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单元结构】拉丁美洲殖民地化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特点:欧美为主导以资本主义发展相联系时间:15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压迫VS反抗亚非拉民族独立斗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特点:民族与民主革命双重性时间:18世纪末--20世纪初【导入新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事件:海地独立斗争意义: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目标:1、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2、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我们可以这样断言:世界各地区之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下卷》思考:“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指的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任务:阅读教科书,梳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海地独立苏丹 马赫迪起义埃及抗英斗争1804 1822 1826 1881 1882 1889 1894 1905 1910 1911巴西独立西属拉美独立巴西建共和国墨西哥革命印度 民族解放运动辛亥革命伊朗立宪革命埃塞俄比亚抗意年份历史事件海地独立苏丹 马赫迪起义埃及抗英斗争1804 1822 1826 1881 1882 1889 1894 1905 1910 1911巴西独立西属拉美独立巴西建共和国墨西哥革命印度 民族解放运动辛亥革命伊朗立宪革命埃塞俄比亚抗意年份历史事件拉丁美洲非洲亚洲按空间整理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背景(1)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欧洲殖民者的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4)外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严重削弱了西、葡、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拉丁美洲,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从18世纪末期开始,拉美也开始了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拉美独立运动期间,对其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A.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利配合 B.欧洲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C.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D.启蒙思想的动员提升演练(19世纪20年代)任务1:读图,指出两张地图的差异。并结合教材史料与史实论证你的结论。任务2:基于特定时空框架,结合所学与教材,分析变化的原因。任务3:阅读教材,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任务4:阅读教材,结合史实,说明“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取得的成果。2.表现1804 海地独立(第一,序幕)1822 巴西独立1826 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独立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内:共和国军事独裁,巴西君主制;外:英美“援助”,美国宣称…,“金元外交”、“大棒政策”1889 巴西建立共和国1910-1917 墨西哥资革命,资宪法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事件 时间 结果法属海地 1791-1804西属拉美 1810-1826葡属巴西 18221889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0-19172、表现建立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1826年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3、独立后的状况①政治上:政局动荡,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停滞不前。经济上:实行大地产所有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②外部:英美等国的政治渗透、经济侵略和武力干涉。(门罗宣言,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性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 也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席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②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成分复杂,斗争具有双重性。③以战争的形式获得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④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种族压迫与阶级矛盾交织只实现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4、特点在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直到独立战争前,在社会制度上,不论是委托监护制、米达制、债役农制还是黑人奴隶制,都是以强制性劳动和人身隶属为基础的。由此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B.斗争目标是帝国主义C.具有民主革命性质 D.意在发展种植园经济提升演练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推动历史的进步。1、背景政治: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亚洲的觉醒”指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起到领导作用二、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为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决定性因素是( )A.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亚洲 B.亚洲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年领导者:国大党领袖提拉克目标:民族平等和自治;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高潮: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2、表现: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成果: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意义: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①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②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影响:二、亚洲的觉醒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②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③被压迫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互相声援和支持。二、亚洲的觉醒材料 继俄国1905年的运动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土耳其、波斯、中国。在英属印度,动乱也正在加剧。……世界资本主义和1905年的俄国运动彻底唤醒了亚洲。几万万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求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亚洲的觉醒》(1913年5月7日)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觉醒的意义。3.意义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地封建势力,推动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标志着各国人民登上国际舞台,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③标志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传播民主思潮,为民族独立奠定基础。探究:“亚洲觉醒”具体表现是?结合教材材料,分析亚洲觉醒有何特点?(从觉醒背景、阶级力量、斗争水平(组织和纲领)、革命性质、觉醒影响出发)觉醒背景:阶级力量:斗争水平:斗争性质:觉醒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民族意识的出现,背景新;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显示力量,力量新;组织性增加,成立资产阶政党-国大党和同盟会;有比较明确的革命纲领,如中国的三民主义,明确要求民族独立和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水平提高。进入到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阶段。性质新。取得一定成果(如中国);客观上相互声援,打击帝国主义。国家 领导 动员手段 斗争 形式 结 果1882年埃及抗英斗争 祖国党领袖阿拉比(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苏丹马赫迪起义 马赫迪宗教组织1894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孟尼利克 (皇帝)政党组织宗教宣传皇帝号召武装斗争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失败,但沉重打击侵略者英国控制苏丹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独立三、非洲的抗争1.表现探究:非洲的抗争特征?如图:列强在非洲的瓜分会带来什么影响?非洲人民的抗争+列强矛盾尖锐。探究:非洲的抗争特征?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领导多元,有爱国军官,有农民阶级,有封建皇帝。