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重点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时空定位】
【概念解释】
法西斯主义: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本义为“束棒”,是把多根粗细不一的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束棒捆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法西斯在古罗马帝国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主要表现为“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现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绥靖政策: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侵略者妥协的政策。是一种姑息、纵容侵略的政策。“绥靖政策”出现在一战结束后到二战开始前。一战后英法实力的衰落(经济诱因);一战后厌战、恐战情绪的高涨为绥靖政策的出台奠定了社会基础(和平主义思潮);英法等西方国家视苏联为洪水猛兽,希望通过绥靖政策“祸水东引”(政治动机)。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政策也是绥靖政策的表现之一。
【自主学习】
第一遍看书:快速浏览本课的内容,包括图片、小字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第二遍看书:再次细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作出标记。
一、危机四伏的世界 材料 二战前法西斯主义的发展
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3年,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1936年,德意结成轴心国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材料 希特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任务1:根据材料,分析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征。
材料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任务2:根据材料,分析英、法两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
任务3:根据之前的分析,归纳概括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战火洗礼的世界
二战经过
时间 事件
1931年 九一八事变,拉开序幕
1937年 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爆发
1939年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1941年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942年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材料略,看课件
5、小组讨论:你认为应以哪一年作为二战的起点?理由是什么?
三、浴火重生的世界
任务6:结合教材104页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材料,评价雅尔塔体系。
7、合作探究:根据教材104页最后一段和87页第一段,比较联合国和国际联盟的异同。(表格仅供参考,还可从其他方面比较)
相同点
背景
性质
局限
不同点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决议原则
成员构成
宗旨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1.1941年7月,苏英签订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互相保证,在当前反对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援助和支持;双方保证,在战争过程中,除非得到双方同意,不同敌国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该条约
A.表明英国愿意承担绥靖政策错误的责任 B.标志着欧洲战场的转折已完成
C.说明苏英在反法西斯的立场上取得一致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在一次国际会议召开之后的日记中写道:“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此乃为国家百年来外交之最大成功,是卅年来苦斗之初效也。”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次会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政治收获”是指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力得到国际公认
C.“卅年来苦斗”与甲午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
D.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是因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历史研究需要逻辑推理,有时也应该运用想像力“神入”历史。如表是历史人物面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第一反应,据此推断这种反应是针对
历史人物 第一反应
丘吉尔 (激动得流泪)“胜利终于属于我们了。”
斯大林 “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罗斯福 “我们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
蒋介石 “今天晚上去看戏。”
A.《慕尼黑协定》签署 B.日本无条件投降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卢沟桥事变发生
5.阅读下图漫画,漫画上方的演出通知中写着:“预先安排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凯旋赞歌,将改为演奏葬礼进行曲-安息吧,第六集团军!”这张漫画指的事件是
A.不列颠之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库尔斯克战役
7.下图所示为纪念二战的某次著名战役而发行的邮票,邮票从左上到右下依次为喷火MKIA战斗机、飓风MKI战斗机、梅塞施密特BF109E战斗机、容克87B-2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该战役是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中途岛海战
9.下面是1940年和1950年美国、德国占世界经济的比例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北约组织的成立 B.德国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10.阅读下列国际组织的机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上
A.联合国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雅尔塔体制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在这段话中罗斯福
A.提醒澳洲、印度、俄国将面临日本更大规模的侵略
B.肯定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侵略者起了重要作用
C.希望说服美国政府尽快对日宣战
D.认为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牺牲
13.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该演说的背景是
A.美苏关系的日益紧张 B.冷战序幕的揭开
C.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D.西欧、日本的崛起
14.1941年12月14日至1942年7月22日,美英苏三方领导人相互通信53封。通过书信谈判,三方讨论了战后边界划分问题,并在对苏援助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英美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采取了拖延战术。这一时期的通信内容表明三方
A.尽力维护各自利益 B.同盟关系遭受破坏
C.刻意淡化意识形态 D.政治立场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