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2.2运动的规律性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运动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提升按规律办事的自觉意识和规律。2.通过具体案例的探究,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和具体要求,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自觉遵守规律。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论。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机械运动:地面物体和宇宙天体在内的一切客观物体的位置移动物理运动:所有热、光、电磁以及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社会运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思维运动:人的认识也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②“变化”和“过程”不仅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而且表现为事物性质的变化,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一、规律是客观的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判断离开运动谈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也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唯一特定是客观实在性错,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①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一、规律是客观的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思考思维运动的载体:人脑社会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生物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机械运动的载体:宏观物体②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元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出现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只有63种,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律的变化推论,世界上应该还有更多的元素,因而在周期表上给还未找到的元素留下了它们各自的“空位”。光谱技术出现后,空位上的元素先后被发现。到目前为止,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已经有118种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是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人类根据什么发现或制造出新的元素?阅读与思考规律物质运动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一、规律是客观的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规律是客观的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臆造的(喜鹊报喜)——不是现象的(苹果落地)——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不是多变的(油价调整)(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注意:①规律≠联系≠现象②规律≠规则,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③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消灭规律创造规律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发明规律利用规律创新规律掌握规律改变规律认识、利用≠改变一、规律是客观的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②规律具有普遍性。(2)规律的特点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①规律具有客观性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一、规律是客观的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方法论要求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等,造出各种各样的房子,他们活动是有目的性、创造性、选择性的活动。而最灵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的、计划,但实质上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为什么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现象:小树长大规律:植物生长规律现象:瀑布倾泻而下规律:万有引力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计划性,≠本能活动(关键词 :目的、动机、蓝图、目标、行动步骤、规划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镜像侧重于突出对客观存在反应的程度(现象和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当前和未来)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注意: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才能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书 房卧室(明亮色调)主卧室(淡雅色调)卫生间卫生间客 厅厨房餐 厅实 践(直接现实性)意识人的行为人的实践意识中的理念现实的东西指导把变成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VS袁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大跃进时的“亩产万斤梦”思考: 从意识的指导作用角度分析,哪个“梦”能照进现实?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1.是什么:就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书中称赞西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颜师古释“实事求是”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相关链接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①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世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改造世界)②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总结: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哲理P24-25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要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原理内容: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总结: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哲理P21-24P21P24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不是无能为力的3、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堂小结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探究世界的本质方法论方法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