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年科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年科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年科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1.(2024·鄞州模拟)2024年初,不少地方发生了灾害性天气——冻雨。冻雨是一种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下列的物态变化与雨凇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霜打枝头
C.云雾缥缈
D.冰封湖面
2.(2024·鄞州模拟)近期,百日咳发病率上升,可接种百白破疫苗进行预防。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杀死病原体
3.(2024·鄞州模拟)4月10日,澳洲特有的哺乳动物袋鼠成为东部新城生态长廊的新客人。以下关于袋鼠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体外受精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4.(2024·鄞州模拟)3月24日至25日,强烈的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特大地磁暴。受此影响,黑龙江漠河等地出现极光现象。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处于银河系中心 B.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C.是一个气态球体 D.它的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5.(2024·鄞州模拟)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氯化钠 B.稀释浓硫酸
C.读取液体体积 D.闻气体气味
6.(2024·鄞州模拟)四月初,樱花公园的樱花期已近尾声,四明山上的樱花才刚刚盛放。下列关于樱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裸子植物
B.花是它的生殖器官
C.四明山上所有的樱花是一个群落
D.四明山上樱花开放较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
7.(2024·鄞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打铁花,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原理是将生铁熔化成的高温铁水抛向空中,它会迅速变成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在空中燃烧、降落、冷却,宛如流星划过夜空,非常壮观。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
B.铁熔化成高温铁水是通过做功来增大内能的
C.整个过程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表演中铁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8.(2024·鄞州模拟)科学家利用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后该纳米纤维的质量一定减少
C.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为1:3
D.甲醇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9.(2024·鄞州模拟)如图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照下4小时后,打开阀门①和②,挤压塑料袋观察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前需要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
B.Ⅰ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乙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I、Ⅱ袋内水珠主要是呼吸作用形成的
10.(2024·鄞州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别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检查反射弧是否正常 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11.(2024·鄞州模拟)3月24日,我国选手全红婵在世界杯(柏林站)女子单人十米跳台跳水决赛中夺冠。如图所示是她跳水的分解动作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起跳时,她借助跳台的反作用力向上运动
B.上升到B点时,她的机械能最大
C.在下落的过程中,她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D.从最高点下落过程中,她的惯性始终不变
12.(2024·鄞州模拟)小宁在科学拓展课上制作简易天气瓶,步骤如下:①配置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②配置樟脑的酒精溶液;③将上述的两种溶液混合装瓶并密封。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瓶内晶体析出量随之改变,以此可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图甲所示为硝酸钾、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丙为同一天气瓶放置于不同温度下出现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H4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小
B.樟脑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
C.图乙的天气瓶所处的环境温度更高些
D.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
13.(2024·鄞州模拟)如图,小宁将盛水的烧杯放在电子台秤上,台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将一个物块放入水中,漂浮时台秤示数为360g(如图乙):用力将物块下压至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台秤示数为400g(如图丙):将物块继续下压(从图丙到图丁),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增加了0.8N,整个过程水始终未溢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的质量为100g
B.木块的密度为0.6g/cm3
C.从图丙到图丁,杯底所受的压强逐渐增大
D.从图丙到图丁,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也增加了0.8N
14.(2024·鄞州模拟)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炭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小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A是Fe
B.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C.黄色溶液b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Fe3+
D.通过实验,无法确定该脱氧剂中氯化钠是否存在
15.(2024·鄞州模拟)小宁为某养鸡场设计了简易恒温箱系统,如图所示。控制电路由电磁继电器、滑动变阻器R1、热敏电阻R2(安装在恒温箱内,阻值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减小)、低压电源等组成。加热电路由电源、电热丝R3和R4等组成。调好R1阻值,闭合开关S1、S2,箱内温度升高到设定值后即在小范围内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线圈上端是S极
B.R3阻值小于R4阻值
C.温度升高时,电磁铁磁性减弱
D.要升高恒温箱控制的温度,可将R1的阻值稍微调小一些
16.(2024·鄞州模拟)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我国感染率有40%~60%,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传播现象。目前常用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检测,当患者服用含13C或14C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尿素酶分解成13CO2或14CO2,然后定时收集呼出的气体,测定其数值变化。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13C和14C具有相同的   数,因此属于同种元素。
(2)尿素呼气试验所需的时间短与尿素酶具有   性有关。
(3)呼气试验时,受测者向集气袋中吹气,此时膈肌处于图中   (填“a”或“b”)状态。
17.(2024·鄞州模拟)4月3日07时58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宁波多地有震感。
(1)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地震当天地球运动到   (填序号)位置。
(2)台湾地震多发是因为其位于板块与板块   处,地壳比较活跃。
(3)鄞州区多所学校第一时间拉响避险警报,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撤离教学楼。该反应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4)学校安全教育使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面对灾害与意外,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
A.台风来临,在广告牌下躲雨
B.发生地震时,高层住户乘电梯撤离
C.家中电路老化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18.(2024·鄞州模拟)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若图示中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该像是   (填“实”或“虚”)像,要使硅片上的像缩小,掩膜需向   (填“上”或“下”)移动。
19.(2024·鄞州模拟)五一假期小宁和家人一起去东钱湖露营、烧烤。
(1)到达目的地后,小宁帮爸爸一起搭建天幕帐篷,如图甲所示为天幕帐篷搭建的示意图,其中AC为天幕(遮阳幕布),AB、CD为支撑杆,防风绳的一头系在支撑杆的顶端,另一头用地钉固定在地面上。搭建过程中小宁拉紧防风绳后退时,拉力F会   (填“变大”或“变小”)。
(2)小宁在烤肉串的过程中,闻到阵阵香味,原因是   。烤肉时要注意火候,烤焦的肉类食物会含有强致癌物——苯并芘(化学式C20H12)。苯并芘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电池容量 4000mAh
工作电压 5V
灯的额定功率 5W
(3)夜幕降临,小宁用露营灯照明,其铭牌参数如表所示。该露营灯的电池充满电后,可供灯正常工作   h。
20.(2024·鄞州模拟)小宁进行下列实验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反应结束后,试管内红色物质又变黑了。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2)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小宁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看到明显现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微热,确定两者发生了反应。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
A.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B.加入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C.测得该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3)在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中,小宁把一根铝丝浸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没看到明显现象。原因是把铝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前,小宁遗漏了一步实验操作:   。
21.(2024·鄞州模拟)宁波大力推动家庭实验室,鼓励学生在家就地取材,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科学实验。小宁利用家中的衣架、矿泉水瓶、小卡片、细线、水等物品进行如下探究。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如图甲所示,小宁将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小卡片扭转一个角度,目的是   。
