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3知道从清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的历史。
二、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第四单元《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三课第四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蒙古帝国的兴起,重点探究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影响,最后分析元朝民族融合的原因,表现,知道元朝时民族融合达到更高,更广的程度,理解开放与交流对人们文明进程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统一的过程以及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分析元朝中外交流繁盛的表现,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思维能力、并能进行开放性的综合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思考、自主学习等方式,掌握元朝的建立、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通过历史地图的阅读,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对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教学难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导入:配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歌曲唱的是什么地方?(草原,蒙古)这里生活着哪个民族?(蒙古族)
师:这个民族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骁勇善战------
幻灯片:蒙古族的简介:蒙古族成分复杂,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大漠南北的不少古代民族如匈奴、突厥、东胡等各族后裔。蒙古族的直系祖先,应是东胡系的室韦各部落。蒙古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骁勇善战。
师:正是这样的民族特征,蒙古人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了解这个民族是如何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板书课题)
第一版块:粗识蒙古帝国
幻灯片:提供蒙古帝国的疆域。
师:请仔细观察图片得出蒙古帝国的疆域四至?
幻灯片:东起太平洋,西至东欧平原,北达西伯利亚,南抵中国南海
师:蒙古帝国疆域空前辽阔,横跨亚欧两大洲。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你们认为这样的大帝国是由哪些人开创出来的?
生: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
师:让学生介绍成吉思汗的个人事迹。
幻灯片:成吉思汗结束蒙古族的混战,统一蒙古的功绩
师(过渡)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不断开疆拓土,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建立了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但是蒙古帝国在1259年分裂了。
幻灯片:蒙古帝国在1259年分裂为大汗之国(后来的元朝)和四大汗国(钦察汗国、窝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宗主权,实际上各自为政。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区别蒙古帝国与元朝)
师(过渡)元朝消灭周边的国家,逐步完成了统一大业。
幻灯片:1218年蒙古灭西辽, 1227年灭西夏, 1234年灭金国, 1246年招降吐蕃,
1253年灭大理, 1276年元灭南宋, 1279年元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元朝统一中国。
第二版块:细探元朝改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元朝改制的主要内容。忽必烈在政治、经济、交通、对外政策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项目
措施
政治
?
经济
?
交通
?
对外政策
?
政治方面:建立行省制度。元中央政府对台湾、西藏的管辖,与现实相联系,说明台湾、西藏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媒体展示)
元朝的行省制度的意义: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代地方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初步基础
经济方面:实行重农政策,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让学生读忽必烈诏书的内容,得出忽必烈重视农业生产。
交通方面:开凿两段新运河;开辟了海运航线;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教师幻灯片展示京杭大运河和两段新运河的比较。展示元朝的驿站系统图和结合学生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得出元朝时交通空前发展,交通发达的结论。
对外政策方面: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流空前繁盛。让学生阅读书本P107-108,找出元代时候对外交流繁盛的表现。
⑴、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⑵、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华;
⑶、许多通过海路来华的外国客人留居中国
⑷、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东西方的海上通道)
教师注重介绍马可·波罗的事迹和海上丝绸之路。
师(过渡):正如恩格斯论述的那样,“在长时间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由于忽必烈采取汉族制度统治国家,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多民族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第三版块:大话民族融合
师:中国历史的大分裂时期,政权分立,社会动荡,不同民族相互接触,相互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请同学们回顾我国历史出现的几次民族融合?
幻灯片: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次高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这次大融合高潮的顶点在南北朝时期。
第三次高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该时期战争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次大融合高潮的顶点在元朝。
师:为什么元朝时民族融合程度更高,范围更广?
⑴元朝的统一和辽阔的疆域 ⑵元朝实行统一的行政建制 ⑶元朝交通空前发展
教师总结这些原因都极大的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师:你能用实例来说明元朝时融合的表现吗? 生:其一,汉人来到边疆,进行开发。其二,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其三,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为一体;其四,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同汉、蒙、畏兀儿等族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师:元朝的民族融合当前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生:要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好了国家就稳定----------
教师利用幻灯片总结:民族关系的好与坏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中国也非常重视改善与民族的关系,制定了正确的名族政策,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提倡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与发展。
启示:⑴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⑵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⑶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教师总结:
元朝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结束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继秦、西晋、隋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期。元朝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大大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看贡献。
板书设计:
一、粗识蒙古帝国
二、细探元朝改制:
⑴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
⑵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
⑶交通上:空前发展
⑷对外政策上:开放的政策
三、大话民族融合
⑴表现、⑵原因、⑶启示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同步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大英雄,一生功勋卓著,他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
A.镇压农民起义  B.建立唐朝  C.统一蒙古  D.建立元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元朝的建立并非由成吉思汗–铁木真完成。正确答案选C。
2.下列朝代灭亡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金 ②大理 ③西夏 ④南宋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统一的过程和被元所灭的朝代的顺序。正确答案选B。
3.“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辽阔,为实现有效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分封制  B.官僚制度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统治者忽必烈为有效管理辽阔疆域的措施。元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正确答案选D。
4.元朝时开创的行省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初步基础。浙江省在元朝时属于哪一行省(  )
A.江西行省??????? B.中书省???? C.江浙行省   D.山东行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行省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正确答案选C。
5.西藏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A.唐朝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藏是我国固有领土的史实。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这也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正确答案选B。
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了解回族形成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表现。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正确答案选C。
元朝时驿站系统完善,交通发达,中外交流空前繁盛。一位来自威尼斯的外国人—马可·波罗见证了元朝的繁华。根据材料回答7—8题。
7.马可·波罗来元朝是取道于(),返回威尼斯是途径(  )
A.“丝绸之路”“陶瓷之路”???? B.“陶瓷之路”“丝绸之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的历史作用。这两条“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正确答案选A。
8.元朝时,对外贸易兴盛,大量的中国商品经“陶瓷之路”远销亚、非、欧三洲。元代海上贸易的兴盛的技术支持来自于(  )
A.政府的大力支持   B.指南针的应用和造船技术的提高??
