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期中)训练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同学们请注意:本训练满分为50分,综合训练时间为60分钟,请认真书写。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A.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B. 用言语辱骂或嘲笑他人C. 互相分享玩具和食物 D.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答案】B【解析】【详解】选项A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不属于校园欺凌,与题干要求不符;选项B用言语辱骂或嘲笑他人,属于校园欺凌,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说话文明,符合题干要求;选项C互相分享玩具和食物,不属于校园欺凌,与题干要求不符;选项D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属于校园欺凌,与题干要求不符。故选:B2. 规定非紧急情况时,不得在应急车道行驶或停车是( )。A.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 B. 法律C. 交警部门 D. 公安部门【答案】B【解析】【详解】应急车道是高速公路上发生紧急情况使用的车道,被视为救援的“生命通道”。法律规定不得在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从应急车道超车更是违法行为且存在巨大危险。故选:B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警句出自( )。A. 诸葛亮《诫子书》 B. 《论语》C 《孟子》 D. 《颜氏家训》【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古代有极为丰富的家训家规,其中很多广为传播,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故选:A4 如果有人试图欺负你,你应该怎么做?( )A. 默默忍受,不告诉任何人B. 立刻反抗,用暴力回击C. 寻求周围人的帮助或向老师、家长报告D. 跟随欺负你的人,找机会报复【答案】C【解析】【详解】选项A默默忍受,不告诉任何人,错误;会助长他人的欺凌行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符合题意;选项B立刻反抗,用暴力回击,错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欺负,以暴制暴不可取,不符合题意;选项C寻求周围人的帮助或向老师、家长报告,正确;符合题意;选项D跟随欺负你的人,找机会报复,错误;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故选:C5. 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应当( )。①平等地对待他们 ②更多地关爱他们③看不起他们,不理他们 ④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平等地对待他们,正确; ②更多地关爱他们,正确;③看不起他们,不理他们,错误;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他们;④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正确;所以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应当①②④。故选:D6. 下列体现了我对家庭的贡献的是( )。A. 三岁的弟弟缠着我,要我陪他玩,我把他赶出我的房间。B. 爸爸和妈妈发生了矛盾,谁也不理谁我专心看电视并调大电视音量。C. 爷爷和奶奶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我经常周末去看望他们。D. 父母和叔叔关系不好,我也懒得搭理堂弟堂妹。【答案】C【解析】【详解】选项A三岁的弟弟缠着我,要我陪他玩,我把他赶出我的房间,错误;我们要积极照顾弟弟,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不符合题意;选项B爸爸和妈妈发生了矛盾,谁也不理谁我专心看电视并调大电视音量,错误;我们应该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化解爸妈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意;选项C爷爷和奶奶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我经常周末去看望他们,正确;符合题意;选项D父母和叔叔关系不好,我也懒得搭理堂弟堂妹,错误;我们和兄弟姐妹要和谐相处,不符合题意。故选:C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应该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B. 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C. 老人享有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 D. 保护公共设施是政府的事【答案】D【解析】8. 下列行为中,侵犯了他人合法公共权益的是 ( )。①在人行道上摆摊 ②在消防通道上停车③在医院的走廊内大声喧哗 ④利用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在人行道上摆摊,错误,人行道是方便人们出行的,在上面摆摊是占用公共资源的做法;②在消防通道上停车,错误,消防通道是消防车专用通道,禁止在消防通道上停车;③在医院的走廊内大声喧哗,错误,医院是公共场所,不可以在医院走廊内大声喧哗;④利用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正确,合理利用公共资源。侵犯了他人合法公共权益的是:①②③。故选:A9. 全国各地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活动,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 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法治B. 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司机参与C. 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文明有礼D. 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交警干预【答案】C【解析】【详解】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而全国各地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活动,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开展这一活动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更需要的是文明有礼。故选:C10. 有这样的四口之间,当家庭生活出现分歧时,他们会及时沟通,并经常以召开会议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坚持“求同有异”让小日子在平淡温馨中向前迈进。在这个家庭里( )。A. 家庭氛围民主平等B. 交流沟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C. 家庭成员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D. 家庭成员观念陈旧【答案】A【解析】【详解】当家庭生活中出现分歧或问题时,他们会及时沟通,并经常以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说明在这个幸福的家庭里,家庭氛围平等民主,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里的事,同商议、共承担,这与年龄、观念没有关系,也未体现交流、沟通的方式发生变化。故选:A二、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11. 只有学会自立,能够自强,才能为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 )【答案】√【解析】【详解】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的愿望和追求,这需要我们尽责付出。作为家庭的一分子,首先我们要自尊、自强、自立,才能更好地为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故表述正确。12. 在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人们的言谈举止会有所不同。( )【答案】√【解析】【详解】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私人生活空间,一个是公共生活空间,在这两个空间,人们的言谈举止会有所不同。公共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是公开的, 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而在私人生活中我们可以比较随意地生活,不必过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故题干正确。13. 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肯定就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了。( )【答案】×【解析】【详解】公共标志只是提醒我们遵守公共秩序,不能杜绝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需要靠我们的自觉和规则的约束来遵守公共秩序。故表述错误。14. 欺凌行为只是小孩子之间的玩笑,不需要太过认真。( )【答案】×【解析】【详解】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只有正确认识产生冲突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冲突。