(2)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小宁利用衣架组装的机械可以将矿泉水瓶平稳搬运到高处。A衣架在该实验的作用是   ,当水瓶上升0.5m时,细线自由端被拉下   m。
22.(2024·鄞州模拟)安乐蜥是一类树栖性蜥蜴,其体表颜色会随情绪及周边环境改变,常被称作“美洲变色龙”。
(1)安乐蜥的趾宽大,爪尖锐,趾垫上有小钩,有利于攀附,这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   。
(2)巴哈马群岛每年的六月到十一月是飓风季节,生活在该岛的安乐蜥与其他地方的同类相比,前肢长度更长、后肢长度更短、前肢趾垫面积更大。小宁想验证安乐蜥的该形态特征是否与飓风有关,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一定数目、   (填“相同”或“不同”)形态特征的安乐蜥攀附在木棍上面。
步骤二:用大功率吹风机冷风档以一定强度的风吹安乐蜥,模拟飓风环境。
步骤三:一定时间后停止吹风,记录每只安乐蜥在木棍上停留的时间。
步骤四:分别统计每只安乐蜥的前肢长度、后肢长度、趾垫面积的大小。
结果预测:若实验结果为   ,则说明小宁的猜想是正确的,飓风对安乐蜥确实具有定向选择作用。
23.(2024·鄞州模拟)水是生命之源。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以“水”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水的组成
用如图甲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时电源用直流电而不能用交流电的原因是   。
切断电源后,打开   (填“a”或“b”)管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
【任务二】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电解纯水速率较慢,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NaOH来增强导电性。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同学们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乙所示。可知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24.(2024·鄞州模拟)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实验。
(1)图甲是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小宁实验后得出结论:电流一定时,电压越大,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越大。则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
(2)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小宁按图乙连接电路。
①闭合开关,发现灯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接下来小宁的操作应该是   。
②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读数为0.3A,小宁根据P=UI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75W。断开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灯泡额定功率的真实值   0.75W(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2024·鄞州模拟)科学上任何一种发现都离不开探究。下面是病毒的发现历程。
(1)1886年,德国科学家迈尔发现有些烟草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点,他把这种病命名为烟草花叶病(图甲),并证实这种病会传染。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进行了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他假设导致烟草患病的是细菌,实验结果是烟草依然患病,证明他的假设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1897~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叶林克继续研究,实验过程如图丙所示,结果再次证明导致烟草患病的不是   。他将这种“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质”取名为“病毒”。
(3)1939年,科学家才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图丁),其   (填“具备”或“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病毒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26.(2024·鄞州模拟)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电动汽车等领域。
(1)小宁查阅资料获悉,某锂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变为+3价,则LiMnO2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如图是他绘制的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的错误之处是   。
(3)由于锂电池中包含的电解液多含有机物,普遍存在易燃问题,在过充、短路等状态下,电池温度迅速升高,常常会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给锂电池充电时,锂电池相当于   (填“电源”或“用电器”)。
下列给锂电池充电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与其他大功率用电器并联在同一插排上
B.在小区集中充电处充电
C.导线断了重新接上,铜丝露在外面
D.及时更换达到使用寿命的插座、导线
27.(2024·鄞州模拟)4月9日到14日,2024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在宁波奥体中心举行,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282名运动员参赛。
(1)运动员早餐中的淀粉在B系统的器官   内分解成葡萄糖后进入血液,经过D系统,最终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与①的   作用有关。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呼吸加快,经过生理过程Ⅲ之后,血液会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血。
28.(2024·鄞州模拟)下表为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参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最大速度 20km/h
正常速度 15km/h
续航里程 60km
(1)交通法规中明确规定:所有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上路,驾驶员必须佩戴安全头盔。小宁欲制作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2)该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后,若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最多可行驶多少小时?
(3)该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50kg,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2×105Pa,若该车在行驶过程中每个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50cm2,那么其所载人和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多少千克?
29.(2024·鄞州模拟)小宁发现用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来回摩擦碳酸饮料易拉罐接口凹槽处,易拉罐会爆开,并有大量气泡冒出,如图所示。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0.(2024·鄞州模拟)实验室中有一瓶氯化钠样品,其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并测定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确定杂质的成分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小宁得出结论: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请写出步骤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称取20g氯化钠样品,置于干净的烧杯中,加足量的水使固体样品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2%的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BaCl2溶液104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计算该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1.(2024·鄞州模拟)如图甲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
(1)将图乙的R0接入MN中,电流表的读数为0.4A.求R0的大小。
(2)现有滑动变阻器R1的铭牌模糊不清,但实验室只有三种规格:“20Ω,1.5A”、“50Ω,1A”和“50Ω,1.5A”。通过将滑动变阻器Rx与R0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并接入MN中,观察到不同连接方式中电流表示数最大为1.9A,最小为0.15A,请通过计算判断Rx的规格。
(3)将R0取下,并将图丙C、D分别与M、N相连,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示数为U1: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已知R1=20Ω,U1:U2=3:2,I1=I2,控制开关断开、闭合和移动滑片,求此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由题意得雨凇为凝固现象。
【解答】AC. 露珠和云雾缥缈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AC错误;
B. 霜打枝头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B错误;
D. 冰封湖面 是水凝固而成,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将疫苗接种到自己体内能使人体内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做法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解答】袋鼠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用肺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A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的相关知识。.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 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
【解答】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位于银河系边缘,故A错误;
B.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故B正确;
C.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故C正确;
D.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操作要领,熟记操作要领是解题关键。
【解答】A 称量氯化钠应该左物右码,故A不正确;
B.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往水中到,故B不正确;
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正确。
D.闻气体气味应用手扇动气体,不能直接凑到容器口闻气味,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6.【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
【解答】A、B、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被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是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樱花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花是樱花的生殖器官,A错误,B正确;
