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异曲演荒诞,畸变寓真言
——《变形记(节选)》与《促织》
比较阅读
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司炉工》《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
还有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
其中《变形记》和《城堡》是其代表作。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
作者简介
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 《百年孤独》分别是上述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资料补充
相关背景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另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便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创作背景
整篇小说共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关心着怎样还清父亲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写为了生存,家人只好打工挣钱,并且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原来一直爱着他的妹妹终于提出把他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结局】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主人公格里高尔“化虫”字后的遭遇,描写了同事、家人各式各样的反应。
情节梗概
学习任务一
01
聚焦情节,体会情感变化
PART 01
PART 02
学习任务一:聚焦情节,体会情感变化
线索:双线结构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形:
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的亲人态度:
惊慌同情---逐步憎恨---把他弄走
一、阅读小说,找出小说线索
卜虫
得虫
化虫
征虫
献虫
《变形计》
觅虫
情节发展与情感变化图
失虫
斗虫
《促织》
悲生
悲苦
惊喜
喜极
悲极
喜乐
喜来
欣喜
二、请概括《变形记》的故事情节,仿照《促织》画出本篇文章的情节发展曲线图,进而在情节图的基础上画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图。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选出最佳作品。
卜虫
得虫
化虫
征虫
献虫
《变形计》
觅虫
情节发展与情感变化图
失虫
斗虫
《促织》
悲生
悲苦
惊喜
喜极
悲极
喜乐
喜来
欣喜
变成
甲虫
催促
起床
协理
责问
努力
开门
各人
态度
惊慌
忧郁
紧张
担忧
孤独
绝望
激动
气愤
焦虑
无助
学习任务二
02
探究变形,比较二者异同
人物简历 成名之子 格里高尔
身份地位 里正之子(社会底层)
家庭成员 父、母
经济状况 薄产累尽
人物性格 逆来顺受,善良懦弱,渴望功名
人生追求 拯救家人
生平遭遇 意外拍死了父亲的促织害怕而跳井自杀魂魄变成一只小促织
1.制作“变形人物”简历:请根据小说内容,仿照《促织》,给《变形记》 的变形人物制作一份简历。
人物简历 成名之子 格里高尔
身份地位 里正之子(社会底层) 推销员(社会底层)
家庭成员 父、母 父母、妹妹
经济状况 薄产累尽 一人扛起家,债务如山,经济困顿
人物性格 逆来顺受,善良懦弱,渴望功名 委曲求全,孤独内向,漠视自我,关心家庭
人生追求 拯救家人 还清债务,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生平遭遇 意外拍死了父亲的促织害怕而跳井自杀魂魄变成一只小促织 工作辛苦,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理烦躁为父母还债,受老板的气,身心疲惫变为大甲虫
人物 成名之子 格里高尔
种类 促织
体积 短小
颜色 黑赤色
外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其他特点 行动敏捷、战斗力强、应节而舞
2.通过制作人物简历,我们初步了解了两位主人公的生平遭际“人化虫形”,那么成名之子与格力高尔分别变成了怎样的虫子呢?请结合文本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成名之子 格里高尔
种类 促织 甲虫
体积 短小 宽大
颜色 黑赤色 棕色
外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肚子高高隆起,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许多细得可怜的腿;没有真正的牙齿,下颚结实
其他特点 行动敏捷、战斗力强、应节而舞 人虫一体,逐渐虫化,丧失人的属性
PART 01
PART 02
3.《促织》中“人变成蟋蟀”,《变形记》中“人变成甲虫”,但在这些“变化”中总有一些东西始终未变,那么什么“始终未变”?变形的实质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可从人物性格、小说主题角度思考)
学习任务二:探究变形,比较二者异同
促织 变形计
始终未变 成名之子虽变成虫,但人物本心依旧,其人性中的善良、忠厚没有变。 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后,依旧保持人类的思维与情感。
成名之子、格里高尔虽然都变成“虫”,却是“虫形人心”。成名在如狼似虎的“虫心人形”的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下,格里高尔在认清刁钻狡猾如狐狸、安逸享乐如寄生虫的“虫心人形”的协理、父母、妹妹后,依旧保持着那份美好、善良的真我之心。
变形实质 两篇小说的结局一喜一悲,在“变”与“不变”中都深刻揭示和批判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冷漠,表现出两位作者对人在面对黑暗社会时的无能为力的一种共同的思考。
学习任务三
03
主题揭示
PART 01
PART 02
1、变形启示。“变形”的真正指向,是对人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观、存在主义的变化扭曲的透视。从表面上看,“变形”的是从人变为虫的格里高尔,然而,格里高尔的精神世界,他的责任感,对家人的尊敬,特别是对妹妹的爱,是由始至终都坚毅不变的。反而是家庭的另外三个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变形记》用表面的荒诞不经,来诉说作者自己内心的生活理想,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首先,它表现了作者对于被社会同化的内心忧虑。其次,作品还表现了在现代社会里人对生活压力的畏惧和逃避。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于命运无力改写的强烈苦恼与愤慨。
学习任务三:主题揭示
PART 01
PART 02
2、对社会异化、人性异化的谴责。
