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世界是怎么样的(状态):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
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3.1)
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3.3)
唯物辩证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
形而上学


孤立
静止
片面
发展(3.2)
构成、引起
的根本内容
的根本动力
本课的核心问题——唯物辩证法(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本课概述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联系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科学精神:能够对联系的观点进行分辩和比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3、公共参与:在生活中能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1、联系的内涵
2、联系的基本特征
3、整体的含义、部分的含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系统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5、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方法论要求
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建材
建筑行业
机械制造业
物业管理
装修
家具
家电
交通
房地产业
人类社会是普遍联系的
这些成语、故事、俗语表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唇亡齿寒
围魏救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名师出高徒
请写出几个类似的成语、故事和俗语: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联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水稻自身构造与稻米生长之间的联系
节气、阳光、水分、劳作与稻米生长之间的联系
【知识回顾】联系≠规律: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是普遍的(普遍性)P28一段
①事物之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思考: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 ≠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理1
课堂小练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②事物总是与周围的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③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


×
判断正误
强调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总体看状态)
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看条件)
2.联系的特征
(2)联系是客观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都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早已经存在)
表现
(通过实践产生,有“人化”特点)
如:太阳与地球
如:港珠澳大桥
注意: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1.宇宙斗转星移
2.我国的嫦娥奔月工程
3.南水北调
4.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5.花开花落
6.围魏救赵
自在事物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自在事物联系
判断:下列选项属于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联系?
自在事物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人类可以建立(改变)具体(新)的联系
2.人类可以建立(改变)固有的联系
3.人类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具体(新) 联系
4.人类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具体(新)联系
5.人们可以创造或消灭联系

×
×

×
思维拓展:
小学生日记:

今天在路边看见了一条鱼,到底捡还是不捡呢?
捡起一看,还是条活鱼,回家油炸可好吃了,又想了想,有鱼还要有油,还要厨房,还要找个媳妇来做,媳妇一定有娘,又多了个丈母娘!要娶她姑娘一定开条件:要房,要车,要钱……我恍然大悟,赶紧把鱼扔了。现在房价跌得这么厉害,肯定是开发商扔的,我的妈呀,差点上当!
思考:小朋友的想法对吗?
情境分析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相传,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华佗:“为什么同样症状却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华佗说: “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证,一个是外实证,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
思考:华佗这一做法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联系的特点
(3)联系的多样性
①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表现(形式)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③要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问题归纳
注意:
1.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不是不能改变的。
3.人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4.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5.改变事物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条件与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
6.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时,必须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成功。
原理 方法论
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补充的)
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树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的国家。殷周时代,漆器用于礼乐、饮食、馈赠等,而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殷周先人会用巧妙的手法虔诚地髹涂装饰祭祀之器来完成他们心中最美的礼仪。这表明( )
①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了人的世界观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感受之中
③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对应训练
2.(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
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对应训练
(1)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学校与其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年级、各班)
(3)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氧原子
(4)人的一生与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
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
整体
部分
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
空间
时间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的重要性)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整体的重要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细节决定成败;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部分影响整体
整体影响部分
课堂练习
原理 方法论
整体
部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①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案,用综合的的思维去认识事物
②立足整体,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必背原理
辨识判断
木桶理论;牵一发而动全身;画龙点睛;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石激起千层浪;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
强调整体:
①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强调部分: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区分】 “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
但又有区别,并不是所有的整体都是系统,只有具有系统的基本特征,即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整体才是系统,因此系统不能与整体完全等同。
2.系统优化方法
(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
①整体性 ②有序性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情境分析:
结果: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着眼整体性
遵循有序性
注重结构优化趋向
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
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判断: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三个臭皮匠,
胜过一个诸葛亮。
当部分以有序、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即:1+1<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征
多样性
普遍性
客观性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固有联系,切记主观随意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区别
联系
含义
地位、作用、功能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含义
基本特征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
立足整体
重视部分的作用
课堂小结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5.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因而是主观的。
6.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7.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8.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
×
×
×
×
×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