斗争方式主要是武力斗争。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矛盾突出。阅读教材81页内容,思考,与拉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比,非洲人民的斗争在斗争对象、斗争领导、斗争方式上有何不同点?为何有这些不同?思考:落后国家维护民族独立,为何中埃两国的结局迥异?“敌人侵扰了我们的国境,妄图消灭我们的信仰,破坏我们的祖国。为了爱惜我们遭受如此深重苦难的国家……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一切有力量的人都跟我来吧。……—— 1895年孟尼利克《告全国人民书》(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闻尘偶记》统治阶级的腐朽程度不同;广大人民的觉醒发动程度不同。①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③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④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⑤非洲第一个政党出现,近代民族意识觉醒。2、非洲人民抗争特点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旧式民族运动)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原因三、非洲的抗争亚洲的非洲的觉醒抗争拉美的独立自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土著集团的先进分子领导民族独立成为其首要任务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新的阶级力量参加斗争进入民族民主革命阶段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领导多是传统社会阶层仍属于旧式的民族斗争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性同:斗争形式: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属旧式的反侵略斗争;领导力量:运动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结果: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推动民族独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核心知识】原因:各个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被迫结束殖民统治或改变管理方式);(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3)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4)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核心知识】如表所示为某学者对19世纪上半叶的拉美独立运动意义的分析。下列历史解释与该学者观点最接近的是( )地区 意义对美洲 打击并彻底冲击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对欧洲 对欧洲的封建制度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对其他地区 为其他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提供了范例A.属于无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B.推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C.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 D.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提升演练【本课小结】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评价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发展阶段1条件:殖民压迫;启蒙思想影响;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阶段1概况:海地独立是序幕;1826年,西属拉美基本独立;1822年,葡属巴西宣告独立阶段2背景:独立后,大多政局动荡,军事独裁,政治经济停滞不前;英美的渗透和干涉,特别是美国阶段2概况: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国;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危机;民族资本主义有发展,民族意识觉醒典型事例:①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年,国大党,提拉克,孟买大罢工,高潮。②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年,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打击了封帝势力。③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同盟会,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共和国……典型事例:1882年阿拉比领导的埃及人民抗英斗争最后失败;1881年苏丹爆发马赫迪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1894—189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意战争的胜利。特点:武装斗争是形式;领导力量多种多样;宗教在动员群众中发挥了作用1.1791年,海地人民在“自由、平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的激励下,在黑人英雄杜桑·卢维杜尔的领导下,击败了英国、西班牙、法国侵略军,终于在1804年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这表明( )A.海地是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B.海地革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C.海地依靠英雄人物取得独立 D.促进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2.墨西哥在独立后于1917年制定了墨西哥宪法,该宪法规定:“在墨西哥合众国,任何个人均享有本宪法赋予的权利保障,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创立,人民在任何时候均享有改变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赋权利。”这说明墨西哥( )A.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彻底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C.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一定成效 D.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当家作主BC课堂练习3.1908年6月23日,英国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女王政权”的罪名悍然逮捕了印度国大党的激进派领袖提拉克,而且不顾全国人民的抗议,判处他六年监禁。殖民者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遂引发了十多万人参加的孟买工人大罢工。这一事件说明了( )A.国大党纲领深入人心 B.英国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C.印度民族意识已觉醒 D.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4. 与19世纪70—90年代相比,20初亚洲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新”主要表现在(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C.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D.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CC课堂练习5.1881年苏丹马赫迪起义时,马赫迪号召人民进行“圣战”。驱逐外国侵略者,建立“普遍平等,处处公正的美好社会”。下列解释最准确的是( )A.马赫迪是马克思主义者B.起义具有浓厚的社会主义革命色彩C.马赫迪要在苏丹建立“新和谐公社”D.起义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解放运动DC6.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埃及是通过政党动员 ②苏丹是政府组织动员③埃塞俄比亚是皇帝的号召 ④都是在国外反殖民势力的支持下进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课堂练习8.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不平衡性,非洲反帝斗争的主要领导者是旧式统治阶级,而亚洲和拉丁美洲则进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产生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差异 B.社会阶级结构的差异C.人民群众是否支持反帝斗争 D.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CD7.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所应该做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19世纪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并未引发政治经济结构变动 B.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反动势力C.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D.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课堂练习9.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基本获得成功,而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却没有使各国获得独立,其根本原因是( )A.两洲运动所处历史环境不同 B.亚洲风暴没有启蒙思想指导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没有外援 D.亚洲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关系A10.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D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