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素养目标】
1.通过梳理北洋时期的统治概况,认识到北洋共和的艰难与病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了解北洋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情况,理解民国实现共和的曙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角色体验,探寻走向共和之路的方法策略。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分析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时空定位】
【自主学习】
第一遍看书:快速浏览本课的内容,包括图片、小字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第二遍看书:再次细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作出标记。
1.袁世凯如何复辟帝制,结果如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具备什么特点?
3.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制度做了哪些斗争?
4.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华民国建立后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5.社会生活出现哪些新现象?原因是什么?(重点)
6.新文化运动产生于什么背景之下?有何特点?如何评价?(重点)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 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
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2.民国初年,大小政党团体六百余家参加国会选举,对此,当时评论家黄远庸曰:既已聚千奇百怪之人而相率为党,……乃复演为千奇百怪之崇拜政党论,或毁谤政党论,以相攻于一隅。他抨击了
A.皇权专制的腐败 B.军阀混战的动荡
C.思想观念的保守 D.政党政治的乱象
3.下表所示为北洋政府时期所制定的法令条文统计情况(单位: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合计
数量 150 55 34 51 39 40 22 391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法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C.民主政治建设乏善可陈 D.政权更迭影响社会稳定
4. 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英招华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也曾在给法国总理的信中写道:“(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这说明中国参加一战的显著特点是
A. “以工代战” B. 文明出征 C. 不参与战务 D. 民间自发
5.表是1914年前后注册公司(部分)
时间 注册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主要行业
1914年之前 146 41148205 缫丝和面粉
1914—1920年 272 117434500 纺织和面粉
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清政府倡导创办工商企业 B.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6.下表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B.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
C.中国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7.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代表。荣氏兄弟倾注了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其资本的发展也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这体现了
A.民族资本家的家国情怀 B.教育救国思潮盛行
C.民族企业扩张市场困难 D.无锡最先开放口岸
8.他们生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幼年受过私塾教育,少年时接受新式教育,念英文、学几何,课余看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梁启超的《新民丛报》,等到辛亥革命,他们剪辫子、闹学潮,《新青年》发行后,大家人手一册,“五四运动”一起,全国响应。这里的“他们”应该是
A.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B.主张变法的资产阶级
C.逐渐觉醒的无产阶级 D.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
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10.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生入学。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收取女学生读书。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格局得到改变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11.图为:1920年北京大学女生合影。反映出当时
A.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B.妇女开始走向解放
C.教育初步实现男女平等 D.北大开创女子高等教育
12.1919年《大公报》载:“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新旧观念并存 B.民主科学思想盛行
C.传统孝道丧失 D.普遍追求婚姻自由
【历史概念】
共和:
名:政体没有君主
实:民主(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宪政(依据宪法治国),公共精神(国家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热爱祖国,关心公共事务)
军阀割据:是指拥有军队、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割据一方、不听从中央政府号令的现象。军阀割据现象在古今中外皆有存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大一统历史久远的国家,但在中央衰落或乱世易鼎之时,也存在军阀割据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军阀割据以东汉末、唐末五代、民国三个时期为代表。
【拓展学习】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发展状况 时间 原因 影响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内因: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受外商企业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②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④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①列强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①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②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转向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③北洋军阀政府实行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⑤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①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②从产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③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
④从产业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