欺凌行为从来不是“小孩子之间的玩笑”,它轻则违法,重则犯罪。面对欺凌,我们要认真对待,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故题干错误。15. 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 )【答案】√【解析】【详解】 弘扬和传承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故表述正确。三、情景题。(共6分)16. 设置减速带是为了降低十字路口车辆车速,减少交通要道口的事故发生。宋某每次驾驶摩托车经过减速带时比较颠簸,为方便通行,于是强行将减速带撬坏。得知情况后,民警对宋某进行了口头警告和教育批评,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作出给予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请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简评。【答案】减速带属于公共设施,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容易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只有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利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从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等方面作答即可。四、问答题。(共19分)17. 结合儿童漫画《唠叨的回复》,回答问题:(1)两个情景中的“小心啊”的话外音分别是什么?(2)你怎样看待妈妈的“唠叨”?(3)第二个情景中,孩子应该怎样回复妈妈的“唠叨”?【答案】(1)情景一:别烫着、别噎着等。情景二:注意安全、东西别丢了等。(2)妈妈的唠叨反映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惦记。(3)例如:谢谢妈妈!妈妈请放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写出两个情景中的“小心啊”的话外音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的描述能力,学生写出对孩子的关爱和惦记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的描述能力,学生从感谢妈妈等方面作答即可。18. 认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的街头,出现了多处挂满衣服的“友善之墙”,旁边写着“如果你需要,带走它”。在这面墙上,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衣服取走。一面友善之墙,温暖了一座城。材料二: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1)公益活动传递着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2)国家和社会为什么积极提倡人们参加公益事业?(3)我们小学生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答案】(1)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等。(2)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3)参与公益活动,我们既可以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等志愿活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写出公益活动传递的中华传统美德即可,比如扶危济困等。(2)本题考查学生的描述能力,学生写出参加公益事业的意义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的描述能力,学生写出适合小学生参与的公益活动即可。(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期中)训练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同学们请注意:本训练满分为50分,综合训练时间为60分钟,请认真书写。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A.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B. 用言语辱骂或嘲笑他人C. 互相分享玩具和食物 D.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2. 规定非紧急情况时,不得在应急车道行驶或停车是( )。A.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 B. 法律C. 交警部门 D. 公安部门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警句出自( )。A. 诸葛亮《诫子书》 B. 《论语》C. 《孟子》 D. 《颜氏家训》4. 如果有人试图欺负你,你应该怎么做?( )A. 默默忍受,不告诉任何人B. 立刻反抗,用暴力回击C. 寻求周围人的帮助或向老师、家长报告D. 跟随欺负你的人,找机会报复5. 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应当( )。①平等地对待他们 ②更多地关爱他们③看不起他们,不理他们 ④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6. 下列体现了我对家庭的贡献的是( )。A. 三岁的弟弟缠着我,要我陪他玩,我把他赶出我的房间。B. 爸爸和妈妈发生了矛盾,谁也不理谁我专心看电视并调大电视音量。C. 爷爷和奶奶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我经常周末去看望他们。D. 父母和叔叔关系不好,我也懒得搭理堂弟堂妹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应该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B. 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C. 老人享有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 D. 保护公共设施是政府的事8. 下列行为中,侵犯了他人合法公共权益的是 ( )。①在人行道上摆摊 ②在消防通道上停车③在医院的走廊内大声喧哗 ④利用社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9. 全国各地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活动,相关评论正确是( )。A. 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法治B. 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司机参与C. 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文明有礼D. 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交警干预10. 有这样四口之间,当家庭生活出现分歧时,他们会及时沟通,并经常以召开会议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坚持“求同有异”让小日子在平淡温馨中向前迈进。在这个家庭里( )。A. 家庭氛围民主平等B. 交流沟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C. 家庭成员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D. 家庭成员观念陈旧二、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11. 只有学会自立,能够自强,才能为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 )12. 在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人们言谈举止会有所不同。( )13. 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肯定就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了。( )14. 欺凌行为只是小孩子之间的玩笑,不需要太过认真。( )15. 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 )三、情景题。(共6分)16. 设置减速带是为了降低十字路口车辆车速,减少交通要道口的事故发生。宋某每次驾驶摩托车经过减速带时比较颠簸,为方便通行,于是强行将减速带撬坏。得知情况后,民警对宋某进行了口头警告和教育批评,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作出给予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请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简评。四、问答题。(共19分)17. 结合儿童漫画《唠叨的回复》,回答问题:(1)两个情景中的“小心啊”的话外音分别是什么?(2)你怎样看待妈妈的“唠叨”?(3)第二个情景中,孩子应该怎样回复妈妈的“唠叨”?18. 认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的街头,出现了多处挂满衣服的“友善之墙”,旁边写着“如果你需要,带走它”。在这面墙上,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衣服取走。一面友善之墙,温暖了一座城。材料二: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1)公益活动传递着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2)国家和社会为什么积极提倡人们参加公益事业?(3)我们小学生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训练道德与法治试卷(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训练道德与法治试卷(解析版).docx