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象的耳朵 学习活动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大象的耳朵 学习活动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学习活动设计
/ 课文简介/
《大象的耳朵》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本单元指向一个主题——“改变”。围绕改变,讲述了四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以大象的三句话贯穿全文,突出大象对于自己耳朵想法的改变:耷拉——竖起来——耷拉,借助动物之间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大象想法改变的原因,进一步凸显“因不断改变,而越变越好”这一主题。

拟:学习活动预设案
1.根据图片,猜测动物
2.说说所看到大象耳朵的样子
3.依据课时内容,拟定学习活动预案
学习活动一:初识想法之改变
学习活动二:细品耳朵之外形
学习活动三:初探改变之原因

推:学习活动实施面
(一)学习活动一“初识想法之改变”的推进
1.读故事,找想法。
大象对自己的大耳朵有着怎么不同的想法呢?请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请学生用横线画出大象关于自己的耳朵所说的话。
2.读想法,知改变。
指名逐一朗读大象所说的三句话,让学生初步体会大象对于自己耳朵想法的改变。
(二)学习活动二“细品耳朵之外形”的推进
1.联系上文,找外形。
大象的耳朵生来就是这样的,那是怎么样的呢?请联系上文默读第1—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2.落实字词,知外形。
教师出示蒲扇实物,引导学生体会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这一外形特点。出示“耷”,根据字形猜猜意思,利用字典验证“耷”的意思,再出示“耷拉”,正音,放入文本猜测含义,并出示字典中的解释以及后面的短语,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大象的耳朵耷拉着的样子。
3.反复品读,悟外形。
(1)大象的耳朵的确很有特点呢,那你们能不能把它的特点读出来呢?
(2)如果能加上动作去读就更好了,去试一试吧!
(三)学习活动三“初探究改变之原因”的推进
1.抓重点词,读好肯定的语气。
原来大象的耳朵一直是耷拉着的,难怪它会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大象的语气是怎样的?从哪里感受到的?结合“生来”一词,读出大象肯定、自信的语气。
2.圈画改变大象想法的相关动物的名称。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想一想,圈一圈是谁改变了大象的想法呢?
3.抓疑问词,读好疑问的语气。
(1)同桌两人分角色去读一读小兔子和大象之间的对话。
(2)学生评议对话朗读,引导学生紧抓“咦”“怎么”这两个疑问词用上扬的语调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4.演一演,读好不同的语气。
同桌两人分角色演一演小兔子和大象之间的对话,读好相关的语气。
5.学以致用,合理想象。
大象继续在路上慢慢地散步,他又遇到了小羊,指名读好小羊说的话。听了小羊的话,大象会怎么说呢?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合理想象此时大象的心情和语气,猜测大象心情和语气有所改变的原因。

提:学习活动延展线
延展线:想象对话,讲述故事
1.合理想象,演绎对话。
大象继续往前走,他遇到了小鹿、小马和小老鼠,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四人一组,根据提示说一说,演一演。扮演小鹿、小马和小老鼠的同学要演出这些角色疑问的语气,扮演大象的同学还要演出这个时候大象的心情和语气。
2.梳理脉络,讲述故事。
结合板书,梳理内容,说说大象要把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