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时政热点复习专题四: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课件(34张幻灯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时政热点复习专题四: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课件(34张幻灯片)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道德与法治
专题四: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
时政热点梳理
2
课本考点链接
3
2024年中考命题思考
4
2023年中考同类真题演练
一、时政热点梳理
1、2023年6月7日,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26星方式将试验二十四号A星、试验二十四号B星等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力箭一号是当前我国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二次飞行。
2、2023年6月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出坞,国产大型邮轮实现零的突破。
3、2023年6月14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首个出舱载荷——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出舱成功,已经开展实验。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对辐射生物学和空间科学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4、7月12日,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程序完成了飞行任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朱雀二号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5、7月12日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发公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发展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关深”阶段,第二步为登月阶段,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第三步是月球科考与开发阶段。
6、7月13日,我国科学家日前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
7、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朱杨柱成为中国首位出舱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8、8月28日,首届网络空间安全天津高峰论坛在天津开幕,本届高峰论坛围绕“共建网络安全,共治网络空间”主题。
9、我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州至厦门至漳州高铁(福厦高铁)将于28日开通运营,福州至厦门最快55分钟可达,两地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10、从2023年10月4日召开的杭州亚运会“智能亚运”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亿人参与数字火炬传递的“亚运数字火炬手”活动,成为亚运史上覆盖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线上火炬主题活动,创造了一个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1、2023年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
12、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彭超教授、舒浩文研究员联合团队在超高速纯硅调制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电光带宽达110GHz的纯硅调制器。
13、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10月26日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
14、“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8日至10日在浙江乌镇举行。
15、11月28日,新一代国产CPU——龙芯3A6000在北京发布。它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产品性能方面达到新高度,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16、12月2-5日,以“聚焦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举办。作为平行分论坛之一的2023中国文化经济发展论坛于3日上午拉开了帷幕,以“中国式现代化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17、2月7日,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
1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系列首制船“CMA CGM BAHIA”号,在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
18、龙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极秦岭站2月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19、截至2月26日,正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215天,成为目前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汤洪波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位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20、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要求东北地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1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体学习时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系统阐述,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1、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二、课本核心考点链接
6、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
7、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8、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9、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10、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12、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把握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创新在提高生产力中的关键性作用。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
三、2024年中考命题角度思考
1、习近平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命题角度思考一:新质生产力
(1)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答:“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会极大的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的发展靠创新,实行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
新;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3)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意义?
答: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进的理论和方法指引;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在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目标;
(4)如何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答: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1、 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程序完成了飞行任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朱雀二号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2023年7月13日,我国科学家日前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
2023年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
2024年2月7日,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1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系列首制船“CMA CGM BAHIA”号,在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
命题角度二: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2023年——2024年我国一大批全球领先科技创新成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答:我国坚持坚持科技创新自主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强国战略,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高科技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的发展靠创新,实行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
(2)以上一大批领先世界科技成果的出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哪些制度、战略的引领?
答: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人才
、创新要素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科技创新攻关优势,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分工配合,紧密协作;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科学家精神等
(3)2023——2024年我国一个个中国科学家首次研究创新成果出现有何意义?
答:有利于提高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坚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成果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关键人类命运共同体。
(4)以上科技成果的出现令我们骄傲和自豪,建设科技创新强国,让中国创造造福于人类发展,我们还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答:坚持发挥科技创新在优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和改革,尊重知识人才,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必须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尊崇知识、尊崇创新、尊崇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必须坚持科技的国际合作,把技术、人才的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我国科技研发能力;
1、就在戴维营峰会前不久,美国就又对中国伸出了黑手。2023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限制美国企业、个人对华敏感技术领域投资。限投的范围最终确定为,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系统三个领域。有专家指,虽然禁令看似范围有限,但这三个领域都是目前全球非常前沿的研究领域,再次印证美国的主要目的就是压制中国的科技发展。
中国外交部指出,美方真实目的是剥夺中国发展权利,维护一己霸权私利,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认为美方此举严重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严重损害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工商界利益,其实质是搞逆全球化、去中国化。
命题角度三:积极面对西方科技围堵与挑战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高科技行业技术的围追堵截说明了什么?
