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素养目标】1.通过梳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形成解放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参加重庆谈判,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体会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相关史实,理清基本发展线索。难点: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时空定位】【自主学习】第一遍看书:快速浏览本课的内容,包括图片、小字部分,完成以下问题。第二遍看书:再次细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作出标记。1.绘制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轴,并标注中国共产党防御阶段、反攻阶段、决战阶段、胜利阶段2.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3.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4.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七届二中全会为什么如此重要?【本课小结】【当堂检测】1、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魇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2、1946年,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共计38人。国民党代表8人,中共代表7人,民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代表9人。会议过程中,中共代表与民盟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材料表明A.民主党派和中共利益完全一致 B.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得以落实C.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获得确立 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较大3、右侧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4、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民众的大力支援 B.解放军作战勇敢C.国民党军战力低 D.党中央指挥正确5、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此次谈话的背景是A.重庆谈判的进行 B.全面内战的爆发C.政协会议的召开 D.战略决战的胜利6、邓小平在1948年4月指出:去年的战略行动,我们由黄河到长江跃进了一千里,中国从北到南没有多少个一千里,从长江再跃进一千里就到了广东、福建的边界,剩下不到一千里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就要垮台了。“我们去年的战略行动”的意义是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C.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地区 D.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下列史实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参加重庆和平谈判 B.撤出延安转战陕北C.消灭整编七十四师 D.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8、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一指示A.扭转了国民革命初期不利形势 B.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C.表明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D.表明中共开始重视土地问题9、图3为上海银行博物馆收藏的一枚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面值高达60亿元,折合金圆券1万元,在当时只能买到77粒大米。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图3A.国民革命时期的经济状况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C.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D.陷入崩溃的国统区经济1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11、“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材料认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军队占领南京 B.失去民众支持C.中国问题积重难返 D.全面内战爆发12、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但是城乡必须兼顾,必须把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由此可见,这次会议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召开于全国人民政权成立初期C.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 D.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13、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对话强调“进京赶考”主要是基于A.解放军已突破长江防线 B.召开新政协筹备建立新中国C.北平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D.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拓展学习】一、总结: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正确方针政策;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2、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内部分裂。3、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要走向失败和灭亡。二、总结: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1、农村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2、敌后抗日根据地:特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3、解放区:特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以区别于国统区。三、总结: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一大提出的建立共产主义的目标,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共二大提出“两步走”。2、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一大提出的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被镇压后意识到需要联合其他阶级,中共三大提出国共合作。3、从大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陈独秀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4、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借鉴苏联经验,在大城市进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四、总结:中共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1、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秋收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2、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1949年七届二中会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3、“文革”结束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