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阶段综合素养评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阶段综合素养评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阶段综合素养评价
(答题时间为40分钟)
一、工程(24%)
(一)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港珠澳大桥、国家“鸟巢”体育场、广州塔、“神舟”飞船等。
住房 港珠澳大桥 “鸟巢”体育场 广州塔 神舟十七号
1.大到港珠澳大桥、国家“鸟巢”体育场、广州塔、“神舟”飞船,小到普通住房的建造都属于___________,它们的建设都离不开___________,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均选填“工程”或“技术”)
2.下列不属于住房建造过程的是( )。
A.建造 B.设计 C.买卖
3.从楼体结构分类,可以把我们的建筑分为( )。
A.低层、多层、小高层
B.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
C.卫生间、阳台、卧室
4.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我国工程领域的骄傲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桥在修建过程中利用了三座天然岛屿
B.大桥全长55千米,包含桥、岛、隧
C.横跨伶仃洋,连接香港与珠海、澳门
5.修建港珠澳大桥时,用圆钢筒围岛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时间 B.为了美观 C.保护环境
6.港珠澳大桥建立人工岛主要是为了克服( )困难。
A.桥塔超高 B.海水冲击桥梁 C.桥梁和隧道之间无岛屿可连接
7.国家“鸟巢”体育场采用镂空的框架结构,可以有效提高( )能力。
A.抗震 B.抗风 C.承重
8.广州塔看上去形状是上_________下_________。(均选填“大”或“小”)
9.火箭发射台加入了许多的( )结构,可以使它更稳固。
A.长方形 B.四边形 C.三角形
10.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是( )。
A.选址 B.设计 C.模型测试
二、塔台模型(30%)
(二)排球比赛时,为了能够更清楚的看到每个运动员的动作,裁判员需要坐在高高的裁判椅上工作。现学校将举办一场排球比赛,需要制作一批2米高的裁判椅,现向同学们征集设计方案及作品模型。
11.排球裁判椅制作资格的确定方式是通过( )。
A.抽签 B.竞标 C.指定
12.同学们在设计裁判椅时需考虑以下要求( )。
①安全性 ②制作成本 ③美观度 ④承重能力 ⑤材料 ⑥简洁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13.在设计裁判椅模型时,小科小组同学发生了分歧,他们应该( )。
A.各自设计,互不干涉
B.组内讨论分析,各自说明自己想法的优缺点,投票决定
C.以组长意见为准,让她做决断
14.右图是小科小组绘制的裁判椅设计图,这份设计图还缺少( )。
A.材料名称、尺寸 B.结构、颜色 C.建造时间、建造地点
15.为了提高裁判椅的稳固性,应该下图的( )结构来增加稳固性。
A. B. C.
16.在制作裁判椅模型时,下列操作有错误的是( )。
A.制作的裁判椅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
B.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裁判椅倾斜
C.搭建结束后,才可以去检查接口处是否牢固
17.通过承重能力测试,小科发现他们的裁判椅模型承重能力很差,他们应( )改进。
A.底部增加重量,使塔台模型稳定
B.减少不必要的吸管结构,让外形更加美观
C.在塔台侧面多制作三角形框架,使立柱更牢固
(三)科学课上,国国同学所在的第一实验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要求高度至少为50厘米高的塔台模型,并需要通过各项能力测试。
18.在测量塔台模型的高度时,第一实验小组的组员应该要________(选填“仰视”“平视”或“俯视”)读出数值。
19.在测试中,用到了上图中图1这个实验器材,这是在测试塔台的_____________能力。用到了图2这个实验器材,这是在测试塔台的_____________能力。(均选填“抗震”“抗风”“承重”或“美观”)
20.在用风扇进行测试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风扇放置的位置和塔台模型的距离要保持相同
B.先用风扇的最大风力吹,再慢慢降低风速
C.如果塔台模型在二级风力时倒塌了,说明它能承受的风力等级就是二级
21.测量塔台的顶端承重时,放一定重物后,有一根立柱变形导致塔台倾斜,其余立柱正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塔台的承重结构不多,承重能力差
B.塔台的立柱高度差别较大,造成立柱受力不均
C.底部过轻,导致结构不稳定
22.为了保证实验公平,在用书本进行测试时,我们应该尽量将书本平放在塔台顶端,使用的书本厚度应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测试内容 承重能力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美观
第一实验组 9 10分 5分 8分
23.测试内容单项满分为10分,从上面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实验小组的塔台_____________(选填“抗震”“抗风”“承重”或“美观”)能力最弱,他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遗传与变异(46%)
(四)下表是某班级小组在制作校园生物的分布图前统计的信息。
调查地点 生物名称
教学楼南侧花坛 广玉兰、樟树、蒲公英、仙人掌、向日葵、银杏树、 常春藤、映山红、桂花树、牵牛花、蚂蚁、猫
教学楼北侧花坛 木棉花、丁香、杨树、映山红、蚂蚁、蚯蚓
