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通过具体情景分析,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会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对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的探讨,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派别,科学评价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含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如:价值观、自然观生态观、理论体系、计划、目标、策略、方针政策、精神等。
客观存在的事物,属于客观范畴。
如:宇宙、山川河流、花草鱼虫、生物、家园、国情、时代、病情、学情、实际等。
思维(意识)
存在 (物质)
请判断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
政治老师
九峰山游玩攻略
生产力、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九峰山旅游区
声音、阳光、空气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政治课本
学习计划
马克思主义
甲流病毒
泰河中学
卡尔.马克思
政治思想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谁为第一性)
2.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思维能认识存在
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能:可知论
不能:不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2.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休谟: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荀子:可以知,人之性也;凡以知,物之理也。
康德: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马克思: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不可知论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认识存在
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根本的、最重要)
(从属)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不同的理论表达
中国古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
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特点:主要探讨天与人、行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
西方古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特点: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
西方近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黑格尔: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特点:研究的侧重点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对生活)
学情实际

教学计划
学习实际

学习计划
病情实际

用药处方
企业实际

经营策略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哲学)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主张思维是本原的
唯心主义阵营
主张存在是本原的
唯物主义阵营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构成
构成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根本观点:
根本观点:
围绕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二元论最终滑向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
主义
古代
朴素
近代形
而上学
辩证
历史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3.唯心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
主义
主观
唯心
客观
唯心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孔子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
“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黑格尔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图
关键词:理、理念、绝对精神、道、命、神……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王阳明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南宋)陆九渊
万物皆备于我——(战国)孟子
关键词:我、吾、心、感知、经验、观念……
基本形态 观点 常见基本观点
主观 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客观 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心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先解释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再解释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
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发展、全面
孤立、静止、片面
基本派别
分歧
分歧
从属
辩证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4.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前因后果
……
发展的观点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江后浪推前浪
……
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
人无完人
福祸相依
……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竭泽而渔
断章取义
杀鸡取卵
……
静止的观点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
片面的观点
以偏概全
一刀切
偏听偏信
……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无用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或多或少有着借鉴意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没有绝对的对错,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之下,在很多不同的领域当中,它们各有各自解释的空间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有没有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
对世界本原
的回答不同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对立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对立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对世界状态的
回答不同
课堂小结
为什么
是生活实践和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