法律体会自由和法治的关系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一、无法治不自由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第目02法眼看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城乡同票同权同工同酬教育公平城乡平等老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给生命让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生活补贴,保障其受教育权二、法眼看平等思考:上述这些情况是平等的表现吗?说一说自己对平等的认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1、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机会平等)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结果平等)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二、法眼看平等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 柏拉图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存在矛盾呢?【注意】离开”差别对待”讲平等,平等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 的“平均”,即弱者与强者的“均等”,这一思想会造成形式的 平等,而实质的不平等。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存在矛盾呢?二、法眼看平等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思考:“平等” 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请你说说它存在的价值 2、平等的意义(重要性)二、法眼看平等(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考:上述内容体现的内容是什么?二、法眼看平等思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法眼看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二、法眼看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反对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自由的含义2、自由的意义3、自由的限制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自由平等的真谛课堂小结1、平等的含义2、平等的意义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1、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再勇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案,2024年2月7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已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依法对李再勇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③滥用权力就一定会承担刑事责任④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课堂练习C【详解】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范权力运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①②④:分析题文,针对李再勇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已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犯罪行为一定会承担刑事责任;滥用权力不一定是犯罪行为;故③错误;故本题选C。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保障老年人、残疾人权益,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要求和鼓励有关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该规定( )①为老年人、残疾人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②落实了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③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要求④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建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保障人权、平等。①②③: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保障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体现了落实了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要求,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建成,题文中的规定体现了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A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的这些规定表明( )A.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要求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追求绝对平等B.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要求不同情况同等对待,反对特权C.有了法律就能解决并且杜绝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详解】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关知识。A:追求绝对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A说法错误;B: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故B说法错误;C:“杜绝”一词太绝对,故C说法错误;D:题文中我国宪法规定的内容,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课堂练习D谢谢观赏!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