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电流和电路教案 (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2 电流和电路教案 (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简介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1.知道电路的组成。
2.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图。
3.认识断路、短路、通路。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由电流、电路的构成、电路图和通路 断路 短路四部分组成。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要突出教学重点,就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多画图、多识图,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和动手画图。在科学探究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教学难点是对电流概念的理解和对短路、短接的理解与识别,同时让学生规范地画出电路图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从前科学课等课程的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对电流和电路的认识更是不明确、不具体。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一个实验: 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电,B不带电,用不带电的金属棒CD将A、B连接起来,观察到A金属箔的张角变小,B金属箔的张角变大。这表明电荷在金属导体中做了定向移动,但这种定向移动瞬间就结束了。 实际中点亮的小灯泡能持续发光,是因为有电荷不断地流过小灯泡。那么,怎样才能使电荷不断地流过小灯泡呢    回忆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进入情景。    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
环节二:电流 1.请同学们思考,怎样让小灯泡持续发光 让电风扇转动 让蜂鸣器发出声音呢 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有几节干电池、一只小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器材来使小灯泡发光 动手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    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用导线将电池、开关、小灯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电流 【设计电路与实验】 (1)如图甲所示,没有电源,无论断开还是闭合开关,小灯泡都不亮。 (2)如图乙所示,断开开关,小灯泡不发光;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 【实验结论】让小灯泡亮起来的两个必要条件:电路是闭合回路;电路中有电源。 【实验警示】 (1)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2)开关要能控制小灯泡,且连接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 2.电流的方向 (1)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如图所示。 (2)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①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当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开关、小灯泡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经过推理得出: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分析在实际的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 泡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体会电流的形成过程。 通过教师讲解形成认识电流的物理观念,对电流的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电流方向的科学思维。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电流 流向电源负极(如图所示)。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源负极流向电源正极。 电流形成一条闭合的回路:正极→开关→小灯泡→负极→正极。 ②电路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为自由电子带负电,所以在电路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播放视频——电流的方向;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 例1 判断正误。 (1)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 (2)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  ) (3)不同导体中电流方向的规定不同。(  ) (4)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 (5)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内部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 (6)不能说“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 (7)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电流是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    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电流的方向的理解。 做题,加深对电流方向的理解。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持续的注意力。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成果。
环节三:电路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种电路元件,缺一不可。下图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电路。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元件,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电路的构成   引导学生讨论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B.电源是电路中供电的装置 C.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电源 D.使用手电筒时,电流方向是由电池的负极经灯泡流向正极 例3 如图所示,便携式充电宝正在给手机充电,在此过程中,该充电宝相当于电路中的(  ) A.电源 B.开关 C.导线 D.用电器 (3)开关: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控制用电器工作,起控制电路的作用。 (4)导线:用来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成果。
环节四:电路图 1.电路图:为了便于研究,人们通常用图形符号来表示电路元件。 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2.画电路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 (2)要注意所画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如符号中开关的状态(断开或闭合)应与实物保持一致。 (3)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图中,不能画在拐角处。    学生记忆画电路图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引出用简单形象的符号来表示实际电路元件。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电路图   (4)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尽量避免导线交叉,力求把电路图画得简洁、美观、大小比例适中。 (5)画电路图时,一般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依次画出元件符号,并用导线连接起来。注意元件次序不能颠倒。 (6)元件要做好标注,如S、L等,若同一电路中涉及多个相同的元件,可加角标进行区别,如L1、L2等。 例4 请画出以下电路的电路图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对照。    知道画电路图的要求,并会规范地画出电路图。
环节五:通路 断路 短路   电路的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2.断路:某处被断开,没有电流通过的电路,此时电路为断路或开路。 介绍两种断路故障: (1)接触不良。 (2)导线断开。 3.短路 (1)开关闭合,灯工作吗 (2)出现了什么问题 (3)如何正确连接电路 电源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讨论说明电路的工作情况,认识通路和断路。 学生回答:(1)不工作。 (2)电源短路了。 (3)去掉“短路”导线。    知道电路的三种状态。 知道断路的几种情况。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连接实物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短路现象,认识短路的危害,知道短路的几种情况。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五:通路 断路 短路   生活中发生的短路现象:老居民区因为电线线路老化,引起电源短路发生火灾。汽车电源线路老化,发生短路,引起火灾。 播放视频——电路的三种状态。 例5 请分析以下电路图,指出连错的导线,并改正。 如图所示,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处于     状态。    观看视频。 学生认真进行例题的练习。   通过视频认识到短路带来的危害,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通过习题,让学生及时运用、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的框架。
板书设计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二、电路 1.电路的基本组成 (1)电源:提供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源、用电器,输送电能。 2.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 3.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十五章第2节。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5题。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