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测
化学试题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a 40 Cu 64 Se 79
I卷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天然色素的提取往往应用到萃取操作,现在有用大量水提取的天然色素,下列溶剂不能用来萃取富集这些天然色素的是 (   )
A. 石油醚 B. 苯 C. 乙醇 D. 四氯化碳
2. 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 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 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 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中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 共价晶体的熔点一定高于离子晶体
C. N2与CO的沸点差异源于二者的极性不同
D.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不能用化学键解释的是
A. 碘单质常温为固体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 金刚石熔点高 D. 金属铜能导电
5. 某烃与H2反应后能生成,则该烃不可能是
A. B.
C. D.
6.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基团间存在影响的是
A. 氯乙酸的酸性强于乙酸
B. 苯酚能和溴水反应而苯不能
C. 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
D.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7. 下列事实不能通过比较氟元素和氯元素的电负性进行解释的是
A. 键的键能小于键的键能
B. 三氟乙酸的大于三氯乙酸的
C. 氟化氢分子的极性强于氯化氢分子的极性
D. 气态氟化氢中存在,而气态氯化氢中是分子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Cl3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B. H+能与H2O以配位键形成H3O+
C.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D. 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测定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9. 六氟化硫(SF6)分子为正八面体构型(分子结构如图所示),难溶于水,在高温下仍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用途。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SF6各原子均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B. SF6易燃烧生成SO2
C. SF6分子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 SF6是原子晶体
10. 冠醚能与碱金属离子作用,并随环大小不同而与不同的金属离子作用。如:18-冠-6与K+作用(如图),但不与Li+或Na+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8-冠-6中C和O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
B. 18-冠-6中O原子与K+间存在离子键
C. 18-冠-6与K+作用,不与Li+或Na+作用,这反映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的特征
D. 利用该原理可以用冠醚将KMnO4带入有机物中,更有利于有机物的氧化
11. 二甲苯的苯环上有一个氢原子被溴取代后的一溴代物有六种异构体,它们的熔点分别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二甲苯一溴代物的熔点(℃) 234 206 214 204 212 205
对应的二甲苯的熔点(℃) 13 -48 -25 -48 -25 -48
A. 熔点为234℃的是一溴代间二甲苯 B. 熔点为234℃的是一溴代邻二甲苯
C. 熔点为-48℃的是间二甲苯 D. 熔点为-25℃的是对二甲苯
12. 维生素C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C6H8O6
B. 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其水溶性较好
C.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醚键3种官能团
D.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3. 为研究配合物的形成及性质,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或结论
①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 产生蓝色沉淀,后溶解,得到深蓝色的溶液
② 再加入无水乙醇 得到深蓝色晶体
③ 测定深蓝色晶体结构 晶体的化学式为 [Cu(NH3)4]SO4·H2O
④ 将深蓝色晶体洗净后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加入稀NaOH溶液 无蓝色沉淀生成
A. 在深蓝色的配离子[Cu(NH3)4]2+中,Cu2+提供空轨道,NH3给出孤电子对
B. 加入乙醇有晶体析出是因为离子晶体在极性较弱的乙醇中溶解度小
C. 该实验条件下,Cu2+与NH3的结合能力大于Cu2+与OH-的结合能力
D. 向④中深蓝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14. 已知[Co(H2O)6]2+呈粉红色,[CoCl4]2-呈蓝色,[ZnCl4]2-为无色。现将CoCl2溶于水,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存在以下平衡:[Co(H2O)6]2++4Cl-[CoCl4]2-+6H2O ΔH,用该溶液做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
以下结论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由实验①可推知ΔH>0
B. 等物质的量的[Co(H2O)6]2+和[CoCl4]2-中,所含配位键数目不同
C. 实验②是由于加水稀释,使得QD. 由实验③可知该实验条件下配离子的稳定性:[ZnCl4]2->[CoCl4]2-
II卷
15. 实验室制得气体中常含有杂质,会影响其性质检验。下图A为除杂装置,B为性质检验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检验气体 反应原理 A中试剂
(1) 乙烯 溴乙烷和NaOH的醇溶液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乙烯 无水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至17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乙炔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6. 有机化工原料HOOC-CH=CH-COOH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CH2OHR-COOH
