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一课时
鸦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果的汁,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鸦片最初是作为药用,人吸食后会上瘾。无法集中精神、产生梦幻现象、昏迷、低血压、瞳孔变小,严重的引起呼吸抑制致人死亡。
罂粟花
初识“鸦片”
吸食鸦片的中国人
中国近代发展史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就在清朝逐渐走向衰败时,英国却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对中国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垂涎欲滴。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企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自此,中国成了一个灾难深重的大国。
1795——1839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
时间 鸦片数量(平均每年)
1795-1819 4000多箱
1820-1824 7889箱
1825-1829 12576箱
1830-1834 20331箱
1835-1838 35445箱
1839 40200箱
图说鸦片 了解危害
从上面的资料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会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鸦片的危害
鸦片走私给英国资本家和鸦片贩子带来巨额利润,带给中国的却是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世风日下,使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据统计,1835 年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200万。上自清朝官员,下至平民百姓,许多人吸毒成瘾,身心俱损。
虎门销烟
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我们就任人宰割吗?答案肯定是“不”。就在这危难的时刻,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林则徐。
虎门销烟
林则徐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奉朝廷之命到广州查禁鸦片。他郑重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他依靠民众的力量,雷厉风行地开展禁烟运动,采取没收鸦片、抓捕烟贩、严防海关等一系列严厉措施。最终,禁烟取得成功,没收英国商人的鸦片近20000箱。
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亲自指挥销毁没收的鸦片。虎门海滩人山人海,士兵和百姓们用刀劈开箱子,将鸦片取出,切成碎块,混合生石灰投入池中溶解,在场群众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烧鸦片》
林则徐
林则徐从小发奋读书,志向远大。他为官清廉、爱国爱民,不仅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在清朝闭关自守的年代,林则徐却放眼世界,聘请精通外文的人才编译了《四洲志》,其中记载了许多国家的地理、历史情况。
鸦片战争博物馆
阅读角:
誓与炮台共存亡
关天培是广东水师提督(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英军进攻虎门炮台时,他亲临战场指挥,点燃火炮攻击敌人。他说:“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他们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大部分士兵壮烈牺牲。关天培身负重伤,仍坚持与英军战斗,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
小组分享交流:
鸦片战争中,还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我们来一起分享相关资料。
我了解到的鸦片战争中的故事是:——————
我的感受是:——————
尽管官兵们如此顽强抵抗,不畏生死,牺牲了很多人,但是鸦片战争还是失败了,说一说是什么原因?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鸦片战争失败
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
香港的前世今生
同桌交流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的闭关自守、武器装备的落后,及清朝政府的无能,使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到150多年后,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充分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
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鸦片战争中,还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我们课后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吧!
提示:可以看《鸦片战争》的电影,也可以收集爱国志士的名言,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拓展练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 二 课时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复原图,我们曾经拥有过
圆明园的诉说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烧园。
活动角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法】维克多.雨果
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
阅读角
《圆明园》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纪录片《圆明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看到野蛮无礼的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他们被圆明园的美景和园中数不胜数的珍宝惊呆了,震惊之后就开始了疯狂的抢劫。凡事能拿走的通通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毁掉。他们用大斧把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砸碎,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又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几天几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就这样被毁了。
看到这里,我握紧着拳头,感到十分屈辱,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的独立与强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辨析:到底要不要重建圆明园
小组讨论:
如今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
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铜虎首 铜猴首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角
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他曾说过: “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耳!”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 全舰燃起大火, 船身倾斜。危急时刻,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舰同归于尽。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其射击,致远舰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资料,说说他们的故事。
左宝贵: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高级将领
在甲午战争保卫平壤的战斗中,负责防守玄武门的左宝贵,眼见清军已成溃败之势,他抱定了必死决心,依照回族礼仪,先期沐浴,身穿御赐黄马褂、戴花翎,出现在了炮声震天、血肉横飞的平壤城头,亲自指挥,说道“吾身当前,尔等继至”,以激励全军。
身边的士兵相继倒下后,他亲自点燃大炮向日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激战中,左宝贵身负重伤却不下火线,坚守阵地,裹创再战,血染征衣,在他的带领下众将士奋勇向前,连续击退日军三次进攻,不久左宝贵被炮弹击穿胸部,壮烈牺牲,就此悲壮地终结了三十八年戎马生涯,成为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与黄海海战中殉国的邓世昌并称“双忠”。
甲午战败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其中这一条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工具。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辛丑条约》共12款,还有19个附件
1.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铭记历史 牢记使命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