答: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对以依赖技术专利获利的发达国家构成威胁;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力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科技创新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2)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围追堵截,我国该如何面对挑战?
答: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3)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创新能力提高直接关系者国家未来创新能力发展。我们该如何做有为的创新少年?
答: 主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自己对科学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不断提高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新的思维能力;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注重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如小发明、小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学习优秀科学家事迹,培养科学家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1、(2023年陕西A卷)道德与法治课上,小餐和同学们从漫画中悟出了深刻的寓意。下面观点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 )
①小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②小山:要提升自身能力,拒绝与他人合作
③小静: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
要自己干
④小秦: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四、近年中考同类真题演练
【点拨】本题考查国家安全、自主创新能力、独立自主。①③④: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有把伞强调要依靠自身,不要依靠外物。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要自己干、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都体现了要依靠自身,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我们不能拒绝与他人合作,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C
2、(2023年江苏苏州)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打破了波音和空客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这说明我国( )
①提高了航天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②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上已位列世界第一
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自立自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拨】本题考查科技创新。①④:分析题文,材料描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式民用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依据所学知可知,这说明我国提高了航天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自立自强;①④符合题意;②: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是不高;②错误;③:材料没有涉及贯彻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B
3、(2023年北京)能用于手机的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厚度仅为A4纸的四分之一;普通手机可直连北斗卫星发信息,解决“不在服务区”难题;180千瓦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性能卓越,其电池寿命超过3万小时,是行业均值的两倍……我国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这些科技成果说明( )
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②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一味追求独特
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④创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本题考查科技创新。①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这些科技成果说明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①③符合题意;②: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但不是一味追求独特,②错误;④: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④错误;故本题选A。
A
4、(2023年四川省遂宁)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首次应用的测控系统即便无人值守,也可以通过自己“思考”和“判断”操控航天器。专家说:“新系统具有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钳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个人行为,也是团队的创造活动
②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③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④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拨】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②③:国家高度重视创新。题干中,“新系统具有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钳制”,这说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故②③正确;①④: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①④;故本题选C。
C
5、(2023年广东)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天宫课堂”不断升级。中国航天员在“九天之上”开展的科学实验,妙趣横生,颠覆想象,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了一扇触摸科学、爱上科学的窗口,激发了青少年对太空的无限向往。这激励我们( )
①热爱科学,开拓创新 ②激扬青春,我行我素
③立志进取,明辨是非 ④自信自强,砥砺奋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拨】本题考查弘扬创新精神。①④:题文中航天员开设“天宫课堂”有利于激励我们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有利于我们自信自强,砥砺奋发,①④正确;②:我行我素,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符合题意,②错误;③:题文中开设“天宫课堂”未体现明辨是非,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B
6、(2023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近期,凯里市某中学九(1)班王老师让同学们收集我国科技方面的有关资料,小黔收到的资料如下表,请你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时间 重大科技成果
2019年12月17日 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
2020年7月31日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
2021年5月15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2022年12月9日 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
2023年5月30日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高端焊接电源
超精密抛光工艺 尖端光刻胶
扫描电镜 适航标准
顶级光刻机 ……
表二 “卡脖子”技术清单
(1)请你结合小黔同学收集的上述资料,谈谈我国的科技国情。
(2)面对我国众多的“卡脖子”项目,你的建议是什么?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高端焊接电源
超精密抛光工艺 尖端光刻胶
扫描电镜 适航标准
顶级光刻机 ……
【分析】考点考查:科技创新。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点拨】(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科技创新的有关知识,从建议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重大科技成果→可链接科技现状的优势。
关键词②:“卡脖子”技术清单→可链接科技现状的不足之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答案】(1)(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2)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