(1)A中所含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合成过程中,设计步骤“D→E”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7. 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阿伏加德罗组织以高纯单晶28Si为样品高精度地测定了NA。
Ⅰ.高纯单晶28Si的制备流程如下
(1)写出基态S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2)SiF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③中发生分解反应,判断SiH4的分解温度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CH4的分解温度,理由是___________。
Ⅱ.NA的测定
(5)单晶硅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X射线衍射测定其边长为a cm。
还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硅的相对原子质量A、宏观硅球的质量mg和体积V cm3以及缺陷修正值δ(晶胞内实际原子数=理论原子数 +δ)。用上述物理量列出NA的计算表达式___________。
18. 过渡元素铂(Pt)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其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领域。
(1)基态Pt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5d96s1,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
(2)Pt的晶胞示意图如下。
该晶体中,每个铂原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铂原子有___________个。
(3)PtCl2(NH3)2是铂的重要配位化合物,它有甲、乙两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甲为极性分子,乙为非极性分子。甲、乙水解产物的化学式均为Pt(OH)2(NH3)2,但只有甲的水解产物能与草酸(HOOC-COOH)反应生成Pt(C2O4)(NH3)2。
①推断___________(填“甲”或“乙”)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依据是___________。
②依据文中信息:___________,可推断PtCl2(NH3)2的分子不是四面体结构。
③PtCl2(NH3)2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④PtCl2(NH3)2和Pt(C2O4)(NH3)2中铂的配体数不同,但配位数均为4,原因是___________。
⑤画出乙的水解产物的空间结构并推测其不能与草酸反应生成Pt(C2O4)(NH3)2的原因___________。
19. 优良的有机溶剂对孟烷、耐热型特种高分子功能材料PMnMA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芳香化合物苯环上的H原子可以被卤代烷中的烷基取代。如:(R为烷基,X为卤原子)
(1)(CH3)2CHCl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
(2)B为芳香烃。
①(CH3)2CHCl与A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B的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C分子式是C7H8O,0.01mol C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完全反应时消耗0.03 mol Br2,E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
a.B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D的酸性比E弱 c.E 的沸点高于对孟烷
(5)G中含有-COOH,其核磁共振氢谱有3种峰,峰面积之比为3︰2︰1。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测
化学试题
I卷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a 40 Cu 64 Se 79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天然色素的提取往往应用到萃取操作,现在有用大量水提取的天然色素,下列溶剂不能用来萃取富集这些天然色素的是 (   )
A. 石油醚 B. 苯 C. 乙醇 D. 四氯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详解】酒精和水能互溶,所以不符合萃取剂的选择标准,苯、石油醚、四氯化碳与水不溶,且色素是有机物在这些物质中的溶解度大,符合条件,故选C。
2. 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 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 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 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①是CO2与H2反应生成了CO,根据元素守恒可推断有H2O生成,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是CO与H2反应生成(CH2)n,(CH2)n中还含有碳氢键,故B错误;
C.由示意图可知,汽油的主要成分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
D.根据a的球棍模型,可得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2CH3,系统名称为2 -甲基丁烷,故D正确;
答案为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中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 共价晶体的熔点一定高于离子晶体
C. N2与CO的沸点差异源于二者的极性不同
D.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A错误;
B.共价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高于离子晶体,如SiO2的熔点比氧化铝低,B错误;
C.N2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二者的沸点有差异,原因是二者的极性不同,C正确;
D.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内部粒子在空间上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D错误;
故选C。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不能用化学键解释的是
