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现代食物生产、储备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了解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理解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世界饥饿问题产生的原因,概述联合国、中国为消除饥饿问题作出的努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和具体表现
学习难点:粮食安全的概念和表现
【预习新知】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
20世纪中叶,欧美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_________________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6.20世纪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的表现:
(1)在古代,人们利用 和 来存储余粮,后来修建 。
(2)20世纪,粮食储备技术取得进步,表现在: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 储粮技术。
②1958年,德国成功开发了谷物冷却机。
③到1990年,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机械低温制冷储粮技术。
④20世纪20年代起, 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巨大发展。
2、原因:20世纪以来, 的发展促进了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3、影响: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增加了良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 化和 化,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对食品安全有重大意义。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大大增加了食物供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现代化大大地丰富了食品供应,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
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 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深化探究】
探究一: 工业化对现代食品加工及人们饮食观念的影响
对现代食品加工的影响
(1)19世纪以来的工业化街底改变了食物的制作方式,甚至是食物的根本属性。铁路和汽船跨越大陆和海洋将水果、蔬菜和肉类运到市场上,改变了西欧、北美、亚洲等地区的食物供应网络。此外,在工业化的影响下,工业技术不断地将食物的烹任从家里的厨房转移到遥远的工厂。城市化加速发展,传统的食物供应来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食品加工业变得不可或缺。
(2)食物生产和食物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是现代化的工业手段对食品所进行的大批量生产,二是现代化的城市居民对食品提出了大规模需求。
2对人们饮食观念的影响
(1)工业化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有必要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以适应新生活的需要。卫生、营养、便捷成为现代饮食的三大追求。从理性的角度上讲,饮食的第一要义,就是在具有卫生保障的前提下给人们提供必要的营养,且这种营养的提供越便捷越有效率。
(2)在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没有理由强迫人们接受某个饮食观念。
探究二: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1.人口因素
(1)粮食需求的膨账。
(2) 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
(3)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4)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
2.气候生态因素: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严重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3.偶然性因素
(1)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
(2) 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3)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
4.金融因素
(1)农业补贴。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2)贸易限制。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个别国家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
(3)生物加工。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不少国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
(4)海外屯田。出于规避高额进口成本和粮食出口限制所导致的市场担忧,部分国家近年来大举在海外购买耕地种粮。
【巩固训练】
1.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在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突破
C.发射载人飞船 D.人工智能
3.历代王朝都广建官仓,积极储备粮食,而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下列不属于粮食储备技术进步表现的是( )
A.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B.广泛应用低温、低氧储藏技术
C.利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
D.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4.众所周知,我国南北直线距离跨度比较大,南方盛产大量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瓜果,而北方则盛产新鲜粮食、优质小麦、精品蔬菜等;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够吃到南北两地不同季节、不同产地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冷链物流行业在中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开始于( )
A.1978年 B.1992年 C.2010年 D.2012年
5.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估,世界上长期营养不良的人数约为7.95亿,这意味着地球上70多亿人口中约有九分之一的人口经常遭受饥饿。各国政府确定的首要任务是( )
A.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B.加速工业化
C.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 D.加速城市化
6.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的方针是( )
A.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B.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C.提高人类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 D.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7.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各国农业机械化的规模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美国以大型为主
②法国以中型为主
③日本以小型为主
④中国以大型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974年,第一届世界粮食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各国专家纷纷预测,中国绝不可能养活1。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毫无疑问,后来这一预言被无情地粉碎了,在这其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是( )
①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突破
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③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八字方针”的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美国著名大学名誉教授康 帕尔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10.“含嘉仓,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中国古代粮仓的特点有( )
①防鼠、防盗
②防潮、防火
③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④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王乐义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都体现了农业科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可知,该项技术是我国领先和初创。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故A、C、D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3.答案:C
解析:此题是否定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人们就利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所以C项不是进步的表现,因此答案为C。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故选C。
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故A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故选A。
7.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做。中国是大、中、小型相结合,而不是“以大型为主”。A项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后来”。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为中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故①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②正确;③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④的时间是20年纪60年代初,不符合题干1974年之后“这一预言被无情地粉碎了”。故选A。
9.答案:C
解析: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袁隆平总结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成功,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所以①②③正确;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④不属于古代的内容。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