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课外文言文
)
1.学习课外常考文言文。 2.掌握解题技巧及方法。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的梁朝,有一位名叫张僧繇的大 画家,他擅长画龙。
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龙, 好多人都赶去观看。不到半天工夫,他画了四 条栩栩如生的龙,但是都没有眼睛。
看画的人好奇地问:“先生画龙为什么不
点眼睛呢? ”
张僧繇认真地回答:“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了。”
大家更好奇了,纷纷要他画上眼睛,看看龙是否真的会飞跃而去。
张僧繇拗不过大家,只好取过大笔,蘸饱了墨,高声说:“大家小心!”飞笔给两条龙 点上了黑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两条龙刚刚点上眼睛,天空中一声巨响,雷电大作,狂风 突起,暴雨骤至,只见这两条龙昂首长吟,摆摆尾巴,一纵身腾上天空,消失在云雾之中。
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吓得魂飞魄散,等到定神一看,墙上只剩下两条没有画上眼睛 的龙了。
这个成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亦比喻在整体中突出 重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一、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 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
想要读通,读懂更多的文言文,我们就必须勤于积累。文言文学习的积累,主要集中在 字词方面,也就是实词和虚词的积累。
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其停顿和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 二、实词
对于实词,以下四种文言现象不容疏忽。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实词的整理主要关注词义和词性的变化。 1.通假字
通假字的归纳既要明确通假字,更要指出本字,并将通假字的意思解释出来。 (1)知:“知”同“智”,智慧。
2.古今异义
归纳要把古义和今义的差别清楚的呈现出来。
(1)汤:古义,沸水,烧开的水;今义,多汁的食物。
(2)盘盂: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今义:用来装痰、人 的排泄物的盘子。
(3)去:古义:距离,离、相离;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4)援:古义:引,拉;今义:支援,帮助。
(5)走:古义:跑;今义:走。 3.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主要指在同一篇文章中,同一个字词出现了不同的解释。一词多义的归纳和前 几种稍有不同,因为是同一个字词所表现的不同解释,为了明确不同的词义,需要我们把例 句也整理出来。根据句意分析出这个字的具体意思。
(

1
)“其”
“为”

2

)指示代词,“那 ”——及其日中如探汤。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问其故。
通“谓 ”,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 三、虚词
2
虚词并没有固定的词义,所以归纳时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用法 ”,也就是虚词在具体 句子中发挥的作用。
四、句子翻译
原则:逐字翻译,直译为主。 步骤:
留:保留人名、官名、地名、物名、国号、年号等等。
换:替换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犬——狗,闻——听到,若——好像。 补:补充句子中省略的词语;补充省略的成分。
删:删除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表语气、停顿和凑足音节的虚词以及偏义复词(不宜异 同)、同义复词(仿佛若有光)等。
调:调换,把某些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五、停顿
根据意思划分节奏
得分注意点:
A.句子翻译
1.对于句子的翻译重点实词为得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务必重点翻译。
2.需要调换顺序的文言句式有主谓倒置(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 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
B.启示
要全面理解,重点掌握。
例 1.
(一)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3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注释】
(1)选自《列子 ·汤问》。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列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列御寇编写。
(2)东游:向东游历。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
(5)其:代词,两小儿。
(6)故:缘故,原因。
(7)以:以为,认为。
(8)始:刚刚,才。
(9)去:距离。
(10) 日中:正午。
(11)初:刚刚。
(12)盖: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3)及:到,至。
(14)则:就。
(15)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6)为:是。
(17)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18)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 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9)决:决断,判定,判断。
(20)笑:嘲笑,讥讽。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1)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孰,谁。为, 同“谓 ”, 说,认为。汝, 你。知, 同“智”,智慧。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
4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 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 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 【启示】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
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 ”的道理。
例 2.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⑩唯:只有。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 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 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 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启示】
王戎幼年就能观察、推理,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这对于一个七岁的孩 子来说,确实很不简单。
5
例 3.
掩耳盗铃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而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遽掩其耳。
【注释】
①钟:古代一种乐器。
②况然:象声词。
1 .《吕氏春秋》这部书是 末期秦相 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 .解释下面各字的意思。
(1)欲:
(2)走:
(3)负:
(4)遽:
3 .请你翻译下面的句子。
(1)欲负而走,则钟大而不可负。
译文:
(2)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
4 .请你谈一谈对这则寓言寓意的理解。
6
【阅读训练】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 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 .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甚矣,汝之不惠 D .莲,花之君子者也
3 .翻译。
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7
参考答案
精讲精练
1 .战国 吕不韦
2 .(1)想要,将要(2)跑(3)背(4)立刻,立即
3 .(1)想背着(钟)跑,但钟很大不能背起来。(2)怕别人听见声音夺走钟,就立 即捂住自己的耳朵。
4 .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以欺骗自己的方式掩盖事实的人。
演练方阵
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C
3.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