C、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四明山上的所有樱花是 一个群体,因此属于种群,C错误。
D.四明山上樱花开放较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 合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至少有一组分为金属)混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解答】A.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A正确;
B.铁融化成高温铁水是通过热传递来增大内能,故B错误;
C.铁熔化成高温铁水,只是形态的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颗粒在空中燃烧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因此整个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表演中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由于铁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由图可得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
【解答】A.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纳米纤维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C正确,符合题意;
D. 应该说一个甲醇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用式子表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A. 该实验不用检验光合作用产物是否为淀粉,所以做该实验前不需要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 ,A错误。
B. Ⅰ 袋内叶片既能进行呼吸作用也能进行蒸腾作用,B错误。
C. 甲中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乙试管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变浑浊现象,C正确。
D.蒸腾作用散失水分,I、II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声音产生的条件;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对于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想要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解答】A.能探究,加入的溶质种类不一样,A正确
B.可以通过敲击来检查反射弧是否正常,故正确
C.该方案能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既有气体参加又有气体生成,另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不能达到目的,故D错误
综上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
【解答】A 起跳时借助反作用力向上,A正确;
B.B点时重力势能最大,整个过程中机械能不变,所以B错误;
C 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B正确;
D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所以惯性不变,D正确;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不同温度下,溶解的溶质更多,温度更高。
【解答】A.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要注明温度,A错误;
B. 樟脑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酒精,B错误;
C. 图乙的天气瓶所处的环境温度更高些 ,溶解的溶质更多,C正确;
D. 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 ,D 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液体压强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A.将 盛水的烧杯放在电子台秤上,示数为300 g,则烧杯和水的质量为300 g,将物块投
人水中,漂浮时台秤示数为360g,所以物块的质量m=360g-300g=60g,故A错误。
B.用力将物块全部压入水中,此时台秤示数为400 g,则排开水的质量m=400 g- 300 g= 100 g,则物块的体积V物=V排= 100cm3 ,则物块的密度=0.6 g/cm3',故B正确。
CD.从图丙到图丁,物块始终浸没在水中,水面不再升高,由p=pgh可知,杯底水的压强不变,浮力不变,故C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碳不溶于水,不会与酸反应;取样品,用磁铁吸引后,得到棕黑色粉末,加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的滤液pH=9,所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棕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黄色溶液和黑色固体,所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碳粉;综上所述,该脱氧剂中一定有铁粉、炭粉、碳酸钠、氧化铁,以上实验无法判断氯化钠是否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由分析可知,固体A是铁,化学式为Fe,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经过操作Ⅰ得到固体和液体,则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故B选项说法正确。
C、棕黄色粉末是氧化铁和碳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碳粉不能和盐酸反应,则黄色溶液b中一定存在生成的氯化铁和过量的稀盐酸,其中的阳离子是Fe3+、H+,故C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脱氧剂中一定有铁粉、炭粉、碳酸钠、氧化铁,无法判断氯化钠是否存在,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5.【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分析电路可知,温度升高时,电磁铁磁性增强,吸引衔铁,使R4电路接通。
【解答】A.闭合开关S1,电流从电磁铁上端流入,下端流出,由安培定则可知,线圈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A错误;
BC.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2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温度升高时,电磁铁磁性增强,吸引衔铁,使R4电路接通,此时恒温箱处于保温状态;温度降低时,电磁铁磁性减弱,衔铁在左侧弹簧作用下被拉起,使R3电路接通,此时恒温箱处于加热状态;
加热功率大于保温功率,且电源电压不变,R3阻值小于R4阻值,B正确,C错误;
D. 要升高恒温箱控制的温度,可将R1的阻值稍微调大一些,D错误;
故答案为:B。
16.【答案】(1)质子
(2)高效
(3)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酶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
【解答】(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尿素呼气试验所需的时间短 说明酶很高效。
(3)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内部空间小,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17.【答案】(1)②
(2)交界
(3)条件
(4)A;B;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产生四个节气。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解答】(1)这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处于“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 ② 位置即春分和冬至之间;
(2)台湾地区地震多发,主要原因是其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3)同学们经过训练做出的逃生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4)A.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所以当台风来临时,我们要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是:不能站在大树底下躲雨,不能蹲在电线杆旁避雨,不能站在广告牌下避雨;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广告牌;人员勿随意外出,危房人员及时转移,学生停课,渔船在台风来临之前停靠港湾等。A错误。
B. 因为地震会对电力设施产生破坏,一般都会造成停电,所以,一定不要乘坐电梯 ,B错误;
C.家中电线起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C错误 ;
故答案为:ABC。
18.【答案】实;上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由题图和题意可知,缩图透镜为凸透镜,且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硅片相
当于光屏。
【解答】(1)由分析知掩膜上的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即物距u>2f),硅片位于縮图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即像距f19.【答案】(1)变小
(2)微粒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机物;20:1
(3)4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力,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除外 。
【解答】(1)以AB作为杠杆,B为支点,动力为拉力F,阻力为天幕对A点的拉力,后退过程中,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增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减小;
(2)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苯并芘属于 ,碳氢质量比为20×12:12=20:1;
(3)满电时存储的电能为4A·h×5V=20W·h,所以灯泡正常工作的时间为20W·h/5W=4h。
20.【答案】(1)熄灭酒精灯后未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
(2)C
(3)用砂皮纸打磨铝丝,去除表面的氧化膜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反应前先通氢气,反应后继续通氢气知道完全冷却。铝丝可能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对里面的铝有保护作用。
【解答】(1)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反应结束后,试管内红色物质又变黑了,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反应后没有继续通氢气,导致灼热的铜被氧化。
(2)A.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不含稀盐酸,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A选项错误。
B.加入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B选项错误。
C.测得该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C选项正确。
D.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溶液显中性,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3)依据题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那可能是铝丝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了Al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用砂皮纸打磨铝丝,去除表面的氧化膜。
