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二、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欣赏图片】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学生答:美!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答:想!(一)寻找安第斯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二)探秘安第斯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2.【幻灯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3.【教师引导过渡】设问:秘鲁山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奇特的生产方式出现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创造出的呢?学生回答:印第安人!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三)走进安第斯1.【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目标要求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2.【学生成果展示】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住:如图(PPT)行: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3.【展示秘鲁国徽】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骆马。(四)感悟安第斯教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课小结】【巩固练习】(见《随堂练习》)《垂直的生计》同步试题一、基础训练1.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贯穿_______大陆,全长_______,素有“_________”之称。2.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_______,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______。因此,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3.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南美洲的开拓者。他们利用安第斯山区条件,创建了历史悠久的_______________文明时代。其中的部族______________,建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维中心的印加帝国。4.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5.在山区的高海拔处的干寒草原地带,居民以放牧驯养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生。二、拓展提升1.秘鲁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纤维上帝”之称的是( )A.羊毛 B.羊驼毛 C.牦牛毛 D.貂皮2.“它是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的安第斯山区海拔3500至5750米高的半干旱草原上特有的动物,拥有类似骆驼般的习性,耐饥渴,忍劳累。在山间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它行走自如,而且能连续行走五天而不疲倦,而且休整一天又可继续上路。”文中描述的是以下哪种动物?( )A.骆驼 B.牦牛 C.羊驼 D.骆马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的东部②在安第斯山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等③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④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很多限制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4.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安第斯山脉位于哪个大洲( )A.北美洲 B.南美洲 C.欧洲 D.亚洲6.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图案( )A.骆马 B.羊驼 C.牦牛 D.骆驼7.安第斯山区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山体表面景观自上而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①热带雨林 ②积雪 ③灌木和林地 ④高山草甸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8.印第安人是怎样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发展农业的?垂直农业对印第安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件46张PPT。垂直的生计寻找安第斯山 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山 顶山 腰山 麓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观探秘安第斯山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低海拔(山谷和山坡)处高海拔处种植业畜牧业羊驼骆马终年积雪寒温带:草原暖温带:灌木和林地热带雨林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观察: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印第安人印加文化时期的农业遗址走进安第斯山小组合作探究: 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食 秘鲁的“国菜”。5月30日是秘鲁一年一度的“全国马铃薯日”。每逢这一天,在秘鲁各大城市和主要土豆产区,人们都会自发地组织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感谢马铃薯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各地纷纷举办马铃薯展销会、马铃薯美食节等庆祝活动,以推动马铃薯及其制品的内销和出口。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也是食物来源。食村落住 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行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感悟安第斯山 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 0.6℃ 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 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 ④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C课堂巩固练习2.下列关于印第安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 ②羊驼是山区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③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课堂巩固练习B3.下列关于安第斯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等 B.山上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 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课堂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doc 《垂直的生计》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