A. 碘单质常温为固体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 金刚石熔点高 D. 金属铜能导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碘单质常温为固体,是因为碘分子间作用力大,与化学键无关,故A符合题意;
B.氮分子内存在氮氮三键,键能大,所以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用化学键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共价晶体,碳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所以金刚石熔点高,能用化学键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铜具有导电性,是因为金属中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形成金属键,金属的导电性能用化学键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某烃与H2反应后能生成,则该烃不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5号碳原子与1号碳原子化学环境相同,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若2、3号碳原子各去掉1个H原子,形成的烯烃为2-甲基-2-丁烯,A不符合题意;
B.若3、4号碳原子各去掉2个H原子,形成的炔烃为3-甲基-1-丁炔,B不符合题意;
C.若1、2号碳原子各去掉1个H原子,同时3、4号碳原子各去掉1个H原子,形成的二烯烃为2-甲基-1,3-丁二烯,C不符合题意;
D.含有两个甲基,与氢气发生加成后支链甲基不会减少为一个,D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基团间存在影响的是
A. 氯乙酸的酸性强于乙酸
B. 苯酚能和溴水反应而苯不能
C. 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
D.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氯键键的极性强于碳氢键,氯乙酸分子中的氯原子使羧基的极性增强,更易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氯乙酸的酸性强于乙酸,则氯乙酸的酸性强于乙酸说明基团间存在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酚羟基使苯环邻对位氢原子的活性增强,所以苯酚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而苯不能,则苯酚能和溴水反应而苯不能说明基团间存在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苯环使甲基的活性增强,所以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说明基团间存在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而乙烷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则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说明官能团影响反应物的性质,不能说明基团间存在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事实不能通过比较氟元素和氯元素的电负性进行解释的是
A. 键的键能小于键的键能
B. 三氟乙酸的大于三氯乙酸的
C. 氟化氢分子的极性强于氯化氢分子的极性
D. 气态氟化氢中存在,而气态氯化氢中是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F原子半径小,电子云密度大,两个原子间的斥力较强,键不稳定,因此键的键能小于键的键能,与电负性无关,A符合题意;
B.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键的极性大于键的极性,使—的极性大于—的极性,导致三氟乙酸的羧基中的羟基极性更大,更容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更强,B不符合题意;
C.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键的极性大于键的极性,导致分子极性强于,C不符合题意;
D.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与氟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可以与另外的氟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气态氟化氢中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Cl3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B. H+能与H2O以配位键形成H3O+
C.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D. 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测定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PCl3中的P-Cl键为极性键,为三角锥形,分子中正、负电荷的中心是不重合的,为极性分子,故A正确;
B.H+能与H2O以配位键形成H3O+,故B正确;
C.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而物质的稳定性是由化学键强弱决定的,故C错误;
D.构成晶体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晶体的这一结构特征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反映出来,因此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故D正确;
故选:C。
9. 六氟化硫(SF6)分子为正八面体构型(分子结构如图所示),难溶于水,在高温下仍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用途。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SF6各原子均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B. SF6易燃烧生成SO2
C. SF6分子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 SF6是原子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六氟化硫(SF6)分子为正八面体构型(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可知六氟化硫(SF6)为分子晶体,S形成6个共价键,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以此分析。
【详解】A.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SF6分子中,S形成6个共价键,不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
B.SF6中S元素为+6价,无法被氧气氧化,所以SF6不易燃烧,故B错误;