21.【答案】(1)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2)改变拉力方向;2.5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 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
【解答】(1)小明将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小卡片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受到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松手后,小卡片的运动状态会改变。
(2)本实验中的衣服挂起到了改变拉力方向的作用,它类似于简单机械中的定滑轮。小明利用衣服挂组装的机械可以将水瓶平稳搬运到高处,如图乙所示, 当水瓶上升0.5m时 ,此时
滑轮组的绳子的段数n=5, 细线自由端被拉下 2.5m。
22.【答案】(1)适应
(2)不同;前肢长度更长、后肢长度更短、前肢趾垫面积更大的安乐蜥在木棍上停留的时间更长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
【解析】【分析】前肢长度变长、后肢长度变变短、前肢趾垫面积变大的特点,更好地“抱树”,较长的后肢会增加被风吹动的表面积,飓风对安乐蜥具有选择作用。
【解答】 (1)、安乐蜥的趾宽大,爪尖锐,趾垫上有小钩,有利于攀附,这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2) 选取一定数目、 不同 形态特征的安乐蜥,构成对照实验; 前肢长度更长、后肢长度更短、前肢趾垫面积更大的安乐蜥可以更好地“抱树”,使安乐蜥更能适应环境。
23.【答案】交流电的电流方向变换,两个电极处产生的均为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无法达到实验目的;a;10%的NaOH溶液和12V电压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产生氢气,与正极相连的一极产生氧气,据此分析;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交流电的电流方向时刻改变。
【解答】(1) 交流电的电流方向时刻改变,导致电极处产生的均为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
(2)电解水,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产生氢气,与正极相连的一极产生氧气,用如图甲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中观察到,a玻璃管中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切断电源后,打开a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甲玻璃管尖嘴口,观察到木条复燃;打开b处活塞,将燃着的木条放在乙玻璃管尖嘴口,观察到气体燃烧。
(3)由图2可知,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NaOH溶液浓度为10%,电压为12V。
24.【答案】(1)电压表示数大的小灯泡更亮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观察灯泡是否发光;大于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图甲中两灯串联,根据P=UI,在电流相等时,灯两端的电压越大,灯的实际功率越大,灯越亮;
(2)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滑片移动的方向;电流表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根据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判定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的额定电流的大小,然后根据P=UI分析功率的大小关系。
【解答】(1)甲中两灯串联,通过两盏灯的电流相等,灯的电压越大,根据P=UI可知,灯的实际功率越大,灯越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电压表示数大的灯泡比示数小的灯泡亮;
(2)应增大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故滑片向右移动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②由图可知,电路中无电流时,电流表的指针指针零刻度线的左侧,则测量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要小于灯泡的额定电流,根据P=UI可知,测得的灯泡的实际功率偏小,即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真实值大于0.75W。
25.【答案】(1)错误
(2)细菌
(3)不具备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病毒十分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因此可以看出,病毒与细菌的本质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1)伊万诺夫斯基根据自己假设,进行实验,他把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的滤液去感染正常烟叶,如果正常烟草叶片不患病,则说明“感染源”是细菌,因为它被过滤器阻隔,没有进入滤液;如果正常烟草叶片患病,则说明“感染源”不是细菌,因为被细菌过滤器过滤后的滤液中不含细菌,推测感染源是细菌以外的一种生物,它比细菌还小。因此,如果出现烟草患病的现象,则初步证明他的假设是错误的。
(2)荷兰微生物学家贝叶林克在伊万诺夫斯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提取患病烟草叶片汁液,接种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结果没有细菌菌落生长,由此可以推断导致烟草患病的病原体不是细菌,而是比细菌小的另一种生物的结论。
(3)由分析知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
26.【答案】(1)+1
(2)相对原子质量带有单位
(3)用电器;B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反应前后锂元素的化合价; 相对原子质量 没有单位,消耗电能的物体为用电器。
【解答】(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锂元素的化合价为x,x+3-4=0,x=+1
(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3) 给锂电池充电时,锂电池消耗电能,相当于用电器;
(4)A.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电流过大,故A不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 在小区集中充电处充电 ,B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导线断了重新接.上, 铜丝露在外面 ,容易触电,故C不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及时更换达到使用寿命的插座,故D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答案为:BD。
27.【答案】(1)小肠;重吸收
(2)动脉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图中的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循环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人的消化、吸收、呼吸、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
【解答】(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最终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2)外界的氧气经过A系统,发生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8.【答案】(1)B
(2)解:
答:最多可行驶4小时
(3)解:F=ps=2×105Pa×50×10-4m2×2=2000N
m载=m总-m车=200kg-50kg=150kg
答:其所载人和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150kg。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电动车启动的条件分析两个开关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这说明两个开关相互影响,是串联在一起的,一起控制电动机,故B正确、ACD错误。
(2)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
(3)压力等于压强乘以受力面积,重力等于压力,重力除以g等于质量。
29.【答案】①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能使凹槽处受到更大的压力,摩擦时使凹槽处受到更大的摩擦力。
②来回摩擦凹槽处,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罐口的温度升高。
③碳酸受热分解产生CO2,罐内气压增大。
④易拉罐开口处易变形,最终爆开。⑤爆开后,瓶内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小,大量气泡冒出。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能使凹槽处受到更大的压力,摩擦时使凹槽处受到更大的摩擦力 。通过做功,使罐口温度升高,罐内气压增大,罐内气体对罐口拉片压力增大,使罐口爆开,易拉罐打开后,罐内气压突然减小,有大量气泡冒出,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的减小而变小。
30.【答案】(1)Na2SO4+BaCl2=BaSO4↓+2NaCl
(2)Cl-、SO42-
(3)解:BaCl2的质量为208g×2%=4.16g
设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SO4=BaSO4↓+2NaCl
208 142
4.16g x
解得x=2.84g
则该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5.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步骤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求出硫酸钠的质量,由硫酸钠的质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步骤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
(2)由流程可知,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均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氯化镁和氯化钙,而由图可知,加入208g氯化钡时,才恰好完全反应,则当加入氯化钡的质量为104g,溶液中的硫酸钠还未完全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氯化钠,故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SO42-。
31.【答案】(1)解:
(2)解:电流最大时,R0与Rx并联,Ix=I-I0=1.9A-0.4A=1.5A(1分)
电流最小时,R0与Rx串联,
(1分)
答:Rx所用规格“50Ω,1.5A”。
(3)解: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移到A端时,电路中只接R1,
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移到B端时,电路中R1和R3并联,电压表示数U1=U;电流表的示数
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在中点时,电路中R2和串联,电压表的示数
由U1:U2=3:2可得出解得R3=4R2①
由I1=I2,可得出
①②式联立,得出R2=15Ω
R3=4R2=60Ω
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在B点时,电路中R2和R3串联,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
Rmax=R2+R3=15Ω+60Ω=75Ω
答: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1.92W。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求解R0大小。
(2) 电流最大时,R0与Rx并联 , 电流最小时,R0与Rx串联 ,结合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3) 分析开关闭合情况,求解R2与R3的比值关系,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在B点时 ,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
