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 热点专题05 中国的对外交往(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 热点专题05 中国的对外交往(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紧扣课标,关注热点
彰显人文,高效备考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
专题05 中国的对外交往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时政热点
专题05 中国的对外交往
热点聚焦
中国与洪都拉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23年3月26日,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决定自公报签署之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至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总数增加到182个。
洪都拉斯共和国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热点解读
我们将更加自信自立,锻造中国外交的品格。始终把国家发展振兴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我们将更加开放包容,展现中国外交的胸怀。巩固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不同文明互尊互鉴。保持大国关系稳定,与周边国家携手共进,与全球南方国家共谋振兴。

我们将主持公道正义,亮明中国外交的风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原则问题上旗帜更鲜明,铁肩担道义,锚定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我们将推动合作共赢,坚守中国外交的追求。坚定走团结合作的人间正道,积极为解决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供更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共产品,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王毅展望2024年中国外交:
更加自信自立,更加开放包容,主持公道正义,推动合作共赢
考向预测
1.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闭关锁国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香港澳门回归。
2.中国外交的历史发展趋势:积极联系、对外开放→闭关锁国→屈辱外交(被迫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时期的对外开放(积极主动)。
3。新中国成立后,一改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形象,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综合国力是外交的保障。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以时政要闻为背景切入点,考查不同阶段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成为中考的一各重要考点。
线索梳理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国的对外交往
线索梳理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国的对外交往
线索梳理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国的对外交往
线索梳理
朝代 史实 概况
西汉 丝绸之路 前提条件:张骞通西域。
开通时间:西汉武帝时期。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丝绸之路是贸易、友谊、和平、文明之路
佛教传入 张骞通西域后,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
东汉 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唐朝 遣唐使来华 日本政府派使节团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促进大化改新,实现日本社会转型
玄奘西行 时间:贞观年间。
概况:玄类从长安前往天竺(印度),学习佛法;带大量佛经回国并翻译,后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
作用:密切了唐朝和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的重要典籍。
特点:学习别国的先进文化,说明唐朝的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
鉴真东渡 时间:唐玄宗时期。
概况: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作用:促进了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特点:传播中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知识链接
反映史实:丝绸之路经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朝代 史实 概况 宋代 市舶司 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对外贸易范围近到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明朝 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 —1433年(明成祖时)。 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概况:郑和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特点:体现了主动外交、和平外交;政治动机远远大于经济动机,与新航路的开辟有明显的区别 戚继光抗倭 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1689 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使清朝统治者认为无需同外国
进行经济交流。②现实原因:担心开放会使国家的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反映史实:郑和下西洋,从江苏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反映史实: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二、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
中国近代对外交往
《南京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三、中国现代的外交
中国现代对外交往
时间 政策或史实 概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万隆会议 时间:1955年。
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作用: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0世纪70年代 重返联合国 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美建交 过程:
(1)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毛泽东会见了访问中国的尼克松,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政治基础: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和1979年的《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中国现代的外交
中国现代对外交往
反映史实:周恩来访问印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映史实: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反映史实: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重返联合国
反映史实: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中国现代的外交
中国现代对外交往
三、中国现代的外交
中国现代对外交往
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根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2)意义: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为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创造了条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A项正确。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2.(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历史学习素材。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C项正确。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3.(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与材料所述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可知与《南京条约》相关,与材料所述内容相关的条约是《南京条约》,A项正确。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4.(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重要原因是(  )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C.“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 D.美国对新中国实施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在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B项正确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5.(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017年我国举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作为G20主席国举办首脑峰会,故③④属于21世纪以来的外交成就,B正确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6.(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答案】C
【详解】据图片可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刺激了其他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C项正确。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7.(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有关。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三世界的崛起 B.国内局势稳定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有关。”可知,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政策的作用,D项正确。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8.(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外交经历了从追求独立性、自主性向主动性方向转变。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主动外交”的是( )
A.积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B.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在亚非拉国家支持下,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A
【详解】积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在2017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主动外交”,A项正确。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9.(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外交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答案】A
【详解】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从而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而导致的外交僵局,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推动了新中国在70年代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A项正确。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10.(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A.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答案】B
【详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与题意不符,排除AD项;20世纪50年代,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排除C项。故选B项。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链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