C.SF6分子中含有S—F极性键,且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SF6分子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SF6形成的是分子晶体,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非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10. 冠醚能与碱金属离子作用,并随环的大小不同而与不同的金属离子作用。如:18-冠-6与K+作用(如图),但不与Li+或Na+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8-冠-6中C和O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
B. 18-冠-6中O原子与K+间存在离子键
C. 18-冠-6与K+作用,不与Li+或Na+作用,这反映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的特征
D. 利用该原理可以用冠醚将KMnO4带入有机物中,更有利于有机物的氧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18-冠-6中C均为饱和碳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C和O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均为sp3杂化,A正确;
B.由图可知18-冠-6中O原子与相邻的2个C形成极性共价键,O带部分负电荷,与钾离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但是冠醚分子不是离子,而且O原子也不是离子,故O原子与K+间不存在离子键,B错误;
C.由题意超分子均有“分子识别”的特征,如冠醚中与钾离子作用,但不与Li+或Na+作用的为18-冠-6,与Li+作用而不与Na+、K+作用的为12-冠-4,C正确;
D.酸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其不易溶于大多数有机物中,利用该原理可以用冠醚将高锰酸钾带入有机物中,可以增大其与有机物的接触机会,故更有利于有机物的氧化,D正确;
答案选B。
11. 二甲苯的苯环上有一个氢原子被溴取代后的一溴代物有六种异构体,它们的熔点分别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二甲苯一溴代物的熔点(℃) 234 206 214 204 212 205
对应的二甲苯的熔点(℃) 13 -48 -25 -48 -25 -48
A. 熔点为234℃的是一溴代间二甲苯 B. 熔点为234℃的是一溴代邻二甲苯
C. 熔点为-48℃的是间二甲苯 D. 熔点为-25℃的是对二甲苯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一溴代物沸点是解题的关键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其一溴代物分别有1种、3种和2种.根据表中对应二甲苯的熔点可判断,熔点为13℃的二甲苯只有一种一溴代物,熔点为-48℃的二甲苯有3种一溴代物,而熔点为-25℃的二甲苯有2种一溴代物,因此熔点为13℃的二甲苯是对二甲苯,熔点为-48℃的二甲苯是间二甲苯,熔点为-25℃的二甲苯是邻二甲苯;
【详解】A.熔点为234℃的是一溴代对二甲苯,故A错误;
B.熔点为234℃的是一溴代对二甲苯,故B错误;
C.熔点为-48℃的是间二甲苯,故C正确;
D.熔点为-25℃的是邻二甲苯,故D错误;
故选C。
12. 维生素C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是C6H8O6
B. 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其水溶性较好
C.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醚键3种官能团
D.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式是C6H8O6,A正确;
B.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其水溶性较好,B正确;
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酯基3种官能团,C错误;
D.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正确;
故答案为C。
13. 为研究配合物的形成及性质,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或结论
①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 产生蓝色沉淀,后溶解,得到深蓝色的溶液
② 再加入无水乙醇 得到深蓝色晶体
③ 测定深蓝色晶体的结构 晶体的化学式为 [Cu(NH3)4]SO4·H2O
④ 将深蓝色晶体洗净后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加入稀NaOH溶液 无蓝色沉淀生成
A. 在深蓝色的配离子[Cu(NH3)4]2+中,Cu2+提供空轨道,NH3给出孤电子对
B. 加入乙醇有晶体析出是因为离子晶体在极性较弱的乙醇中溶解度小
C. 该实验条件下,Cu2+与NH3的结合能力大于Cu2+与OH-的结合能力
D. 向④中深蓝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水呈碱性,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氢氧化铜,
Cu2++ 2NH3. H2O= Cu(OH)2↓ +2NH 。继续滴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原因是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了铜氨络合物,其反应为:Cu( OH)2 + 4NH3=[Cu(NH3)4]2++ 2OH- 。再加入无水乙醇,铜氨络合物溶解度降低,出现深蓝色晶体[Cu(NH3)4]SO4·H2O。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深蓝色的配离子为[Cu(NH3)4]2+,Cu2+提供空轨道,NH3给出孤电子对,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络合物[Cu(NH3)4]SO4·H2O在极性较弱的乙醇中溶解度很小,所以有晶体析出, 故B正确;
C.根据实验将深蓝色晶体洗净后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加入稀NaOH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Cu2+与NH3的结合能力大于Cu2+与OH-的结合能力,故C正确;
D.因为④中深蓝色溶液中存在SO,加入BaCl2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答案:D。
14. 已知[Co(H2O)6]2+呈粉红色,[CoCl4]2-呈蓝色,[ZnCl4]2-为无色。现将CoCl2溶于水,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存在以下平衡:[Co(H2O)6]2++4Cl-[CoCl4]2-+6H2O ΔH,用该溶液做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
以下结论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由实验①可推知ΔH>0
B. 等物质的量的[Co(H2O)6]2+和[CoCl4]2-中,所含配位键数目不同
