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适应性测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第1卷(选择题共30分)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第1至15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6至30题为历史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1.2024年5月1日,广东梅大高速发生路面塌方灾害,眼看前方车辆接连掉落,情急之下,64岁的黄建度翻过护栏,逆行至塌方路段挥手示意,可即便如此,还是有车辆试图绕过他继续向前开,于是他果断跪在路中间,拦住了后方车辆,让这场悲刷没有变得更糟。黄建度的生命观是A.珍爱生命,休戚与共推己及人B.守护生命,首先要守护他人生命C.尊重生命,用生命来谋取荣誉D.漠视生命,将生命视为身外之物2.2024年1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情绪价值位列其中。“情绪价值”是对人际关系的描述,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一个人给他人带来舒服、愉悦和稳定的情绪越多,他的情绪价值就越高;反之,他的情绪价值则越低。以下情形能体现出情绪价值高的是A.同桌因考差了郁闷,芳芳则开心地手舞足蹈B,晓丽耐心地安慰在运动会比赛中失利的朋友C.小峰的文具被同学碰掉到地上,他暴跳如雷D.芳芳在家与父母发生了争吵,迁怒到同学身上3.对于右图中的措施,理解正确的是①是迅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②能解决我国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③有利于切实提升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五个④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规范课后服务4.《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我国为了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而制定的专门法律。国家通过立法保障粮食安全,因为保障粮食安全①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③是应对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中考适应性测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第1页共10页5.《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于2024年3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的形成和实施过程是:“党中央提出建议→民主协商→政府起草→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政府执行"。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以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形成的这一过程体现了①中国共产党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武汉市民万女士在某公司任职2年,曾获优秀员工奖。2023年春节过后上班时,她告诉公司领导自己怀孕的消息。2月初,公司人事让她降薪调岗,她当时没有同意。3月,她突然收到公司的辞退通知书,决定将她辞退。对此你的看法是①该公司的做法严重侵犯了万女士的劳动权②万女士遭遇不平等的就业歧视,应依法维权③万女士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公司的有关安排①万女士可向当地的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说明①法律应随时修改补充②国务院的组织管理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③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④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来公布法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近年来,江苏省聚焦资源整合、要素投入、品质提升和市场开拓,助力新疆伊型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从“诗画江南到“塞外江南”,相距8000多里的江苏与伊犁因援疆而紧紧联系在一起。江苏助力新疆伊犁建设,有利于A.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型民族关系B.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C.消除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共同繁荣D.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高度自治相结合9.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叶光富、李聪和李广苏顺利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正值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之际,2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此事件的新闻标题A.核心技术已突破,科技强国领潮流B.神舟十八刺苍穹,载人航天我最强C.二十载春华秋实,三十捷飞天圆梦D.综合国力大发展,制度创新结硕果10.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唯一的盲人人大代表,王永澄提出的建议均收到盲文版答复。第一次收到答复,他心情澎湃,真正感受到摸得着的民主”。这说明①我国的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②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切实保障中考适应性测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第2页共10页2024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模测试 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A2.B 3.D 4.C 5.D 6.A7. D 8.B 9.C 10.A 11.B 12.C 13.C 14.D15. A文字题33.(1)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种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我国加强种业的生态文明建设,走种业的绿色发展道路;立法机关科学立法,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法之治;行政机关应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保障种业产权;要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维护种业安全。(1 点 1 分,共 4 分)(2)小美观点片面。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或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因此该条例的制定很有必要;(1 分)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1 分)(共 2 分)小宇观点片面。法律规范和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但要全面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还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善治);还需要网络平台、学校、家庭等形成保护合力;未成年人自身应加强自我保护等。(1 点 1 分,共 2 分)34.(1)我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激发产业活力;坚持科技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质量放在首位;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税收政策等激发创新活力。(1 点 1 分,共 4 分)(2)新时代青年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国家科技创新作贡献;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复兴紧密结合,用认真、勤劳书写人生价值;增强创新意识,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生命的韧性,勇于应对困难与挫折;发扬实干和敬业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1 点 1 分,共 4 分)(3)①有利于汲取榜样力量,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1 点 1 分,共 2 分)②开展“学习感动人物事迹”的演讲比赛;开展“学习感动人物”的情景剧表演活动。(要与感动中国主题有关)(1 分)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敏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争做合格的时代新人。(1 分2024 年中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16 17 18 19 20 21 22 23A A C C D C B C24 25 26 27 28 29 30B A B B D B D二. 二.文字题:31.(1)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或者写为中国工业化建设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综合国力提升;努力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了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了人才。(以上任意一点得 1 分)(2)新内涵:工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重视乡镇工业建设。(2分)意义:促进城市和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较快流动。(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新路)(任 2 点得 2 分)(3)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任意 2 点得 2 分)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事求是,立足基本国情;紧跟时代,不断创新;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任意 2 点得 2分)32.(1)创新和影响: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或者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答蒸汽机车(火车)的发明,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也可以(4分)(2)原因:休闲时间得到法律保障;工业化生产推动休闲消费品的改善;工人收入的增长推动休闲生活的商业化;交通条件的改善。(任意 2 点得 2 分)(3)示例一:论题:经济与科技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论题 1 分)论述:经济与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增强国家实力,从而影响国际格局调整。(具体阐述 1 分,可以放在开头,也可以在结尾综述。)史实:(以下史实任意写一点得 2 分,史实简单论述即可)1 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但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导致他们之间矛盾竞争加剧,最终引发一战。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新调整了世界格局。2 1929—1933 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再次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想要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两极格局,以美苏均势、两分天下为主要特征。③二战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世界各国努力抓住机遇、发展经济。至 70 年代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新中国的崛起及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综上所述,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飞跃和社会的进步,导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推动国际关系产生巨大调整。示例二:论题:战争或剧变导致国际格局的演变(1分)论述:从拿破仑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苏联解体,每一次大型战争或剧变都会引发国际格局的变动。(1 分)史实:(以下史实任意写一点得 2 分,史实简单论述即可)1 拿破仑战争冲击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秩序。随着拿破仑战败,获胜的欧洲封建君主国构建了维也纳体系,试图恢复欧洲大陆旧的封建统治秩序。2 一战摧毁了旧的世界体系,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维持欧洲中心的同时,美日地位开始上升。但体系内部矛盾复杂。3 随着二战的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被打破。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通过召开一系列国际会议,规划战后世界秩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该体系以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两分天下的世界格局。4 直至 90 年代,苏东剧变,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世界格局随之发生改变。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目前呈一超多强的态势。综上所述,两次世界大战和苏东剧变使得国际关系发生巨大调整,而国际格局变迁则折射出国家实力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示例三:论题:经济与科技革命引发战争或剧变(1分)论述:经济与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导致国家实力对比发生改变,进而引发战争或剧变。(1分)史实:(任意 2 点)1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提升,并不断冲击欧洲旧的封建社会秩序。拿破仑对外战争横扫欧洲大陆封建秩序,传播资本主义理念,与工业革命遥相呼应。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为争夺世界霸权、瓜分世界展开激励竞争并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3 1929—1933 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再次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最终使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并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4 二战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科技竞争成为各国竞争的新内容,美苏在科技与军事领域的角逐尤为激烈,最终综合实力较弱的苏联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加速了解体的进程。由此可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国际力量的对比,最终导致战争或剧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pdf 政史二模 2024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模测试 参考答案.pdf 政史二模 2024年中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