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年科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1.(2024·鄞州模拟)2024年初,不少地方发生了灾害性天气——冻雨。冻雨是一种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下列的物态变化与雨凇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霜打枝头
C.云雾缥缈
D.冰封湖面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由题意得雨凇为凝固现象。
【解答】AC. 露珠和云雾缥缈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AC错误;
B. 霜打枝头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B错误;
D. 冰封湖面 是水凝固而成,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4·鄞州模拟)近期,百日咳发病率上升,可接种百白破疫苗进行预防。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杀死病原体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将疫苗接种到自己体内能使人体内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做法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C。
3.(2024·鄞州模拟)4月10日,澳洲特有的哺乳动物袋鼠成为东部新城生态长廊的新客人。以下关于袋鼠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体外受精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解答】袋鼠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用肺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A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4·鄞州模拟)3月24日至25日,强烈的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特大地磁暴。受此影响,黑龙江漠河等地出现极光现象。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处于银河系中心 B.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C.是一个气态球体 D.它的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的相关知识。.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 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
【解答】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位于银河系边缘,故A错误;
B.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故B正确;
C.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故C正确;
D.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5.(2024·鄞州模拟)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氯化钠 B.稀释浓硫酸
C.读取液体体积 D.闻气体气味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操作要领,熟记操作要领是解题关键。
【解答】A 称量氯化钠应该左物右码,故A不正确;
B.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往水中到,故B不正确;
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正确。
D.闻气体气味应用手扇动气体,不能直接凑到容器口闻气味,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6.(2024·鄞州模拟)四月初,樱花公园的樱花期已近尾声,四明山上的樱花才刚刚盛放。下列关于樱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裸子植物
B.花是它的生殖器官
C.四明山上所有的樱花是一个群落
D.四明山上樱花开放较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
【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
【解答】A、B、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被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是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樱花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花是樱花的生殖器官,A错误,B正确;
C、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四明山上的所有樱花是 一个群体,因此属于种群,C错误。
D.四明山上樱花开放较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4·鄞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打铁花,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原理是将生铁熔化成的高温铁水抛向空中,它会迅速变成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在空中燃烧、降落、冷却,宛如流星划过夜空,非常壮观。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
B.铁熔化成高温铁水是通过做功来增大内能的
C.整个过程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表演中铁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 合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至少有一组分为金属)混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解答】A.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A正确;
B.铁融化成高温铁水是通过热传递来增大内能,故B错误;
C.铁熔化成高温铁水,只是形态的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颗粒在空中燃烧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因此整个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表演中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由于铁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A。
8.(2024·鄞州模拟)科学家利用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后该纳米纤维的质量一定减少
C.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为1:3
D.甲醇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由图可得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
【解答】A.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纳米纤维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C正确,符合题意;
D. 应该说一个甲醇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4·鄞州模拟)如图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照下4小时后,打开阀门①和②,挤压塑料袋观察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前需要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
B.Ⅰ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乙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I、Ⅱ袋内水珠主要是呼吸作用形成的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用式子表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A. 该实验不用检验光合作用产物是否为淀粉,所以做该实验前不需要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 ,A错误。
B. Ⅰ 袋内叶片既能进行呼吸作用也能进行蒸腾作用,B错误。
C. 甲中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乙试管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变浑浊现象,C正确。
D.蒸腾作用散失水分,I、II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鄞州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别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检查反射弧是否正常 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声音产生的条件;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对于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想要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解答】A.能探究,加入的溶质种类不一样,A正确
B.可以通过敲击来检查反射弧是否正常,故正确
C.该方案能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既有气体参加又有气体生成,另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不能达到目的,故D错误
综上故答案为:D。
11.(2024·鄞州模拟)3月24日,我国选手全红婵在世界杯(柏林站)女子单人十米跳台跳水决赛中夺冠。如图所示是她跳水的分解动作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起跳时,她借助跳台的反作用力向上运动
B.上升到B点时,她的机械能最大
C.在下落的过程中,她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D.从最高点下落过程中,她的惯性始终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
【解答】A 起跳时借助反作用力向上,A正确;
B.B点时重力势能最大,整个过程中机械能不变,所以B错误;
C 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B正确;
D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所以惯性不变,D正确;
故答案为:B
12.(2024·鄞州模拟)小宁在科学拓展课上制作简易天气瓶,步骤如下:①配置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②配置樟脑的酒精溶液;③将上述的两种溶液混合装瓶并密封。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瓶内晶体析出量随之改变,以此可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图甲所示为硝酸钾、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丙为同一天气瓶放置于不同温度下出现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H4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小
B.樟脑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
C.图乙的天气瓶所处的环境温度更高些
D.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不同温度下,溶解的溶质更多,温度更高。
【解答】A.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要注明温度,A错误;
B. 樟脑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酒精,B错误;
C. 图乙的天气瓶所处的环境温度更高些 ,溶解的溶质更多,C正确;