C. 实验②是由于加水稀释,使得QD. 由实验③可知该实验条件下配离子的稳定性:[ZnCl4]2->[CoCl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①将蓝色溶液置于冰水浴中,溶液变为粉红色,说明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H>0,A正确;
B.1个[Co(H2O)6]2+中含有6个配位键键,1个[CoCl4]2-中含有4个配位键,等物质的量的[Co(H2O)6]2+和[CoCl4]2-所含配位键数目不同,B正确;
C.实验②加水稀释,溶液变为粉红色,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Co(H2O)6]2+、[CoCl4]2-、Cl-浓度都减小,[Co(H2O)6]2+、Cl-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CoCl4]2-的化学计量数,则瞬时浓度商>化学平衡常数,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
D.实验③加入少量ZnCl2固体,溶液变为粉红色,说明Zn2+与Cl-结合成更稳定的[ZnCl4]2-,导致溶液中c(Cl-)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由此说明稳定性:[ZnCl4]2->[CoCl4]2-,D正确;
故选C。
II卷
15. 实验室制得气体中常含有杂质,会影响其性质检验。下图A为除杂装置,B为性质检验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检验气体 反应原理 A中试剂
(1) 乙烯 溴乙烷和NaOH的醇溶液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乙烯 无水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至17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乙炔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①.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②. 水 ③. C2H5OHCH2=CH2↑+H2O ④. NaOH溶液 ⑤. CaC2+2H2O→C2H2+Ca(OH)2 ⑥. CuSO4溶液
【解析】
【分析】根据装置可知A装置用来进行气体除杂,B装置进行气体性质检验,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溴乙烷和NaOH的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乙醇易挥发,且易溶于水,乙烯混有乙醇,可用水除杂;
(2)无水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若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制得的乙烯往往混有CO2、SO2,故选用NaOH溶液进行除杂;
(3)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乙炔气体中含有H2S杂质,反应方程式为:CaC2+2H2O→C2H2+Ca(OH)2;CuSO4溶液和H2S反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用CuSO4溶液可除去乙炔中的H2S,所以A中试剂是CuSO4溶液。
16. 有机化工原料HOOC-CH=CH-COOH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CH2OHR-COOH
(1)A中所含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
(2)试剂a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合成过程中,设计步骤“D→E”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碳碳双键
(2)NaOH水溶液 (3)
(4)+3NaOH+NaBr+3H2O
(5)保护碳碳双键,防止其在后续反应中被氧化
【解析】
【分析】按照二烯烃的1,4-加成原理可知,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推知A为,根据E的分子式与B的结构简式可知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推知D的结构简式为:;D与HBr发生加成生成E,E的结构简式为:;E→F发生信息反应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中所含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小问2详解】
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可知试剂a是NaOH水溶液;
【小问3详解】
据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4详解】
“反应①”发生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3NaOH+NaBr+3H2O;
【小问5详解】
设计步骤“D→E”的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防止其在后续反应中被氧化。
17. 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阿伏加德罗组织以高纯单晶28Si为样品高精度地测定了NA。
Ⅰ.高纯单晶28Si的制备流程如下
(1)写出基态S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2)SiF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③中发生分解反应,判断SiH4的分解温度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CH4的分解温度,理由是___________。
Ⅱ.NA的测定
(5)单晶硅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X射线衍射测定其边长为a cm。
还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硅的相对原子质量A、宏观硅球的质量mg和体积V cm3以及缺陷修正值δ(晶胞内实际原子数=理论原子数 +δ)。用上述物理量列出NA的计算表达式___________。
【答案】(1)1s22s22p63s23p2
(2)正四面体 (3)SiF4 +2 CaH2 = SiH4 + 2 CaF2
(4) ①. 小于 ②. C和Si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半径Si>C,键长Si-H>C-H,键能Si-HC,非金属性SiSiH4)
(5)
【解析】
【小问1详解】
Si为第14号元素,基态S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
【小问2详解】
SiF4中硅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小问3详解】
反应②为SiF4与CaH2反应生成SiH4与CaF2,化学方程式为:SiF4 +2CaH2 = SiH4 + 2CaF2。
【小问4详解】
C和Si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半径Si>C,键长Si-H>C-H,键能Si-HC,非金属性SiSiH4)。
