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2.5《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2.5《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这些事我来做》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这些事我来做》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第2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身体验、家务擂台赛、阅读感悟、小讨论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尽力料理自己的生活,懂得做家务的好处,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做家务的机会,最后通过活动分享让孩子坚持主动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家庭的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大部分孩子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要少给父母添麻烦,管理好自己。但也有些孩子对父母的体谅和家庭责任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认识不够深刻,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目标确定及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经验分享、情境体验和讨论交流,感受做家务的乐趣,明白自己有承担家务的责任,懂得分担家务活也是爱家人的表现。 (2)、通过“家务擂台赛”表演,总结做家务对自身的好处,形成应该主动做力所能及家务事的意识,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 (3)、明白家务活要帮着做、学着做,更要坚持做,逐步培养乐于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家务擂台赛”表演,总结做家务对自身的好处,形成应该主动做力所能及家务事的意识,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
4.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一、家务小调查 二、家务擂台赛。 三、愿做哪种人。 四、不让做怎么办。 五、课后作业。学生活动 1、家务劳动小调查。 2、图片和视频展示做家务。 3、叠衣服、择菜擂台赛。 4、体会做家务好处多。 5、交流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让做怎么办。 6、完成分享做家务的成果。环节一: 家务小调查教师引导: 家里有哪些家务事?这么多的家务事谁来做?懂得主动承担家务,引入课题。学生活动 通过家务小调查,熟悉身边的各种家务劳动,明白做家务的乐趣。设计意图 链接旧知,基于学情展开教学。通过师生对话、采访交流等方式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营造做家务的氛围,调动学生做家务的积极性。环节二:家务擂台赛教师活动: 1.图片和视频展示平时做家务的情况; 2.出示活动要求,在学生比赛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 3.赛后小采访。学生活动: 1.“叠衣服、择菜”活动;2.互评互助提升家务技能; 3.谈收获,总结做家务好处多。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已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因此课堂上不再安排时间让孩子学习技能,而是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小擂台形式,选择了难度适中的叠衣服和择菜比赛,让孩子们来展示自己学到的家务技能。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然后小组间又通过互评互助的方式帮助每个孩子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擂台为孩子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但在实践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提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采访、交流明确做家务的意义和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做家务的意愿和积极性。环节三:愿做哪种人教师活动: 1.引导读《夏丛艳日记》,请学生谈感受,并说说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什么? 2.引导看第35页上方插图,组织讨论:他们做得对吗?这些孩子可爱吗?想想自己身上有他们的影子吗?应该怎么做? 3.引导看第35页下方插图,再组织讨论:愿做哪种人?学生活动: 1.通过交流,知道向夏丛艳学习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通过讨论交流,明白:没时间做家务、家里有人做家务就不必做家务等等只是自己不愿做家务的借口。得出《小学生守则》第六条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对我们为什么要做家务?应该怎样做家务有很好的规范作用。大家都愿做像夏丛艳一样勤劳,主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家务事的好孩子。设计意图 这篇日记为学生提供了正面典型事例,借助榜样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作为家中的小成员,应该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替家长分担。利用教材选取的学生生活画面,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做家务的一些主观原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辨析他人的观点,旨在让学生理性思考做家务的意义与价值,懂得自己也是家里的小成员,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为家庭出力,为父母分担,做个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好孩子。
5.板书设计 5、这些事我来做 做家务好处多 力所能及主动做
6.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每天放学后、节假日期间在完成好学习任务后,主动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做家务事时可以请家长帮着拍成图片或视频,传到班级群里跟大家分享你们的劳动成果吧!
7.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孩子们平时做家务活的展示和孩子喜闻乐见的擂台赛形式,选择了难度适中的叠衣服和择菜比赛,让孩子们来展示自己学到的家务技能。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只做课堂的旁观者。擂台赛后,组员内又通过互助互评的方式帮助同学把衣服叠得更好,把菜择得更好。在互助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劳动技能又再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擂台为孩子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但在实践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提升,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做家务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做家务的意愿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选取的学生生活画面,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做家务的一些主观原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辨析他人的观点,让学生理性思考做家务的意义与价值,懂得自已也是家里的小成员,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为家庭出力,为父母分担,做个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好孩子。
8.学习评价设计 环节一:“家务小调查”学习评价 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清楚明白地回忆出家里的家务活有哪些?自己做过哪些家务?哪些家务活是经常做?最擅长的有哪些?做这些家务活是为了减轻家人负担等观点,老师就要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肯定他们平时在家做家务是体谅父母辛劳,爱家人的良好表现。 环节二:“家务擂台赛”学习评价 学生能通过观看个别同学平时在家完成家务活的图片和视频,感受到爱做家务的孩子就在我们身边,能对部分家务进行简单评价;能通过“家务擂台赛”,激发学生做家务的兴趣,树立“我能做得好”的自信,奠定“人人争着做”的氛围。能准确说出做家务的好处有哪些,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的评价中,从而掌握到做家务的技能。 环节三:“愿做哪种人”学习评价 通过同学们的“辨析”,认识到榜样的可爱可敬之处,反思反面形象的不可取之处,用《小 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反驳他们不做家务的借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