D. 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 ,D 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4·鄞州模拟)如图,小宁将盛水的烧杯放在电子台秤上,台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将一个物块放入水中,漂浮时台秤示数为360g(如图乙):用力将物块下压至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台秤示数为400g(如图丙):将物块继续下压(从图丙到图丁),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增加了0.8N,整个过程水始终未溢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的质量为100g
B.木块的密度为0.6g/cm3
C.从图丙到图丁,杯底所受的压强逐渐增大
D.从图丙到图丁,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也增加了0.8N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液体压强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A.将 盛水的烧杯放在电子台秤上,示数为300 g,则烧杯和水的质量为300 g,将物块投
人水中,漂浮时台秤示数为360g,所以物块的质量m=360g-300g=60g,故A错误。
B.用力将物块全部压入水中,此时台秤示数为400 g,则排开水的质量m=400 g- 300 g= 100 g,则物块的体积V物=V排= 100cm3 ,则物块的密度=0.6 g/cm3',故B正确。
CD.从图丙到图丁,物块始终浸没在水中,水面不再升高,由p=pgh可知,杯底水的压强不变,浮力不变,故C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4·鄞州模拟)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炭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小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A是Fe
B.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C.黄色溶液b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Fe3+
D.通过实验,无法确定该脱氧剂中氯化钠是否存在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碳不溶于水,不会与酸反应;取样品,用磁铁吸引后,得到棕黑色粉末,加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的滤液pH=9,所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棕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黄色溶液和黑色固体,所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碳粉;综上所述,该脱氧剂中一定有铁粉、炭粉、碳酸钠、氧化铁,以上实验无法判断氯化钠是否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由分析可知,固体A是铁,化学式为Fe,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经过操作Ⅰ得到固体和液体,则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故B选项说法正确。
C、棕黄色粉末是氧化铁和碳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碳粉不能和盐酸反应,则黄色溶液b中一定存在生成的氯化铁和过量的稀盐酸,其中的阳离子是Fe3+、H+,故C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脱氧剂中一定有铁粉、炭粉、碳酸钠、氧化铁,无法判断氯化钠是否存在,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5.(2024·鄞州模拟)小宁为某养鸡场设计了简易恒温箱系统,如图所示。控制电路由电磁继电器、滑动变阻器R1、热敏电阻R2(安装在恒温箱内,阻值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减小)、低压电源等组成。加热电路由电源、电热丝R3和R4等组成。调好R1阻值,闭合开关S1、S2,箱内温度升高到设定值后即在小范围内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线圈上端是S极
B.R3阻值小于R4阻值
C.温度升高时,电磁铁磁性减弱
D.要升高恒温箱控制的温度,可将R1的阻值稍微调小一些
【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分析电路可知,温度升高时,电磁铁磁性增强,吸引衔铁,使R4电路接通。
【解答】A.闭合开关S1,电流从电磁铁上端流入,下端流出,由安培定则可知,线圈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A错误;
BC.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2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温度升高时,电磁铁磁性增强,吸引衔铁,使R4电路接通,此时恒温箱处于保温状态;温度降低时,电磁铁磁性减弱,衔铁在左侧弹簧作用下被拉起,使R3电路接通,此时恒温箱处于加热状态;
加热功率大于保温功率,且电源电压不变,R3阻值小于R4阻值,B正确,C错误;
D. 要升高恒温箱控制的温度,可将R1的阻值稍微调大一些,D错误;
故答案为:B。
16.(2024·鄞州模拟)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我国感染率有40%~60%,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传播现象。目前常用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检测,当患者服用含13C或14C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尿素酶分解成13CO2或14CO2,然后定时收集呼出的气体,测定其数值变化。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13C和14C具有相同的   数,因此属于同种元素。
(2)尿素呼气试验所需的时间短与尿素酶具有   性有关。
(3)呼气试验时,受测者向集气袋中吹气,此时膈肌处于图中   (填“a”或“b”)状态。
【答案】(1)质子
(2)高效
(3)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酶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
【解答】(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尿素呼气试验所需的时间短 说明酶很高效。
(3)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内部空间小,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17.(2024·鄞州模拟)4月3日07时58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宁波多地有震感。
(1)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地震当天地球运动到   (填序号)位置。
(2)台湾地震多发是因为其位于板块与板块   处,地壳比较活跃。
(3)鄞州区多所学校第一时间拉响避险警报,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撤离教学楼。该反应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4)学校安全教育使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面对灾害与意外,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
A.台风来临,在广告牌下躲雨
B.发生地震时,高层住户乘电梯撤离
C.家中电路老化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1)②
(2)交界
(3)条件
(4)A;B;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产生四个节气。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解答】(1)这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处于“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 ② 位置即春分和冬至之间;
(2)台湾地区地震多发,主要原因是其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3)同学们经过训练做出的逃生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4)A.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所以当台风来临时,我们要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是:不能站在大树底下躲雨,不能蹲在电线杆旁避雨,不能站在广告牌下避雨;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广告牌;人员勿随意外出,危房人员及时转移,学生停课,渔船在台风来临之前停靠港湾等。A错误。
B. 因为地震会对电力设施产生破坏,一般都会造成停电,所以,一定不要乘坐电梯 ,B错误;
C.家中电线起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C错误 ;
故答案为:ABC。
18.(2024·鄞州模拟)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若图示中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该像是   (填“实”或“虚”)像,要使硅片上的像缩小,掩膜需向   (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实;上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由题图和题意可知,缩图透镜为凸透镜,且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硅片相
当于光屏。
【解答】(1)由分析知掩膜上的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即物距u>2f),硅片位于縮图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即像距f19.(2024·鄞州模拟)五一假期小宁和家人一起去东钱湖露营、烧烤。
(1)到达目的地后,小宁帮爸爸一起搭建天幕帐篷,如图甲所示为天幕帐篷搭建的示意图,其中AC为天幕(遮阳幕布),AB、CD为支撑杆,防风绳的一头系在支撑杆的顶端,另一头用地钉固定在地面上。搭建过程中小宁拉紧防风绳后退时,拉力F会   (填“变大”或“变小”)。
(2)小宁在烤肉串的过程中,闻到阵阵香味,原因是   。烤肉时要注意火候,烤焦的肉类食物会含有强致癌物——苯并芘(化学式C20H12)。苯并芘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电池容量 4000mAh
工作电压 5V
灯的额定功率 5W
(3)夜幕降临,小宁用露营灯照明,其铭牌参数如表所示。该露营灯的电池充满电后,可供灯正常工作   h。
【答案】(1)变小
(2)微粒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机物;20:1
(3)4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力,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除外 。
【解答】(1)以AB作为杠杆,B为支点,动力为拉力F,阻力为天幕对A点的拉力,后退过程中,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增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减小;
(2)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苯并芘属于 ,碳氢质量比为20×12:12=20:1;
(3)满电时存储的电能为4A·h×5V=20W·h,所以灯泡正常工作的时间为20W·h/5W=4h。
20.(2024·鄞州模拟)小宁进行下列实验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反应结束后,试管内红色物质又变黑了。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2)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小宁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看到明显现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微热,确定两者发生了反应。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