《变形记》情节荒诞、离奇突兀,同样包含了深层寓意和许多哲理,主要表现为异化主题,向读者展示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图景。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并且,残酷的现实将他这种受压抑受欺侮的最起码的生存资格也剥夺了,将他异化成了一只不能自食其力的大甲虫。尽管他曾经“竭尽全力”攒钱,让全家人过着“甜蜜温暖”的日子,但变形后最终还是被亲人唾弃,成了一具“又干又瘪”的尸体。格里高尔的人性被扭曲、人格被分裂,完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在世界上多生存一天就多忍受一天的痛苦,他至临死前也摆脱不了一股无法抵御的异化力量的笼罩。在现实生活中,人自然异化成了“非人”,成了身不由己的物(如甲虫等物),人成了物的“奴隶” 。
学习任务三:主题揭示
PART 01
PART 02
3、亲情在金钱腐蚀下沦丧
格里高尔的生活遭遇就是对拜金主义的无情鞭笞和批判。通过对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的种种遭遇的叙述,小说展示了弥漫整个社会的金钱至上之风,人们将金钱、财富视为最高追求。卡夫卡的《变形记》集中展现了格里高尔在感情冷漠、亲情沦丧的家庭中的遭遇。而这种生活境遇正是卡夫卡自己的亲身遭遇,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真实的情感体验。
在小说中,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后,首先的反应不是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是担心公司会不会因此而解雇他,这种为家庭考虑的行为与他父母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学习任务三:主题揭示
学习任务四
04
写作特色分析
PART 01
PART 02
1、叙述视角:内外模糊的叙事视角。所谓“外视角”,即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外;所谓“内视角”,即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内。
小说的第一段先由叙述者引出当格里高尔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然后通过格里高尔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这里显然存在着两种视角,第一种是“外视角”,第二种是“内视角”。
《变形记》以内视角为主。但外聚焦的叙述者视角始终存在,并且两种叙述视角之间自由地转换。
学习任务四:写作特色分析
有人说,本小说具有精巧的叙事方式,你如何看?
【明确】本文具有双重视角的精巧叙事方式,两种叙述视角之间自由地转换。
①以第一人称主角格里高尔视角: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格里高尔的眼光,去观察环境和他人,表现其内心世界,增加读者代入体验,增加真实性。【内视角】
②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者视角:以局外人的身份叙事,拉开与读者的距离,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外视角】
③两种视角并存,错落叠合,贯穿始终,带来奇妙的审美感受。
PART 01
PART 02
2、平淡叙述。
没有谁能象卡夫卡那样,用如此平淡安详的笔调,来表述变形这种不可思议、荒诞无稽的事情了。
《变形记》除了“人变甲虫”这一荒诞事件之外,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心理逻辑,都符合人类现实生活的特征。他以虚妄的形式来反映生活真实,把细节的真实描写与象征性的隐喻和漫画式的夸张融于一炉;心理刻划细腻,人物形象鲜明,只叙不议,用不动声色的文字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叙述简洁、平淡,小说的寓言性质使这一笔法更显突出,这与小说故事本身的平淡无华及作者一贯的冷漠风格很有关系。这种平淡冷漠的叙述语调,对于表现主人公的痛苦和困惑感,体现作品的主题,无疑都是适当的和必要的。
学习任务四:写作特色分析
PART 01
PART 02
3、象征手法
卡夫卡正是通过象征手法,让《变形记》在荒诞的情节中揭示出社会人生的现实。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虚幻世界,象征着真实的现实世界。在这里,象征只是一种方式,揭示、暴露问题才是目的,该部作品真实地表现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给人造成的压力、重负,最后导致人的精神扭曲。
学习任务四:写作特色分析
拓展延伸
05
立足当下,观照社会人生
PART 01
PART 02
《促织》与《变形记(节选)》都展示了人的“变形”,那么我们的生活中、社会中是否有“变形”现象?请联系现实简要分析。
拓展探究:立足当下,观照社会人生
PART 01
PART 02
“他的小说与我们经历的世界都不像,但又太像了。”
—— 北大教授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拓展探究:立足当下,观照社会人生
两篇小说的变形现象,也激发了我们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压力的深入思考。
PART 01
PART 02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现代人在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诸如此类,每日在大都市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人们,殊不知也早已沦为“社畜”、房奴、车奴、卡奴、孩奴、手机奴……
巨大的生存压力让我们失去自我、迷失自我,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这种危机感、孤独感、压抑感、灾难感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扭曲而逐渐“变形”。
拓展探究:立足当下,观照社会人生
“社畜”,它源于日语中的“公司”(会社)和“牲畜”(家畜)两词,合起来的意思为“公司的牲畜”,指的是一些为公司放弃自我生活的劳动者,多用于日本员工的自嘲。
PART 01
PART 02
思考:如何解决异化?
拓展探究:立足当下,观照社会人生
社会:共产主义
个体:人不能逃避责任,但也不能无限放大责任。要活出自我价值,物质精神都要有追求。在个体精神世界强大起来的同时,更要用行动去改变生存状态。
PART 01
PART 02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罗曼·罗兰
学习任务三:立足当下,观照社会人生
课后作业
06
课后作业
写作训练(二选一):
1.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对两篇小说的阅读理解,完成不少于600字的读书心得写作,并上传至班级空间,班级将选报5篇佳作参与学校的读书分享会。
2.“第二天清晨,成名的儿子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促织。他看到自己的身体还躺在床上,父母还在一旁叹息着。他想起来了,自己昨天跳到了井里,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是的,他想起来了,不小心拍死了促织之后,他害怕极了……”
请借鉴《变形记》中的心理描写,续写后面的故事,不少于5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