C.对西方文明的热爱  D.《马可·波罗行纪》的流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技术支持。宋元时期,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不断提升,提高了人们的航海能力。正确答案选B。
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朝代中不是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  )
A.秦朝  B.西晋  C.元朝  D.宋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上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正确答案选D。
10.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下列对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朝是由女真族建立   B.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C.元朝的疆域仅次于唐朝  D.元朝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的主要史实。正确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10分)
11.每个朝代统治者都重视对地方的行政区域的管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一:秦朝疆域图
图二:元朝疆域图
(1)图一反映了秦朝什么地方行政制度?这种制度结束了西周以来的何种制度?秦朝的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3分)
(2)图二反映了元朝的什么地方行政制度?说出这项制度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4分)
(3)秦朝和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给中国的现代建设带来何种启示?(3分)
答案:
(1)郡县制(1分);分封制(1分);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3分)
(2)行省制(1分);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大都及周围大片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2分);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初步基础(1分)
(3)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要重视制度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3分)
【解析】本题考查主要秦朝和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学生要学会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不同地方政治制度的意义,学会学史明智,以史为鉴。
课件19张PPT。元朝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拓展蒙古族的简介  蒙古族成分复杂,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大漠南北的不少古代民族如匈奴、突厥、东胡等各族后裔。蒙古族的直系祖先,应是东胡系的室韦各部落。蒙古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骁勇善战。一、粗识蒙古帝国思考:蒙古帝国的疆域四至?
帝国是由哪些人开拓的?
蒙古帝国东起太平洋
西至东欧平原
北达西伯利亚
南抵中国南海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蒙古统一前,
草原上的争战情景:
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蒙古国铁木真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在1259年分裂为大汗之国(后来的元朝)和四大汗国(钦察汗国、窝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宗主权,实际上各自为政。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蒙古帝国元朝建立:1271年 忽必烈元朝疆域1218年蒙古灭西辽,
1227年灭西夏,
1234年灭金国,
1246年招降吐蕃,
1253年灭大理,
1276年元灭南宋,
1279年元消灭南宋残余势力,
元朝统一中国。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自主学习二、细探元朝改制目的: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西藏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政治上:创立行省制 资料:元朝初期,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争,和残酷的杀掠,造成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 元世祖即位之初的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交通上:开凿运河,开辟海运航线元代完善的驿站系统材料:有人赞叹元代的驿站系统:“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领家”
—(元·王礼《麟原文集》前集卷六)
思考:请结合元代驿站系统图和上述文字材料得出元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元代交通空前发展,交通发达对外政策上: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流空前繁盛 1.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2.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华 《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3.许多通过海路来华的外国客人留居中国 4.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东西方的海上通道)对外交流繁盛的表现?马可波罗蕃客墓  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2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泉州由名刺桐港,元朝时最大的对外开放的港口,大量的外国人留居中国,在泉州,“蕃客墓”为数众多。陶瓷之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推广棉花的种植。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流空前繁盛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开凿两段新运河;开辟了海运航线;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思考:我国历史民族融合三次高潮? 第三次高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该时期战争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次大融合高潮的顶点在元朝。
第二次高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这次大融合高潮的顶点在南北朝时期。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
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三、大话民族融合为什么元朝时民族融合程度更高,范围更广?
(1)元朝的统一和辽阔的疆域
(2)元朝实行统一的行政建制
(3)元朝交通空前发展
都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元朝政治上的空前统一,是元朝民族大融合情形出现的根本原因。
2.______ 开发边疆。
3.边疆各族内迁。
4. ____、____等族汉化。
契丹女真汉 人1.回族开始形成。元朝民族融合表现(1)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3)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元朝的民族融合当前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让历史照进现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