A.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B.加入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C.测得该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3)在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中,小宁把一根铝丝浸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没看到明显现象。原因是把铝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前,小宁遗漏了一步实验操作:   。
【答案】(1)熄灭酒精灯后未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
(2)C
(3)用砂皮纸打磨铝丝,去除表面的氧化膜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反应前先通氢气,反应后继续通氢气知道完全冷却。铝丝可能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对里面的铝有保护作用。
【解答】(1)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反应结束后,试管内红色物质又变黑了,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反应后没有继续通氢气,导致灼热的铜被氧化。
(2)A.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不含稀盐酸,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A选项错误。
B.加入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B选项错误。
C.测得该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C选项正确。
D.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溶液显中性,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3)依据题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那可能是铝丝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了Al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用砂皮纸打磨铝丝,去除表面的氧化膜。
21.(2024·鄞州模拟)宁波大力推动家庭实验室,鼓励学生在家就地取材,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科学实验。小宁利用家中的衣架、矿泉水瓶、小卡片、细线、水等物品进行如下探究。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如图甲所示,小宁将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小卡片扭转一个角度,目的是   。
(2)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小宁利用衣架组装的机械可以将矿泉水瓶平稳搬运到高处。A衣架在该实验的作用是   ,当水瓶上升0.5m时,细线自由端被拉下   m。
【答案】(1)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2)改变拉力方向;2.5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 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
【解答】(1)小明将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小卡片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受到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松手后,小卡片的运动状态会改变。
(2)本实验中的衣服挂起到了改变拉力方向的作用,它类似于简单机械中的定滑轮。小明利用衣服挂组装的机械可以将水瓶平稳搬运到高处,如图乙所示, 当水瓶上升0.5m时 ,此时
滑轮组的绳子的段数n=5, 细线自由端被拉下 2.5m。
22.(2024·鄞州模拟)安乐蜥是一类树栖性蜥蜴,其体表颜色会随情绪及周边环境改变,常被称作“美洲变色龙”。
(1)安乐蜥的趾宽大,爪尖锐,趾垫上有小钩,有利于攀附,这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   。
(2)巴哈马群岛每年的六月到十一月是飓风季节,生活在该岛的安乐蜥与其他地方的同类相比,前肢长度更长、后肢长度更短、前肢趾垫面积更大。小宁想验证安乐蜥的该形态特征是否与飓风有关,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一定数目、   (填“相同”或“不同”)形态特征的安乐蜥攀附在木棍上面。
步骤二:用大功率吹风机冷风档以一定强度的风吹安乐蜥,模拟飓风环境。
步骤三:一定时间后停止吹风,记录每只安乐蜥在木棍上停留的时间。
步骤四:分别统计每只安乐蜥的前肢长度、后肢长度、趾垫面积的大小。
结果预测:若实验结果为   ,则说明小宁的猜想是正确的,飓风对安乐蜥确实具有定向选择作用。
【答案】(1)适应
(2)不同;前肢长度更长、后肢长度更短、前肢趾垫面积更大的安乐蜥在木棍上停留的时间更长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
【解析】【分析】前肢长度变长、后肢长度变变短、前肢趾垫面积变大的特点,更好地“抱树”,较长的后肢会增加被风吹动的表面积,飓风对安乐蜥具有选择作用。
【解答】 (1)、安乐蜥的趾宽大,爪尖锐,趾垫上有小钩,有利于攀附,这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2) 选取一定数目、 不同 形态特征的安乐蜥,构成对照实验; 前肢长度更长、后肢长度更短、前肢趾垫面积更大的安乐蜥可以更好地“抱树”,使安乐蜥更能适应环境。
23.(2024·鄞州模拟)水是生命之源。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以“水”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水的组成
用如图甲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时电源用直流电而不能用交流电的原因是   。
切断电源后,打开   (填“a”或“b”)管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
【任务二】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电解纯水速率较慢,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NaOH来增强导电性。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同学们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乙所示。可知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答案】交流电的电流方向变换,两个电极处产生的均为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无法达到实验目的;a;10%的NaOH溶液和12V电压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产生氢气,与正极相连的一极产生氧气,据此分析;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交流电的电流方向时刻改变。
【解答】(1) 交流电的电流方向时刻改变,导致电极处产生的均为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
(2)电解水,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产生氢气,与正极相连的一极产生氧气,用如图甲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中观察到,a玻璃管中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切断电源后,打开a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甲玻璃管尖嘴口,观察到木条复燃;打开b处活塞,将燃着的木条放在乙玻璃管尖嘴口,观察到气体燃烧。
(3)由图2可知,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NaOH溶液浓度为10%,电压为12V。
24.(2024·鄞州模拟)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实验。
(1)图甲是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小宁实验后得出结论:电流一定时,电压越大,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越大。则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
(2)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小宁按图乙连接电路。
①闭合开关,发现灯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接下来小宁的操作应该是   。
②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读数为0.3A,小宁根据P=UI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75W。断开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灯泡额定功率的真实值   0.75W(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电压表示数大的小灯泡更亮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观察灯泡是否发光;大于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图甲中两灯串联,根据P=UI,在电流相等时,灯两端的电压越大,灯的实际功率越大,灯越亮;
(2)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滑片移动的方向;电流表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根据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判定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的额定电流的大小,然后根据P=UI分析功率的大小关系。
【解答】(1)甲中两灯串联,通过两盏灯的电流相等,灯的电压越大,根据P=UI可知,灯的实际功率越大,灯越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电压表示数大的灯泡比示数小的灯泡亮;
(2)应增大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故滑片向右移动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②由图可知,电路中无电流时,电流表的指针指针零刻度线的左侧,则测量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要小于灯泡的额定电流,根据P=UI可知,测得的灯泡的实际功率偏小,即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真实值大于0.75W。
25.(2024·鄞州模拟)科学上任何一种发现都离不开探究。下面是病毒的发现历程。
(1)1886年,德国科学家迈尔发现有些烟草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点,他把这种病命名为烟草花叶病(图甲),并证实这种病会传染。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进行了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他假设导致烟草患病的是细菌,实验结果是烟草依然患病,证明他的假设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1897~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叶林克继续研究,实验过程如图丙所示,结果再次证明导致烟草患病的不是   。他将这种“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质”取名为“病毒”。
(3)1939年,科学家才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图丁),其   (填“具备”或“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病毒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答案】(1)错误
(2)细菌
(3)不具备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病毒十分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因此可以看出,病毒与细菌的本质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1)伊万诺夫斯基根据自己假设,进行实验,他把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的滤液去感染正常烟叶,如果正常烟草叶片不患病,则说明“感染源”是细菌,因为它被过滤器阻隔,没有进入滤液;如果正常烟草叶片患病,则说明“感染源”不是细菌,因为被细菌过滤器过滤后的滤液中不含细菌,推测感染源是细菌以外的一种生物,它比细菌还小。因此,如果出现烟草患病的现象,则初步证明他的假设是错误的。