【小问5详解】
晶胞中Si原子个数为,晶胞的密度与宏观硅球的密度相同,密度:。
18. 过渡元素铂(Pt)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其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领域。
(1)基态Pt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5d96s1,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
(2)Pt晶胞示意图如下。
该晶体中,每个铂原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铂原子有___________个。
(3)PtCl2(NH3)2是铂的重要配位化合物,它有甲、乙两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甲为极性分子,乙为非极性分子。甲、乙水解产物的化学式均为Pt(OH)2(NH3)2,但只有甲的水解产物能与草酸(HOOC-COOH)反应生成Pt(C2O4)(NH3)2。
①推断___________(填“甲”或“乙”)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依据是___________。
②依据文中信息:___________,可推断PtCl2(NH3)2的分子不是四面体结构。
③PtCl2(NH3)2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④PtCl2(NH3)2和Pt(C2O4)(NH3)2中铂的配体数不同,但配位数均为4,原因是___________。
⑤画出乙的水解产物的空间结构并推测其不能与草酸反应生成Pt(C2O4)(NH3)2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六 (2)12
(3) ①. 甲 ②. 甲为极性分子,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 ③. PtCl2(NH3)2存在同分异构体 ④. PtCl2(NH3)2+2H2OPt(OH)2(NH3)2+2HCl ⑤. 每个C2O中有2个原子与铂配位 ⑥. 乙分子水解产物的结构为,O-Pt-O键角为180°(两个配位氧原子的距离较远),草酸的两个羧基无法与铂同时形成配位键
【解析】
【小问1详解】
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5d96s1,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
【小问2详解】
该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每个铂原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铂原子有12个。
【小问3详解】
①甲为极性分子,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②由PtCl2(NH3)2存在同分异构体,可知不是四面体结构。
③PtCl2(NH3)2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化学式均为Pt(OH)2(NH3)2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PtCl2(NH3)2+2H2OPt(OH)2(NH3)2+2HCl。
④PtCl2(NH3)2和Pt(C2O4)(NH3)2和中铂的配体数不同,但配位数均为4,是由于每个C2O中有2个氧原子原子与铂配位。
⑤乙分子水解产物的结构为,O-Pt-O键角为180°(两个配位氧原子的距离较远),草酸的两个羧基无法与铂同时形成配位键。
19. 优良的有机溶剂对孟烷、耐热型特种高分子功能材料PMnMA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芳香化合物苯环上H原子可以被卤代烷中的烷基取代。如:(R为烷基,X为卤原子)
(1)(CH3)2CHCl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
(2)B为芳香烃。
①(CH3)2CHCl与A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B的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C的分子式是C7H8O,0.01mol C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完全反应时消耗0.03 mol Br2,E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
a.B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D的酸性比E弱 c.E 的沸点高于对孟烷
(5)G中含有-COOH,其核磁共振氢谱有3种峰,峰面积之比为3︰2︰1。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氯原子 (2) ①. ②. 苯
(3) ①. +3H2 ②. 消去反应
(4)ac (5)n。
【解析】
【分析】2﹣氯丙烷和化合物A反应生成B,B为芳香烃,B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对孟烷,根据对孟烷的结构简式及题给信息知,A是甲苯;2﹣氯丙烷与甲苯(A)发生取代反应得到B,B是;C的分子式是C7H8O,0.01mol C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酚羟基,完全反应时消耗0.03 mol Br2,C为 ;C和2﹣氯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D的结构简式为: ;E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E的结构简式为:;E发生消去反应(脱去1个H2O)得到F,故F为烯烃,由G的分子式和有关信息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则G与E发生酯化反应得到H,H的结构简式为: ,发生聚合生成;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CH3)2CHCl的官能团是氯原子。
【小问2详解】
①据分析可知,2﹣氯丙烷与甲苯(A)发生取代反应得到B,(CH3)2CHCl与A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CH3)2CHCl++HCl。
②根据B的结构简式可知,B的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苯。
【小问3详解】
①据分析可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3H2。
②据分析可知,E→F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小问4详解】
a.根据B的结构简式可知,甲基与苯环相连以被酸性KMnO4氧化,a正确;
b.D属于酚类,具有弱酸性,E为醇类,呈中性,故D酸性比E的强,b错;
c.E为醇类,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其沸点高于孟烷,c正确;
故选ac。
【小问5详解】
由G的分子式和有关信息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H的结构简式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