教学楼西侧花坛 丁香、杨树、蒲公英、栀子花、牵牛花、桂花树、蚂蚁、蜜蜂、蜘蛛
教学楼东侧花坛 丁香、杨树、映山红、蒲公英、牵牛花、蚂蚁、鼠妇
24.下列地点中,教学楼_________侧生物种类最多。(选填“南”“北”“西”或“东”)
25.下列生物中,_________在校园内分布最广。(填写表中生物名称)
26.如果粒粒同学将广玉兰、樟树、桂花树分为一类,蒲公英、向日葵、牵牛花分为一类,她的分类依据是( )。
A.繁殖方式 B.生活环境 C.茎的特点
27.下列动物中,与蚂蚁同属于昆虫的是( )。
A.蚯蚓 B.蜜蜂 C.蜘蛛
28.在研究中,发现了不认识的植物,不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画下来 B.网上查资料 C.直接采摘回家研究
29.粒粒同学发现学校花坛中长出樟树苗,叶片形状和樟树一样,这属于生物的_________(选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30.花坛中映山红中有一朵花瓣颜色和数量与其他映山红不相同,这是属于生物的_________(选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31.某小组选择了其中的10种生物进行分类,分类依据参考:
A.是否草质茎 B.是否昆虫 C.是否产卵 D.是否开花 E.是否植物
他们第①次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第②次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第③次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均填字母)
(五)某科学小组查阅资料了解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杂交水稻被认为是解决整个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宝。
32.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孟德尔 B.袁隆平 C.达尔文
33.水稻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根据茎的特点,它的茎属于___________(选填“草质茎”或“木质茎”)。
34.杂交水稻与普通水稻一样,都有水稻特有的味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现象;但是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很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现象。(均选填“遗传”或“变异”)
35.遗传和变异使生物具有多样性,下列植物中,亲代和后代之间体现了变异现象的是( )。
A.三叶草草丛中长出四叶草
B.香樟树亲代和后代的叶子都具有特殊的气味
C.亲代苔藓和后代苔藓都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6.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下列方法不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全面开放自然旅游资源 C.建立种子库和花粉库
37.该小组还想研究古代生物,对此他们展开了调查。
①如图是猛犸象化石,它与现存的亚洲象骨骼十分相似,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___________(选填“遗传”或“变异”)关系。
②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猛犸象比亚洲象体型更大,脂肪层更厚,而且身上长有浓密的毛发,据此推测猛犸象生活在( )的环境。
A.炎热 B.寒冷 C.温暖
③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进行分类,猛犸象属于____________(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④猛犸象等很多古生物都灭绝了,你觉得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被天敌吃光了 B.环境污染 C.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六)下图是研究相貌时使用的性状编码图,最外围是性状编码,下表是某班级同学根据性状编码图汇总的一组数据。
性状 编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人数 0 5 1 3 0 4 1 7 0 2 3 0 2 1 4 6
38.3种相貌特征组合有________种相貌不同的人。
39.根据上表可知8号性状编码图的同学有7名,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班级里能找到7个相同相貌的人?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阶段综合素养评价
参考答案
一、工程(共24分)
(一)(每空2分,共24分)
1.工程;技术 2.C
3.B 4.A
5.C 6.C
7.B 8.小;大
9.C 10.B
二、塔台模型(共30分)
(二)(每空2分,共14分)
11.B 12.C
13.B 14.A
15.A 16.C
17.C
(三)(每空2分,共16分)
18.平视 19.抗风;承重
20.A 21.B
22.相同
23.抗震;增加塔台底部重量/在塔台底部增加滚珠
三、遗传与变异(共46分)
(四)(每空2分,共20分)
24.南 25.蚂蚁
26.C 27.B
28.C 29.遗传
30.变异 31.E;A;C
(五)(每空2分,共20分)
32.B 33.草质茎
34.遗传;变异 35.A
36.B 37.①遗传;②B;③脊椎;④C
(六)(每空2分,共6分)
38.8
39.(4分)不是,因为一个人的性状不止四种,不断增加性状特征,都会将我们分成性状编码不同的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