(2)荷兰微生物学家贝叶林克在伊万诺夫斯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提取患病烟草叶片汁液,接种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结果没有细菌菌落生长,由此可以推断导致烟草患病的病原体不是细菌,而是比细菌小的另一种生物的结论。
(3)由分析知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
26.(2024·鄞州模拟)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电动汽车等领域。
(1)小宁查阅资料获悉,某锂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变为+3价,则LiMnO2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如图是他绘制的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的错误之处是   。
(3)由于锂电池中包含的电解液多含有机物,普遍存在易燃问题,在过充、短路等状态下,电池温度迅速升高,常常会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给锂电池充电时,锂电池相当于   (填“电源”或“用电器”)。
下列给锂电池充电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与其他大功率用电器并联在同一插排上
B.在小区集中充电处充电
C.导线断了重新接上,铜丝露在外面
D.及时更换达到使用寿命的插座、导线
【答案】(1)+1
(2)相对原子质量带有单位
(3)用电器;B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反应前后锂元素的化合价; 相对原子质量 没有单位,消耗电能的物体为用电器。
【解答】(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锂元素的化合价为x,x+3-4=0,x=+1
(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3) 给锂电池充电时,锂电池消耗电能,相当于用电器;
(4)A.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电流过大,故A不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 在小区集中充电处充电 ,B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导线断了重新接.上, 铜丝露在外面 ,容易触电,故C不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及时更换达到使用寿命的插座,故D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答案为:BD。
27.(2024·鄞州模拟)4月9日到14日,2024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在宁波奥体中心举行,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282名运动员参赛。
(1)运动员早餐中的淀粉在B系统的器官   内分解成葡萄糖后进入血液,经过D系统,最终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与①的   作用有关。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呼吸加快,经过生理过程Ⅲ之后,血液会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血。
【答案】(1)小肠;重吸收
(2)动脉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图中的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循环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人的消化、吸收、呼吸、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
【解答】(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最终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2)外界的氧气经过A系统,发生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8.(2024·鄞州模拟)下表为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参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最大速度 20km/h
正常速度 15km/h
续航里程 60km
(1)交通法规中明确规定:所有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上路,驾驶员必须佩戴安全头盔。小宁欲制作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2)该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后,若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最多可行驶多少小时?
(3)该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50kg,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2×105Pa,若该车在行驶过程中每个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50cm2,那么其所载人和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多少千克?
【答案】(1)B
(2)解:
答:最多可行驶4小时
(3)解:F=ps=2×105Pa×50×10-4m2×2=2000N
m载=m总-m车=200kg-50kg=150kg
答:其所载人和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150kg。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电动车启动的条件分析两个开关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这说明两个开关相互影响,是串联在一起的,一起控制电动机,故B正确、ACD错误。
(2)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
(3)压力等于压强乘以受力面积,重力等于压力,重力除以g等于质量。
29.(2024·鄞州模拟)小宁发现用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来回摩擦碳酸饮料易拉罐接口凹槽处,易拉罐会爆开,并有大量气泡冒出,如图所示。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案】①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能使凹槽处受到更大的压力,摩擦时使凹槽处受到更大的摩擦力。
②来回摩擦凹槽处,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罐口的温度升高。
③碳酸受热分解产生CO2,罐内气压增大。
④易拉罐开口处易变形,最终爆开。⑤爆开后,瓶内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小,大量气泡冒出。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能使凹槽处受到更大的压力,摩擦时使凹槽处受到更大的摩擦力 。通过做功,使罐口温度升高,罐内气压增大,罐内气体对罐口拉片压力增大,使罐口爆开,易拉罐打开后,罐内气压突然减小,有大量气泡冒出,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的减小而变小。
30.(2024·鄞州模拟)实验室中有一瓶氯化钠样品,其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并测定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确定杂质的成分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小宁得出结论: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请写出步骤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称取20g氯化钠样品,置于干净的烧杯中,加足量的水使固体样品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2%的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BaCl2溶液104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计算该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Na2SO4+BaCl2=BaSO4↓+2NaCl
(2)Cl-、SO42-
(3)解:BaCl2的质量为208g×2%=4.16g
设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SO4=BaSO4↓+2NaCl
208 142
4.16g x
解得x=2.84g
则该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5.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步骤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求出硫酸钠的质量,由硫酸钠的质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步骤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
(2)由流程可知,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均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氯化镁和氯化钙,而由图可知,加入208g氯化钡时,才恰好完全反应,则当加入氯化钡的质量为104g,溶液中的硫酸钠还未完全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氯化钠,故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SO42-。
31.(2024·鄞州模拟)如图甲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
(1)将图乙的R0接入MN中,电流表的读数为0.4A.求R0的大小。
(2)现有滑动变阻器R1的铭牌模糊不清,但实验室只有三种规格:“20Ω,1.5A”、“50Ω,1A”和“50Ω,1.5A”。通过将滑动变阻器Rx与R0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并接入MN中,观察到不同连接方式中电流表示数最大为1.9A,最小为0.15A,请通过计算判断Rx的规格。
(3)将R0取下,并将图丙C、D分别与M、N相连,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示数为U1: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已知R1=20Ω,U1:U2=3:2,I1=I2,控制开关断开、闭合和移动滑片,求此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答案】(1)解:
(2)解:电流最大时,R0与Rx并联,Ix=I-I0=1.9A-0.4A=1.5A(1分)
电流最小时,R0与Rx串联,
(1分)
答:Rx所用规格“50Ω,1.5A”。
(3)解: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移到A端时,电路中只接R1,
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移到B端时,电路中R1和R3并联,电压表示数U1=U;电流表的示数
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在中点时,电路中R2和串联,电压表的示数
由U1:U2=3:2可得出解得R3=4R2①
由I1=I2,可得出
①②式联立,得出R2=15Ω
R3=4R2=60Ω
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在B点时,电路中R2和R3串联,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
Rmax=R2+R3=15Ω+60Ω=75Ω
答: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1.92W。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求解R0大小。
(2) 电流最大时,R0与Rx并联 , 电流最小时,R0与Rx串联 ,结合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3) 分析开关闭合情况,求解R2与R3的比值关系,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在B点时 ,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