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学案【学习目标】概述世界卫生组织的产生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影响。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现代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产生的影响。【学习重难点】1.重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2.难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预习新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概况(1)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2)意义: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西方国家(1)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①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②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③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2)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也得到了基本保障,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3)二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③意义: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3.中国(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2)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3)药品供应体系也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4)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③意义:中国的卫生事业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1)世界①原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②措施: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③效果: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2)中华人民共和国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世界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净化饮用水,科学处理垃圾、粪便与污水等许多做法在城市中推广开来,并影响到乡村。②乡村居室、厨房、厕所、禽畜圈舍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③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2)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1)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2)在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不少国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促使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而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从而实现身心幸福。【巩固训练】1.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卫生工作原则。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将这三大卫生工作原则与周恩来提出的“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并列为我国卫生工作的四项原则。这四项卫生工作原则的提出( )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B.践行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C.推动了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 D.体现了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完善2.阅读下面的中央政府支出统计表【据《世界发展报告(1993)》】,以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教育 医疗 住房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 三者共占总支出的% 占GNP的%份年 1980 1991 1980 1991 1980 1991 1980 1991 1980 1991美国 2.6 1.7 10.4 13.8 37.8 28.7 50.8 44.2 11.02 11.18英国 2.4 3.2 15.5 13.3 30.0 31.8 47.9 48.3 18.30 18.45法国 8.6 6.9 14.8 15.3 46.8 46.4 70.2 68.6 27.59 29.98德国 0.9 0.6 19.0 18.1 49.6 48.9 69.5 67.6 21.06 21.97A.高福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并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B.英国的医疗福利开支呈上升趋势,实现了“收入均等化”C.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稳定西方国家的统治秩序D.四国的社会福利开出占GNP的比重均下降3.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共同召开纪念座谈会,重温毛泽东同志题词,进一步弘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一崇高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与这一题词有关的是( )A.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C.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D.加强建设国家公共卫生服务4.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保障体系5.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明确要“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20世纪60年代“天花”在中国大陆基本灭绝;白喉和百日咳的发病率也逐年降低。同时研制出“小儿麻痹症”活疫苗和麻疹疫苗。这可反映出该时期( )A.文学与艺术事业繁荣 B.国民经济全面发展C.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 D.医疗卫生工作进步6.建国初期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如图)。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据此推知( )A.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C.我国赤脚医生群体是左倾错误的产物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7.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为全球抗击新冠病毒提供了“中国方案”,并向国际社会提供了4.8亿余剂疫苗,是世界上对外供应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疫苗遍布全球五大洲。由此可见,我国( )A.抗疫方案已得到世界各国认可 B.成为医疗水平最发达的国家C.承担全球防疫工作的重要责任 D.重视援助医疗水平落后地区8.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止2020年4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60万,累计死亡达9万,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卷入。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 )①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④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古人主要采取拜神、逃离等方式来避瘟疫。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政府的倡导下,“清洁、卫生、人畜分离、粪便入厕”等观念才逐渐深入乡村。这说明( )A.古人没有科学的防疫观念 B.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C.卫生措施防治瘟疫最有效 D.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量10.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建立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②为了保证公民基本经济生活③通过立法等手段建立的各种保障④国家要负责弥补损失并提供医疗等服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计划经济体制是从1953年才开始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是1953年提出来的;C.材料中涉及到的是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四项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推动了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D.材料涉及到的是卫生事业,而不是教育制度。故选:C。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福利国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C项正确;高福利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故A项错误;C项“收入均等化”表述有误,故排除;材料数据显示,四国的社会福利开出占GNP的比重均上升,故D项错误。故选:C。3.答案:B解析:4.答案:D解析:5.答案:D解析:根据“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同时研制出……活疫苗和麻疹疫苗”可得出,新中国注重医疗卫生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医疗方面,而不是文艺、经济、教育,排除ABC项。故选:D。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故A正确。B说法不合史实,排除。20世纪80年代,左倾错误表现并不明显,故排除C。D项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排除。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向国际社会提供了4.8亿余剂疫苗,是世界上对外供应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疫苗遍布全球五大洲”及所学知识可得,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C正确;AB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8.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全球化背景上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国际社会必须要发挥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科学防疫观念的普及。由材料可知,古人缺乏科学的防疫观念,到20世纪3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科学的卫生防疫观念才逐渐深入乡村。由此可见,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故B项正确。A项只是对题干的部分解读,并不全面,排除;题干没有说明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或者防治疫情的主要力量,C、D项排除。10.答案:D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