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内能和热量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内能和热量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内能和热量
第1课时 内能及其改变方式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了解内能。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本课时内容在第一节认识分子的相关知识基础上,类比八年级机械能的内容,类比学习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进而理解内能。再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演示实验等让学生归纳出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内能,且两者是等效的。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学生已经对分子动理论知识有了解,学过机械能的概念,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未知知识及方法:微观角度分析宏观现象,对内能、温度与热量的关系这种逻辑分析还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会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会从宏观和微观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关系。
4.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能判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知道通过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是等效的,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通过利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内能的方法。
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温度、内能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回顾复习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扩散现象。 3.机械能。   回忆旧知识,回答问题。   温故知新。
环节二: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红墨水。   观察现象,总结结论。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环节三:热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宏观扩散现象的微观本质:分子无规则运动。 总结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根据老师引导,尝试从微观角度理解扩散现象,以及扩散快慢的原因。 理解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环节四:物体的内能 1.图片:类比动能和势能,引导学生学习分子也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2.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内能。 3.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物体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温度高低 b.质量大小…… 总结: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机械能可能为零。物体在任何情况都有内能。 对比内能和机械能。 观察对比图片,联想回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用类比的思想学习。 阅读课本,学习内能。 交流讨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对比分析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想学习物理知识。 加深对内能这一能量的认识。
环节五:改变内能的方式   提问:如何使笔杆热起来 根据学生展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类,总结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   学生思考后,体验让笔杆热起来的过程。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五:改变内能的方式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热传递的条件、实质、方向、结果等,并引导学生举例。 (1)条件:存在温度差。 (2)实质:内能发生转移。 (3)方向:高温传给低温。 (4)结果:温差消失。 3.热量:在热传递中内能的改变量,即传递的那部分内能。 (1)单位:J。 (2)表示符号:Q。 演示实验:压缩引火仪——做功改变内能。 仿照热传递学习过程,学习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方向等。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 (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能量的转化关系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能量的转化关系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强调: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学习热传递。 举例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如对水加热,水温会升高,内能会增大。 学生整理笔记。 观察现象。 结合图片讨论交流:物体内能是怎么改变的。 学生说出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①冬天搓手取暖;②敲击铁丝发烫;③摩擦生热。   通过体验活动,亲身感受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板书设计 2.内能和热量 第1课时 内能及其改变方式 一、热运动 1.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热运动的概念。 二、内能 1.内能的概念。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温度与内能。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2.做功。 3.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节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第一章第2节第1课时。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热量和热值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课时在第一课时初步认识了内能和热量的基础上,提出热量的概念,认识燃料燃烧可以放出热量,并为下一章学习热机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学生对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已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理解物质的热值。
未知知识及方法: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与内能、温度混淆;热值是物质的属性,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与外在条件无关;热量和热值并没有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目标
了解热量的概念。会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核心素养
利用日常生活中用不同的燃料烧水这一常见的现象,理解燃料热值的大小,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总结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活跃学生的思维,从日常生活中总结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热量及对热值概念的理解。
难点:热值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燃烧放热   图片引入:火箭为什么用液氢作为燃料,而不用木炭和煤呢 实验视频:不同燃料的燃烧。 自学指导:勾画关键词、公式等。 类比密度,认识热值是燃料的特性、热值的物理意义等。 出示常见燃料的热值表。 了解某种燃料的热值的物理意义。 引导学生学习天然气表的读数。 学习利用热值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观察图片,引发思考:燃料燃烧时有什么区别。 自主阅读课本第10页和第11页内容,学习热值的知识。 认识天然气表,学会读数。 练习燃料燃烧放热的计算。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意识,潜移默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类比密度学习热值是燃料的特性。 计算训练,巩固计算能力。
环节二:巩固练习   主要练习两方面的内容: 1.热值的概念。 2.热值的相关计算。 1.将相关试题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 2.学生练习。 3.教师点评。   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使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算能力。
板书设计 2.内能和热量 第2课时 热量和热值 1.热量的概念。 2.热值及其概念。 3.热值的计算公式:q=。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第一章第2节第2课时。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